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预测
1
作者 樊学伦 姜海燕 +5 位作者 吴云菊 张建华 闫伟 党海龙 晁开瑞 杨楠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1)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海拔,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6.1%和23.9%;其次是最潮湿月降水量和气温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分别为15.2%和11.5%。2)1970—20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面积为5.12×10^(5)km^(2),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是主要分布区。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适生区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和退化。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适生区破碎化严重,高适生区几乎完全退化。到21世纪末,内蒙古榆属植物的适生区面积分别退化至3.54×10^(5)km^(2)(SSP126)、1.75×10^(5)km^(2)(SSP585),退化程度分别为30.8%、65.8%。在未来时期,潜在适生区中心质点向高原气候区及高纬度地区迁移。气候变化对榆属植物的影响较为显著,适生区面积减少,适生区等级逐渐降低,应加大对内蒙古地区榆属植物的保护力度。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建议在包头、呼和浩特和锡林郭勒等地区增加榆属植物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 MaxEnt模型 适生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的大型真菌多样性
2
作者 白慧 姜海燕 +5 位作者 于凤强 张建华 狄佳麟 吴云菊 党海龙 王志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内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方法】在3种不同针阔混交林内设置9个样方(每种林型设3个样地),通过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利... 【目的】研究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内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方法】在3种不同针阔混交林内设置9个样方(每种林型设3个样地),通过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利用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大型真菌与林分结构及树种组成的关系。【结果】共采集并鉴定大型真菌31科52属86种,包括9个优势科和13个优势属。属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北温带分布次之。在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分中,大型真菌的科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布最均匀。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和白桦是影响大型真菌分布和组成的主要树种,郁闭度、树高和海拔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植被类型丰富度高的林分中,大型真菌的科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大型真菌多样性主要受湿度、草本盖度、郁闭度等林内结构因素影响,并与共生树种密切相关。此外,不同科分布与郁闭度、海拔、草本盖度、林内湿度、乔木胸径、灌木冠幅、乔木树高显著相关。【结论】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的显著影响,并与特定树种存在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植被类型 生物多样性 生态因子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锦鸡儿种子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赵秀英 庞志 +9 位作者 于凤强 张建华 杨建军 郝彦卿 白小琴 杨蓉 黄鹏 谢丕青 王佳濛 杨海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5,共9页
建立种子产量预测模型是估算种子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杭锦旗国家柠条锦鸡儿良种基地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测量单株生长指标与种子产量,将实测因子(株高H、地径D、冠幅直径C、丛生枝个数N)及组合因子(... 建立种子产量预测模型是估算种子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杭锦旗国家柠条锦鸡儿良种基地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测量单株生长指标与种子产量,将实测因子(株高H、地径D、冠幅直径C、丛生枝个数N)及组合因子(株高与冠幅直径乘积HC、冠幅面积S、植冠体积SH)作为自变量,种子产量(荚果总鲜重WX、荚果总干重W_(G)、种子总干重WZ)作为因变量,建立柠条锦鸡儿种子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以株高与冠幅直径乘积(HC)为自变量,以荚果总鲜重(W_(G))为因变量的三次函数预测模型最优,方程式为W=-97.520+119.245(HC)-13.183(HC)^(2)+0.920(HC)^(3)。由精度检验结果(RS=2.15%,RMA=12.07%,P<0.001)分析,拟合精度较高,此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杭锦旗国家柠条锦鸡儿良种基地种子产量,为后续预测良种基地种子产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种子产量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尺蠖触角结构与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霞 孙彦楠 +4 位作者 杨建军 戚俊堂 图雅朝孟乐 吕森 张军 《中国棉花》 2023年第8期17-20,F0004,共5页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被列为全国二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内蒙古主要危害柠条,兼危害多种阔叶树,在我国其他地区可危害棉花、果树、林木等。为确定春尺蠖成虫触角上感器在寻找生存环境及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中发挥的作用,利用扫描...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被列为全国二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内蒙古主要危害柠条,兼危害多种阔叶树,在我国其他地区可危害棉花、果树、林木等。为确定春尺蠖成虫触角上感器在寻找生存环境及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中发挥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春尺蠖的触角结构与感器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春尺蠖成虫雌雄蛾触角形态结构明显不同,雄蛾触角为双栉状,雌蛾触角为丝状;春尺蠖成虫触角感器有4种类型,即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这些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春尺蠖触角感器的生理功能及人工合成相关驱避剂和引诱剂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扫描电镜 触角结构 感器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