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退水模型的鄱阳湖上游山区流域基流衰退时间评估
1
作者 张润润 布庆月 +1 位作者 章阳 宁玮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选取鄱阳湖上游22个流域,依据2007—2018年日观测资料,分别基于线性和非线性蓄泄模型估算各流域基流衰退时间,使用统计检验和相关分析,对比两种模型估计结果,揭示基流衰退时间的空间差异,解析地形、土壤植被和水文气候等因子对衰退时间... 选取鄱阳湖上游22个流域,依据2007—2018年日观测资料,分别基于线性和非线性蓄泄模型估算各流域基流衰退时间,使用统计检验和相关分析,对比两种模型估计结果,揭示基流衰退时间的空间差异,解析地形、土壤植被和水文气候等因子对衰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线性模型估计的衰退时间显著低于非线性模型,线性、非线性模型估计的衰退时间均值分别为50.4 d和67.7 d。(2)基于两种不同模型所估计的基流衰退时间反映了相似的空间差异规律,且其中15个流域的衰退时间普遍比7大入湖流域衰退时间长。(3)海拔变异系数和平均年日流量变异系数与流域衰退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基流指数与衰退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地形与水文要素对该区域基流衰退时间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有助于增进对鄱阳湖流域蓄-泄关系及湖泊蓄量动态机制的科学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水分析 蓄泄关系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鄱阳湖东部湖湾水文连通变化及其对湿地植物与候鸟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熊丽黎 刘建新 +6 位作者 李宽意 闵翔 吴召仕 郭玉银 王仕刚 邓燕青 欧阳千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325,共13页
鄱阳湖碟形湖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区域与主湖区水文连通性影响。由于水位波动,东部湖湾水文连通性受鄱阳湖主湖体水位影响较为敏感。本文以东部湖湾为例,分析主湖区水位变异程度及其影响,并从连通天数和发生时间等方面定量表... 鄱阳湖碟形湖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区域与主湖区水文连通性影响。由于水位波动,东部湖湾水文连通性受鄱阳湖主湖体水位影响较为敏感。本文以东部湖湾为例,分析主湖区水位变异程度及其影响,并从连通天数和发生时间等方面定量表征东部湖湾与主湖区的水文连通性,进而讨论水文连通性变化及其对湿地植物生境和候鸟栖息地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位在13~16 m时,东部湖湾与主湖区存在着良好的水文连通关系,湿地植物适宜生境面积最大。2003年以后,鄱阳湖主湖区水位普遍降低,低枯水位持续时间延长,IHA/RVA法分析表明主湖区水位发生了中等程度改变,整体改变度为40.2%,东部湖湾与主湖区的连通关系发生明显改变,年连通天数减少了46.2 d,变化幅度为15.9%,而非连通期发生时间提前约1个月且年内时间跨度更长。水文连通性减弱造成310月东部湖湾平均水位下降了0.6 m,其中910月减少了约1 m,使薹草(Carex sp.)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适宜水深对应的水面面积在多数月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910月(幅度超过40%),但枯水提前导致沉水植物面积减少,湿生植物生物量增加。水文连通性减弱导致洲滩提前出露,薹草等湿生植物移向碟形湖湖心,苦草等沉水植物分布上限降低约1 m,候鸟觅食地点可能转移至湖心或其他浅滩。为有效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建议充分发挥长江三峡蓄洪补枯的调控作用等,以减缓水文连通性改变对洪泛区湿地植物生长和候鸟栖息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连通性 适宜水深 水文变异程度 湿地植物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条件下鄱阳湖3种湿地植物腐烂分解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廷婷 熊丽黎 +3 位作者 张大文 李宽意 胡忠军 吴召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9-1399,共11页
大型通江湖泊水位不断变化,引起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之间相互转化,造成湿地植物周期性淹没分解,影响水体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文以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和虉草(Phalaris aru... 大型通江湖泊水位不断变化,引起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之间相互转化,造成湿地植物周期性淹没分解,影响水体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文以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9 d的室外模拟实验,探究3种植物腐烂分解对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叶绿素a(Chl.a)浓度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湿地植物的分解过程均为前期分解较快、后期缓慢,且蒌蒿分解率显著大于灰化薹草和虉草.(2)腐烂分解过程中,水体理化因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水体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空白组p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浊度、营养盐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并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空白组,蒌蒿腐烂分解对水体pH、浊度、营养盐浓度和COD_(Mn)的影响最大.(3)灰化薹草组和虉草组Chl.a浓度均呈前期波浪式上升、后期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蒌蒿组Chl.a浓度整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体浊度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腐烂 淹水期 鄱阳湖 水质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入出湖水沙通量演变及输沙量归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彪 关兴中 +3 位作者 卢静媛 欧阳千林 杨嘉 曾小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5,共6页
