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2011年监测点居民死亡统计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江秀娟 孙厚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全市8个疾病监测点的疾病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进行死因归类。计算粗死亡率、表化死亡率、死因...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全市8个疾病监测点的疾病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进行死因归类。计算粗死亡率、表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监测点居民人群粗死亡率667.79/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473.39/10万,城市高于农村0(2=224.89,P〈0.001),男性高于女性(X2=572.44,P〈0.001);65岁以上年龄组粗死亡率高于0-14岁、15~64岁瓴冬114118.60,P〈O.00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49.01/10万,构成比为37.29%)、肿瘤(164.36/10万,24.61%)、呼吸系统疾病(131.27/10万,19.66%)、损伤中毒(53.78/10万,8.05%)和消化系统疾病(18.42/10万,2.76%)。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重庆市疾病监测点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统计 死因顺位 死亡率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1124名汉族青少年的骨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秀娟 孙厚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1 124名汉族青少年的骨龄调查,分析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地区7~19岁健康汉族青少年1 124人,测量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指标,按《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进行手腕... 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1 124名汉族青少年的骨龄调查,分析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地区7~19岁健康汉族青少年1 124人,测量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指标,按《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结果:骨龄与生活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男性r=0.924,女性r=0.880,合计r=0.902,P=0.000),骨龄与生活年龄呈线性关系(男性y=-0.004+1.039x,P=0.000,女性y=-0.838+1.112x,P=0.000,合计y=-0.414+1.076x,P=0.000)。男性与女性比较其生活年龄、骨龄、身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血红蛋白和体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收缩压、脉搏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龄与生活年龄、体脂肪、身高、性别和BMI有关(P<0.05)。结论:重庆地区不同性别汉族青少年骨龄、身高存在差异,骨龄与生活年龄呈线性关系,骨龄随着生活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龄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