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障碍度诊断
1
作者 石奇伟 段利民 +7 位作者 杨璐 苗平 郝蓉 王瑞东 芦小燕 罗艳云 刘晓民 刘廷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近些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愈加突出.本研究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2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组合权重TOPSIS模型,开展2010-2021年鄂... 近些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愈加突出.本研究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2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组合权重TOPSIS模型,开展2010-2021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应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评价结果的主要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结果表明:近10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鄂托克旗和达拉特旗增速最快,年均可达2.5%;9个旗区水资源承载力多为临界可承载,时空分异显著,准格尔旗和杭锦旗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最强和最弱;最主要的障碍因子为供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人口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鄂尔多斯市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的实践路径与思考
2
作者 李娜 苗春乐 +6 位作者 杨婧 张迎春 张朋飞 张晓霞 王欣 杨帆 樊虎栓 《中国种业》 2025年第9期58-61,共4页
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87%,其单产提升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结合鄂尔多斯市高积温、低湿度、强光照的地理气候特征,阐述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 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87%,其单产提升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结合鄂尔多斯市高积温、低湿度、强光照的地理气候特征,阐述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的实践路径: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构建分区精准灌溉体系、集成田间精细化作业技术)、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优化政策激励与种植结构、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推动“七良”(良图、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策、良制)要素协同,实现了玉米生产关键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机械化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最后,针对项目整合、资金下达、对外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技术集成 责任落实 “七良”协同 良种更新 机械化 经济效益 示范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开创全国水权置换先例
3
作者 张强 张德全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鄂尔多斯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也是资源性、工程性和结构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中游粗... 鄂尔多斯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也是资源性、工程性和结构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置换 鄂尔多斯市 拦沙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构建“大水保”工作格局 全力助推荒漠化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记鄂尔多斯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4
作者 张德全 张强 +9 位作者 蔺建铭 刘勇 李云 旭日干 董建芳 郝婧 孟庆东 陈艳艳 傅恒 李蕾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I0001-I0006,共6页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弯”腹地,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创新投入机制,共同...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弯”腹地,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创新投入机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生态保护 黄河 荒漠化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流域尺度植被依赖地下水程度评价:以鄂尔多斯高原海流兔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佳秋 张俊 +7 位作者 顾小凡 高海波 杨波 杨晓东 赵春光 张铁钢 尹立河 王晓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5-1867,共13页
【研究目的 】综合利用地表、地下信息,探索建立适用于半干旱区流域尺度植被依赖地下水程度评价的新方法,以期为干旱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 】以黄河流域中游鄂尔多斯高原海流兔河流域为研究区,... 【研究目的 】综合利用地表、地下信息,探索建立适用于半干旱区流域尺度植被依赖地下水程度评价的新方法,以期为干旱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 】以黄河流域中游鄂尔多斯高原海流兔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土壤类型、干旱期蒸散发、植被覆盖度等涵盖水、土、气、生4个圈层的评价指标,以野外数据采集和遥感解译为主要手段,获取以上指标的空间分布,最后在GIS平台中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分布及依赖程度分级。【研究结果 】评价结果表明,依赖地下水程度非常高和高的植被分布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0.2%。