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1
作者 薛玉富 何泽清 +1 位作者 罗勇 张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栓塞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及其栓塞方法、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21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发生再出血...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栓塞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及其栓塞方法、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21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发生再出血,用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的病例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实质性脏器 创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结合Automap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薛玉富 何泽清 +1 位作者 陈明煌 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99-2200,共2页
关键词 旋转DSA Automap 常规DSA 颅内动脉瘤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向高速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薛玉富 何泽清 +5 位作者 汪明全 罗勇 陈胜利 龙娟 陈明煌 张素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轴向高速旋转DSA(下称MAHS-RDSA)诊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2例(对照组)行常规DSA检查,41例(实验组)行MAHS-RDSA检查,并将MAHS-R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及其成像技术指标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多轴向高速旋转DSA(下称MAHS-RDSA)诊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2例(对照组)行常规DSA检查,41例(实验组)行MAHS-RDSA检查,并将MAHS-R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及其成像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42例45个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43个;实验组41例患者42个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42个。两组病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及显示载瘤动脉没有显著差异(P>0.05),MAHS-RDSA对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P<0.01),对瘤体的显示优于常规DSA(P<0.05),X线吸收剂量、面积剂量乘积及体位数明显低于常规DSA(P<0.01),造影剂用量少于常规DSA(P<0.05)。结论:MAHS-RDS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毗邻关系,可减少X线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对诊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DSA 多轴向高速旋转DSA 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分析及图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薛玉富 罗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包括运动或饱和伪影、导管位置欠精确、造影剂注射参数不当、窗宽窗位调节不当、诊断区未包全、照相信息捕捉不全、设备性能)发生率。结果质控组甲、乙、丙级片率分别为80.98%、14.13%、4.89%;非质控组分别为71.35%、18.61%、10.04%。质控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质控组(χ2=36.968,P<0.05),在导致非甲级片的缺陷因素中,伪影居多,导管位置欠精确次之。结论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成像技术、注射参数、设备性能、后处理及照相技术,实施质量控制能显著提高肝动脉DS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成角顺序活检-消融在肺结节诊治的技术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何闯 罗江平 +3 位作者 梁清华 李良山 李廷源 黄学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双针成角顺序活检-消融术对肺结节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43例行肺结节热消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A组89例100个结节行顺序活检-消融,B组54例58个结节行直接消融或活检诊断后消融。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即... 目的探讨双针成角顺序活检-消融术对肺结节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43例行肺结节热消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A组89例100个结节行顺序活检-消融,B组54例58个结节行直接消融或活检诊断后消融。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即时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双针成角顺序活检-消融术在肺结节诊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穿刺活检和消融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的手术耗时为(55.79±32.09) min,B组为(54.76±27.75) min,手术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A组气胸即时发生率19%(19/100),B组为20.7%(12/58),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6%(6/100)和8.6%(5/5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延迟气胸发生率分别为5%(5/100)和8.6%(5/58);即时和延迟气胸的置管率分别为6%(6/100)和3.4%(2/58),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3例患者出现术中咯血,无空气栓塞等其他致死性并发症。结论活检针和消融针的成角分布顺序活检-消融术对肺结节诊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热消融 穿刺活检 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流产患者血清中TNF-α和VEGF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传永 罗平 何泽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68-970,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TNF-α和VEGF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82例药物流产患者分别在药物流产前、孕囊排除时和药物流产后第14d采集静脉血,比较血清中TNF-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孕囊排除时的TNF-α高于药物流产前,差异具有统计... 目的:研究血清中TNF-α和VEGF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82例药物流产患者分别在药物流产前、孕囊排除时和药物流产后第14d采集静脉血,比较血清中TNF-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孕囊排除时的TNF-α高于药物流产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流后14d异常出血组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孕囊排除时的VEGF与药物流产前和药流后14d异常子宫出血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TNF-α在药物流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异常的VEGF可能与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TNF-Α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