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输送带覆盖层破坏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晓强 王宇挺 +1 位作者 李泽民 王家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2-156,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对输送带覆盖层受冲击力损伤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利用实验测试值验证输送带覆盖层的材料特性,进一步确定该模型便于预测覆盖层在动载荷作用下,受力过程,变形大小和应力强度。利用仿真值创建输送带覆盖层回归模型可以预测输送... 基于有限元法对输送带覆盖层受冲击力损伤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利用实验测试值验证输送带覆盖层的材料特性,进一步确定该模型便于预测覆盖层在动载荷作用下,受力过程,变形大小和应力强度。利用仿真值创建输送带覆盖层回归模型可以预测输送带覆盖层垂直位移Uy与Fy、σmax、Ak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输送带平面模型进行了评价,确定Uy变化可以用Fy、σmax、Ak三个参数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带覆盖层模型 回归模型 输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导水通道电法智能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刚 余国锋 +6 位作者 韩云春 罗勇 任波 赵靖 徐一帆 高银贵 贺世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针对目前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工作面注浆效果评价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异常区裂隙动态发育等情况的动态监测问题,采用电法智能监测技术,在唐家会煤矿61304工作面底板低阻异常区开展注浆效果监测试验以及对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进行实时监测... 针对目前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工作面注浆效果评价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异常区裂隙动态发育等情况的动态监测问题,采用电法智能监测技术,在唐家会煤矿61304工作面底板低阻异常区开展注浆效果监测试验以及对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岩层电阻率变化情况,成功捕捉到了注浆浆液动态扩散趋势和采动裂隙动态发育过程,及时预警了导水通道的动态发育情况。研究表明:电法智能监测技术能清晰监测导水通道动态发育过程,能分辨是否导通含水层,是带压开采工作面底板突水监测的新技术,为底板承压工作面的开采提供技术指导,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承压水 异常区 注浆效果 导水通道 电法智能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会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在断层导水性识别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银贵 詹绍奇 +6 位作者 黄文迪 孔皖军 国伟 赵得荣 薛贤明 姜春露 郑刘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为了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唐家会矿DF1断层导水性,预防采掘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通过采集唐家会矿二叠系砂岩水、奥陶系灰岩水(奥灰水)共36组水样,利用Piper图、离子比例法及饱和指数法研究矿井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并基于水化学特征... 为了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唐家会矿DF1断层导水性,预防采掘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通过采集唐家会矿二叠系砂岩水、奥陶系灰岩水(奥灰水)共36组水样,利用Piper图、离子比例法及饱和指数法研究矿井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并基于水化学特征分析断层导水性。结果表明,砂岩水化学类型为Cl·HCO_(3)-Na型和Cl-Na型,奥灰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砂岩水和奥灰水中Na+主要来源于岩盐与硅酸盐岩的溶解;奥灰水中方解石处于平衡和过饱和状态,白云石处于未饱和状态,并发生了阳离子交换吸附。随着与DF1断层距离的减小,61101工作面底板注浆孔涌水TDS增加;11-4#孔涌水随着时间延长,Cl^(-)逐渐增加,表明钻孔涌水中奥灰水的混合比例越来越大,DF1断层在该区段为导水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会矿 水化学特征 离子比例系数 饱和指数 断层导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地裂缝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海欣 雷少刚 申艳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浅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出现大量地裂缝,部分地裂缝自我修复后闭合程度较好,但大部分地裂缝难以闭合而发展成为永久裂缝。在进行生态重建工作时,地裂缝及其周边植被状况关系到矿区生态重建的效果。以大柳塔矿区2003、2004和2005年开采的... 浅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出现大量地裂缝,部分地裂缝自我修复后闭合程度较好,但大部分地裂缝难以闭合而发展成为永久裂缝。在进行生态重建工作时,地裂缝及其周边植被状况关系到矿区生态重建的效果。以大柳塔矿区2003、2004和2005年开采的工作面为例,利用现场勘测和内业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结合井下开采布置图对地裂缝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利用Arc GIS 10.0软件提取地裂缝及其周边植被信息,统计分析地裂缝周边植被指数均值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开切眼、停采线、工作面相邻处以及巷道交叉处,且地裂缝数随地形起伏增大而增多;通过对192条地裂缝的统计回归分析发现,距地裂缝2 m范围内的植被与地裂缝显著相关(R2≥0.96,P<0.05),而>2 m范围的植被与地裂缝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受到其他因子的影响较大;随机选取7条地裂缝,分析距地裂缝不同距离处植被指数均值变化情况,发现地裂缝对距其4 m范围内植被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地裂缝 植被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地表沉陷UAV-摄影测量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银贵 周大伟 +3 位作者 安士凯 王玲 张德民 詹绍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5,共9页