基于鄱阳湖“五河”控制站及湖口站1956—2020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和“水文法”研究入、出湖水沙通量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径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出湖输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修河年径流量显著增加,赣江、信... 基于鄱阳湖“五河”控制站及湖口站1956—2020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和“水文法”研究入、出湖水沙通量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径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出湖输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修河年径流量显著增加,赣江、信江年输沙量显著减少,饶河虎山站年输沙量显著增加。(2)径流量变化对赣江、信江、修河年输沙量变化呈负贡献,对饶河年输沙量变化呈正贡献,人类活动对各河流年输沙量变化均呈正贡献。(3)入湖输沙量、人类活动变化分别对出湖输沙呈正、负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变化趋势 泥沙通量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曦亭 王磊之 +3 位作者 王银堂 李伶杰 胡庆芳 揭仕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估方法提出了相衔接的城市排涝标准与区域防洪标准设计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太湖流域北部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基本具备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城市、区域层面防洪排涝能力与需求表现出不衔接,表现为城市内部水位远低于防洪设计水位,而区域水位则接近甚至超出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能力略显不足;不同区域防洪标准提升导致的外排格局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防洪能力提升通过扩大向长江泄洪实现,湖西区则通过扩大向太湖泄洪实现;限制城市大包围外排水量对缓解城市外部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有限;太湖流域北部5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与20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是相衔接的标准设计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衔接 安全裕度 区域防洪 城市排涝 水文水动力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雨空间自相关性的降水量插值方法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谈灿灿 张润润 +3 位作者 邓志民 宁玮 布庆月 章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29,共8页
为研究空间自相关性对暴雨事件降水量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以乌江流域2009-2018年102个雨量站点的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筛选出88场暴雨事件,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普通克里金法(OK)、协同克里金法(CoK)对流域日... 为研究空间自相关性对暴雨事件降水量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以乌江流域2009-2018年102个雨量站点的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筛选出88场暴雨事件,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普通克里金法(OK)、协同克里金法(CoK)对流域日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定量分析了102个雨量站各场暴雨事件降水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对比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对不同空间自相关性暴雨事件降水量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随着暴雨事件降水量空间自相关性的增强,莫兰指数增大,4种插值方法精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OK法和CoK法的精度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对于流域平均而言,莫兰指数小于0.28时推荐使用RBF法,莫兰指数大于或等于0.28时推荐使用OK法;对于暴雨中心而言,莫兰指数小于0.4时推荐使用RBF法,莫兰指数大于或等于0.4时推荐使用OK法或CoK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事件 降水量 空间自相关性 莫兰指数 空间插值 插值精度 乌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浅水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池仕运 邓燕青 +6 位作者 胡菊香 刘恋 王瑞 陈斯芝 闵翔 胡愈炘 陈佳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8-869,共12页
2019年春、秋两季,对江西省76个湖泊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以期为江西省湖泊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 2019年春、秋两季,对江西省76个湖泊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以期为江西省湖泊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两次调查共检出140个分类单元,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摇蚊类物种数占水生昆虫物种数的53.62%。