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0—2020年皇甫川流域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1
作者 姚志宏 杨莹 +3 位作者 李云 张德全 周文玥 孙彭成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199,共8页
[目的]水源涵养量是生态系统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核算调节服务中最重要的表征指标,水源涵养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的科学解析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WAT模型和改进后的水量平衡方程计... [目的]水源涵养量是生态系统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核算调节服务中最重要的表征指标,水源涵养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的科学解析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WAT模型和改进后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皇甫川流域近50年间的水源涵养量,分析1970—2020年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及其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 1970—2020年皇甫川水源涵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174.34 mm,水源涵养指数为0.45,年均增长率为0.17%。(2)皇甫川流域水源涵养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及西低东高的特征。林地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对皇甫川流域水源涵养量的贡献性显著。水源涵养量与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各因子对水源涵养量影响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温度、高程、潜在蒸散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因子交互作用,尤其是降雨量和温度及土壤类型的交互作用更为显著。气候作用主导了皇甫川流域水源涵养的时空格局。[结论] 1970—2020年皇甫川水源涵养量年均增0.17%,空间北低南高、西低东高,林地贡献突出,气候主导下降雨、温度及土壤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时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SWAT模型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皇甫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