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表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欢 冯晓亮 +4 位作者 刘一民 赵晗 刘洋 郭浪 张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和地表位移等监测数据,建立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CNN-BiLSTM-Attention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采用了适应性学习率和正则化技术进行模型训练,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避免过拟合,并与传统LST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方法,该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达0.98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地表位移 注意力机制 预测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漫顶侵蚀破坏机理及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敬小非 毛菁鑫 +3 位作者 李小双 谢东旭 聂闻 巫尚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6,共11页
洪水漫顶是尾矿库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深入认识尾矿坝漫顶侵蚀破坏机理及过程对于促进尾矿库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析尾矿坝漫顶破坏机理,有效预测洪水漫顶事故灾害过程,近年来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为... 洪水漫顶是尾矿库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深入认识尾矿坝漫顶侵蚀破坏机理及过程对于促进尾矿库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析尾矿坝漫顶破坏机理,有效预测洪水漫顶事故灾害过程,近年来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为尾矿坝洪水漫顶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指导。对国内外尾矿坝漫顶破坏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从模型试验、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尾矿坝漫顶侵蚀破坏研究进展,研究结果阐明了漫顶水流作用下尾矿坝溃口发展与尾砂流下泄演进的时空规律,揭示了尾矿坝漫顶侵蚀破坏机理。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在物理模型试验方面,目前主要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溃坝过程与影响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坝体堆积方式、边界条件、材料力学特性等多因素耦合影响,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2)在数学模型分析方面,现阶段仍借鉴土石坝的理论与公式,但尾矿坝与土石坝存在结构形状、坝体材料、堆筑工艺及库容等区别,形成的泥石流性质也存在各种差异,得出的结论与真实尾矿坝漫顶溃坝存在较大误差;其次目前的尾矿库漫顶溃坝预测数学模型均考虑的是未加筋尾矿坝的洪水漫顶破坏预测,而筋带对尾矿坝的洪水漫顶溃口发展将具有重要影响。(3)在数值模拟计算方面,由于地形实测资料存在精度偏差和缺少相对应的大尺度模型试验验证,导致其计算结果的可信度难以保证。针对以上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1)采用多尺度试验模型,将大尺寸模型试验与小比尺试验相结合进行探究与相互验证;(2)研制更为精密的新型土壤采集仪器获取土壤侵蚀系数,完善现有的土壤侵蚀速率模型;(3)以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尾矿坝漫顶溃坝侵蚀过程的模型试验为基础,开发更为完备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漫顶 侵蚀破坏机理 溃口扩展过程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卧沙溪次级滑体变形机理与阈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露露 邓茂林 +3 位作者 易庆林 王国法 梁之康 万航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5-1132,共8页
在库水位升降及降雨作用下,三峡库区不少土质滑坡出现周期性阶跃变形,此类滑坡变形机理复杂,预警预报难。以典型涉水土质滑坡卧沙溪滑坡为例,通过10多年野外宏观巡查资料、13年的人工监测和4年的全自动监测数据,揭示卧沙溪滑坡次级滑体... 在库水位升降及降雨作用下,三峡库区不少土质滑坡出现周期性阶跃变形,此类滑坡变形机理复杂,预警预报难。以典型涉水土质滑坡卧沙溪滑坡为例,通过10多年野外宏观巡查资料、13年的人工监测和4年的全自动监测数据,揭示卧沙溪滑坡次级滑体的变形机理,建立降雨及库水位相关阈值。结果表明:(1)次级滑体变形的主控因素由库水位下降和库水浸泡转变为持续性降雨。(2)持续性降雨导致坡体变形,监测点位移速率“峰值滞后”效应为1~2 d,位移速率衰减时间为5~9 d。(3)降雨及库水位阈值:30 d累积降雨量阈值150 mm,且变形前1 d降雨量40 mm;变形启动3 d内,累积降雨量超过50 mm会加速坡体变形,且变形时间延长。库水位下降至146 m前30 d累积降雨量115 mm,库水位下降速率阈值为0.8 m/d。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滑坡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 变形机理 库水位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采矿条件对铁路路基沉陷预测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一 邓念东 +2 位作者 姚婷 刘东海 尚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145,共11页
为保障郭庄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安全运营,从地质采矿条件的角度出发对工作面开采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陷进行了稳态预计。首先,构建了地质采矿条件与概率积分预计参数之间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收集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对其进行训练之后,... 为保障郭庄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安全运营,从地质采矿条件的角度出发对工作面开采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陷进行了稳态预计。首先,构建了地质采矿条件与概率积分预计参数之间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收集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对其进行训练之后,从网络的误差分析、数据的拟合度、测试结果以及泛化性能4个方面对模型的精度及可靠度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网络的收敛速度较快,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大于0.8,泛化性能指数在0.8以上,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其次,依据研究区各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参数,运用该模型对其开采沉陷的概率积分预计参数进行了求取,将S3-13工作面的开采沉陷预计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差值平方和为6.21×10^(5),中误差为104.38 mm,为观测点最大下沉值的2.60%,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说明得到的概率积分预计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稳态预计得到了铁路路基的最终下沉等值线及下沉曲线,预计铁路沿线最大下沉值达4261 mm,并且有2个路段会形成大于4000 mm的下沉盆地,铁路将发生严重的变形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工作面的开采以及铁路的动态变形预测和维修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沉陷预测 铁路压煤 地质采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岸坡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勋 蒋钦伟 +2 位作者 姜正容 黄波林 顾东明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岸坡变化人工巡查效率低、准确度差、成本高和风险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与点云对比技术的消落带岸坡变化检测方法。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获取消落带岸坡精细三维模型并生成密集点云数据...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岸坡变化人工巡查效率低、准确度差、成本高和风险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与点云对比技术的消落带岸坡变化检测方法。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获取消落带岸坡精细三维模型并生成密集点云数据。通过两期点云的对比计算,融合最近邻点搜索和多尺度模型到模型点云对比算法,根据局部变形点对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计算变化量,定量分析消落带岸坡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点云法向量的估计结果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实验中能够识别出体积最小5 cm×5 cm×5 cm的变形物,比例误差在10%以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摄影测量 消落带 点云对比 变化检测 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体结构面组合的区域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肖萍 郑莉 +1 位作者 杜娟 冯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崩塌灾害是山区城镇和交通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岩体优势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空间组合关系是崩塌灾害失稳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针对平面滑移式、楔形体滑移式和坠落式崩塌灾害,综合考虑岩体优势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空间组合模... 崩塌灾害是山区城镇和交通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岩体优势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空间组合关系是崩塌灾害失稳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针对平面滑移式、楔形体滑移式和坠落式崩塌灾害,综合考虑岩体优势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岩体结构面的发育密度,提出斜坡单元内崩塌灾害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分析崩塌灾害的易发斜坡坡向,构建适用于区域崩塌灾害易发性分析的岩体结构面组合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崩塌灾害的岩性组合、地形坡度、植被指数(NDVI)、岩体优势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组合、地表水汇流影响和切坡建筑加载6个评价指标,以斜坡单元作为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单元,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崩塌灾害易发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形坡度和岩体优势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组合是影响研究区崩塌灾害易发性的关键因素,预测模型的总体正确率AUC值为87.1%,说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该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崩塌灾害风险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崩塌灾害 易发性评价 岩体结构面组合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