西部矿区开采地表沉陷大多呈变形速度快、损害程度深、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常规观测站已无法适应其高强度开采地表损害监测任务。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监测煤矿高强度大规模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与环境损害是矿山企业面临解决的一个关键... 西部矿区开采地表沉陷大多呈变形速度快、损害程度深、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常规观测站已无法适应其高强度开采地表损害监测任务。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监测煤矿高强度大规模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与环境损害是矿山企业面临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采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摄影测量技术对西部高强度开采的矿区进行地表沉陷监测,给出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矿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与水准对比评定了UAV摄影测量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沉陷盆地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DEM精度为228 mm,沉陷盆地精度为81 mm,沉陷盆地精度为比DEM高程精度提高了64.5%;反演得到的下沉系数与水准求参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为1.4%;UAV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地表丰富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可求出“面状”全盆地沉陷数据和可靠的沉陷参数,为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后续的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提供支撑,研究成果可以为多数西部煤矿开采地表损害监测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开采沉陷 地表损害监测 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及矿压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任启寒 徐遵玉 陈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3,共5页
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唐家会煤矿首采F61101工作面埋深超过500m,邻近矿井综放采场顶板周期来压期间出现支架安全阀频繁开启现象。为了保证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以唐家会煤矿F6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采场围岩应力演化规律、... 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唐家会煤矿首采F61101工作面埋深超过500m,邻近矿井综放采场顶板周期来压期间出现支架安全阀频繁开启现象。为了保证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以唐家会煤矿F6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采场围岩应力演化规律、覆岩结构特征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针对特厚煤层综放采场开采条件,综合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工程实践,研究了综放采场围岩应力演化规律、覆岩结构特征、矿压显现规律等。结果表明:综放采场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37.6m、9.9m,现场实测超前应力集中系数为1.8,采场超前应力集中区在工作面前方7~10.5m;采用应力拱理论分析了采场矿压总体上呈现动压小、静压大的原因,并计算了拱高及支架承受的理论静载荷,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弱粘结顶板 矿压显现 覆岩垮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煤层动态标定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文明 高耀全 +2 位作者 蒋必辞 李鹏 薛悟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5,共5页
智能开采对于地质条件的不适应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对煤层起伏和厚度的绝对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高,能够对煤层起伏进行控制,但在地震解释时,煤层底板高程受时深转换计算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以... 智能开采对于地质条件的不适应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对煤层起伏和厚度的绝对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高,能够对煤层起伏进行控制,但在地震解释时,煤层底板高程受时深转换计算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以工作面三维地震数据和采掘过程中探煤厚数据为基础,通过不断更新速度场提高煤层底板时深转换绝对精度;同时利用迭代插值算法,不断更新工作面煤层厚度;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统计和分析。在TJH304回采工作面进行试验,利用工作面巷道和切眼探煤厚数据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后,工作面推采前方煤层底板高程值和厚度值绝对误差变小;特别是距离当前采煤面30 m以内的4个验证点煤层底板高程值误差范围为0.37~0.58 m,煤层厚度值误差为0.32~0.44 m。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可最大化将三维地震和井下生产数据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煤层空间精度,为智能开采提供预想煤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开采 地震动态解释 速度场刷新 迭代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自燃煤层预测预报气体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疏义国 赵庆伟 郁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9-234,共6页
