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景霞 廖晓斌 康承湘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肠管组胃镜辅助下置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次日和第14天NIHSS、GCS评分、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4天,相较于胃管组,肠管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GCS评分、外周血Alb、PAB、Hb、IgG、IgA、IgM、CD3^(+)T、CD4^(+)T、CD4^(+)T/CD8^(+)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管组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潴留、呕吐的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结论: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肠内营养支持 内镜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陈晓辉 豆贲 杨美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4-335,3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传统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晓岚 李云华 +6 位作者 刘社庭 胡文军 谭震 房佐忠 周若舟 李耿 兰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18例,L23例,平均后凸角19.5°,33例伴不完全性截瘫;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9例,L114例,L22例,平均后凸角18.8°,26例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随访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病例。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出血量10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450ml/d;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275ml/d,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后凸角平均纠正至5.2°,腔镜小切口组平均矫正至5.9°,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有5例患者出现动力性肠梗阻,9例腹壁皮神经损伤,3例肺不张,1例切口愈合不良;腔镜小切口组出现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腹壁皮神经损伤,1例肺不张,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5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级以上改善。结论:采用传统前路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腔镜 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晓岚 周若舟 +3 位作者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1、D1、L2、D2;0°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和最外侧进钉点B,减去螺钉半径1.75mm,A、B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1.75mm)、(D1-L2-1.75mm),寰椎后弓上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最大外倾角大致相等时的点为最佳进钉点(M点),记录M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9例患者采用以枢椎椎弓峡部为标志实施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0°内倾角置钉时,CT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最佳进钉点M至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的水平间距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5.79±0.63mm。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后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罗为民 刘社庭 +1 位作者 熊波 胡文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MED法与Love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70例 ,其中MED法与Love法各 35例 ,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 ,术后改善率 ,手术切口长度 ,出血量 ,手术时间 ,髓核摘除... 目的 对比研究MED法与Love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70例 ,其中MED法与Love法各 35例 ,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 ,术后改善率 ,手术切口长度 ,出血量 ,手术时间 ,髓核摘除量 ,术后发热 ,术后下地时间。 结果 术前JOA评分MED组与Love组分别为 12 .2± 1.8与 12 .1± 1.4(t=0 .437,p =0 .6 6 3) ;术后JOA分别为 2 6 .9± 1.6和 2 6 .1± 5 .3(t=1.80 ,p =0 .0 77) ;改善率分别为 87.8%和 83 .1% (t=1.84,p =0 .0 6 9) ;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2 .0± 0 .1)cm和 (5 .0± 0 .6 )cm(t=2 6 .72 1,p <0 .0 0 1) ;出血量分别为 (41± 12 )ml和 (6 9± 15 )ml(t =11.16 7,p <0 .0 0 1) ;手术时间分别为 (6 9± 15 )分钟和 (5 6± 9)分钟 (t=4.0 5 7,p <0 .0 0 1) ;最高体温分别为 (36 .8± 0 .1)℃和 (37.5± 0 .3)℃ (t=10 .80 ,p <0 .0 0 1) ;髓核摘除量分别为 (1.6± 0 .4)g和 (2 .2± 0 .4)g(t=8.40 ,p <0 .0 0 1) ;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 (1±0 .5 )天和 (2 .5± 0 .5 )天 (t=11.95 ,p <0 .0 0 1)。 结论 MED组与Love组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MED手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MED法 适应证 Lov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TS配合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饶新辉 刘汉云 +2 位作者 梁锦崧 陈刚 李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联合漏斗胸微创矫正术(NUSS)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漏斗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VATS配合NUSS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记...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联合漏斗胸微创矫正术(NUSS)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漏斗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VATS配合NUSS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记录两组NUSS围术期的血压、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统计早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良率、M-SS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联合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期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 NUSS 先天性漏斗胸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神经鞘粘液瘤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童杰 房佐忠 刘社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9-619,621,共2页
