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杯芳烃的配位化学Ⅶ.水溶性杯[8]芳烃与过渡元素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国弟 刘东祥 +2 位作者 朱志良 施宪法 陈与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八对磺酸钠八羟基羰基甲氧基杯[8]芳烃酸离解常数的测定结果,还以pH滴定法对该试剂与过渡元素的各种配合物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此配体能形成MHnL(n=1-7)型配合物。
关键词 PH滴定 过渡元素 杯芳烃 配位化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 LXXⅣ.固相化学反应中的晶态┐非晶态┐晶态的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赖芝 忻新泉 周衡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本文用近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方法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Co(acac)Q(bipy)(Hacac=乙酰丙酮,bipy=2,2′-联吡啶,8-HQ=8-羟基喹啉)。发现了化学反应中晶态-非晶态-晶态的变化过程,用扩散-反应-成... 本文用近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方法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Co(acac)Q(bipy)(Hacac=乙酰丙酮,bipy=2,2′-联吡啶,8-HQ=8-羟基喹啉)。发现了化学反应中晶态-非晶态-晶态的变化过程,用扩散-反应-成核及成长机理的三步过程阐明了固相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8-羟基喹啉 配位化学反应 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芳烃的配位化学──Ⅳ.对叔丁基杯[8]芳烃与钙、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施宪法 丁时超 +3 位作者 杨宇翔 李思义 许颜正 陈与德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1-434,共4页
本文合成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H8L)与钙、镉的固体配合物.并以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热谱、红外谱、紫外谱等进行表征.其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a(H6L)·6dmf及Cd(H6L)·6dmf.
关键词 杯芳烃 络合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Ⅶ.阴离子盐KY(Y=Cl,Br,I,CN,SCN)对[Co(NH_3)_4CO_3]Cl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庄稼 张卫华 +1 位作者 郑丽敏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0-265,共6页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逸出气体分析(EGA)法,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氢气氛中阴离子盐KY(Y=Cl,Br,I,CN,SCN)对配合物[Co(NH_3)_4CO_3]Cl热分解的影响,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固相反应放出CO_2的动力学参数,得到的活化...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逸出气体分析(EGA)法,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氢气氛中阴离子盐KY(Y=Cl,Br,I,CN,SCN)对配合物[Co(NH_3)_4CO_3]Cl热分解的影响,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固相反应放出CO_2的动力学参数,得到的活化能值随外加阴离子的不同而有下列顺序:CN^->Cl^->Br^->Г>SCN^-,反应机理均为成核生长机理(F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配合物 阴离子 配位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芳烃的配位化学Ⅲ.乙酰基甲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的合成及对金属的萃取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志良 徐溶 +3 位作者 陆国弟 许颜正 陈秉 陈与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及其衍生物乙酰基甲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简称L)。研究了萃取剂L对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发现该试剂对Na ̄+有特殊的萃取效率,测定了L萃取Na ̄+的萃取平衡常数,并讨论了其萃取机理。
关键词 杯芳烃 配位化学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VII.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的组成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向荣 侯红卫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与铜表面的Cu_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与铜表面的Cu_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_4,或WS_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表面 簇合物膜 固相反应 配位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I)——[Cu(SC(Ph)NHPh)(PPh_3)_2X](X+Cl,Br,I)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X=Cl) 被引量:3
7
作者 郎建平 鲍时安 +2 位作者 忻新泉 蔡进华 康北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0-754,共5页
SC(Ph)NHPh,CuX(X=Cl,Br,I)和PPh_3的固相反应产物经CS_2处理得红黄色立方晶体[Cu(SC(Ph)NHPh)(PPh_3)_2X],其中X=Cl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收集晶胞参数,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8013(5)nm,b=1.4588(5)nm,c=1.7222(4)nm,β=10... SC(Ph)NHPh,CuX(X=Cl,Br,I)和PPh_3的固相反应产物经CS_2处理得红黄色立方晶体[Cu(SC(Ph)NHPh)(PPh_3)_2X],其中X=Cl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收集晶胞参数,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8013(5)nm,b=1.4588(5)nm,c=1.7222(4)nm,β=105.54(3)°,F=4.3601nm^3,Z=4。中心铜离子以扭曲四面体配位,Cu原子周围的平均键角为109.4°,其中Cu—S键、Cu—Cl键、Cu—P(1)键和Cu—P(2)键的键长分别为0.2352(3)nm、0.2375(4)nm、0.2297(4)nm和0.2282(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配体 铜配合物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VII)──固-固相反应合成混配化合物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蔚玲 郑丽敏 +1 位作者 雷立旭 忻新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443-1445,共3页
室温或近室温条件下,Co(acac)_2(H_2O)_2与第二配体2,2'-联吡啶、1,10-啡啰啉、8-羟基喹啉、水杨醛肟固相反应得到4个混配化合物,经XRD、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这些产物。
关键词 混配化合物 固-固相反应 配位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及其d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珍平 任建国 秦子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5-42,共8页
用微电极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TP(o-NO_2)TBP]及其Fe(Ⅲ)、Co(Ⅱ)、Ni(Ⅱ)和zn(Ⅱ)配合物在DMF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测得其电子转移过程的半波电位、标准速率常... 用微电极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TP(o-NO_2)TBP]及其Fe(Ⅲ)、Co(Ⅱ)、Ni(Ⅱ)和zn(Ⅱ)配合物在DMF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测得其电子转移过程的半波电位、标准速率常数及在DMF中的扩散系数。并研究了吡啶轴向配位对Co(Ⅱ)TP(o-NO_2)TBP的氧化还原电位和速率的影响。提出了标题配位化合物在DMF一吡啶混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并卟淋 过滤金属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X.二水醋酸镉与邻氨基苯甲酸的分步固相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建军 郑丽敏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二水醋酸镉与邻氨基苯甲酸(HOAB)在室温下发生固—固相化学反应生成Cd(OAB)2,用等温DSC、等温电导法跟踪研究反应过程发现,上述固相反应分两步进行.