为提高西部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效率及防火措施的针对性,采用自然发火试验方法对侏罗系及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煤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自燃的特点及规律,优选了CO、O2、Δφ(CO)/Δφ(O2)、C2H6、C2H4作为自然发火的气体指标,建立了... 为提高西部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效率及防火措施的针对性,采用自然发火试验方法对侏罗系及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煤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自燃的特点及规律,优选了CO、O2、Δφ(CO)/Δφ(O2)、C2H6、C2H4作为自然发火的气体指标,建立了以5个气体指标为依据的分级预警及防控体系,并进行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一氧化碳、氧气结合火灾系数100×(Δφ(CO)/Δφ(O2))能相对准确地对煤体氧化情况进行判断,辅以乙烷、乙烯对氧化煤体达到的温度进行反演,实现了多指标煤自然发火隐患的动态识别。同时以“动态推进、端头封堵、注氮降氧、灌浆抑温、分段隔离”等技术手段相互协同的主动分级防控方法,达到了自燃隐患的有效控制,现场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灌浆抑温 分级预警体系 注氮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工作面沿空掘巷锚索网支护参数设计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福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3-47,共5页
为确保内蒙古唐家会矿特厚煤层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安全,采用UDEC4.0软件对该矿102运输巷沿空掘巷所选择的锚索网支护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对3种支护方案、6种工况下的垂直应力、垂直变形、水平变形及塑性区等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 为确保内蒙古唐家会矿特厚煤层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安全,采用UDEC4.0软件对该矿102运输巷沿空掘巷所选择的锚索网支护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对3种支护方案、6种工况下的垂直应力、垂直变形、水平变形及塑性区等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唐家会矿特厚煤层沿空掘巷锚索网支护参数为:顶板锚索按"4-3"布置在顶板W5钢带上相应锚杆孔内,对应顶板锚杆按"3-4"布置,顶板锚索为?21.6mm×8300mm,顶板锚杆为?22mm×2500mm;两帮各布置5根锚杆,帮部锚杆为?22mm×2500mm;顶板锚杆间排距为850mm×900mm,巷帮锚杆间排距为750mm×900mm;煤柱帮布置2排水平槽钢组合锚索,实体帮布置1排水平槽钢组合锚索,帮部锚索为?21.6mm×4800mm,帮部水平槽钢组合锚索间距1300m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工作面 沿空掘巷 锚索网 支护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条件下底板岩层破坏深度动态测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孔皖军 郑根源 +2 位作者 国伟 吴寒 史志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100,共5页
为防止内蒙古准格尔矿区采动条件下底板灰岩水的突水威胁问题,现场通过钻孔植入方式布置一套光纤传感探测系统和一套电阻率CT法探测系统,在采动条件下对工作面底板破坏"两带"高度进行精细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光纤传感... 为防止内蒙古准格尔矿区采动条件下底板灰岩水的突水威胁问题,现场通过钻孔植入方式布置一套光纤传感探测系统和一套电阻率CT法探测系统,在采动条件下对工作面底板破坏"两带"高度进行精细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及电阻率CT探测技术综合判断底板破碎带高度为15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2m。该工作面底板破坏"两带"高度探查结果不仅为底板防治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对整个相似地层条件的矿区提高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生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条件 底板岩层 破坏深度 光纤传感技术 电阻率CT法 “两带”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勘探技术在奥灰承压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银贵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8-61,共4页
陷落柱的探查一般先采用矿井物探圈定异常区,然后采用常规回旋钻探进行探查,钻孔数量多、工作量大,且施工过程中钻杆弯曲变形、孔内地层变化、钻进工艺参数改变等会导致钻孔发生偏斜,从而导致探水决策失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矿井物... 陷落柱的探查一般先采用矿井物探圈定异常区,然后采用常规回旋钻探进行探查,钻孔数量多、工作量大,且施工过程中钻杆弯曲变形、孔内地层变化、钻进工艺参数改变等会导致钻孔发生偏斜,从而导致探水决策失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矿井物探和常规回旋钻结合定向钻探的复合勘探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唐家会矿61103综采工作面水害防治,即先采用槽波地震探查工作面内煤层中构造发育情况、音频电透视探查工作面底板富水异常区的分布,然后采用直流电测深在异常区中心探查异常纵向上的特征,最后采用定向钻和常规取芯穿层孔验证物探成果,确定异常区存在非导水奥灰岩溶陷落柱,并圈定了陷落柱的延展状态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灰承压水 陷落柱 定向钻进 复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会矿综放工作面奥灰水防治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全伦 孔皖军 刘卫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2-95,共4页
