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戟天多糖调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余慧 王颖新 +1 位作者 聂丙飞 张健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71-2777,共7页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MOP)对精索静脉曲张型(VC)大鼠睾丸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左肾静脉缩窄法制备VC模型,将60只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VC组、VC+100 mg/kg巴戟天多糖组、VC+200 mg/kg巴戟天多糖组、VC+300 mg/kg巴...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MOP)对精索静脉曲张型(VC)大鼠睾丸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左肾静脉缩窄法制备VC模型,将60只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VC组、VC+100 mg/kg巴戟天多糖组、VC+200 mg/kg巴戟天多糖组、VC+300 mg/kg巴戟天多糖组。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VC睾丸修复相关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检测左侧睾丸相关指标及活性氧(ROS)含量;TUNEL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磷酸酯酶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蛋白(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模型组,VC组睾丸间质面积、细胞凋亡率、ROS、GnRH、LH、FSH及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睾丸与附睾系数、曲精小管直径、附睾精子数、T及PTE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VC组,VC+100 mg/kg组睾丸间质面积、细胞凋亡率、ROS、FSH及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睾丸与附睾系数、曲精小管直径、附睾精子数、T及PTE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VC组,VC+200 mg/kg组、VC+300 mg/kg组上述指标结果均相反(P<0.05)。结论:MOP可能通过调控PTEN/PI3K/AKT通路来修复VC大鼠睾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多糖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 修复 生殖细胞 磷酸酯酶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持续状态大鼠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翼 谭利明 +1 位作者 蒋校文 黄志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持续状...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计数海马CA1和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变化。结果与癫持续状态组相比,癫持续状态后第7天时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以CA1区显著(t=5.353,P=0.000)。癫持续状态组大鼠发作后6 h,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00),于发作第2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发作前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即高于对照组(均P=0.000),GRP78在发作后24 h和2 d时维持在峰值水平(均P=0.000),XBP-1在发作后24 h达峰值水平(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在癫持续状态前,以及癫持续状态后6、12、24 h均高于癫持续状态组(均P=0.000),至第2和7天时与癫持续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2-脱氧葡萄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XBP-1-GRP7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内质网 海马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IL-12降低和IL-10增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风繁 陈菲 +3 位作者 欧文胜 张健 文波 瞿小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3-1395,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HCV感染后20%~30%患者能自主清除,近7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2])。免疫应答过程中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转归期起重要作用[3],白细胞介素10(in...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HCV感染后20%~30%患者能自主清除,近7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2])。免疫应答过程中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转归期起重要作用[3],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IL-12在宿主防御、免疫稳态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 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 IL-12) 疾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6
4
作者 屈佳肴 刘香婷 +4 位作者 李佳 龚珂 段丽丽 罗文娜 罗迪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AKR1B10、在BT-20细胞敲低AKR1B10,分别建立过表达以及敲低细胞系。利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与敲低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AKR1B10、在BT-20细胞敲低AKR1B10,分别建立过表达以及敲低细胞系。利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与敲低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AKR1B10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过表达及敲低AKRB10的乳腺癌细胞AKR1B10、β联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存活蛋白(survivin)、c-Myc的蛋白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AKR1B10表达增加。过表达AKR1B10后,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β-catenin、cyclin D1、c-Myc、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敲低AKR1B10后,BT-20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β-catenin、cyclin D1、c-Myc、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AKR1B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 WNT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