关键词 固相反应 醋酸镉 邻氨基苯甲酸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 L ⅩⅩⅢ.等温电导法研究醋酸锰和草酸的室温固相化学反应
11
作者 雷立旭 景苏 +2 位作者 傅岩 忻新泉 周衡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利用等温电导法考察了醋酸锰和草酸的室温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的制样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并获得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量。
关键词 等温电导法 草酸 固相反应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的研究LXⅧ.2-氨基嘧啶与Cu(Ⅱ)盐的固-固相化学反应
12
作者 姚学斌 郑丽敏 +1 位作者 忻新泉 金通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1,共5页
室温或近室温条件下,2-氨基嘧啶(AP)与4种铜(Ⅱ)盐CuCl_2·2H_2O、CuBr_2、CuSO_4·5H_2O、CuAc_2·H_2O发生固-固相化学反应,生成3类不同配位比(Cu/AP分别为2... 室温或近室温条件下,2-氨基嘧啶(AP)与4种铜(Ⅱ)盐CuCl_2·2H_2O、CuBr_2、CuSO_4·5H_2O、CuAc_2·H_2O发生固-固相化学反应,生成3类不同配位比(Cu/AP分别为2:2、1:1和1:2)的2-氨基嘧啶合铜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碘量法、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IR、XRD、UV、ESR等方法表征了固相反应产物。不同阴离子铜盐的结构是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固相反应的过程。反应沿晶格结构变化最小(活化能最低)的途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氨基嘧啶 嘧啶 配位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烟道气CO_(2)捕获的基于廉价配体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江梦珍 王倩 白俊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高效绿色材料捕获CO_(2)有助于减少人为向大气中排放CO_(2)。目前,面向工业烟道气CO_(2)捕获的高性能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已步入应用驱使的新阶段。研发和制备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CO_(2)捕获MOF材料是一项重要挑... 利用高效绿色材料捕获CO_(2)有助于减少人为向大气中排放CO_(2)。目前,面向工业烟道气CO_(2)捕获的高性能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已步入应用驱使的新阶段。研发和制备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CO_(2)捕获MOF材料是一项重要挑战。本综述重点关注面向工业烟道气CO_(2)捕获的基于廉价配体MOF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其结构、水/热/化学稳定性、吸附量与选择性、吸附能力受湿气的影响、多轮循环使用性、再生性及宏量制备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价配体 金属有机骨架 CO_(2)捕获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不同配位阳离子的四帽Keggin结构砷钼钒酸盐[Co(en)3][Co(en)2(H2O2]2·[Mo4^ⅤMo4^ⅥV8^ⅣO40(AsO4)]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庆新 徐吉庆 +4 位作者 杨国昱 李亚峰 崔小兵 赵小莉 李传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00-1802,共3页
The title compound [Co(en) 2(H 2O) 2] 2· [Mo Ⅴ 4Mo Ⅵ 4V Ⅳ 8O 40 (AsO 4)]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with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The cluster anion is a tetra... The title compound [Co(en) 2(H 2O) 2] 2· [Mo Ⅴ 4Mo Ⅵ 4V Ⅳ 8O 40 (AsO 4)]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with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The cluster anion is a tetracapped Keggin polyanion, which contains different coordinated cation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1.458 3(2) nm, b =2.174 07(13) nm, c =1.893 2(2) nm, β =91.532°, V =6.000 2(10) nm 3, Z =2, D c=1.452 g/cm 3, R =0.035 9, R w=0.079 8, S =1.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四帽Keggin结构 晶体结构 砷钼钒酸盐 合成 配位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甲基-3-吡唑甲酸为配体的钴(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伟 程美令 +2 位作者 刘琦 王利东 吴玉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97-2004,共8页
利用5-甲基-3-吡唑甲酸、咪唑和相应醋酸盐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MPA)2(Im)2].2H2O(1:M=Co;2:M=Ni)(HMPA=5-甲基-3-吡唑甲酸,Im=咪唑)。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 利用5-甲基-3-吡唑甲酸、咪唑和相应醋酸盐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MPA)2(Im)2].2H2O(1:M=Co;2:M=Ni)(HMPA=5-甲基-3-吡唑甲酸,Im=咪唑)。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参数如下:配合物1和2的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847 02(16)nm,b=1.461 5(3)nm,c=0.899 67(17)nm,β=101.759(6)°,V=1.090 3(4)nm3,Z=2;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0.853 59(6)nm,b=1.451 77(9)nm,c=0.889 83(6)nm,β=102.382 0(10)°,V=1.077 04(12)nm3,Z=2。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5-甲基-3-吡唑甲酸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及2个氧原子,2个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中的独立结构单元[M(MPA)2(Im)2].2H2O通过2种分子间氢键(N-H…O和C-H…O)形成三维超分子。循环伏安性质测试表明配合物1和2的电解过程均为准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3-吡唑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H_(2)bpb)(H_(2)O)_(4)](SO_(4)_(2)·6H_(2)O[M=Zn(Ⅱ),Cu(Ⅱ)]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惠芳 李玲 +2 位作者 樊健 赵伟 孙为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犤M(H2bpb)(H2O)4犦(SO4)2·6H2O犤M=Zn?1,Cu?2犦...