富营养指示种(长足摇蚊属一种和摇蚊属一种)为春、秋两季的优势分类单元,湖沼典型种(长足摇蚊属一种、摇蚊属一种、石田螺属一种、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的丰度变化导致了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α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PLSR和PLS-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指标的环境因子既与藻类种群动态密切相关,也与水质状态有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藻类种群状态存在稳定的联系,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过高的藻类丰度不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而较好的水质状况有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为保护江西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资源,应在具有渔业养殖功能的湖泊和城镇湖泊中进行水生植物的修复工作,使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方向演化;对一些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水体进行系统治理,控制面源污染,促进传统渔业养殖模型向生态渔业模式转换,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生态修复措施;应在控制藻类和改善水质的基础上,增强湖泊的连通性和水体交换能力,充分发挥自然修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种群动态 Α多样性 富营养化 PLSR分析 PLS-SE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富脂胃肠道中微塑料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国强 邓舒美 +2 位作者 朱翔 赵利 江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1-2193,共13页
为建立富含脂质的生物样本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以鱼胃肠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粒径(10-100μm、100-500μm、500-1000μm和1-5 mm)、不同密度(ρ<1.15 g·cm^(-3)、ρ>1.3 g·cm^(-3))的6种微塑料为验证对象,对传统KOH消... 为建立富含脂质的生物样本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以鱼胃肠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粒径(10-100μm、100-500μm、500-1000μm和1-5 mm)、不同密度(ρ<1.15 g·cm^(-3)、ρ>1.3 g·cm^(-3))的6种微塑料为验证对象,对传统KOH消解法中回收率低、皂化反应干扰、计数不准确等问题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液漏斗双密度浮选法能有效减少微塑料损失和降低泥沙等干扰,回收率达91%-100%;100℃热水和乙醇联用对皂化反应产生的肥皂的去除效率达98%±1.08%,生物样品的消解效率达99%±0.56%;尼罗红(Nile Red,NR)染色后,不同类型微塑料在不同滤光片下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除部分聚酰胺(PA)微塑料部分颜色变黄,该方法对P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的红外光谱和羰基指数(carbonyl index,CI)无明显影响;实际样本应用表明,该方法对不同河段、不同种类的野生鱼类样本的消解率达97%-100%,对微塑料的检出率(84.70%)显著高于传统的体视显微镜镜检法(5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脂质 密度浮选 皂化反应 尼罗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小流域多源降水数据产品径流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渠畅 魏玲娜 +2 位作者 董建志 徐士惠 宁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7,130,共10页
为研究多源降水数据产品的地区适用性,对比不同产品的水文模拟效果,选取淮河上游紫罗山、中游黄泥庄两个流域,对比分析CHIRPS、CMORPH、ERA5、IMERG 4种产品模拟流域平均降水的误差特征,利用集总式FLEX模型对产品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探讨... 为研究多源降水数据产品的地区适用性,对比不同产品的水文模拟效果,选取淮河上游紫罗山、中游黄泥庄两个流域,对比分析CHIRPS、CMORPH、ERA5、IMERG 4种产品模拟流域平均降水的误差特征,利用集总式FLEX模型对产品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产品在淮河流域不同位置对径流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个流域CHIRPS降水误差最大,CMORPH次之,ERA5和IMERG的精度较高,上游紫罗山流域多源数据集整体高估;②不同降水数据产品径流模拟性能不一,模拟效果与产品精度评估结果基本一致,总体ERA5和IMERG模拟径流与实测吻合较好;③总体而言,4种数据集有效反映了流域的空间水文特性,上游紫罗山流域径流模拟效果优于中游黄泥庄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FLEX模型 卫星降水产品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3种微囊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友恒 刘发根 +4 位作者 郭玉银 陈贤哲 张文彪 陈文滔 黄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5期53-56,共4页
对天然水体中3种痕量微囊藻毒素(MC-RR、MC-YR、MC-LR)的淋洗、洗脱、液相色谱测定等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考察,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为45%的甲醇水溶液(含0.1%的TFA)为固相萃取淋洗剂、10 mL甲醇(含0.1%TFA)为固相萃取洗脱剂,体积分数... 对天然水体中3种痕量微囊藻毒素(MC-RR、MC-YR、MC-LR)的淋洗、洗脱、液相色谱测定等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考察,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为45%的甲醇水溶液(含0.1%的TFA)为固相萃取淋洗剂、10 mL甲醇(含0.1%TFA)为固相萃取洗脱剂,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水溶液(含0.1%TFA)为液相色谱流动相,可在6 min内有效分离MC-RR、MC-YR、MC-LR。将优化后的方法用于实际加标水样的测定,MC-RR、MC-YR、MC-LR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4μg/L、0.098μg/L、0.095μg/L,加标回收率为87.0%~116%,RSD为10.2%~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