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包来呼都格地区晚三叠世钨成矿作用的精确厘定及其意义
1
作者 宋世伟 刘东晓 +4 位作者 潘少龙 刘敏 简伟 李玉鹏 姚连福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1940,共18页
肃北包来呼都格地区地表广泛出露钨矿化,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白钨矿化,以及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该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甘肃北山地区代表性的钨矿床之一,其成矿时代存在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争论。白钨矿化成因机制和... 肃北包来呼都格地区地表广泛出露钨矿化,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白钨矿化,以及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该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甘肃北山地区代表性的钨矿床之一,其成矿时代存在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争论。白钨矿化成因机制和红尖兵山黑钨矿床成矿时代的不明确,严重制约着对该地区钨成矿作用的全面认识、阻碍着该地区的钨矿找矿工作的科学部署、限制着对北山地区钨成矿规律的客观总结。本文通过黑钨矿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精确限定了红尖兵山钨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约215Ma);并结合晚三叠世北山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以及红尖兵山矿区及外围的成钨流体具有富F、低氧逸度的特征——发育与大量黄玉和(或)萤石、钾长石共生的黑钨矿或贫Mo白钨矿,推断包来呼都格地区的钨成矿作用与壳源高分异S型花岗岩相关的还原型钨矿床类似,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鉴于石英大脉型钨矿体在红尖兵山老矿区已大量出露,说明该矿化系统根部已经接近地表,在老矿区继续开展找矿勘探已意义不大。该地区钨矿找矿勘查应当围绕老矿区南部约800m处呈东西向展布长达10余千米的石英脉两侧进行,因为该石英脉内及附近多处发育有后期还原性成矿流体形成的贫钼白钨矿,且碳酸盐岩沿该石英脉具有稳定的出露。一方面,该东西向展布石英脉沿深大断裂出露、该断裂有利于晚三叠世成钨岩浆侵位和(或)成矿流体的迁移;另一方面,沿石英脉稳定分布的碳酸盐岩能提供大量的Ca^(2+),有利于热液流体中的WO_(4)^(2-)与Ca^(2+)结合,高效地沉淀白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成矿作用 包来呼都格 甘肃北山 成矿时代 找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