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科技扶贫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彬彬 张建海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4期43-45,共3页
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了强化高职院校在科技扶贫中的作用,增强科技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结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优势,探讨了影响科技扶贫的因素,提出了更有针... 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了强化高职院校在科技扶贫中的作用,增强科技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结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优势,探讨了影响科技扶贫的因素,提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的扶贫模式,为实现三峡库区助推科技扶贫、搭建平台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扶贫项目等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药学 科技扶贫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太白贝母根际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逾涵 郎佳琪 +5 位作者 任雪杨 刘振宇 王盼盼 罗倩倩 郭冬琴 周浓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24,共12页
研究不同产地太白贝母的根际土壤解钾菌的功能菌株和高效菌株,并探究优良菌株的多样性以及对太白贝母的促生作用,为太白贝母植株产量及品质提升奠定基础。采用黄色解钾圈法对解钾菌株进行初筛,采用以钾长石为钾源的硅酸盐液体培养进行... 研究不同产地太白贝母的根际土壤解钾菌的功能菌株和高效菌株,并探究优良菌株的多样性以及对太白贝母的促生作用,为太白贝母植株产量及品质提升奠定基础。采用黄色解钾圈法对解钾菌株进行初筛,采用以钾长石为钾源的硅酸盐液体培养进行菌株解钾能力的定量测定,使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解钾能力,解钾能力指标筛选出优势菌45株;采用细菌促生能力指标溶磷、产铁、产吲哚乙酸(IAA)能力对菌株进行复筛。通过菌株形态学鉴定、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与16S rDNA测序分析对3株高效促生解钾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太白贝母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3株解钾菌,其中45株解钾能力较为优势,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3株高效解钾菌株K9-4、K2-4、K4-1,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hospit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分属于2株芽孢杆菌属和1株伯克霍尔德菌属。解钾和溶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增钾率达60.32%,对钾长石粉的最高转化量达1.26 mg·L^(-1)、对磷酸三钙转化量达8.85 mg·L^(-1);产IAA和溶有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卵磷脂的最高转化量达2.78 mg·L^(-1)、产铁指数高达2.42;而伯克霍尔德菌株各项能力均介于其余两株之间。综上,成功筛选出3株高效解钾菌,具有强大的解钾、促生能力。这些菌株为微生物解钾菌肥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同时也为太白贝母植株的促生肥料选择提供更多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解钾菌 微生物菌肥 解钾能力 促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药效成分综合分析白花前胡适宜采收期研究
3
作者 谭鹏昊 程育希 +2 位作者 黄小兰 郭冬琴 周浓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68-3275,共8页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白花前胡多元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白花前胡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方法测定白花前胡的总灰分,冷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伞形花内...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白花前胡多元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白花前胡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方法测定白花前胡的总灰分,冷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伞形花内酯、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E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测定白花前胡中的挥发性成分,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并排序,确定白花前胡的最佳采收期。结果:不同采收期的白花前胡多元药效成分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12月后采收的白花前胡总灰分较低,稳定在5.3%左右;醇溶性浸出物在12月中旬(S4)达到峰值为42.56%;总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在11月17日(S1)最高,随后下降,在12月上旬(S3)再次升高至1.599%,挥发性成分含量在12月上旬(S3)达最高为98.3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2月上旬采收的样品综合评分最高,品质较优。结论:重庆产白花前胡最佳采收期为12月中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采收期 醇溶性浸出物 白花前胡甲素 白花前胡乙素 白花前胡E素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黄蘑木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植物源抑菌剂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婷婷 付旭娟 +1 位作者 黄梅 郭冬琴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03-3614,共12页
【目的】明确榆黄蘑木霉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的植物源抑菌剂,为榆黄蘑木霉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灯台村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棚食用菌栽培基地采集榆黄蘑染病菌包,采用组织分离法... 【目的】明确榆黄蘑木霉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的植物源抑菌剂,为榆黄蘑木霉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灯台村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棚食用菌栽培基地采集榆黄蘑染病菌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榆黄蘑染病菌包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选取32种常见药用植物通过醇溶液提取获得提取液;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用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确定药用植物提取液的最佳使用浓度;通过孢子萌发试验评估药用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榆黄蘑染病菌包中共分离出2株木霉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抑菌试验发现,黄连和甘草提取液对长枝木霉的抑制效果较佳,平均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54%和81.90%,MIC均为15.60 mg/mL,MBC均为31.25 mg/mL,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分别达97.73%和96.95%,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0670和2.2260 mg/mL;黄连提取液对深绿木霉的综合效果最佳,平均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5.82%,MIC为250.00 mg/mL,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9.21%,EC50为34.1080 mg/mL。【结论】长枝木霉和深绿木霉是污染榆黄蘑的主要病原菌。黄连和甘草提取液对2种木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植物源抑菌剂在食用菌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蘑 长枝木霉 深绿木霉 植物源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品质特征和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汤灿辉 王梦禅 +3 位作者 刘少雄 徐云 邱沙英 姚如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50-157,共8页