基于唐家会矿61303工作面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害威胁,为杜绝发生突水事故,根据唐家会井田水文地质特征,采用槽波地震、音频电透视、瞬变电磁等探查方式对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探查,圈定水文异常区;并采用定向顺层长钻孔和穿层短钻孔相结... 基于唐家会矿61303工作面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害威胁,为杜绝发生突水事故,根据唐家会井田水文地质特征,采用槽波地震、音频电透视、瞬变电磁等探查方式对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探查,圈定水文异常区;并采用定向顺层长钻孔和穿层短钻孔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面底板、物探异常区、隔水层厚度探查验证;最终通过注浆加固、封堵方式对工作面底板奥灰水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面回采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取得了成功,消除了工作面底板灰岩水害,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奥灰水 异常区 注浆 加固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三位一体”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郁亚楠 赵庆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3-147,共5页
针对唐家会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回风隅角一氧化碳浓度高、深部采空区氧气浓度大、回风流中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氧化碳气体等问题,通过对唐家会矿6号煤层自然发火实验进行分析,提出了单指标气体(CO)、综合指标(CO和O2气体浓度、火灾系数1000&... 针对唐家会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回风隅角一氧化碳浓度高、深部采空区氧气浓度大、回风流中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氧化碳气体等问题,通过对唐家会矿6号煤层自然发火实验进行分析,提出了单指标气体(CO)、综合指标(CO和O2气体浓度、火灾系数1000×(+ΔCO/-ΔO2))、标志气体(C2H6、C2H4)"三位一体"的预测预报技术,即:单一指标能直观感觉煤体氧化程度;综合指标可分析煤体氧化程度及达到的温度;标志性气体的生成及持续增大可直接判定煤体氧化达到的温度范围。三者相结合显著提高了煤体自然发火预报的效率及可靠性,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考察,在矿井防灭火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三位一体”预测预报 防灭火技术 标志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地质的唐家会煤矿奥灰水防治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耀全 高银贵 +1 位作者 陆自清 孔皖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唐家会煤矿6号煤开采面临导水断层多、隐伏导水构造发育,奥陶纪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难度大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唐家会煤矿引进多种先进技术,获取大量地质、水文地质数据,构建智能地质保障系统,形成“物探钻探探查、井上下... 唐家会煤矿6号煤开采面临导水断层多、隐伏导水构造发育,奥陶纪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难度大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唐家会煤矿引进多种先进技术,获取大量地质、水文地质数据,构建智能地质保障系统,形成“物探钻探探查、井上下联合注浆治理、孔中瞬变电磁精细探查、注浆效果孔间电阻率检测、煤层底板微震电法联合监测”的技术思路。通过融合各类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实时数据,完成断层、破碎带、含水层、低阻异常区等充水因素的数字建模,使地质要素、钻探物探数据可视化、透明化,以此为依托,建立一套基于透明地质的奥灰水害全时空防治体系,实现带压开采条件下奥灰水害的精细探查、靶向治理、效果检测和回采监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灰水害 地质透明 全时空防治 效果检测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弛张筛在唐家会矿选煤厂原煤深度筛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永文 王雪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0-113,共4页
针对煤泥减量化问题,唐家会矿选煤厂进行了原煤深度筛分工程改造,采用弛张筛对原煤进行3(6)mm脱粉,从而使进入系统的细粒级降低,从根本上降低了煤泥产量。分析了洗选工艺与产品现状,介绍了弛张筛在唐家会选煤厂深度筛分工程的应用。工... 针对煤泥减量化问题,唐家会矿选煤厂进行了原煤深度筛分工程改造,采用弛张筛对原煤进行3(6)mm脱粉,从而使进入系统的细粒级降低,从根本上降低了煤泥产量。分析了洗选工艺与产品现状,介绍了弛张筛在唐家会选煤厂深度筛分工程的应用。工程实践表明:在末原煤经过弛张筛脱粉进入系统洗选后,煤泥量显著减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张筛 深度筛分 煤泥减量 洗选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会矿矿井水余热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科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4-26,共3页
