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万州段干支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兰波 朱迟 +2 位作者 黄玉静 梁丽娇 胡艳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7-530,共14页
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于2017年11月调查了三峡库区长江万州段干、支流的水质情况以及浮游动物种类和组成变化,分析了浮游动物和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的演替情况。结果表明:流经万州城区... 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于2017年11月调查了三峡库区长江万州段干、支流的水质情况以及浮游动物种类和组成变化,分析了浮游动物和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的演替情况。结果表明:流经万州城区的长江干、支流水质都已达到富营养化状态,且支流的污染程度比干流更严重。浮游动物共检出28属39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长江干流的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5种,支流有9种。典范对应分析发现,硝态氮和总悬浮物是影响冬季浮游动物种群变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分析三峡库区万州及其周边地区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的长期演替发现,随着水环境的稳定,水体中原生动物的种类逐渐从喜流水型向喜静水型转变。与2012年同期相比,本次调查中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相对丰度增加,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这可能和水位波动的长期影响和城市水体污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万州 浮游动物 典范对应分析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粗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训浩 陈伟 +1 位作者 杨德全 李勇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15-2817,共3页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联合粗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药组,每组4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针药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取阿是穴、肾俞(双)、肝...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联合粗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药组,每组4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针药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取阿是穴、肾俞(双)、肝俞(双)、脾俞(双)、悬钟(双)、大杼(双)、膈俞(双)、足三里(双)采取粗针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 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 VAS)疼痛评分、骨密度T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3、6个月后,2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下降,明显改善骨密度(P<0.01),针药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P<0.01)。结论仙灵骨葆联合粗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既能发挥针刺短时间有效缓解疼痛的优势,又能发挥中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作用,达到短期与长期效应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粗针 原发性骨质疏松 腰背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四君子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运辉 周小青 +3 位作者 伍大华 杨梦琳 郑彩杏 童天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13-321,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君子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四君子汤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Drugbank、Dis Ge NET和TTD数据库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基因;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君子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四君子汤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Drugbank、Dis Ge NET和TTD数据库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基因;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最后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网络药理学主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君子汤主要关联AD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自噬、胰岛素代谢等;体外实验提示,四君子汤参与调控APP介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Caspase-3、Bcl-2、Bax介导的细胞凋亡,MAOB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mTOR介导的自噬,以及INSR介导的胰岛素代谢等通路。综上四君子汤治疗A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运辉 周小青 +3 位作者 伍大华 杨梦琳 郑彩杏 童天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大黄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Drugbank、Dis Ge NET和TTD数据库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基因;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大黄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Drugbank、Dis Ge NET和TTD数据库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基因;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最后采用MTT实验、ELISA法、比色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对网络药理学主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共筛选出大黄的有效成分17个,对应靶点276个,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靶点共107个,KEGG相关信号通路前10条,GO分析前20个生物学过程。细胞实验证实了大黄能有效提高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及抑制PC12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NF-κB信号通路。大黄主要是通过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应激等对阿尔茨海默病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为后续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成分分析不同品种重楼品质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勤 黄小兰 +4 位作者 沈力 何旭峰 周祥德 谷文超 周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2,共6页
目的挖掘三峡库区具有药用价值的优异重楼属植物品种,缓解药用重楼资源压力,为充分利用重楼资源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7种重楼属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 PITC)柱前衍生,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 目的挖掘三峡库区具有药用价值的优异重楼属植物品种,缓解药用重楼资源压力,为充分利用重楼资源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7种重楼属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 PITC)柱前衍生,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法测定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以预测其潜在药用价值。结果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药用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5.850~76.218 mg·g^(-1),平均含量为39.083 mg·g^(-1)。不同品种重楼属根茎在氨基酸含量上有较大差异,巴山重楼、长药隔重楼含量较高,分别为76.218 mg·g^(-1)、52.223 mg·g^(-1),滇重楼、卵叶重楼含量较低,分别为27.361 mg·g^(-1)、25.850 mg·g^(-1)。同一品种不同产地重楼药材中17种氨基酸含量亦存在着较大差异。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一致,可反映出不同品种重楼氨基酸成分之间的差异。