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1
作者 周洁 夏良荣 +4 位作者 邱俊杰 齐传东 徐志超 郭凤领 吴金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1181,共11页
【目的】明确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的药剂,为生姜白星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姜白星病病叶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生姜种植基地,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生姜白星病病... 【目的】明确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的药剂,为生姜白星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姜白星病病叶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生姜种植基地,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生姜白星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病原菌的ITS、EF-1α、ACT、CAL、TUB2和GAPDH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常用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生姜白星病病叶中分离纯化的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获得形态一致的病原菌5株。选取代表性菌株23-5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形态特征与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一致;经比对分析后选取覆盖率和相似性均较高的参考菌株序列,按照ITS-TUB2拼接序列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23-5与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聚于同一分支,确定生姜白星病病原菌为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4℃;菌丝生长较适宜pH为6~8,pH为7时,菌落直径最大,达6.45 cm;病原菌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浸粉。8种供试药剂中,恶醚唑对菌株23-5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5 mg/L。【结论】确定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为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恶醚唑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生姜白星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白星病 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 药剂筛选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