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泽清 刘国庆 +2 位作者 汪明全 刘兴华 罗江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成像 颈脑血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少云 刘国庆 +1 位作者 刘世德 汪明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26-2229,共4页
目的探讨十六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经十六排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分析其CT直接增强扫描的结果。结果73例肠梗阻患者中,72例经手术治疗后确诊,1例结合过去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螺旋CT正确诊断结肠肿瘤47例(... 目的探讨十六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经十六排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分析其CT直接增强扫描的结果。结果73例肠梗阻患者中,72例经手术治疗后确诊,1例结合过去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螺旋CT正确诊断结肠肿瘤47例(64.4%,47/73),粘连性肠梗阻15例,阑尾炎4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腹内疝1例。72例患者中5例合并肠缺血或绞窄。CT冠状图像及失状图像均显示肠梗阻的存在。根据单纯轴位图像能够确定60例(83.3%)患者的梗阻部位和51例(70.8%)患者的梗阻原因,结合多平面图像重建可确定70例(97.2%)患者的梗阻部位和67例(93.1%)患者的梗阻原因。5例肠壁缺血和绞窄患者均为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建诊断。结论十六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准确,可全面显示肠梗阻的存在、梗阻的部位、梗阻原因,以及是否合并缺血坏死或绞窄,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诊断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子和 李国权 +3 位作者 朱世培 牟方胜 刘国庆 杨染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评价X线、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0例186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确诊率分别为26.34%、72.04%、100.0%,CT阳性... 目的:评价X线、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0例186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确诊率分别为26.34%、72.04%、100.0%,CT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片(P<0.001),MRI阳性率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I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和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体层摄影技术(CT)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向高速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玉富 何泽清 +5 位作者 汪明全 罗勇 陈胜利 龙娟 陈明煌 张素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轴向高速旋转DSA(下称MAHS-RDSA)诊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2例(对照组)行常规DSA检查,41例(实验组)行MAHS-RDSA检查,并将MAHS-R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及其成像技术指标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多轴向高速旋转DSA(下称MAHS-RDSA)诊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2例(对照组)行常规DSA检查,41例(实验组)行MAHS-RDSA检查,并将MAHS-R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及其成像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42例45个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43个;实验组41例患者42个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42个。两组病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及显示载瘤动脉没有显著差异(P>0.05),MAHS-RDSA对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P<0.01),对瘤体的显示优于常规DSA(P<0.05),X线吸收剂量、面积剂量乘积及体位数明显低于常规DSA(P<0.01),造影剂用量少于常规DSA(P<0.05)。结论:MAHS-RDS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毗邻关系,可减少X线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对诊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DSA 多轴向高速旋转DSA 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