尽管依赖地下水植被生态系统在整个流域占比不高,但由于地下水提供了比降水更加稳定的供水水源,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结论 】通过场地尺度地下水依赖程度的对比,该方法评价的结果是可靠的,在其他的半干旱区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指标灵敏度分析表明,土壤类型与地下水位埋深是最敏感的指标,因此在野外调查时应加强这两类指标的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 评价 半干旱 植被 生态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海流兔河流域 鄂尔多斯高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旗县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晓民 阿木古楞 +1 位作者 杨耀天 刘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诊断其生态安全状态及主要驱动因素对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旗县2010—2020年社会统计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选取19项评价指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诊断其生态安全状态及主要驱动因素对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旗县2010—2020年社会统计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选取19项评价指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型建立黄河流域旗县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框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出关键驱动因素,并实现其后未来5 a生态安全演变趋势预测。结果显示:①2010—2020年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旗县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和鄂托克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杭锦旗生态安全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态安全等级均波动于临界安全状态,说明该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有所改善;②研究区生态安全动态变化与区域人口数量、城镇化率、草地面积、水资源面积、恩格尔系数和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有紧密联系;③各旗县生态安全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未来5 a该地区生态安全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生态管理及风险防控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驱动因素 灰色预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脆弱地质区砒砂岩侵蚀特征探析
7
作者 刘勇 蔺建铭 +3 位作者 张德全 韩英 傅恒 刘庆朋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
选取鄂尔多斯脆弱地质区不同坡度、坡位的裸露及植被覆盖砒砂岩坡面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分析了长期冲刷侵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冲沟的形成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裸露和植被覆盖砒砂岩坡面侵蚀状况相似,坡顶冲沟少... 选取鄂尔多斯脆弱地质区不同坡度、坡位的裸露及植被覆盖砒砂岩坡面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分析了长期冲刷侵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冲沟的形成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裸露和植被覆盖砒砂岩坡面侵蚀状况相似,坡顶冲沟少且细、坡中冲沟最多、坡底冲沟深且宽,且随着坡度的增加,冲沟下切深度增加,分支增多,对沟壁的侵蚀破坏作用增强,但植被覆盖砒砂岩坡面冲沟发育程度明显弱于裸露砒砂岩坡面。这说明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轻砒砂岩坡面侵蚀强度,应重视砒砂岩区植物的防护作用,根据不同坡位、坡度、植被覆盖状况调整防治措施,加强边坡绿化,种植具有优良固沙效果和经济价值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侵蚀特征 勘测 脆弱地质区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筑基 系统治理 绿富共赢——达拉特旗西柳沟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书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8
作者 张强 张德全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柳沟中游风沙区的北缘,行政区划隶属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磴嘎查村,项目区总面积13.89 km^(2)。为进一步减少泥沙淤积、协调水沙关系,2023年鄂尔多斯市实施了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 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柳沟中游风沙区的北缘,行政区划隶属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磴嘎查村,项目区总面积13.89 km^(2)。为进一步减少泥沙淤积、协调水沙关系,2023年鄂尔多斯市实施了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3 925万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7 km^(2),分为综合治理区、河道治理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封育整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德全 张金燕 呼小峰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9期79-81,共3页
水资源短缺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力之举。喷灌、滴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提高用水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障碍,如资金投入大、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技术推广滞... 水资源短缺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力之举。喷灌、滴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提高用水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障碍,如资金投入大、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技术推广滞后等。政府需要给予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和培训力度,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并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节水 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德全 杨晓东 +3 位作者 呼小峰 李天佑 袁文杰 郝美香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0期90-92,共3页
