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文明的现代使命与学科建设
1
作者 李运富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98,共6页
汉字与中华文明相依相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形态和核心基因。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汉字成为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核心密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汉字文明学”新的学科范式。汉字文明学以汉字作为文化... 汉字与中华文明相依相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形态和核心基因。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汉字成为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核心密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汉字文明学”新的学科范式。汉字文明学以汉字作为文化符号和文明基因,融合多学科思维方法,主要研究作为文化符号的汉字本体、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和文明因素、“汉字”与“文明”的互动关系,包括汉字文明的材料、属性、传承、传播和应用等多方面内容。汉字文明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系统阐释基础理论、合理构架内容体系、全面总结研究方法、科学优化课程体系。河南作为汉字文明的发源地,有义务率先承担汉字文明学科建设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汉字文明 汉字文明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出发,重构中国汉字学学科体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运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204,205,共14页
以20世纪初为界,汉字研究可以分为传统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传统文字学已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因兼有其他学科内容而比较繁杂,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代汉字学受国外语言文字理论影响,往往生搬硬套,无视传统,在汉字性质、汉字起源、汉字... 以20世纪初为界,汉字研究可以分为传统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传统文字学已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因兼有其他学科内容而比较繁杂,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代汉字学受国外语言文字理论影响,往往生搬硬套,无视传统,在汉字性质、汉字起源、汉字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产生一些不合汉字实际的认知,导致现代汉字学内容贫乏,学术性减弱,学科地位下降。新时代汉字学既不能像传统文字学那样用文字包含语言,也不宜像现代汉字学这样用语言吞没文字,应该立足汉字本体,注重文字与语言的互助互证关系,把形体、结构、职用看作汉字的三维本体属性,继承传统而超越传统,重新建立中国自主的“三维汉字学”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实现学科体系自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字学 现代汉字学 自主知识 继承超越 三维属性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学构建背景下的汉字文化研究
3
作者 齐航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69,共5页
一、中原学的构建构建中原学基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域。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曾经说道:“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中原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作出过非常... 一、中原学的构建构建中原学基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域。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曾经说道:“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中原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作出过非常巨大的贡献……中原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演进中,实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作用。正是中原,首先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成为自虞夏商周以来的王朝核心,对全国各地区都有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文化研究 汉字 历史文明 古文字学家 中华民族 历史学家 古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商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研讨会(笔谈) 被引量:2
4
作者 宋镇豪 李雪山 +2 位作者 李运富 曹建墩 郭旭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2,共14页
主持人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精神、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制度、中国智慧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持人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精神、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制度、中国智慧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课题之一。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深入挖掘和传承殷商时期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精神和品格,河南责无旁贷。为此,本期邀请国内殷商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殷商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为题举行座谈研讨,选取部分发言形成以下笔谈。在中原学的视界,如何打造殷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镇豪先生对于提出殷商学研究进行了回应,并在《关于殷商文化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对进一步深化殷商学研究问题从机构设置、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郑州大学李运富院长的《“殷商文化研究”二题》一文,从如何完善殷商文化研究基础与探寻殷商文化渊源两个方面对未来殷商文化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河南大学曹建墩教授的《殷商文化研究的几个维度》一文,从文化价值的维度、常量与变量的问题、空间的维度等三个方面对未来殷商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构想;河南师范大学李雪山教授的《甲骨学研究的新趋势--商代甲骨非文字资料的研究》一文,从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的含义、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提出的依据、商代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可能突破的空间以及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四个方面对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问题提出了思考;安阳师范学院郭旭东教授的《深化甲骨文字研究推动冷门绝学发展》一文,从甲骨文字发现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与未来的主要任务两个方面对甲骨文字未来研究提出建议。我们期待以“殷商学”的提出和打造,来实现中原学研究在2022年的“开门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殷商文化 甲骨文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声相益”新解与“文”“字”关系辨正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运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9,共8页
《说文解字·叙》有"文""字"之分,后人由于误解"形声相益"的含义,遂把"文""字"的关系看成"独体"与"合体"的关系。其实"形声相益"并非"形符... 《说文解字·叙》有"文""字"之分,后人由于误解"形声相益"的含义,遂把"文""字"的关系看成"独体"与"合体"的关系。其实"形声相益"并非"形符、声符相加合"之意,因为训诂上讲不通。根据"形声"具有动宾结构用法和"取譬相成"的互证,文章认为"形声相益"应该理解为"形化语言以益象形",就是在象形造"文"方法基础上增加音义造"字"方法,以突破客观事物局限,达到大量滋生汉字的目的。因此"文"与"字"的区分不在于"独体""合体"结构的不同,而在于构字取形的途径和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与“字” 独体与合体 “形声相益” “取譬相成” 构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南渐对楚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相关考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尉侯凯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考察儒家文献特别是《论语》类文献在楚国的传播,可以发现儒学的南渐是一个多批次、长时期的过程,且有真实与伪托并存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儒学南渐的主题比较明确、统一,即通过教育楚国统治阶层如何行政,从而宣扬孔子的“仁政”思想。... 考察儒家文献特别是《论语》类文献在楚国的传播,可以发现儒学的南渐是一个多批次、长时期的过程,且有真实与伪托并存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儒学南渐的主题比较明确、统一,即通过教育楚国统治阶层如何行政,从而宣扬孔子的“仁政”思想。儒家对楚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楚人逐步认可孔子的施政理念和有儒家背景的人物开始获得重用。以《论语》类文献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在楚国的传播,不仅提高了楚人对孔子施政理念的认知,还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楚国的儒家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南渐 《论语》郭店简 上博简 清华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