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
1
作者 高蓉 栗卓倩 +4 位作者 王敏 高变芳 徐玥 韩彦青 余红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数据库,选取年龄≥60岁且具有完整...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数据库,选取年龄≥60岁且具有完整认知功能测试的老年人群。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评估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2 695名研究对象,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1 629例,低认知功能组1 066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低认知功能组年龄在70~<80岁和≥8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糖尿病及中风发生比例也明显增高,此外,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以及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以性别分层,随着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的持续增加,男性和女性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均呈近似“L”形的非线性变化(P非线性<0.01),但是在同样“L”形趋势的情况下,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是男性认知功能下降的易感因素。结论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呈近似“L”形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玉米黄质 认知功能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力衰竭端粒相关基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
作者 王远涵 田晶 +1 位作者 张岩波 武淑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端粒相关基因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联合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GEO数据库中... 目的建立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端粒相关基因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联合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GEO数据库中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将GSE5406与GSE84796合并为训练数据集,GSE21610作为验证数据集,使用随机森林筛选心力衰竭中端粒相关的特征基因,使用特征基因构建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使用验证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鉴定出28个在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样本中存在差异的端粒相关基因,进一步通过随机森林筛选得到最相关的6个特征基因(HMGN2、TRMT5、ATP1A1、CCT2、HSP90AA1、ATP2A2),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使用该模型,绘制了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和0.75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6个端粒相关基因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可能用于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可以为探索心力衰竭的治疗及相关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端粒 随机森林 人工神经网络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OPD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生命质量的交叉滞后因果分析
3
作者 胡象文 何航帜 +4 位作者 李莉芳 胡晓娟 姬祎姗 张岩波 赵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目的采用患者报告结局(PRO)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状况的因果效应,并分层探讨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对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太原市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 目的采用患者报告结局(PRO)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状况的因果效应,并分层探讨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对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太原市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就诊的220例AECOPD住院患者,入院时(T_(1))进行基线调查,在出院后3个月时(T_(2))电话随访。用参数与非参数检验分析影响AECOPD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社会心理和临床因素并通过交叉滞后模型(CLPM)分析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根据年龄对AECOPD老年患者分层,分为高龄老年组(≥70岁)和低龄老年组(<70岁),并对总人群以及高、低龄老年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生命质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在全人群老年患者中生理和心理状态存在相互预测关系,即T_(1)时生理状态可预测T2时心理状态(β=0.570,P<0.001),T_(1)时心理状态可预测T2时生理状态(β=0.129,P=0.026)。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组与低龄老年组在性别、婚姻状况、家族史及吸烟情况方面存在差异。全人群和年龄分层分析的数据均表明,全身症状与焦虑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关系。全人群和分层分析表明T_(1)时全身症状能够显著预测T2时抑郁状态(β=0.472,P<0.001),T_(1)时抑郁状态也能显著预测T_(2)时全身症状(β=0.361,P<0.001)。同样地,在全人群老年患者中T_(1)时全身症状能够显著预测T_(2)时焦虑状态(β=0.235,P<0.001),T_(1)时焦虑状态也显著预测T_(2)时全身症状(β=0.143,P<0.001)。全人群老年患者中独立性与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关系,T_(1)时独立性状态显著预测T_(2)时焦虑状态(β=0.185,P=0.010),T_(1)时焦虑状态也显著预测T_(2)时独立性状态(β=0.936,P<0.001);该独立性与焦虑间的交叉滞后关系在年龄分层分析中得到一致验证。结论AECOPD老年患者的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中高龄患者心理健康对独立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低龄患者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强,提示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干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患者报告结局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生命质量 抑郁 焦虑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滞后模型的COPD患者心理-社会因果效应分析
4
作者 姬祎姗 何航帜 +4 位作者 李莉芳 胡晓娟 胡象文 张岩波 赵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11-319,共9页
目的采用患者报告结局(PRO)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的因果滞后效应。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对山西省太原市5家医院的218例COPD住院患者入院时(T_(1))进行基线调查,在其出院后3个月(T_(2))和出院后6个月(... 目的采用患者报告结局(PRO)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的因果滞后效应。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对山西省太原市5家医院的218例COPD住院患者入院时(T_(1))进行基线调查,在其出院后3个月(T_(2))和出院后6个月(T_(3))进行电话随访。采用交叉滞后模型(CLPM)分析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2个维度)和社会状态(包括疾病认知、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因果时序关系及交叉作用,并根据mMRC评估的基线呼吸困难程度分层分析COPD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的因果时序关系及交叉作用。结果T_(2)时焦虑评分显著正向预测T_(3)时疾病认知评分(β=0.603,P<0.05);前一个时间点的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评分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后一个时间点的焦虑评分(β_(T1)-T_(2)=0.922,P<0.05;β_(T2)-T_(3)=0.951,P<0.05);前一个时间点的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评分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后一个时间点的抑郁评分(β_(T1)-T_(2)=0.820,P<0.05;β_(T2)-T_(3)=0.890,P<0.05);T_(2)时抑郁评分可显著正向预测T_(3)时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评分(β=0.330,P<0.05);T_(1)时社会支持评分可显著正向预测T_(2)时焦虑评分(β=0.426,P<0.05);T_(2)时社会支持评分可显著正向预测T_(2)时焦虑评分(β=0.609,P<0.05);前一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评分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后一个时间点的抑郁评分(β_(T1)-T_(2)=0.420,P<0.05;β_(T2)-T_(3)-0.297,P<0.05);T_(2)时抑郁评分可显著负向预测T_(3)时社会支持评分(β=-0.361,P<0.05)。T_(2)和T_(3)时呼吸困难程度较重的患者焦虑评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评分(β=0.151,P<0.05),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评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抑郁评分(β=0.337,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和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的因果关系较为明显。呼吸困难程度较重的患者在心理状态对社会状态的滞后影响更明显,其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对焦虑和抑郁的滞后影响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患者报告结局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交叉滞后分析 因果时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