神经鞘粘液瘤(nerve sheath myxoma,neurothekeo-ma)临床少见,好发部位在体表。我院收治1例,瘤体造成骶骨骨质破坏,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鞘粘液瘤 骶骨 好发部位 骨质破坏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AL、OPG、RANKL及DAS28对RA骨质疏松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苏华 李惠 +2 位作者 廖湘平 刘凤 陈香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骨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病情活动度评分DAS28与NF-κB配体的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预测类... 目的:通过检测血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骨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病情活动度评分DAS28与NF-κB配体的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疏松意义。方法:选择119例RA患者(RA组,其中并发骨质疏松症的51例)及68例健康者(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R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NGAL、骨形成指标OPG及骨吸收指标RANKL,详细记录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density,BMD)、病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结果 :①RA病人血清NGAL、RANK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00),血清OPG、OPG/RANKL、BM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RA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血清NGAL[(152.12±28.34)ng/mL]、RANKL水平[(112.23±18.45) pmol/L]及DAS28(4.21±0.56)评分较无骨质疏松症组明显增高[NGAL(124.50±18.52) ng/mL,P=0.000;RANKL (103.89±14.14) pmol/L,P=0.008;DAS28 3.52±0.70,P=0.000];血清OPG[(114.35±17.00) ng/L]、OPG/RANKL(1.06±0.24)、BMD(-3.73±0.69)水平较无骨质疏松症组明显降低[OGP(120.56±15.35) ng/L,P=0.039;OPG/RANKL 1.18±0.24,P=0.006;BMD-0.57±0.7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GAL、DAS28与BM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32、0.437,P值分别为0.000、0.000,其相关性对RA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有早期诊断的实际意义。④采用ROC曲下线面积分析,当DAS28的最佳诊断参考值为4.11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6%、77.9%)、NGAL最佳诊断参考值为148.80 ng/m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8%、89.7%)、RANKL为100.77 pmol/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7%、54.4%),可考虑RA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可能。结论:血清NGAL、RANKL作为炎症指标,其水平及DAS28活动性评分大于等于相应的最佳诊断值可以考虑RA病人合并有了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对调整治疗方案、极早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骨护素 NF-κB配体的受体 病情活动性评分DAS28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斌 李孝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91-3393,共3页
目的:观察经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并且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经钻孔引流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65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复查CT血肿腔积气14例(均... 目的:观察经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并且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经钻孔引流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65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复查CT血肿腔积气14例(均<5mL),随访4~5个月,气体均吸收。1例71岁患者血肿复发,再次单孔钻颅引流后治愈。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颅内 钻孔引流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在小儿肠套叠肠切除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会增 徐明 +3 位作者 胡志辉 王刚 何俊平 罗一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分析吻合器在小儿肠套叠肠切除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2001年8月 ̄2005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器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肠套叠肠坏死12例。结果全部患儿术后近期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分析吻合器在小儿肠套叠肠切除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2001年8月 ̄2005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器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肠套叠肠坏死12例。结果全部患儿术后近期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患儿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在小儿肠套叠肠坏死术中,应用吻合器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仪器和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5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6-76,共1页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临床上很少见,多于出生后3~5d出现,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多见。本院2008年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平均胎龄3634~39)周,其中早产儿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31(2...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临床上很少见,多于出生后3~5d出现,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多见。本院2008年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平均胎龄3634~39)周,其中早产儿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31(2~48)h。均表现为呕吐,腹胀,呕吐物为胃内容物4例,黄绿色液体1例;腹壁静脉曲张3例;呼吸困难伴发绀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破裂/并发症 胃溃疡/诊断 胃溃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岁以上小儿肠套叠13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蔡泽平 滕水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幼儿最多见。作者自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402例,其中年龄〉1岁儿童肠套叠132例,现回顾性分析132例1岁以上患儿临床资料,探讨较大年龄儿童肠套叠的诊治特点。
关键词 肠套叠/外科学 诊断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进展
14
作者 豆贲 刘晓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94-395,共2页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生育对人力资本提升的促进作用——以湖南省为例
15
作者 许抄军 朱桂芳 《西北人口》 2005年第2期24-26,共3页
计划生育对中国所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方面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湖南省计划生育效益评估课题组对湖南省计划生育效益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本文以他们的一些数据为基础,以湖南为例,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优生优育两方面,分析了计划生育对人力资... 计划生育对中国所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方面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湖南省计划生育效益评估课题组对湖南省计划生育效益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本文以他们的一些数据为基础,以湖南为例,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优生优育两方面,分析了计划生育对人力资本提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人力费本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行枢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金明 豆贲 +5 位作者 刘晓岚 石明国 杨占辉 吴海龙 王伟 王军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以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7例成人枢椎行三维CT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枢椎左右侧椎弓根的中部宽度L1和高度L2;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标志横断面确立左右侧的最外侧... 