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审旗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浅谈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爱清 陈亚峰 +1 位作者 刘茂林 邢秀云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5期75-76,共2页
在对乌审旗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预报的及时性,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工作。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监测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乌审旗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爱清 万俊华 +1 位作者 任春 郝耀光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1期61-62,共2页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针对乌审旗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情况,叙述了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的重要性,为更好保护乌审旗森林资源,进一步协调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等发展,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对策。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可持续防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乌审旗国有林业场站建设现状及改革对策
3
作者 王华 王爱清 +1 位作者 刘晓荣 康冬梅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就乌审旗国有林业场站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国有林业场站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国有林业场站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提出国有林业场站改革发展对策。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林业站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刍议
4
作者 王爱清 刘晓荣 柴彦军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9期80-81,共2页
根据乌审旗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现状,分析了检疫执法程序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进一步规范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林业植物检疫 执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5
作者 王爱清 万俊华 +1 位作者 高秀莲 邬旺宇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期70-71,共2页
乌审旗地处蒙陕宁交界处,其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经济贸易交流往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传出的可能性增加,检疫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此针对乌审旗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抓住机遇,提出新形势下的植物检疫工作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林业植物 检疫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主要林业害虫的危害及防治
6
作者 王爱清 呼木吉勒图 +2 位作者 刘晓荣 张丽 铁木尔巴格那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6期116-117,共2页
随着造林绿化面积的增大,苗木、花卉的引进,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有所改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有所提高和改进。同时,对本地区的有害生物防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几年防治实践,提出了几种林业害虫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灌木林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意见 被引量:5
7
作者 铁木尔巴格那 塔娜 +1 位作者 哈斯牧人 黄萨仁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期75-76,共2页
灌木林资源在乌审旗境内分布广,具有耗水量小,耐干旱、耐盐碱、耐高寒,具有很强的更新和自然修复能力,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对乌审旗灌木林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发现,乌审旗的灌木林地培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对灌木林... 灌木林资源在乌审旗境内分布广,具有耗水量小,耐干旱、耐盐碱、耐高寒,具有很强的更新和自然修复能力,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对乌审旗灌木林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发现,乌审旗的灌木林地培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对灌木林地今后的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供将来的灌木林地的培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灌木林 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爱清 王誓强 +2 位作者 格古楞 陈亚峰 翟晓琼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在乌审旗2010年二类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每年新造林、未成林以及征占用林地等的变化,详细论述了乌审旗现有森林资源情况和消长变化,现有林地面积45 338 hm2,比上一年增加849 hm2,全旗活立木总蓄积量1 318 755 m3,比上一年增长18 6... 在乌审旗2010年二类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每年新造林、未成林以及征占用林地等的变化,详细论述了乌审旗现有森林资源情况和消长变化,现有林地面积45 338 hm2,比上一年增加849 hm2,全旗活立木总蓄积量1 318 755 m3,比上一年增长18 634 m3,2014年森林覆盖率为32.53%,林木绿化率为32.64%。进一步分析了现有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现状分析 乌审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2001~2010年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爱清 边春雷 +2 位作者 王广平 郝耀光 吴凤爱 《现代农村科技》 2013年第16期64-65,共2页
利用乌审旗2001~2010年的气温、降雨、日数时数、无霜期等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乌审旗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关键词 气温 降雨 日数时数 无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审旗防护林现状及保护与发展对策
10
作者 王爱清 邢秀云 +1 位作者 乌兰乌都 斯庆图雅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59-60,共2页
阐述了乌审旗防护林现状,全旗林地总面积为379 746hm2,防护林面积为371 886hm2,防护林树种面积较大的有8种,主要有以杨树、旱柳、榆树、樟子松、油松和云杉为主的乔木和以沙柳、柠条、杨柴、柽柳为主的灌木,分析了防护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乌审旗防护林现状,全旗林地总面积为379 746hm2,防护林面积为371 886hm2,防护林树种面积较大的有8种,主要有以杨树、旱柳、榆树、樟子松、油松和云杉为主的乔木和以沙柳、柠条、杨柴、柽柳为主的灌木,分析了防护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防护林保护和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爱清 邢秀云 +2 位作者 张星 塔娜 边春雷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6期87-88,共2页
