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马尾松林分类型生物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邬可钰
潘萍
+2 位作者
欧阳勋志
宁金魁
郑李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4,68,共10页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区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筛选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马尾松蓄积量占比大于等于65%)的样地(按照2 km×2 km系统布点);根据树种组成将其划...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区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筛选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马尾松蓄积量占比大于等于65%)的样地(按照2 km×2 km系统布点);根据树种组成将其划分为马尾松纯林(263块)、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36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153块)3种林分类型,对样地内胸径大于等于5 c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并测定林分因子(林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胸径香农-威纳指数)、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根据各样地的地理坐标和海拔从ClimateAP软件中获取1973—2019年间每年的气温与降水数据,依据样地林龄计算平均值作为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夏季平均最高温、夏季平均降水量);将林龄(A_(s))划分为A s≤20 a、20 a<A_(s)≤30 a、A_(s)>30 a的3个阶段;以生物量为评价指标,以林分因子、立地因子、气候因子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林分因子、立地因子、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3种林分类型林分平均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为60.00 t·hm^(-2)、马尾松针叶混交林生物量为54.50 t·hm^(-2)、马尾松纯林生物量为38.82 t·hm^(-2)。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林分因子是3种林分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林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胸径香农-威纳指数对生物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对马尾松纯林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对混交林生物量的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均间接影响3种林分类型生物量,而海拔、坡度、坡位、年均气温、夏季平均最高温仅在马尾松纯林中产生显著影响。混交林在生物量积累和抵御环境变化能力方面优于纯林,采取近自然经营方式,在马尾松纯林中适当引入阔叶等树种培育转化成混交林,可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有效提高林分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森林生物量
林分类型
林分因子
立地因子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2019年赣南森林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9
2
作者
具琳静
欧阳勋志
+3 位作者
潘萍
刘军
周巧晴
叶青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4,共8页
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能直接反映森林质量状况,了解赣南森林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利于掌握其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与气候因子及其互作机理。基于MOD17A3H NPP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土地覆被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
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能直接反映森林质量状况,了解赣南森林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利于掌握其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与气候因子及其互作机理。基于MOD17A3H NPP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土地覆被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2000—2019年森林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赣南森林NPP年均值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随坡度、高程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南坡、东坡高于北坡、西坡。2000—2019年逐年森林NPP均值变幅为780.93~904.49 g·m^(-2)·a^(-1),多年平均值为843.46 g·m^(-2)·a^(-1);随年份变化,呈显著上升、显著下降、变化不显著的区域占比分别为19.43%、15.85%、64.72%;平均变异系数为0.07,整体上比较稳定;变化特征以反持续性特征为主。在时间上,森林NPP与年实际蒸散量、年太阳辐射量多呈正相关,与年总降水量、年均气温多呈负相关;2000—2018年气候因子对森林NPP时空变化的影响力(P<0.01)由大到小排序为实际蒸散量、太阳辐射量、降水量、气温,森林NPP受多种气候因子的交互影响。由此可见,2000—2019年间赣南森林NPP年际波动和空间分异明显,但随年份变化整体上比较稳定,未来森林NPP良性积累,森林NPP时空分异与气候因子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游景晖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李坚锋
毛述震
潘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根据2015、2018、2022年3期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国际林联(IUFRO)林层划分标准,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碳密度及其变化量的差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
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根据2015、2018、2022年3期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国际林联(IUFRO)林层划分标准,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碳密度及其变化量的差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5—2022年间,主林层碳密度显著提高(P<0.05),但其增量呈减慢趋势;次林层碳密度提高且呈加快趋势;林下层碳密度下降且呈加快趋势;整个林分的碳密度显著提高且呈加快趋势。株数密度是影响主林层、次林层、林分碳密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坡度是影响林下层碳密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坡向、平均胸径对碳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为持续提高闽楠天然次生林固碳能力,应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手段,实施林分结构调整,改善幼苗幼树生长环境等经营措施,促进林分自然更新及其正向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次生林