目的:探讨以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7例成人枢椎行三维CT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枢椎左右侧椎弓根的中部宽度L1和高度L2;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标志横断面确立左右侧的最外侧模拟进钉点B和最内侧模拟进钉点A到峡部距离;测量最佳进钉点S(经过枢椎椎弓根中部宽度连线的中垂线与峡部后侧皮质交点)到峡部内壁距离,分别测量A、B、S点横断面进钉角度最大置钉角度区间;冠状面上测量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测量S点进钉最佳内倾角及上倾角。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标志实施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新鲜齿状突骨折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横韧带损伤伴寰枢椎脱位7例,寰椎骨折3例。观察手术中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CT横断面测量进钉点A、B、S到峡部的距离为1.75mm、9.01±0.62mm、5.77±0.53mm,S点置钉角度区间与A、B点置钉角度区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面上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为4.30±0.49mm;S点进钉内倾角为30°、上倾角为26°时为最佳进钉角度。临床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6枚,术中显露良好,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枢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术中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横断面上与枢椎椎弓峡部内壁水平间距为5.44±0.72mm,冠状面上距离峡部内上壁为4.50±0.52mm,与术前S点测量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枢椎椎弓根与峡部存在恒定位置关系,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参照行枢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三维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HGF、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建磊 刘震坤 +2 位作者 李庆敏 刘固 全凌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 探讨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8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 目的 探讨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8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予TACE(1~3次),实验组给予TACE^(+)加味行健汤(4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治疗前、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清HGF、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并于TACE治疗后12个月统计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65.9%(29/44)(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血清HG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CD3^(+)、CD8^(+)、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下降趋势。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IFN-γ、IL-10、IL-2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幅度较高(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3.3%(24/45),高于对照组31.8%(14/44)(P<0.05),TACE治疗后12个月随访,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肿瘤进展,抑制HGF、VEGF等血清因子表达,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肝转移 加味行健汤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液对心肺转流猪血浆S100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宾 张安生 +5 位作者 李桂成 王剑鸣 张治明 姚珺 李轶君 尹云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7.5%高渗盐液对心肺转流(CPB)猪血浆S100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用于CPB术后脑保护的可能性。方法24头本地6~8周龄健康白猪,随机均分为高渗盐液治疗组(H组)和对照组(C组)。H组在CPB前10min输入7.5%氯化钠4ml/kg,... 目的观察7.5%高渗盐液对心肺转流(CPB)猪血浆S100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用于CPB术后脑保护的可能性。方法24头本地6~8周龄健康白猪,随机均分为高渗盐液治疗组(H组)和对照组(C组)。H组在CPB前10min输入7.5%氯化钠4ml/kg,C组则输入等容积0.9%氯化钠。两组动物均行中度低温CPB90min。分别于输液后CPB开始时(T0)、CPB45min(T1)、CPB结束时(T2)、CPB结束后1h(T3)、5h(T4)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浆S100蛋白含量和K^+、Na^+、Cl^-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动物血浆S100蛋白含量在T1~T4时都显著升高(P〈0.01);T1~T4时H组血浆S100蛋白含量明屁低于C组(P〈0.05或P〈0.01);与T0时比较,H组动物血浆K^+浓度在T2、T4时高于T0时(P〈0.01),在T1、T2时低于C组(P〈0.05或P〈0.01),H组Na^+、Cl^-浓度在T1~T4时都高于T0时和C组(P〈0.01),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小剂量高渗盐液可降低CPB猪血浆S100蛋白含量,提示可能对CPB术后早期脑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高渗盐液 心肺转流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喜军 李淳成 +1 位作者 吴耀军 李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围手术死亡;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随访结束尚无1例死亡。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 开胸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体外短期处理影响Ⅰ型调节性T细胞与自然调节性T细胞平衡
20
作者 黄丽艳 欧志兵 +4 位作者 谢婷 廖湘平 张健 刘文培 瞿小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2-495,50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地塞米松体外短期处理外周血淋巴细胞探讨地塞米松对调节性T细胞包括自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Treg)和Ⅰ型调节性T细胞(Type I regulatory T cell,Tr1)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地...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地塞米松体外短期处理外周血淋巴细胞探讨地塞米松对调节性T细胞包括自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Treg)和Ⅰ型调节性T细胞(Type I regulatory T cell,Tr1)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地塞米松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处理3 d后按多色分析法进行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CD25、CD127、淋巴细胞活化因子3(Lymphocyte-activation 3,LAG-3)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的表达及Treg和Tr1的频率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地塞米松处理3 d后CD4+T细胞频率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CD4^+T细胞上CD25和Foxp3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6,P<0.000 1),而CD127和LAG-3表达显著升高(P<0.000 1、P=0.011);Treg频率显著降低(P<0.001),而Tr1频率显著升高(P=0.051),且增加Tr1/Treg细胞比率(P=0.044)。结论:地塞米松体外短期处理上调Tr1比率,下调Treg比率,改变Tr1与Treg细胞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自然调节性T细胞 Ⅰ型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