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家科技服务平台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骆永亮 陈德西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成都市郫都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提出的“起好示范、走在前列”重要指示,与多家省内外院校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院校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势资源,建立“专家大院”“科技联合体”“专家服务团”等专家科技服务平台与... 成都市郫都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提出的“起好示范、走在前列”重要指示,与多家省内外院校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院校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势资源,建立“专家大院”“科技联合体”“专家服务团”等专家科技服务平台与“1+N”协调服务机制,构建农业科技示范站点和多层次人才队伍,帮扶多个示范村,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广泛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破解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探索完善出“实体化合作、制度化运行和无缝化对接”科技引领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和服务机制的创新,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科技服务 平台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空间—功能”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基于成都郫都区东林片区的分析
2
作者 应寿英 郭耀辉 +3 位作者 杜兴端 母陈 谢蕾 王天一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大都市近郊区地处城乡交错地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沿阵地,破解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理论,从“要素—空间—功能”视角分析,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在要素融合、空间... 大都市近郊区地处城乡交错地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沿阵地,破解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理论,从“要素—空间—功能”视角分析,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在要素融合、空间融合、功能融合等方面皆面临困境。成都市郫都区东林片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构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建设城乡产业融合示范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耦合联动等措施,对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进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应以完善土地市场为切入点,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以加强顶层规划为前提,重构城乡融合空间体系,以完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为核心,增添城乡融合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大都市近郊区 要素—空间—功能 成都市郫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构建农业联合体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3
作者 骆永亮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13-115,共3页
成都市郫都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和习总书记来川视察提出的“起好示范、走在前列”指示,持续深化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区建设,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2019年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五家院校签订了为期3年的“共建科技引... 成都市郫都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和习总书记来川视察提出的“起好示范、走在前列”指示,持续深化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区建设,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2019年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五家院校签订了为期3年的“共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激发5所院校参与郫都区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活力,院校利用自身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通过建立科技转化应用平台、破解技术难题、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分别帮扶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探索科技引领乡村振兴路径,经3年实践和探索,创新构建了农业联合体,科技引领取得初步成效,帮扶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联合体 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郫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郫都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4
作者 余文霞 李洋洋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70-72,共3页
近年来,郫都区紧紧围绕"改革创新、产业转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高端品种、高端品质、高端品牌"三位一体"的高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粮油蔬菜、精品花卉苗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 近年来,郫都区紧紧围绕"改革创新、产业转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高端品种、高端品质、高端品牌"三位一体"的高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粮油蔬菜、精品花卉苗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大优势产业,推动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 转型升级 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都区圆根萝卜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梅 龚一耘 +7 位作者 骆永亮 干雪梅 肖春 杨峰 雍晓平 冉茂林 孔垂豹 冉科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0期87-89,共3页