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犤M(H2bpb)(H2O)4犦(SO4)2·6H2O犤M=Zn?1,Cu?2犦。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属三斜晶系,并具有相同的空间群P1珔,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a=11.8055(12)?,b=11.8778(12)?,c=12.1840(13)?,α=80.763(2)°,β=71.982(2)°,γ=80.913(2)°;配合物2:a=11.7403(19)?,b=11.890(2)?,c=12.254(2)?,α=71.339(3)°,β=81.936(4)°,γ=80.9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锌(Ⅱ)配合物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4,4′-联苯咪唑及间苯二甲酸根为配体构筑的Ni(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春丽 覃玲 +1 位作者 徐基贵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47-2350,共4页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镍(Ⅱ)配位聚合物[Ni(H2O)(MPA)(4,4′-bibp)]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TG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镍(Ⅱ)配位聚合物[Ni(H2O)(MPA)(4,4′-bibp)]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TG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c空间群,为二维层状结构。我们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固体紫外光谱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Ⅱ)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联苯咪唑及间苯二甲酸根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春丽 覃玲 +2 位作者 杨清香 石智强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57-2161,共5页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Mn(4,4′-bibp)(MPA)]·4H2O}n(1),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PXRD)、热重(TGA)和磁性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Mn(4,4′-bibp)(MPA)]·4H2O}n(1),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PXRD)、热重(TGA)和磁性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为二维双层结构。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相邻的锰(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Ⅱ)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三维配位聚合物Na[Cu_2(malonate)_2]·(ClO_4)·(H_2O)_2的合成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军 张中 +2 位作者 徐伟 宋友 王志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4,共6页
通过Cu(ClO4)2和丙二酸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3D配位聚合物:Na[Cu2(malonate)2]·(ClO4)·(H2O)2。X鄄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2565(3),b=1.05943(2),c=1.07556(14)nm,V=1.4317(4)n... 通过Cu(ClO4)2和丙二酸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3D配位聚合物:Na[Cu2(malonate)2]·(ClO4)·(H2O)2。X鄄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2565(3),b=1.05943(2),c=1.07556(14)nm,V=1.4317(4)nm3,Z=4)。该聚合物的空间堆积在沿b轴和c轴方向分别形成大小为0.98nm×0.83nm和0.40nm×0.40nm的方形孔洞,在沿a轴方向形成大小为0.85nm×0.40nm的砖墙形孔洞。磁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显示出铁磁性。导电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它是一个半导体,经拟合得到其活化能为0.80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配位聚合物 合成与表征 磁性测试 测试实验 导电性能 自组装 水溶液 丙二酸 空间群 分析表 线结构 铁磁性 化合物 半导体 活化能 孔洞 正交 C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3,3-二羧酸桥联的具有2D网格结构的Mn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志敏 李东平 +1 位作者 李慧泉 邝代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7-1911,共5页
A Manganese(Ⅱ) polymer {[Mn(bpdc)(bipy)(H2O)]·4.5H2O}n has been synthesized (bpdc=2,2-bipyridine- 3,3-dicarboxylate,bipy=4,4-bipyridine)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 A Manganese(Ⅱ) polymer {[Mn(bpdc)(bipy)(H2O)]·4.5H2O}n has been synthesized (bpdc=2,2-bipyridine- 3,3-dicarboxylate,bipy=4,4-bipyridine)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n with a=1.010 13(8) nm, b=1.164 66(9) nm, c= 2.147 40(16) nm, β=98.22 20(10)°, V=2.500 4(3) nm3, Z=4, Dc=1.467 g·cm-3, F(000)=1 144, R1=0.049 0, wR2= 0.141 2.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Mn2+ ions have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with two coordination situations. The Mn2+ (1)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N atoms of two bipy, and chelated by four O atoms from four carboxylate groups of two bpdc ligands. The neighbor Mn2+ (2)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oxygen atoms from two water, two N atoms of two 4,4-bipy and two O atoms from two carboxylate groups of two bpdc ligands. Mn(1) and Mn(2) ions are bridged by bpdc and bipy ligands, forming a novel 2D network. CCDC: 651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聚合物 2 2-联吡啶-3 3-二羧酸 晶体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