结论重楼属药用植物的品种及产地对其活性成分氨基酸含量有较大的影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正品重楼外,巴山重楼和长药隔重楼具有化学等同性,可作为潜在的重楼药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 根茎 氨基酸 PITC柱前衍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参-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梦琳 周小青 +3 位作者 伍大华 张运辉 郑彩杏 童天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382-1390,共9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经数据库查找及文献检索,获得丹参和川芎的有效成分,利用STITCH与TCMSP数据库得到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并构建药物-靶标网络、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丹参-川...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经数据库查找及文献检索,获得丹参和川芎的有效成分,利用STITCH与TCMSP数据库得到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并构建药物-靶标网络、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丹参-川芎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以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MTT实验、ELISA法、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丹参-川芎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筛选出丹参-川芎药对25个活性成分和作用于AD的靶点105个,GO分析相关度前20个靶点分子功能,前10条重要信号通路。细胞实验证实了丹参-川芎可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拮抗PC12细胞的炎症反应及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并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丹参-川芎药对具有多种有效成分以协同的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抗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等对AD发挥主要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川芎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地参中17种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黄小兰 何旭峰 +4 位作者 杨勤 谷文超 周祥德 张华 周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以全国6个产地地参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参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地参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分离,流... 以全国6个产地地参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参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地参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分离,流动相为0.1 mol/L乙酸钠-80%乙腈溶液梯度洗脱(冰醋酸调pH 6.5),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流速0.2 mL/min,可在19 min内实现17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分离。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89.69%~106.02%,相对标准偏差为0.44%~2.60%,检出限为0.020~0.110μg/mL,定量限为0.067~0.368μg/mL。地参水解溶液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药用氨基酸,氨基酸种类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23.99%~29.36%,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68.44%~74.16%;不同产地间氨基酸种类无差异,但含量差异较大,各产地均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为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13.338 mg/g和8.478 mg/g,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6.32%和16.73%。聚类分析将6个产地分为3类,山东菏泽样品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81.663 mg/g;重庆万州样品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19.463 mg/g。氨基酸成分含量差异可能与地域有关。综上所述,地参氨基酸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地参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氨基酸 异硫氰酸苯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 必需氨基酸 药用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地参多糖的单糖组成 被引量:26
8
作者 黄小兰 何旭峰 +2 位作者 杨勤 张椿翊 周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0-256,共7页
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试剂柱前衍生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参多糖中的8种单糖组分。样品经石油醚脱脂、超声提取、Sevage试剂除蛋白,无水乙醇沉淀制得多糖溶液,然后加入2 mol/L三氟... 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试剂柱前衍生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参多糖中的8种单糖组分。样品经石油醚脱脂、超声提取、Sevage试剂除蛋白,无水乙醇沉淀制得多糖溶液,然后加入2 mol/L三氟乙酸,在110℃下水解5 h,得到单糖溶液,最后加入0.5 mol/L PMP-甲醇溶液在70℃水浴中衍生1 h,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地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组成,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82.58%~108.71%,检出限为0.16~0.85μg/m L,各单糖组分平均物质的量比为:1.00∶0.60∶0.54∶5.15∶266.53∶890.11∶4.12∶1.05,其中半乳糖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20.446 mg/g、葡萄糖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5.306mg/g,为地参中单糖主要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地参单糖含量的高低在我国地域上呈现出北方>南方>西南的趋势。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衍生物质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实用可靠,适用于地参多糖中单糖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可为地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多糖 单糖组分 柱前衍生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地参中63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小兰 周祥德 +4 位作者 何旭峰 杨勤 周浓 易良键 郑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0-176,共7页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GC-MS/MS)对不同产地的10批地参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样品用1%醋酸-乙腈溶液和QuEChERS萃取盐包提取,经1.2 g硫酸镁、4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及200 mg石墨化炭黑(GCB...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GC-MS/MS)对不同产地的10批地参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样品用1%醋酸-乙腈溶液和QuEChERS萃取盐包提取,经1.2 g硫酸镁、4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及200 mg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下检测,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3种农药在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64;在0.05 mg/kg、0.25 mg/kg和0.7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各农药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71.5%~120.4%,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9.70%;仪器精密度试验结果RSD为1.93%~5.06%;检出限(LOD)为0.5~3.6μg/kg,定量限(LOQ)为1.7~12.0μg/kg。不同产地地参均不同程度检出5种农药残留,包括氯菊酯、丙环唑、氯唑磷、苯霜灵和肟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QUECHERS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地参中3种三萜酸的含量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小兰 何旭峰 +4 位作者 周浓 阳文武 杨勤 王骞 郭冬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3-278,286,共7页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地参中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溶液体积分数、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为实验因子,三萜酸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地参三萜酸的提...