农业作为国内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其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需求,确保各项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发展水平,实现粮食产量的... 农业作为国内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其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需求,确保各项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发展水平,实现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起到农业灌溉、防涝耐旱的重要作用。为此,文章围绕新时期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够提高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实现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宁璐 要振宇 +7 位作者 高天明 穆文奎 达古拉 张增宝 刘心宇 赵天启 刘静 杨振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作为研究区,在无人为干扰活动的荒漠草原围封区内,选择坡度25°的3块长方形样地(300 m×100 m),分别在3块长方形样地的坡上、坡中、坡下分别设置1 m×1 m的样方,调查记录每个样方内植被的种名(科、属、种)、植被的高度、密度等,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共统计植物39种,隶属22科33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总计34种,占物种总数的87.1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总计27种,占物种总数的69.23%;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分布种为主,总计17种,占物种总数的43.58%。受坡位的影响,植被盖度、建群种高度、群落生产力、Shannon-Wien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坡下、坡中、坡上,Pielou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坡上、坡中、坡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坡位 植物群落区系 植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土壤盐分时空演变分析
12
作者 吴雨箫 陈皓锐 +8 位作者 张宝忠 陶园 陈俊英 李云 旭日干 苗平 马红丽 谢梅 经思思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1,85,共11页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长期受到土壤盐渍化的威胁,研究土壤含盐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长期受到土壤盐渍化的威胁,研究土壤含盐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和实地土壤含盐量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analysis,VIP)、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并结合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随机森林(Random r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估算了裸土期和植被覆盖期土壤含盐量(Soil salinity content,SSC)。同时基于最优反演模型以及Landsat-5、Sentinel-2数据,反演并统计了2000—2024年间灌区土壤含盐量时空变化特征。最后分析了蒸发量、降水量、温度、真实水汽压等气象因素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裸土期PCC-RF模型表现最佳(建模集R^(2)=0.849,RMSE为0.118%,MAE为0.079%;验证集R^(2)=0.753,RMSE为0.158%,MAE为0.116%)。时空变化特征表明2000—2008年盐渍土面积持续增加,而2009—2016年实施的水权改造政策有效遏制了盐渍土扩张,并将大面积盐渍土转换为非盐渍土。蒸发量、降水量、蒸降比和温度是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灌区土壤盐渍化监测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遥感 时空变化 气象影响因素 Sentine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西柳沟流域生境质量现状
13
作者 张锦鑫 付航 +5 位作者 傅宇钟 许德禄 陈文超 康宾 马波 王智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41,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估西柳沟流域长时间序列下景观格局指数及生境质量现状变化,为合理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促进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个时段,基于Fragstats、InVEST模型和... [目的]综合评估西柳沟流域长时间序列下景观格局指数及生境质量现状变化,为合理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促进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个时段,基于Fragstat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西柳沟流域景观格局指数、生境质量现状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呈明显的聚集化与同质化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草地扩张、景观破碎度降低、边缘复杂度下降和多样性减少。2015年出现的短暂破碎化波动反映人类活动的阶段性干扰。2)研究区以较高生境质量区为主(占比约60%),2000—2020年生境质量改善区与退化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2010年后退化趋势加剧。空间上,较高生境质量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较低质量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中游的库布齐沙漠,中质量区在上游呈破碎化分布。3)土地利用类型是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与高程、植被覆盖度及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强化其影响;人为-自然因子协同作用显著增强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论]通过对西柳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分析,明确流域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驱动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流域生态修复优先区的确定与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西柳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模型分析边坡细沟扩张侵蚀机理与形态演化特征