针对唐家会矿厂区原有供热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矿井水热源进行分析,通过与传统锅炉供热进行对比,项目实施后较燃煤锅炉可大幅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同时该套清洁供热系统也能够在非采暖期部分时间可为职工提供洗浴热水,降低锅炉运行成本... 针对唐家会矿厂区原有供热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矿井水热源进行分析,通过与传统锅炉供热进行对比,项目实施后较燃煤锅炉可大幅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同时该套清洁供热系统也能够在非采暖期部分时间可为职工提供洗浴热水,降低锅炉运行成本。该方案的设计不仅有力助推了矿井节能减排工作,也为矿井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矿井水 余热利用 节能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孤岛面“呼吸效应”影响下煤自燃防控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郁亚楠 赵庆伟 +2 位作者 程明 王新堂 郭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预防唐家会煤矿61102特厚孤岛工作面煤自燃隐患发生,保障工作面的安全收作,通过监测61102工作面进回风顺槽与相邻采空区间的气压变化,分析进回风顺槽与相邻采空区存在“呼吸”现象及规律,结合煤自燃理论基础,从遗煤堆积、漏风供氧及... 为预防唐家会煤矿61102特厚孤岛工作面煤自燃隐患发生,保障工作面的安全收作,通过监测61102工作面进回风顺槽与相邻采空区间的气压变化,分析进回风顺槽与相邻采空区存在“呼吸”现象及规律,结合煤自燃理论基础,从遗煤堆积、漏风供氧及氧化蓄热等方面,研究在“呼吸效应”影响下工作面收作期间煤自然发火原因及特点,提出以“控氧控温、减氧降温”为主的防火思路,制定了“三位一体”的煤自燃预测预报体系,构建了以“煤柱加固、建隔离带堵漏控氧、注氮惰化降氧及注胶降温”为主的综合防火方案。现场实践表明:在工作面收作期间,通过采取煤柱破碎带加固、隅角建隔离带、区域控风、注氮降氧及注胶降温等针对性防控措施,使工作面回风隅角CO浓度降至10×10^(-6)以下,火灾系数R_(2)×100降至0.1以下,有效预防了采空区遗煤自燃,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撤。实践成果为其他矿区类似工作面的防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孤岛工作面 特厚煤层 监测预报 防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会矿选煤厂煤泥回掺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雪飞 曹永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7-29,共3页
唐家会选煤厂使用深度筛分,煤泥产率减少至2%左右。洗选产生的煤泥可作为商品煤的一部分,经破碎后均匀掺混到混煤中。文章介绍了唐家会选煤厂生产、销售煤泥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对煤泥的破碎与降水提质,使煤泥均匀地掺混到混煤产品中作为... 唐家会选煤厂使用深度筛分,煤泥产率减少至2%左右。洗选产生的煤泥可作为商品煤的一部分,经破碎后均匀掺混到混煤中。文章介绍了唐家会选煤厂生产、销售煤泥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对煤泥的破碎与降水提质,使煤泥均匀地掺混到混煤产品中作为商品煤销售,不再使煤泥落地,实现煤泥"零销售",从而提高商品煤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减轻环保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 均匀掺混 降水提质 煤泥零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顶板覆岩破坏规律探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疏义国 孔皖军 +1 位作者 李全伦 国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2-127,共6页
长壁工作面特厚煤层通常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其采煤过程对煤层顶板上方岩层破坏严重,会产生变形、破坏和断裂。通过在工作面地面钻孔植入方式布置一套光纤传感探测系统,采动条件下探测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纤... 长壁工作面特厚煤层通常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其采煤过程对煤层顶板上方岩层破坏严重,会产生变形、破坏和断裂。通过在工作面地面钻孔植入方式布置一套光纤传感探测系统,采动条件下探测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实现对上覆岩层破坏的动态探查,唐家会矿61201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50~75m,煤层顶板上方垮落带高度为113.9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13.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覆岩破坏 垮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双采空区综放面停采撤面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朕源 赵庆伟 魏高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8-151,共4页
为了保障唐家会矿61102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的防灭火工作,采用束管监测系统对611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实时监测和精准识别。并根据6#煤层煤自然发火特点及自燃危险区域的实际特征,提出了适合61102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 为了保障唐家会矿61102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的防灭火工作,采用束管监测系统对611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实时监测和精准识别。并根据6#煤层煤自然发火特点及自燃危险区域的实际特征,提出了适合61102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的专项防灭火技术措施,形成了以注氮降氧惰化和胶体隔离堵漏的防灭火技术体系。结果显示,经过采取注胶堵漏、施工密闭墙、接续注氮等一系列措施后,各测点CO/O2浓度大幅降低,且均降至正常水平,抑制了61102综放面回撤期间的自燃危险性,该防灭火技术体系的实施有效确保了61102工作面的安全回撤,创造了明显的安全经济效益,为同类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综放工作面 煤自燃 停采回撤 防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