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丽娜
曹平
+4 位作者
唐艳龙
钱正敏
刘玲玲
魏可
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4-679,共6页
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本文在室内按益害比6:1、8:1和10:1接种花绒寄甲初孵幼虫至松褐天牛预蛹体表,观察比较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和后代数量等指标,并开展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室内...
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本文在室内按益害比6:1、8:1和10:1接种花绒寄甲初孵幼虫至松褐天牛预蛹体表,观察比较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和后代数量等指标,并开展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室内三种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分别为85%、90%和75%。不同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幼虫的发育历期为7~11 d,各接种比例间差异不显著;但蛹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分别平均为26.24 d、25.28 d和22.67 d。单个寄主预蛹产生的花绒寄甲结茧数和羽化数差异显著,平均结茧数分别为4.29个、4.94个和6.93个,平均羽化数分别为4.00个、4.89个和6.73个。各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幼虫的结茧率差异不显著。单个寄主预蛹产生的花绒寄甲成虫总重量分别为0.092 g、0.097 g和0.079 g,差异不显著;成虫单头重差异显著,益害比6:1时和8:1时,分别为0.024 g/头和0.020 g/头,差异较小,10:1时,显著下降至0.013 g/头。野外条件下3个接种比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差异显著,益害比10:1时,校正寄生率最高,平均为72.29%;8:1时,下降至48.55%;6:1时最低,为40.63%。研究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寄生作用强,野外释放时,益害比例不应低于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预蛹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研究
2
作者
曹平
佘蕾
+2 位作者
王丽娜
唐艳龙
石和坤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为明确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能否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使其成为高效的替代寄主。【方法】将松褐天牛肿腿蜂按照蜂虫1:1的比例接种到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上,观察其能否产生子代,并记录子代发育情况统计及数量。【结果】用小...
【目的】为明确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能否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使其成为高效的替代寄主。【方法】将松褐天牛肿腿蜂按照蜂虫1:1的比例接种到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上,观察其能否产生子代,并记录子代发育情况统计及数量。【结果】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寄生率分别为75%和85%,其中66.67%和70.59%的个体可繁育出肿腿蜂子代,两者无显著差异。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8.53 d和7.94 d,子代卵历期分别为6.07 d和6.19 d,子代蛹历期分别为17.80 d和17.50 d,均无显著差异;子代幼虫历期分别为6.31 d和5.43 d,子代幼期历期分别为30.30 d和29.00 d,差异显著。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繁育时,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分别为28.30头/管和29.70头/管,平均用蛹繁蜂时分别为25.50头/管和27.00头/管,比幼虫繁育时数量略低;平均子代雄蜂数分别为1.40头/管和1.50头/管;平均雄性比例分别为5.28%和5.7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均可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替代寄主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丽娜
曹平
唐艳龙
钱正敏
刘玲玲
魏可
张彦龙
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
江西省
都昌县自然资源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
自然
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
局
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4-679,共6页
基金
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CAFYBB2021ZG001)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技-2023-043号)。
文摘
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本文在室内按益害比6:1、8:1和10:1接种花绒寄甲初孵幼虫至松褐天牛预蛹体表,观察比较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和后代数量等指标,并开展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室内三种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分别为85%、90%和75%。不同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幼虫的发育历期为7~11 d,各接种比例间差异不显著;但蛹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分别平均为26.24 d、25.28 d和22.67 d。单个寄主预蛹产生的花绒寄甲结茧数和羽化数差异显著,平均结茧数分别为4.29个、4.94个和6.93个,平均羽化数分别为4.00个、4.89个和6.73个。各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幼虫的结茧率差异不显著。单个寄主预蛹产生的花绒寄甲成虫总重量分别为0.092 g、0.097 g和0.079 g,差异不显著;成虫单头重差异显著,益害比6:1时和8:1时,分别为0.024 g/头和0.020 g/头,差异较小,10:1时,显著下降至0.013 g/头。野外条件下3个接种比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差异显著,益害比10:1时,校正寄生率最高,平均为72.29%;8:1时,下降至48.55%;6:1时最低,为40.63%。研究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寄生作用强,野外释放时,益害比例不应低于10:1。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预蛹
寄生率
Keywords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Monochamus alternatus
prepupae
parasitism rate
分类号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研究
2
作者
曹平
佘蕾
王丽娜
唐艳龙
石和坤
机构
都昌县自然资源局
遵义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动物
资源
保护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400900)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技[2023]043号)。
文摘
【目的】为明确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能否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使其成为高效的替代寄主。【方法】将松褐天牛肿腿蜂按照蜂虫1:1的比例接种到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上,观察其能否产生子代,并记录子代发育情况统计及数量。【结果】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寄生率分别为75%和85%,其中66.67%和70.59%的个体可繁育出肿腿蜂子代,两者无显著差异。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8.53 d和7.94 d,子代卵历期分别为6.07 d和6.19 d,子代蛹历期分别为17.80 d和17.50 d,均无显著差异;子代幼虫历期分别为6.31 d和5.43 d,子代幼期历期分别为30.30 d和29.00 d,差异显著。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繁育时,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分别为28.30头/管和29.70头/管,平均用蛹繁蜂时分别为25.50头/管和27.00头/管,比幼虫繁育时数量略低;平均子代雄蜂数分别为1.40头/管和1.50头/管;平均雄性比例分别为5.28%和5.7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均可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替代寄主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Keywords
Sclerodermus alternatusi
substitute host
developmental duration
progeny quantity
分类号
S763.30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研究
王丽娜
曹平
唐艳龙
钱正敏
刘玲玲
魏可
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研究
曹平
佘蕾
王丽娜
唐艳龙
石和坤
《生物灾害科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