成都市郫都区圆根萝卜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概述了郫都区圆根萝卜产业的区域优势、种植规模、品种类型及种植销售模式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郫都区圆根萝卜产业在品种、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组... 成都市郫都区圆根萝卜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概述了郫都区圆根萝卜产业的区域优势、种植规模、品种类型及种植销售模式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郫都区圆根萝卜产业在品种、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组织化与标准化、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及冷链储藏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制约产业发展的各项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郫都区圆根萝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都区 圆根萝卜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圆白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李晓梅 彭灯水 +7 位作者 骆永亮 干雪梅 梁小林 杨峰 雍晓平 孔垂豹 冉茂林 冉科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圆白萝卜是四川特色萝卜品种,品质独特,可菜用,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在四川萝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生产示范经验,从萝卜品种与播期选择、整地施肥与土壤处理、种子包衣与播种方式、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 圆白萝卜是四川特色萝卜品种,品质独特,可菜用,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在四川萝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生产示范经验,从萝卜品种与播期选择、整地施肥与土壤处理、种子包衣与播种方式、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节集成了一套圆白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对生产中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详解,以期为四川地区圆白萝卜高效生产做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白萝卜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郫都区儿菜种子质量监管体系
7
作者 宋光辉 罗运芬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郫都区儿菜种植历史悠久,2015年前,每年围绕种子质量等产生的纠纷不断。针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种子管理站近2年建立健全了以经营主体资质合法,经营品种先试后推,种子交易手续规范,种子质量合格,种前技术培训,出现纠纷后组织专家鉴定为... 郫都区儿菜种植历史悠久,2015年前,每年围绕种子质量等产生的纠纷不断。针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种子管理站近2年建立健全了以经营主体资质合法,经营品种先试后推,种子交易手续规范,种子质量合格,种前技术培训,出现纠纷后组织专家鉴定为核心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儿菜种子交易和儿菜种植的正常进行,维护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郫都区地处成都冲积平原上游,水资源丰富,土壤偏沙,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特别适合秋冬蔬菜种植,是成都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73万hm^2(含复种),其中儿菜1333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唐昌、唐元、安德、新民场等镇。儿菜以其上市时间正值冬春蔬菜淡季,品质特别、产量较高、效益较好而得到种植户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菜 种子 质量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
8
作者 向运佳 张鸿 +6 位作者 张喆 母陈 白蓉钢 李其勇 何忠全 刘欢 陈德西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生活和“三农”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经过70余年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向稳定且好态势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和管理水平,减少农产品产业链的风险隐患,本文简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生活和“三农”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经过70余年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向稳定且好态势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和管理水平,减少农产品产业链的风险隐患,本文简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环节、农产品贮运和初加工环节、农产品销售环节和市场监管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安全产出、严格监管和加强责任建设三方面的控制策略与方法,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现状 影响因素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四川地区大蒜资源表型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菊 苗明军 +6 位作者 李金刚 李全兴 李志 游敏 杨亮 刘独臣 常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8,共6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地区81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叶长、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和鳞茎质量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同时结合海拔高度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蒜资源的遗传变异丰富,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地区81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叶长、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和鳞茎质量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同时结合海拔高度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蒜资源的遗传变异丰富,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13%~73.43%,其中大蒜鳞茎质量的变异系数高达73.43%。6个农艺性状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804 6%,第1主成分反映植株株型,第2、3主成分反映鳞茎质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81份大蒜资源在欧氏距离169.8的水平上聚为4个类群,类群Ⅱ适合作为选育独头蒜品种的重要资源,类群Ⅲ适合作为选育高产大蒜品种的重要资源。海拔高度与大蒜鳞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酱中芽孢杆菌进化关系及酶活性和抗生素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静 董玲 +9 位作者 赵驰 刘钰颖 郭云建 李露 李艳琳 陈旺 杨国华 杨永 李治华 朱永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9-235,共7页
结合宏基因组和纯培养方法,对郫县豆瓣酱中已分离到的66株芽孢杆菌进行进化关系研究,并对代表性菌株进行酶活性和抗生素特性分析,以期加深对郫县豆瓣酱中芽孢杆菌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对筛选到的菌株后续利用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采用... 结合宏基因组和纯培养方法,对郫县豆瓣酱中已分离到的66株芽孢杆菌进行进化关系研究,并对代表性菌株进行酶活性和抗生素特性分析,以期加深对郫县豆瓣酱中芽孢杆菌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对筛选到的菌株后续利用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采用宏基因组方法共鉴定出24种芽孢杆菌,全长16S rDNA序列系统分类鉴定,郫县豆瓣酱中芽孢杆菌可分为13个种,其中29株代表菌株随盐度增加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均逐渐下降。在12种抗生素药敏实验评价中,所有代表性菌株对新霉素敏感,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表现不一,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占66%。本研究丰富了对郫县豆瓣酱中芽孢杆菌的认识,蛋白酶、淀粉酶能力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有利于后续菌株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芽孢杆菌 蛋白酶 淀粉酶 抗生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彬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43-44,共2页
