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子和 李国权 +3 位作者 朱世培 牟方胜 刘国庆 杨染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评价X线、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0例186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确诊率分别为26.34%、72.04%、100.0%,CT阳性... 目的:评价X线、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0例186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确诊率分别为26.34%、72.04%、100.0%,CT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片(P<0.001),MRI阳性率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I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和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体层摄影技术(CT)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分析及图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玉富 罗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包括运动或饱和伪影、导管位置欠精确、造影剂注射参数不当、窗宽窗位调节不当、诊断区未包全、照相信息捕捉不全、设备性能)发生率。结果质控组甲、乙、丙级片率分别为80.98%、14.13%、4.89%;非质控组分别为71.35%、18.61%、10.04%。质控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质控组(χ2=36.968,P<0.05),在导致非甲级片的缺陷因素中,伪影居多,导管位置欠精确次之。结论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成像技术、注射参数、设备性能、后处理及照相技术,实施质量控制能显著提高肝动脉DS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