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地参中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溶液体积分数、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为实验因子,三萜酸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地参三萜酸的提取条件;并通过筛选色谱柱类型、流动相pH、柱温和流速优化色谱条件;结合方法学考察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所测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3种三萜酸分别在2.558~51.150、2.480~49.590、2.480~49.59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都大于0.9999;检出限(limit of determination,LOD)为5~7 n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16~22 ng,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2%~10^3.77%,RSD为0.99%~2.42%。不同产地地参的三萜酸化合物HPLC图谱具有一致性,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单个三萜酸化合物含量有一定差异,地参中三萜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受产地差异影响小。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实用可靠,可用于地参样品中三萜酸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本研究为完善地参药材现行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三萜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桦脂酸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地参发酵酒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小兰 何旭峰 +3 位作者 周祥德 周浓 郭冬琴 杨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5-200,共6页
以鲜地参、糯米为原料制备地参发酵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鲜地参、糯米经预处理后,将地参与糯米(干质量)按7∶3比例混匀蒸熟,摊凉后按照料液比1.0∶1.8(g∶m L)加水,接入0.... 以鲜地参、糯米为原料制备地参发酵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鲜地参、糯米经预处理后,将地参与糯米(干质量)按7∶3比例混匀蒸熟,摊凉后按照料液比1.0∶1.8(g∶m L)加水,接入0.50%的酿酒曲,在27℃下发酵9 d。在此优化条件下,地参发酵酒感官评分为87.69分,酒精度为10.37%vol,总糖含量为13.12 g/L,总酸含量为3.24 g/L;丹参素含量为26.06 mg/L,迷迭香酸含量为32.18 mg/L,咖啡酸含量为36.84 mg/L。地参发酵酒酒色呈橘红色,光泽透明,有地参特有的香气和米酒的清香,口感清甜纯正,和谐爽口,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发酵酒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清工艺对地参发酵酒澄清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小兰 何旭峰 +3 位作者 周祥德 伍蓉 熊双 杨勤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1-197,共7页
目的:找到地参发酵酒的最佳澄清方法,提升其产品品质。方法:采用明胶澄清法、皂土澄清法、壳聚糖澄清法、热处理法、膜过滤法和不同温度静置澄清法处理地参发酵酒,以浊度、色度和透光率作为澄清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酒精度、总酸含量、... 目的:找到地参发酵酒的最佳澄清方法,提升其产品品质。方法:采用明胶澄清法、皂土澄清法、壳聚糖澄清法、热处理法、膜过滤法和不同温度静置澄清法处理地参发酵酒,以浊度、色度和透光率作为澄清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酒精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咖啡酸含量、迷迭香酸含量和感官评分等品质指标,筛选出最佳澄清方式及相关参数。结果:采用70℃水浴热处理20 min后,地参发酵酒澄清度最好,浊度仅为1.19 EBC,透光率可达95.8%,感官评分最高为88.9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02%,且澄清前后酒精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咖啡酸含量、迷迭香酸含量变化较小。同时热处理后的地参发酵酒在存放过程中无复浑现象,稳定性好。结论:经热处理后的地参发酵酒呈橘红色,光泽透明,无异味,口感良好,品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发酵酒 澄清方式 澄清剂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参中总黄酮含量检测方法以及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春阳 邓乔晟 +6 位作者 王丹 许凌峰 杨青山 张华 杨勤 石汝杰 周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80-287,共8页
为优化地参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比较了NaNO_(2)-Al(NO_(3))_(3)-NaOH、AlCl_(3)-KAc和三乙胺3种显色体系中6种对照品及供试品的吸收光谱曲线,对NaNO_(2)-Al(NO_(3))_(3)-NaOH体系显色剂加入量对总黄酮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 为优化地参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比较了NaNO_(2)-Al(NO_(3))_(3)-NaOH、AlCl_(3)-KAc和三乙胺3种显色体系中6种对照品及供试品的吸收光谱曲线,对NaNO_(2)-Al(NO_(3))_(3)-NaOH体系显色剂加入量对总黄酮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并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显色体系和标准曲线拟合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通过适应性分析,试验最终选择了NaNO_(2)-Al(NO_(3))_(3)-NaOH显色体系,最佳显色条件为50 g/L硝酸钠0.9 mL,100 g/L硝酸铝0.6 mL,1 moL/L氢氧化钠4.8 mL,显色温度42℃,以芦丁为标准品,在该条件下测得地参总黄酮含量为(91.052±2.75) mg。确定了地参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体系为NaNO_(2)-Al(NO_(3))_(3)-NaOH显色体系,及该体系下最佳测定条件,为地参总黄酮的测定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总黄酮 响应面 不确定度 显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调控NF-κB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RSC96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涂世伟 吴太鼎 +3 位作者 李欣 郑思 王佳音 陈龙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4-2171,共8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高糖(HG)条件下大鼠施万细胞系RSC96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将RSC96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组、HG组、Pue预处理(HG+Pue)组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HG+PDTC)组。CCK-8法...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高糖(HG)条件下大鼠施万细胞系RSC96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将RSC96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组、HG组、Pue预处理(HG+Pue)组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HG+PDTC)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和cle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以确定HG造模的葡萄糖浓度及Pue的最佳作用浓度;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观察NF-κB共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体外RSC96细胞HG损伤模型。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的RSC96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经Pue预处理15 min,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NF-κB p65、p-NF-κB p65、caspase-3、cleaved caspase-3、IL-1β和TNF-α的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Pue或PDTC预处理15 min,上述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HG组IL-1β和IL-6含量均高于Con组(P<0.05);与HG组相比,HG+Pue组和HG+PDTC组IL-1β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NF-κB共定位系数较高(P<0.05);与HG组相比,HG+Pue组及HG+PDTC组的共定位系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Pue可减轻HG诱导的RSC96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施万细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