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功能改变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文晖 张晓红 肖渊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功能改变,并探索模型大鼠心功能与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方法:选用体质量200~220g的2月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80只):麻醉后行开胸术,打开心...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功能改变,并探索模型大鼠心功能与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方法:选用体质量200~220g的2月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80只):麻醉后行开胸术,打开心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20只):同样开胸,打开心包,但不结扎。正常组(20只):不予任何处理。术后每日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术前1天及术后第6周末测定大鼠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的变化。术前及术后第6周末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实验大鼠的心功能改变,并取术后大鼠血清行BNP水平检测。结果:术后存活的手术组大鼠于术后第10天左右出现明显心力衰竭体征。手术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左室内径指数(LV指数)增大,左室后壁指数(LVPW指数)及室间隔厚度指数(IVS指数)减小,左室内径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均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指数(LA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BN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EF,FS呈负相关(分别r=-0.927,r=-0.894,P<0.05);与LV指数呈正相关(r=0.409,P<0.05)。结论:结扎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能成功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超声心动图能很好地评价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血清B型钠尿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步节段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石伟元 张彤 +5 位作者 张昊晴 颜海英 曾灵峰 廖敏兰 肖琳玲 胡玉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对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在40 884胎产前超声检查中采用"三步节段法",胎龄14~38周,平均(27.4±6.5)周;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23.6±4.3)岁。11胎诊断为内...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对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在40 884胎产前超声检查中采用"三步节段法",胎龄14~38周,平均(27.4±6.5)周;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23.6±4.3)岁。11胎诊断为内脏异位综合征,将其产前超声表现与引产后解剖学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胎内脏异位综合征胎儿中,左异构3胎,右异构8胎;10胎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主要产前超声表现包括内脏心脏异位,下腔静脉离断伴奇静脉异位引流或下腔静脉紧靠腹主动脉和心脏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采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全面有序扫查获得主要超声征象可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内脏异位综合征 三步节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 被引量:12
3
作者 石伟元 张彤 +3 位作者 曾灵峰 彭旭红 胡玉林 周启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及尸体解剖资料。结果 22胎产后尸体解剖共发现24处消化道闭锁(2胎同时合并食管及肛门闭锁),产前超声检出食管闭锁3处、十二指肠闭锁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及尸体解剖资料。结果 22胎产后尸体解剖共发现24处消化道闭锁(2胎同时合并食管及肛门闭锁),产前超声检出食管闭锁3处、十二指肠闭锁4处、空回肠闭锁3处、肛门闭锁3处,检出率为54.17%;漏诊食管闭锁4处、幽门闭锁1处、肛门闭锁6处。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方法简便,加强动态观察尤其是晚孕期复查与全面系统检查可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消化系统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尿道闭锁合并子宫、阴道及输卵管积脓1例
4
作者 石伟元 胡玉林 颜海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1-2221,共1页
关键词 胎儿 尿道闭锁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自动全容积成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乙君 陈灿斌 +1 位作者 李晓娟 李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自动全容积成像(ABVS)特征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160例IDC患者术前的ABVS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6个...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自动全容积成像(ABVS)特征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160例IDC患者术前的ABVS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6个病灶的ABVS特征如下:肿块大小≥2cm 61个(34.65%)、肿块大小<2cm 115个(65.34%),边界清楚23个(13.07%)、边界不清楚153个(86.93%),低回声161个(91.48%)、混合回声15个(8.52%),纵横比<1共136个(77.27%)、纵横比≥1共40个(22.73%),毛刺征153个(86.93%),汇聚征149个(84.66%)、导管征127个(68.18%)、内部钙化灶138个(78.41%)、恶性晕147个(83.52%),Cooper韧带改变138个(78.41%)、乳房后间隙及筋膜改变132个(75.00%)。IDC在ABVS上显示的肿块边界、回声、毛刺征、汇聚征、导管征、内部钙化灶、恶性晕、Cooper韧带改变和乳房后间隙及筋膜改变与其不同分子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与ABVS上显示的肿块大小及纵横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US对IDC病灶的检出具有一定的优势,ABVS所显示的图像特征与IDC的分子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 自动全容积成像特征 分子分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