14
作者 黄文斌 徐湘田 +2 位作者 王永涛 刘宇航 刘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52-3160,共9页
为准确计算边坡细沟侵蚀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水动力学参数,规避传统方法中运用平均流速计算水动力学参数造成的误差,基于边坡细沟发育过程的多变性、复杂性以及水-沙两相流特点,采用Euler-Euler两相流模型计算分析扩张侵蚀不同阶段边坡细... 为准确计算边坡细沟侵蚀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水动力学参数,规避传统方法中运用平均流速计算水动力学参数造成的误差,基于边坡细沟发育过程的多变性、复杂性以及水-沙两相流特点,采用Euler-Euler两相流模型计算分析扩张侵蚀不同阶段边坡细沟的形态演化特征以及侵蚀机理。结果表明:Euler-Euler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扩张侵蚀中边坡细沟形态演化过程;基于扩张侵蚀不同阶段边坡细沟的形态演化特征,将边坡细沟扩张侵蚀分成沟壁轻微扩张侵蚀时期(初期)、扩张侵蚀严重且淘涮弧数量及面积显著增加时期(中期)、扩张侵蚀基本结束及细沟形态趋于稳定时期(末期);影响因素边坡坡度、水流初始流速、预设细沟宽度分别对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雷诺数、水流实时流速影响显著;提出边坡细沟发育不同阶段侵蚀弧长、水力半径的最佳表征参数,利于通过表征参数的变化判定边坡细沟发育具体时期以及预测边坡细沟形态发育趋势。研究成果为土壤侵蚀的治理措施提出提供理论依据,对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细沟 两相流模型 扩张侵蚀 形态演化 侵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被覆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15
作者 杨书鉴 牛健植 +5 位作者 苗禹博 王迪 杨涛 赵春光 毛振华 郭跃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6,共9页
[目的]探究中国植被覆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分析极端气候对植被变化的时滞和累积效应,为制订可持续的植被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辨率ERA5数据和GIMMS-3g NDVI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22年中国植... [目的]探究中国植被覆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分析极端气候对植被变化的时滞和累积效应,为制订可持续的植被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辨率ERA5数据和GIMMS-3g NDVI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22年中国植被覆盖度(FVC)和极端气候指数(ECI)时空变化特征,探明了时滞和累积效应下的中国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结果](1)中国FVC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布,以0.03/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显著增加的面积占38.32%(p<0.05);(2)ECI的变化在不同气候区内具有差异,极端气温(TNn,TXx)在中温带半干旱地区(MT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WT区)随时间变化呈极显著增长趋势(p<0.01),极端降水指数(CDD,CWD,Rx1day,Rx5day,R90P)在边缘热带湿润地区(ET区)、北亚热带湿润地区(NT区)随时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PT区)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3)极端气候对FVC的累积效应要强于时滞效应,主要为滞后0~1个月和累积1个月。[结论]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以累积效应为主,具有短期滞后性,且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 植被覆盖 时滞效应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区坝控小流域源—汇常量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16
作者 邢慧敏 高永 +3 位作者 刘艳萍 李云 张德全 张志坚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2期10-16,24,共8页
砒砂岩区淤地坝对流域物质循环与调控具有关键作用。以皇甫川流域的鲁家沟小流域为例,采用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坝控流域源—汇系统常量与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源地中沟壁呈现高Na(85.2%~96.1%)与宽幅Ca(1.... 砒砂岩区淤地坝对流域物质循环与调控具有关键作用。以皇甫川流域的鲁家沟小流域为例,采用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坝控流域源—汇系统常量与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源地中沟壁呈现高Na(85.2%~96.1%)与宽幅Ca(1.1%~10.2%),草地因历史施肥导致K(1.3%~2.8%)和TP(0.08%~0.1%)富集,林地Ca(3.2%~8.9%)与Fe(2.1%~3.4%)含量较低。汇地沉积层中,Na随深度递增(88.94%~93.56%),而K、Ca、Fe则递减;Ni(37.81 mg/kg)和Co(17.62 mg/kg)峰值揭示历史侵蚀事件,表层Zn(63.2mg/kg)、As(14.29 mg/kg)及Pb富集反映人类活动影响。TOC与重金属垂向分异凸显农业的叠加效应。研究揭示了自然风化与人类活动的交互机制,为流域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淤地坝 源-汇系统 常量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调控对沿黄灌区向日葵水分利用影响研究
17
作者 何锐 佟长福 +2 位作者 王军 张晔 栗永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共8页