林层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飞播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4
作者
纪仁展
潘萍
+3 位作者
饶金凤
欧阳勋志
宁金魁
具琳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95,共8页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d≤10 cm为Ⅰ土层、10 cm<d≤20 cm为Ⅱ土层、20 cm<d≤40 cm为Ⅲ土层、40 cm<d≤80 cm为Ⅳ土层,采用统计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林地不同土层...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d≤10 cm为Ⅰ土层、10 cm<d≤20 cm为Ⅱ土层、20 cm<d≤40 cm为Ⅲ土层、40 cm<d≤80 cm为Ⅳ土层,采用统计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地形、土壤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均增大,其中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Ⅰ、Ⅱ土层(P<0.05),Ⅲ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Ⅰ土层(P<0.05);Ⅳ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Ⅰ土层(P<0.05)。土壤水分主要受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因子的影响,其次受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地被盖度等植被因子的影响,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最小。在各土层中,均以土壤因子的独立作用为主,次要因子为植被因子的独立作用及其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其中,植被、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因子作用于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马尾松林
土壤水分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绵蚧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半翅目:蚧次目)
5
作者
潘友粮
黄焜
+1 位作者
刘兴平
张江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柑橘唇绵蚧Labioproctus poleii在我国新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为中国新记录种,唇绵蚧属Labioproctus也为中国新记录属。本文对柑橘唇绵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等进行介绍,并提供了中国绵蚧科昆虫分属检索表。
关键词
绵蚧科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中国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马尾松林分类型生物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邬可钰
潘萍
欧阳勋志
宁金魁
郑李平
机构
鄱阳湖
流域
森林
生态系统
保护与
修复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
实验室
(
江西农业大学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4,6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392、32360389)。
文摘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区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筛选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马尾松蓄积量占比大于等于65%)的样地(按照2 km×2 km系统布点);根据树种组成将其划分为马尾松纯林(263块)、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36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153块)3种林分类型,对样地内胸径大于等于5 c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并测定林分因子(林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胸径香农-威纳指数)、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根据各样地的地理坐标和海拔从ClimateAP软件中获取1973—2019年间每年的气温与降水数据,依据样地林龄计算平均值作为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夏季平均最高温、夏季平均降水量);将林龄(A_(s))划分为A s≤20 a、20 a<A_(s)≤30 a、A_(s)>30 a的3个阶段;以生物量为评价指标,以林分因子、立地因子、气候因子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林分因子、立地因子、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3种林分类型林分平均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为60.00 t·hm^(-2)、马尾松针叶混交林生物量为54.50 t·hm^(-2)、马尾松纯林生物量为38.82 t·hm^(-2)。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林分因子是3种林分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林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胸径香农-威纳指数对生物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对马尾松纯林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对混交林生物量的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均间接影响3种林分类型生物量,而海拔、坡度、坡位、年均气温、夏季平均最高温仅在马尾松纯林中产生显著影响。混交林在生物量积累和抵御环境变化能力方面优于纯林,采取近自然经营方式,在马尾松纯林中适当引入阔叶等树种培育转化成混交林,可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有效提高林分的生物量。
关键词
马尾松
森林生物量
林分类型
林分因子
立地因子
气候因子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biomass
Stand types
Stand factor
Site factor
Climate factor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S758.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19年赣南森林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9
2
作者
具琳静
欧阳勋志
潘萍
刘军
周巧晴
叶青龙
机构
鄱阳湖
流域
森林
生态系统
保护与
修复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
实验室
(
江西农业大学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207、3136018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200448)。
文摘
