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持续状态大鼠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翼 谭利明 +1 位作者 蒋校文 黄志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持续状...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计数海马CA1和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变化。结果与癫持续状态组相比,癫持续状态后第7天时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以CA1区显著(t=5.353,P=0.000)。癫持续状态组大鼠发作后6 h,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00),于发作第2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发作前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即高于对照组(均P=0.000),GRP78在发作后24 h和2 d时维持在峰值水平(均P=0.000),XBP-1在发作后24 h达峰值水平(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在癫持续状态前,以及癫持续状态后6、12、24 h均高于癫持续状态组(均P=0.000),至第2和7天时与癫持续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2-脱氧葡萄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XBP-1-GRP7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内质网 海马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葛根素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邓华菲 李坚 +5 位作者 周琴 谭玉林 谢明 张天杰 韩瑛 张文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葛根素(puerarin)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葛根素(puerarin)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F和Akt的蛋白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孵育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内NO产生减少;而葛根素预孵育内皮细胞1 h后,再用ox-LDL孵育,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Akt蛋白磷酸化升高,细胞内NO产生增多;PI3K抑制剂LY294002和葛根素共同预孵育内皮细胞1 h后,再用ox-LDL孵育,内皮细胞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降低,细胞内NO产生减少;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葛根素共同预孵育内皮细胞,也明显阻断葛根素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Akt蛋白磷酸化和细胞内NO产生的作用。结论:葛根素可通过上调PI3K/Akt/eNOS信号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组织因子 PI3K/Akt/eNOS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翼 陈继华 付鹏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22-3224,共3页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和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和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评定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地苯醌的早期应用能减少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艾地苯醌 脑卒中后抑郁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邝志华 李海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72-674,共3页
回顾分析6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55岁,平均36岁;均存在严重躯体疾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假性延髓麻痹、肢体迟缓性瘫痪为主;头部MRI均显示脑桥中央对称性病灶;5例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回顾分析6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55岁,平均36岁;均存在严重躯体疾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假性延髓麻痹、肢体迟缓性瘫痪为主;头部MRI均显示脑桥中央对称性病灶;5例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症状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溶解 中心性脑桥 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46a通过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表达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欧福勇 李珍丽 姚晓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4期342-350,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46a(miR-146a)靶向调控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表达,以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功能。方法将4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146a-mimi... 目的探讨微小RNA-146a(miR-146a)靶向调控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表达,以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功能。方法将4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146a-mimics-NC组(对照组)和miR-146a-mimics组(实验组)。分别尾静脉注射Lipofectamine^(TM )RNAiMAX和miR-146a-mimics-NC、miR-146a-mimics的混合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兔体内,sham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L-蛋氨酸饲料喂养配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法构建CAS模型,sham组只剥离颈内动脉,不进行球囊扩张和结扎。4周后处死动物留取标本,HE染色、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兔CAS病理改变、miR-146a和STAT1蛋白的mRNA表达、Janus激酶2(JAK2)和磷酸化STAT1(p-STAT1)的表达水平。分别提取标本中颈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EdU标记、Transwell小室、小管形成、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小管生成能力和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6a和STAT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兔颈动脉标本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STAT1的mRNA、JAK2和p-STAT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小管生成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AS病理明显;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兔颈动脉标本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STAT1的mRNA、JAK2和p-STAT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小管生成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CAS病理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miR-146a与STAT1靶向结合。结论 MiR-146a能靶向调控STAT1的表达,过表达miR-146a能够抑制STAT1的表达,发挥其保护颈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6a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运红 田成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未侵入心血管系统和颅内的一般外科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14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8例患者连续登记,除外血管内手术、心脏手术和颅内手术。登记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未侵入心血管系统和颅内的一般外科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14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8例患者连续登记,除外血管内手术、心脏手术和颅内手术。登记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手术类型、麻醉方式、脑卒中发生时间、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510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共有28例术后14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男性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5±10.8)岁。脑卒中最常发生于术后3 d以内。18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骨科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同时受累2例。结论高龄、骨关节和其他部位创伤范围较大的手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是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手术后3 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脑缺血 卒中 高血压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4型1例
7
作者 周芳伊 谢武 +3 位作者 唐圣桃 吴积宝 张文龙 李海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9-430,共2页
埃-德型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 dystrophy,EDMD)是一种相对良性的肌营养不良,发病率约为1/10万。最初由EMERY和DREIFUSS(1966)年报告,将该症确定为独立的遗传性肌肉疾病,HOPKINS(1981)、MERLINI等(1986)也作过描述。
关键词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