为探究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根系吸水来源及其利用策略,通过测定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利用直接对比法和MixSIAR模型研究对比不同灌溉制度下... 为探究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根系吸水来源及其利用策略,通过测定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利用直接对比法和MixSIAR模型研究对比不同灌溉制度下向日葵不同生育期水分来源及各水源利用差异。结果表明,向日葵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吸水深度分别在0~30、0~50、0~70和30~90 cm土层。不同灌溉量下,向日葵的主要吸水层具有一定的差异。0~10、10~30、30~50、50~70、70~90 cm深度土壤水和地下水对向日葵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22.17%、17.99%、18.74%、14.68%、15.97%和10.45%。通过相关性分析,50 cm以下土层水分贡献对产量提高有利,0~10 cm土壤水、30~50 cm土壤水和地下水利用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设置灌溉定额为187.5 mm时能显著提高产量,灌溉定额为100 mm时,能显著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分来源 根系吸水 吸水深度 水分调控 黄河南岸灌区 向日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氧同位素的毛乌素沙地旱柳和小叶杨水分来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巧婷 张铁钢 +4 位作者 许丽 高海波 杨波 赵春光 杨晓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4-815,共12页
确定干旱地区不同植被的水分来源情况,掌握不同水分条件下植被对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对毛乌素沙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木质部水、土壤水和... 确定干旱地区不同植被的水分来源情况,掌握不同水分条件下植被对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对毛乌素沙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木质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氧同位素组成,采用贝叶斯混合(MixSIAR)模型量化旱柳和小叶杨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率。结果表明:旱柳和小叶杨各月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18)O值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长季旱柳和小叶杨会调节各层土壤水或地下水的利用率适应环境变化。在降雨量较少时,旱柳和小叶杨对各层土壤水的利用率较为均衡,分别为21.6%~28.2%和22.6%~28.8%;当降雨量较多时,旱柳和小叶杨主要的水分来源均为浅层土壤水,利用率最大可达60.1%和52.1%。研究反映了旱柳和小叶杨对毛乌素沙地的水分适应情况,确定了干旱地区人工植被的水分利用模式,掌握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植被对潜在水源的利用率,表明未来毛乌素沙地人工植被建设中要以水定绿,灌草结合,尽量少选择乔木等高耗水植物种作为固沙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 旱柳 小叶杨 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吸水来源 地下水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十大孔兑西柳沟流域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怡捷 康宾 +6 位作者 张秀梅 王晨光 张泽宇 张锦鑫 朱丽琴 王智 马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1-401,共11页
[目的]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属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和生态脆弱区,对该区典型流域西柳沟的土壤侵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及成因,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9月19—26日和2023年6月21—26日沿X640解柴线... [目的]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属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和生态脆弱区,对该区典型流域西柳沟的土壤侵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及成因,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9月19—26日和2023年6月21—26日沿X640解柴线(解家营—柴沟堡)和G109京拉线(北京—拉萨)2条公路分别布设15个调查点和14个集水区,对调查点及集水区植被、土壤、土壤侵蚀特征和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流域内草地片蚀较为严重,耕地侵蚀不严重,沟谷内裸地风蚀较为严重。上游黄土高原丘陵区沟蚀严重,且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及沟岸扩张未停止,伴随较为严重的重力侵蚀。中游风沙区以风水复合侵蚀为主,大幅增加了流域的产沙总量。流域内道路建设及边坡开挖等人为扰动进一步加剧了侵蚀风险。径流泥沙含量测定结果验证了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为上游地区。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以植被措施及工程措施为主,虽已起到一定水土保持作用,但由于形式单一而未能发挥理想效果。[结论]西柳沟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特点叠加下层砒砂岩土壤条件共同加剧了该区土壤侵蚀,经济发展压力下的人类活动扰动加剧了生态风险,当地政府亟需持续增加水土保持投入,提高监管能力,加强对于土壤侵蚀的监测与机理研究,完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西柳沟流域 土壤侵蚀调查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冻河道冰下流速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磊 蔺建铭 +4 位作者 张宝森 谢志刚 田治宗 邓宇 于国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99,105,共6页
河渠中冰盖的存在显著改变断面的水流结构,采用k-ε紊流模型建立冰盖下水流垂向二维数值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封冻河道冰盖下流速分布的计算,探讨影响封冻河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封冻河道的断面流速分布情况主要与床面... 河渠中冰盖的存在显著改变断面的水流结构,采用k-ε紊流模型建立冰盖下水流垂向二维数值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封冻河道冰盖下流速分布的计算,探讨影响封冻河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封冻河道的断面流速分布情况主要与床面糙率、冰盖糙率及河道的水流条件等影响因素相关,水流条件相同时,冰盖糙率和床面糙率的比值越小,最大流速点的位置越靠近相对光滑的一侧,且在流动的核心区流速分布并不遵循对数分布规律,在最大流速处流速梯度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封冻河道 流速分布 紊流模型 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