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能直接反映森林质量状况,了解赣南森林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利于掌握其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与气候因子及其互作机理。基于MOD17A3H NPP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土地覆被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2000—2019年森林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赣南森林NPP年均值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随坡度、高程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南坡、东坡高于北坡、西坡。2000—2019年逐年森林NPP均值变幅为780.93~904.49 g·m^(-2)·a^(-1),多年平均值为843.46 g·m^(-2)·a^(-1);随年份变化,呈显著上升、显著下降、变化不显著的区域占比分别为19.43%、15.85%、64.72%;平均变异系数为0.07,整体上比较稳定;变化特征以反持续性特征为主。在时间上,森林NPP与年实际蒸散量、年太阳辐射量多呈正相关,与年总降水量、年均气温多呈负相关;2000—2018年气候因子对森林NPP时空变化的影响力(P<0.01)由大到小排序为实际蒸散量、太阳辐射量、降水量、气温,森林NPP受多种气候因子的交互影响。由此可见,2000—2019年间赣南森林NPP年际波动和空间分异明显,但随年份变化整体上比较稳定,未来森林NPP良性积累,森林NPP时空分异与气候因子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响应
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NPP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Climate factors
Response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游景晖
欧阳勋志
李坚锋
毛述震
潘萍
机构
鄱阳湖
流域
森林
生态系统
保护与
修复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
实验室
(
江西农业大学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60389、32260392)。
文摘
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根据2015、2018、2022年3期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国际林联(IUFRO)林层划分标准,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碳密度及其变化量的差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5—2022年间,主林层碳密度显著提高(P<0.05),但其增量呈减慢趋势;次林层碳密度提高且呈加快趋势;林下层碳密度下降且呈加快趋势;整个林分的碳密度显著提高且呈加快趋势。株数密度是影响主林层、次林层、林分碳密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坡度是影响林下层碳密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坡向、平均胸径对碳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为持续提高闽楠天然次生林固碳能力,应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手段,实施林分结构调整,改善幼苗幼树生长环境等经营措施,促进林分自然更新及其正向演替进程。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次生林
林层
碳密度
Keywords
Phoebe bournei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Forest layer
Carbon density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飞播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4
作者
纪仁展
潘萍
饶金凤
欧阳勋志
宁金魁
具琳静
机构
鄱阳湖
流域
森林
生态系统
保护与
修复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
实验室
(
江西农业大学
)
江西农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207,31360181,31160159)。
文摘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d≤10 cm为Ⅰ土层、10 cm<d≤20 cm为Ⅱ土层、20 cm<d≤40 cm为Ⅲ土层、40 cm<d≤80 cm为Ⅳ土层,采用统计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地形、土壤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均增大,其中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Ⅰ、Ⅱ土层(P<0.05),Ⅲ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Ⅰ土层(P<0.05);Ⅳ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Ⅰ土层(P<0.05)。土壤水分主要受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因子的影响,其次受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地被盖度等植被因子的影响,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最小。在各土层中,均以土壤因子的独立作用为主,次要因子为植被因子的独立作用及其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其中,植被、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因子作用于土壤水分。
关键词
飞播马尾松林
土壤水分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Keywords
Aerially seeded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Soil moisture
Influence factors
Redundancy analysis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绵蚧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半翅目:蚧次目)
5
作者
潘友粮
黄焜
刘兴平
张江涛
机构
鄱阳湖
流域
森林
生态系统
保护与
修复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
实验室
(
江西农业大学
)
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0328)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GJJ180221)。
文摘
柑橘唇绵蚧Labioproctus poleii在我国新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为中国新记录种,唇绵蚧属Labioproctus也为中国新记录属。本文对柑橘唇绵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等进行介绍,并提供了中国绵蚧科昆虫分属检索表。
关键词
绵蚧科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中国云南
Keywords
Monophlebidae
new record genus
new record species
Yunnan,China
分类号
Q969.35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马尾松林分类型生物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邬可钰
潘萍
欧阳勋志
宁金魁
郑李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0-2019年赣南森林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具琳静
欧阳勋志
潘萍
刘军
周巧晴
叶青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闽楠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层碳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游景晖
欧阳勋志
李坚锋
毛述震
潘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飞播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纪仁展
潘萍
饶金凤
欧阳勋志
宁金魁
具琳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绵蚧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半翅目:蚧次目)
潘友粮
黄焜
刘兴平
张江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