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尚华 王卓 《种子科技》 2019年第13期96-97,共2页
水土流失是我国水土资源破坏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生态修复能够在治理恢复环境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从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是我国水土资源破坏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生态修复能够在治理恢复环境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入手,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并根据水土流失中林业技术的作用,详细介绍了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林业技术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损害司法鉴定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分析
2
作者 李武世 齐采力 李怀清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1期21-24,共4页
水土流失损害是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损失,以及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是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之一,加大执法力度和责任追究需要公正合法的鉴定结论。随着依法治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破坏环境资... 水土流失损害是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损失,以及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是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之一,加大执法力度和责任追究需要公正合法的鉴定结论。随着依法治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破坏环境资源有罪、损害生态环境入刑已成为社会共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已经被纳入国家统一管理,水土流失损害作为环境损害的重要内容,开展司法鉴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具备法律政策支持和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环境损害 司法鉴定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毛乌素沙地3种造林模式恢复成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雷 洪光宇 +5 位作者 李卓凡 高孝威 黄萨仁 王卓 刘尚华 王晓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2,119,共6页
选取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5大类11个指标,构建了沙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得到了相应的权重,并对毛乌素沙地的3种造林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沙柳沙障的固碳... 选取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5大类11个指标,构建了沙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得到了相应的权重,并对毛乌素沙地的3种造林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沙柳沙障的固碳能力、土壤改良和防风固沙等效益恢复最好,紫穗槐人工林固碳能力和防风固沙效益恢复次之,但是生物多样性效益恢复最好,樟子松人工林各项效益恢复均较差。综合得分显示,沙柳沙障(75.32)>紫穗槐人工林(67.67)>樟子松人工林(37.31),也就是说,乡土树种的常规造林方法在该地区恢复成效最优,并且相比乔木林,该地区更适合灌木林的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恢复成效 造林模式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沙植物——杨柴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雷 黄萨仁 +5 位作者 王卓 刘尚华 洪光宇 李卓凡 高孝威 王晓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杨柴作为重要的沙地适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境内半干旱、干旱地区。杨柴根系比较发达,长有地下茎,克隆生殖极强,是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适口性好的优良饲料。本文从种苗生物学、生理生... 杨柴作为重要的沙地适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境内半干旱、干旱地区。杨柴根系比较发达,长有地下茎,克隆生殖极强,是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适口性好的优良饲料。本文从种苗生物学、生理生化特征及用水策略、克隆生长、种群分布格局与竞争关系和群落演替过程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杨柴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生理生化特征 克隆生长 种群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旱作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文钦 石晓华 +3 位作者 段海文 李蕾 张兰英 景宇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13-16,20,共5页
为分析阴山北麓旱作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和离水规律,根据阴山北麓地区作物和气候资料,计算该地区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并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阴山北麓旱作区主要栽培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各作物需水... 为分析阴山北麓旱作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和离水规律,根据阴山北麓地区作物和气候资料,计算该地区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并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阴山北麓旱作区主要栽培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各作物需水量大小依次为:向日葵>玉米>多年生苜蓿>马铃薯>莜麦>春小麦,并分析作物需水与作物生长的关系。考虑到作物在该地区产量和种植面积的优势,应优先考虑马铃薯的种植。玉米和多年生苜蓿是阴山北麓旱作区重要的饲草料作物,由于该地区热量和水分不足,推广大面积种植受到制约。综上所述,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作物布局,能够促进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旱作区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阴山北麓旱作区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景宇鹏 赵沛义 +7 位作者 康文钦 连海飞 张君 栗艳芳 梁俊梅 于伟卓 段玉 李蕾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2期36-4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阴山北麓旱作区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阴山北麓旱作区土壤施肥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旱作试验站,采用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NPK、有机肥、NPK+有机肥...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阴山北麓旱作区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阴山北麓旱作区土壤施肥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旱作试验站,采用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NPK、有机肥、NPK+有机肥和不施肥(CK)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含量及马铃薯产量和肥料贡献率。【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其中,有机肥、NPK+有机肥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较为显著(P<0.05),土壤容重较CK分别降低了13.25%、10.60%,土壤总孔隙度较CK分别增加了17.55%、15.77%。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单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P<0.05),分别较CK提高了42.96%、38.68%;NPK+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0~10、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70.70%~78.33%和73.53%~82.08%;有机肥、NPK+有机肥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与CK相比,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了45.90%~157.84%、有效磷含量提高了4.80~7.67 mg/kg、速效钾含量提高了59.66~179.66 mg/kg。NPK、有机肥、NPK+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NPK+有机肥处理表现最佳,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CK分别提高了171.64%和50.87个百分点,且肥料贡献率高达63.18%。【结论】在阴山北麓旱作区应该更加注重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并大力推广有机肥,以实现土壤肥力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旱作区 有机肥 氮磷钾 土壤肥力 马铃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