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湘晚籼13号无公害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升平
邓立平
-
机构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20-21,47,共3页
-
文摘
简述了湘晚籼13号在醴陵市的生育特性表现及其高产栽培的生育进程与群体产量结构。其无公害高产保优栽培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在8月中旬孕穗,以利形成大穗;插足基本苗150万苗/hm^2;在田间每3—4hm^2设置一盏杀虫灯,诱杀害虫;实施全程化控;晒谷时匀摊翻晒、厚度以12.5—15.0kg/m^2为宜。
-
关键词
晚稻
湘晚籼13号
无公害
高产
保优栽培
-
分类号
S511.330.48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创新推广方法 提升服务质量
- 2
-
-
作者
邓立平
-
机构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
2010年第2期8-8,共1页
-
文摘
醴陵市坚持以农民满意为标准,创新推广方法,全面提升农技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开通“农技推广直通车”,加快了为农服务的反应速度。开展科技下乡,送技术、送资料到农户手中。规定接农户咨询电话后,一般问题2小时内到现场解决,重大技术难题48小时内处理。二是所有基层农技员每人一个手持式电喇叭,方便田间讲解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宣传。三是建好培训阵地。全市建立了1000所田间学校、40所农民夜校。所有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进行服务,
-
关键词
服务质量
创新
病虫害防治
农技服务
现代农业
农技推广
反应速度
为农服务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F324.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醴陵玻璃椒
- 3
-
-
作者
邓立平
-
机构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
2010年第2期7-7,共1页
-
文摘
据《醴陵县志》载,醴陵自明代开始种辣椒到如今,不仅把一个“辣”字写进了生产生活,还把它写进了醴陵人的秉性。
-
关键词
醴陵
玻璃椒
标准化
生产技术
-
分类号
S641.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表现差异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吴远国
李红霞
徐源辉
-
机构
湖南省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96-98,共3页
-
文摘
通过调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田间不同的发病情况和对产量的影响,初步分析得出,白背飞虱迁入高峰与水稻易感期高度吻合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合适的雨量和雨日又促进白背飞虱田间大量繁殖,部分农户药物拌种做得不好导致局部发病较严重。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期、做好药物拌种、加强苗期管理、及时进行稻飞虱防控等措施来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蔓延危害。
-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播种期
药物拌种
防控措施
新思路
-
分类号
S435.111.4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水稻插秧机的维修保养
- 5
-
-
作者
邓立平
-
机构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
2012年第4期26-26,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湖南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较快,插秧机出现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可以有效地延长插秧机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换油要及时更换发动机、插秧箱、齿轮、驱动链轮箱、插植架支架、插植臂和齿轮箱等部件中的机油和齿轮油。一般情况下,新机第一次作业20小时更换发动机机油,以后每50小时应更换机油1次;插秧箱工作100小时,应更换机油;齿轮箱工作120小时应更换齿轮油。由于机型的不同,请按插秧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操作。
-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维修保养
发动机机油
更换机油
机械化插秧
使用说明书
齿轮油
技术推广
-
分类号
S223.9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稻腾
- 6
-
-
作者
邓立平
吴远国
-
机构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醴陵市植保植检站
-
出处
《湖南农业》
2010年第11期22-22,共1页
-
文摘
10%稻腾悬浮剂是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针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研制生产的杀虫剂,其有效成分是氟虫双酰胺和阿维菌素。
-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水稻二化螟
作物科学
阿维菌素
有效成分
杀虫剂
悬浮剂
双酰胺
-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再生稻留桩高度看芽位
- 7
-
-
作者
何从民
邓立平
-
机构
临湘市五里牌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
2020年第8期17-17,共1页
-
文摘
汤志勇是醴陵市茶山镇长沙岭居委会的种粮大户,常年种植水稻17公顷以上。2019年,他种了4公顷再生稻。为了掌握再生稻的培管技术,2019年7月初,他参加了株洲市再生稻生产技术现场会,学习了解了再生稻培管技术:8月10日前收获的,可适当低割,争取低位再生大穗;8月10日后收获的,则适当提高割位;前季收获时,留桩高度25~40厘米。
-
关键词
种粮大户
再生稻
醴陵市
株洲市
居委会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密度和基本苗对陆两优996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 8
-
-
作者
黄国龙
丁秋凡
邓立平
余喜华
-
机构
醴陵市粮油作物站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26-28,共3页
-
文摘
采用裂区试验,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45.0万、30.0万、21.4万蔸/hm2)和基本苗(2,3,4苗/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以插30.0万蔸/hm2,3苗/蔸,群体产量最佳。
-
关键词
陆两优996
插植密度
基本苗
-
Keywords
Luliangyou996
planting density
basic seedlings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蘖肥运筹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 9
-
-
作者
黄国龙
罗建国
康敏
谢中良
-
机构
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醴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8-30,共3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1-84)
-
文摘
以中早39、H优518为供试品种,采用对比法,研究了蘖肥插后第5天1次施、按4︰6比例分插后第5天和第12天2次施、插后第10天1次施3种运筹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且等量施用基、蘖、穗肥条件下,3种蘖肥运筹方式对双季稻盛蘖期的同期茎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影响较小。早晚两季产量均以按4︰6比例分插后第5天和第12天2次施处理最高,其次是插后第5天1次施处理,2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与插后第10天1次施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早季)或极显著(晚季)。并就如何根据机插双季稻生育特性、及田间禾苗生长实况科学施用蘖肥提出了参考建议。
-
关键词
蘖肥运筹
机插双季稻
产量
-
Keywords
tillering fertilizer management
transplanting double cropping rice
yield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