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增多且危害猖獗,要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需从造林、营林技术入手,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以减少林木损失量。文章通过论述营造林措施和技术种类,分析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 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增多且危害猖獗,要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需从造林、营林技术入手,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以减少林木损失量。文章通过论述营造林措施和技术种类,分析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结合乌审旗实际深入阐述了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林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杨树防护林内紫花苜蓿蒸散耗水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桑玉强 吴文良 +2 位作者 张劲松 周择福 张忠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9,共6页
本文利用验证后的Penm an-M on te ith模型,计算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新疆杨防护林内紫花苜蓿的蒸散耗水,结果表明:(1)通过Penm an-M on te ith模型计算得到的蒸散量与涡度相关法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4.73%(R2=0.84),说明利用Penm an-M o... 本文利用验证后的Penm an-M on te ith模型,计算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新疆杨防护林内紫花苜蓿的蒸散耗水,结果表明:(1)通过Penm an-M on te ith模型计算得到的蒸散量与涡度相关法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4.73%(R2=0.84),说明利用Penm an-M on te ith模型计算林草复合模式内牧草蒸散量是可行的;(2)不同生育期内紫花苜蓿蒸散量差别较大,具体表现为:返青-分枝阶段、现蕾-开花阶段蒸散量较小,分别为5.03 mm和44.95 mm;分枝-现蕾、开花-结荚阶段蒸散量较大,分别为71.10 mm和101.74 mm;其中耗水最大的生育期为开花-结荚阶段,占整个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5.66%。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距主防护林带距离增加,紫花苜蓿蒸散量逐渐增大,最大蒸散量出现在距离林带约115 m处(约7倍树高),为234.41 mm,之后,受另一侧防护林的影响,蒸散量逐渐减少。整个生育期防护林内紫花苜蓿总蒸散量为222.83 mm,对照地紫花苜蓿蒸散量为269.02 mm,与对照相比,防护林内紫花苜蓿比林外蒸散量降低了17.2%。防护林内和对照紫花苜蓿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287.28 kg/hm2和2959.93 kg/hm2,林内比对照增产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杨树防护林 涡度相关 Penman-Monteith模型 蒸散耗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郝蕾 张国盛 +5 位作者 穆喜云 韩胜利 王颖 宁瑞些 白玉荣 张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2-1021,共10页
该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等方法,以国家北沙柳种质资源库内13个居群的494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叶长、叶宽、长宽比、开枝角度、株高和地径)比较分析,探讨居群... 该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等方法,以国家北沙柳种质资源库内13个居群的494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叶长、叶宽、长宽比、开枝角度、株高和地径)比较分析,探讨居群间和居群内表型分化程度、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变异,为北沙柳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北沙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17.64%~28.79%,平均为22.53%。(2)在13个居群中,居群P2的Simpson、Shannon和Brilliouin平均多样性指数最高,居群P13最低;表型性状中分枝角度多样性指数最大,地径多样性指数最小。(3)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0.265 4,即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间表型变异为26.54%,居群内表型变异为73.46%。(4)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柄长和叶宽对分组的贡献率较大;聚类分析将13个北沙柳居群可划分为四组;Mantel检验表明,地理距离与表型距离(欧氏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192 3,P=0.082)。研究认为,居群内不同无性系的选育是北沙柳定向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边缘居群的表型性状具有形成地理变异的趋势;遗传多样性高是北沙柳适应性强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柳 居群间 居群内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毛乌素沙地3种造林模式恢复成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雷 洪光宇 +5 位作者 李卓凡 高孝威 黄萨仁 王卓 刘尚华 王晓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2,119,共6页
选取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5大类11个指标,构建了沙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得到了相应的权重,并对毛乌素沙地的3种造林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沙柳沙障的固碳... 选取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5大类11个指标,构建了沙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得到了相应的权重,并对毛乌素沙地的3种造林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沙柳沙障的固碳能力、土壤改良和防风固沙等效益恢复最好,紫穗槐人工林固碳能力和防风固沙效益恢复次之,但是生物多样性效益恢复最好,樟子松人工林各项效益恢复均较差。综合得分显示,沙柳沙障(75.32)>紫穗槐人工林(67.67)>樟子松人工林(37.31),也就是说,乡土树种的常规造林方法在该地区恢复成效最优,并且相比乔木林,该地区更适合灌木林的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恢复成效 造林模式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柳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郝蕾 张磊 +3 位作者 张国盛 王颖 韩胜利 白玉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7-1516,共10页
以内蒙古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国家种质资源库内9个群体(P1~P9)288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TP-M13-SSR技术,选取22对具有多态性EST-SSR北沙柳引物,采用毛细管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北沙柳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群体遗传结构... 以内蒙古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国家种质资源库内9个群体(P1~P9)288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TP-M13-SSR技术,选取22对具有多态性EST-SSR北沙柳引物,采用毛细管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北沙柳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北沙柳种质资源库遗传管理、无性系鉴定、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构建指纹图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22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2个等位基因,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0,四倍体基因型丰富度(G)和特异基因型(G1)总和分别为1 460和802个,平均特异基因型比率(P1)和种质鉴别率(P2)分别为45.86%和13.21%。(2)9个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7.475,基因型丰富度(G)为15.586,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77和0.638。