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芩颗粒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其炎性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白佳利 李林 +6 位作者 张楠 张鑫磊 阿丁嘎 武俊 王凤春 孙丹雨 董冠中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辛芩颗粒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该院从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辛芩颗粒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该院从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辛芩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把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相关因子、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bin E,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ad 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外周血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比值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外周血CD_(8)^(+)水平升高,而对照组相较于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芩颗粒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状,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平衡,且无较大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芩颗粒 过敏性鼻炎 炎性指标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对骶前囊肿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贺秀红 贺瑜 周丽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在骶前囊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4例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肛门指检、经会阴超声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MRI检查与肛门指检及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在骶前囊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4例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肛门指检、经会阴超声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MRI检查与肛门指检及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术前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均与MRI及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经会阴超声不仅显示囊肿的部位及与相邻脏器的解剖关系,而且对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gyrA和gyrB基因突变与莫西沙星耐药水平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海林 任卫聪 +1 位作者 尚媛媛 刘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0期67-72,共6页
目的 研究莫西沙星耐药菌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以及不同突变类型与莫西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2021年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162株)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 目的 研究莫西沙星耐药菌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以及不同突变类型与莫西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2021年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162株)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103株)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这些菌株对莫西沙星的MIC,同时对莫西沙星耐药菌株的DNA拓扑异构酶亚基A (gyrase subunit A,gyr A)和DNA拓扑异构酶亚基B (gyrase subunit B,gyr B)基因进行测序,统计莫西沙星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总计纳入265株结核分枝杆菌,所有菌株中对莫西沙星耐药82株,耐药率为30.9%。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非MDRTB菌株中,莫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1%(70/152)和10.6%(12/113),MDR-TB菌株耐药率显著高于非MDR-TB菌株(P<0.01)。在82株莫西沙星耐药菌株中,总计有59株(72.0%)和3株(3.7%)分别检测到携带gyr A基因突变或/和gyr B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在gyr A基因的94位点密码子(50.0%)。在gyr A和gyr B突变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现代型(30.4%)和古代型(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yr A基因的90位点突变株、94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以及丙氨酸菌株和gyr B基因突变株大部分表现为对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MIC<2μg/ml);而gyr A基因91位点突变株和94位点由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以及丙氨酸引起高水平莫西沙星耐药,分别有75.0%、53.6%和46.2%的突变菌株(MIC≥2μg/ml)。结论 gyr A基因的94位点突变是莫西沙星耐药菌株最主要的耐药机制,不同gyr A和gyr B突变类型导致对莫西沙星不同的耐药水平。MDR-TB菌株中有46%的菌株对莫西沙星耐药,提示在使用氟喹诺酮前有必要开展药敏试验,以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氟喹诺酮 莫西沙星 最低抑菌浓度 北京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庞永立 李来生 +3 位作者 张芝萍 熊陶 刘永清 王雪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人工肝(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效果。将3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组(LMWH组)15例,应用普通肝素抗凝组(SH组)15例,两组行ALSS-PE治疗前后均记录出血、凝血情况及有关凝血功能指...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人工肝(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效果。将3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组(LMWH组)15例,应用普通肝素抗凝组(SH组)15例,两组行ALSS-PE治疗前后均记录出血、凝血情况及有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30例患者行60例次PE治疗后,LMWH组在出血倾向、血浆分离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方面均优于SH组(P<0.05),且其检测有关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SH组(P<0.05)。低分子肝素在重型肝炎PE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