为揭示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变规律及自然发酵本质,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对其各项理化指标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0 d自然发酵,p H由4.42下降至3.... 为揭示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变规律及自然发酵本质,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对其各项理化指标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0 d自然发酵,p H由4.42下降至3.47,总酸由2.6 g/L增加至10.54 g/L,总糖由80.69 g/L下降至32.59 g/L,可溶性性蛋白由0.87 g/L下降至0.28 g/L,而总黄酮和总多酚分别由0.11 g/L和1.24 g/L增加至0.47 g/L和4.55 g/L。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整体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之和大于97%。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发酵后期的绝对优势属,其发酵60 d的相对丰度可达82.16%。此外,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和总酸是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加深对自然沙棘酵素发酵机制的认识,为筛选潜在价值的益生菌和实现精准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酵素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1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永慧 瞿艳 +4 位作者 牟金阿哥 张昊洋 刘丹 付菲 刘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在结肠癌组织表达差异和GDF11对结肠癌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检测癌旁组织与结肠癌患者组织GDF11表达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HCT116和SW480结肠癌细胞株,...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在结肠癌组织表达差异和GDF11对结肠癌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检测癌旁组织与结肠癌患者组织GDF11表达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HCT116和SW480结肠癌细胞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GDF11低剂量组(50μg·L^-1)、GDF11高剂量组(100μg·L^-1),利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GDF11对结肠癌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DF11、smad2/3信号通路、non-smad信号通路、EMT信号通路、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GDF1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GDF11处理可明显增加结肠癌细胞活力、促进细胞迁移和细胞周期进程;p-smad2、p-smad3、p-p38、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ZEB1、SNAIL和TWIST1表达增加,E-cadherin、p21表达下降。结论GDF11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加,GDF11过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为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相关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11 结肠癌 SMAD2/3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质量标准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彬彬 张建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22-25,共4页
当归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产品质量影响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综述当归性状及显微鉴别、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等质量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当归主要功能成分挥发油、当归多糖、阿魏酸、Z-藁本内酯及农药与重金属残留等研究现状,指... 当归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产品质量影响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综述当归性状及显微鉴别、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等质量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当归主要功能成分挥发油、当归多糖、阿魏酸、Z-藁本内酯及农药与重金属残留等研究现状,指出当归指纹图谱研究方面有待深入,质量标准也应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质量标准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陆平祝 常楚瑞 龙庆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53-156,160,共5页
采用水煎煮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对苦参及其炮制品进行提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提取方法、炮制方法对苦参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醇提液中生品提取液和醋炙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 采用水煎煮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对苦参及其炮制品进行提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提取方法、炮制方法对苦参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醇提液中生品提取液和醋炙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的是生品提取液,MIC值均为0.0125 g/mL;水提液中炒焦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MIC值分别为0.1和0.2 g/mL。其中醇提液抑菌效果较水提液抑菌效果好;醇提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好于大肠杆菌。因此,苦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生品 炮制品 提取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抑菌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赤芍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文祥 唐晓翠 +3 位作者 李宁 杨策 陈芸彤 陈春宇 《特产研究》 2023年第6期37-45,52,共10页
为探讨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PRR)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Cholestatic Hepatitis,CH)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从TCMSP数据库获取PRR的化学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PRR潜在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和Swiss Target Pr... 为探讨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PRR)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Cholestatic Hepatitis,CH)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从TCMSP数据库获取PRR的化学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PRR潜在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PRR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TTD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H的相关靶点,利用在线平台Venny 2.1.0获得PRR化学成分和CH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0进行PPI网络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采用ANIT建立大鼠胆汁淤积模型,给予赤芍提取物(PRRE)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考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得到PRR的潜在活性成分28个,PRR潜在活性成分治疗CH的潜在靶点34个,并根据degree值筛选出TNF-α、EGFR、VEGFA等6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PRR通过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H作用,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PR给药组TNF-α、EGFR、VEGF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R可能通过芍药新苷、芍药苷干预TNF-α、EGFR、VEGFA等靶点进而调节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赤芍 胆汁淤积性肝炎 分子机制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