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斯·卡斯托尔普的美学教育:论成长小说《魔山》 被引量:2
1
作者 佩德罗.卡尔德斯 赵培玲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19,共11页
在本文中,笔者对托马斯·曼的《魔山》作为一部成长小说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弗兰克·莫莱蒂(Franco Moretti)认为成长小说这种形式象征着现代性,因为正是在成长小说中青年时代被赋予现代所特有的那种活力和不稳定性,以至于成... 在本文中,笔者对托马斯·曼的《魔山》作为一部成长小说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弗兰克·莫莱蒂(Franco Moretti)认为成长小说这种形式象征着现代性,因为正是在成长小说中青年时代被赋予现代所特有的那种活力和不稳定性,以至于成为整个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青年人的经历或许是在一战后消亡的众多事物之一,正如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其著名的《经验与贫困》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经历的显著特征就是感觉自己失去了建构意义的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塑造一个像汉斯·卡斯托尔普(虽然他生活在一战前)这样一个青年角色本身已经包含着对作品形式的一种挑战。何种语言才能适合在那个特定历史时空中完成对一个青年角色的塑造呢?汉斯·卡斯托尔普有别于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皮普,以及巴尔扎克笔下的吕邦泼雷,因为他既没有顺从于命运也没有自我毁灭,而是愿意让自己接受美学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成长小说的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魏玛共和国 成长小说 托马斯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