以期望杂合度He为标准,北沙柳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的是P1和P9。(3)北沙柳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02,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北沙柳群体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97%),群体间变异仅为3%。(4)三维主成分、聚类和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9个群体被划分为2个组,Mantel检验表明北沙柳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极显著相关(r=0.684 P<0.001)。研究表明,北沙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是其具有耐旱、耐寒、耐高温、耐沙埋和抗风蚀等适应性较强的分子基础;北沙柳的遗传变异集中在群体内;分布区群体呈现由中心向边缘群体扩张分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柳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凯 裴志永 +2 位作者 王文明 郝少荣 庞国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47-2654,共8页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 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 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m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等温吸附曲线,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孔隙表面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林地土壤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孔隙表面分维数与各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的林地土壤孔径以中孔(2~50 nm)为主,有少量的微孔(≤2 nm)和大孔(≥50 nm);(2)不同平茬周期的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范围为2.497 1~2.779 7,平均为2.684 9,可较好地描述林地土壤孔隙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3)不同平茬周期下林地土壤分形维数与各孔隙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隙表面越粗糙,不规整程度越高;(4)植被的平茬影响其再生复壮,针对沙柳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的毛乌素沙地,平茬周期为5 a时较适宜林地土壤发育并保持结构稳定。可见合理的平茬周期有利于当地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稳定发育,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沙柳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促使沙柳人工林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 平茬周期 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沙植物——杨柴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雷 黄萨仁 +5 位作者 王卓 刘尚华 洪光宇 李卓凡 高孝威 王晓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杨柴作为重要的沙地适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境内半干旱、干旱地区。杨柴根系比较发达,长有地下茎,克隆生殖极强,是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适口性好的优良饲料。本文从种苗生物学、生理生... 杨柴作为重要的沙地适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境内半干旱、干旱地区。杨柴根系比较发达,长有地下茎,克隆生殖极强,是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适口性好的优良饲料。本文从种苗生物学、生理生化特征及用水策略、克隆生长、种群分布格局与竞争关系和群落演替过程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杨柴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生理生化特征 克隆生长 种群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吸湿凝结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爱宁 余建 +3 位作者 边春雷 张海龙 韩敏 高占成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吸湿凝结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吸湿凝结水每日开始发生的时间和各月份吸湿凝结量这2个方面阐述了土壤吸湿凝结水的日动态和季动态。并从周边植被、气象因素和地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 本文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吸湿凝结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吸湿凝结水每日开始发生的时间和各月份吸湿凝结量这2个方面阐述了土壤吸湿凝结水的日动态和季动态。并从周边植被、气象因素和地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旱区土壤吸湿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干旱区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目前土壤吸湿凝结水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吸湿凝结水 称重法 气象因素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鸥舌头微观结构研究
19
作者 刘利 张乐 +3 位作者 孙艳 苗春林 张刚 刘晓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面光滑,上皮细胞为细长形,表面呈微嵴状;舌根表面有少量的唾液腺开口分布。从功能上分类,遗鸥舌头符合采集食物型舌头结构特征。舌乳突发育不完善,仅锥状乳突在舌体和舌根分界处及上颌表面呈列状分布,乳突末端指向口腔内部。舌黏膜内未见味蕾分布。遗鸥口腔结构的特点与部分鸥科Laridae鸟类区别明显,这可能与遗鸥栖息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种类和数量匮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栖息环境 舌头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皆伐抚育作业对沙柳林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阳 裴志永 +2 位作者 秦伟 朱守林 黄萨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61-165,共5页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林以区域性皆伐作业为主的采伐方式,研究皆伐干扰对林地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为开展灌木林生态采伐理论奠定前期基础。在对照设立皆伐和未采伐两组样地上,按照空间格局分析技术中多样点、小支...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林以区域性皆伐作业为主的采伐方式,研究皆伐干扰对林地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为开展灌木林生态采伐理论奠定前期基础。在对照设立皆伐和未采伐两组样地上,按照空间格局分析技术中多样点、小支撑的取样原则,用土钻取样地表层(0-15 cm)土样,实验室测定土样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碳的含量;运用SPSS和G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如下:受皆伐干扰的样地养分含量高于未采伐样地,受皆伐干扰的样地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升高最为明显,平均值为未采伐样地的1.47和1.12倍。两者表层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均能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皆伐扰动并未使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度降低,空间自相关性引起的异质性占总异质性的75%以上;采伐干扰使磷、钾养分的变程减小(分别降低26.5%和27%),林地养分呈现出中小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得出:对沙柳灌木林进行区域性皆伐的抚育措施,可使林地的土壤环境得以改善,利于沙柳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作业 沙柳林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扰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