水稻是郫县常规农作物,本文对当地水稻播种前期准备、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防治 合理密植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激发农业动能 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被引量:2
12
作者 骆永亮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67-69,共3页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郫县实施"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以双创为驱动力,带动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放飞梦想,创新创业,特别是加快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本地农业农村经济提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郫县实施"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以双创为驱动力,带动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放飞梦想,创新创业,特别是加快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本地农业农村经济提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双创 助农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郫都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与做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海燕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1年第8期61-62,共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十二五"以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水土资源,减轻面源污染,改善不合理的用肥结构...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十二五"以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水土资源,减轻面源污染,改善不合理的用肥结构,提高化肥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等系列措施,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综合开发 项目管理 郫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郫都 “五强化”措施 筑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关
14
作者 黄海燕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2年第10期37-39,共3页
郫都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并将其纳入每年区政府重大项目考核内容之一。通过采取“五强化”措施强化项目管理,筑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扎实做好、做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为打造优质工程奠定了强有力基... 郫都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并将其纳入每年区政府重大项目考核内容之一。通过采取“五强化”措施强化项目管理,筑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扎实做好、做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为打造优质工程奠定了强有力基础,也确保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长期发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管理 工程质量建设 建后管护 四川郫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聚乙烯薄膜对韭薹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雪梅 王祖莲 +4 位作者 罗芳耀 骆永亮 罗静红 唐月明 高佳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为建立冷藏条件下韭薹自发气调包装(MAP)保鲜方法,将新鲜预冷的韭薹(200±0.5)g密封包装于25 cm×60 cm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薄膜包装袋内,薄膜厚度分别为10、20、25、30、45μm,于(0±0.5)℃下贮藏105 d,研究不同O_(2... 为建立冷藏条件下韭薹自发气调包装(MAP)保鲜方法,将新鲜预冷的韭薹(200±0.5)g密封包装于25 cm×60 cm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薄膜包装袋内,薄膜厚度分别为10、20、25、30、45μm,于(0±0.5)℃下贮藏105 d,研究不同O_(2)和CO_(2)透过率的薄膜对韭薹贮藏过程中包装袋内O_(2)和CO_(2)体积分数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O_(2)和CO_(2)透过率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都可以很好地抑制韭薹品质劣变;不同处理组之间袋内O_(2)和CO_(2)的体积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5μm PE袋(O_(2)透过率(4080±352)cm^(3)·m^(-2)·d^(-1)·0.1 MPa^(-1)、CO_(2)透过率(16566±1415)cm^(3)·m^(-2)·d^(-1)·0.1 MPa^(-1))处理的前15 d袋内O_(2)体积分数显著下降,之后维持在3.94%~6.66%(第105天除外),前60 d袋内CO_(2)体积分数显著下降,之后维持在3.07%~3.53%之间,该处理有效地抑制了韭薹黄化、花苞开放及花苞腐烂,贮藏至105 d时,纤维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韭薹仍然具有商品价值。综上,采用聚乙烯薄膜包装可以保持韭薹低温贮藏的商品性,延长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薹 自发气调包装(MAP) 低温贮藏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林下套种白及和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苗人云 刘天海 +8 位作者 干雪梅 包国芳 邓玲 罗建华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谭昊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2,共10页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林下经济作物合理地套种在银杏苗木的林下空间。介绍了银杏苗...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林下经济作物合理地套种在银杏苗木的林下空间。介绍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各自的生理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述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3层复合套种的栽培模式,包括株距要求和田间管理等细节。描述和分析了银杏苗木、白及、羊肚菌单独栽培、两两组合套种和三者复合套种的风险和收益,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将投资小、回报周期长、风险低的银杏,投资成本、回报周期、风险水平均为中等的白及和投资大、回报周期短、风险高的羊肚菌科学地整合到同一套林下生态系统中进行栽培,不仅大幅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回报,还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保障种植户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白及 羊肚菌 林下套种 风险分散 非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嫁接方法对冬瓜植株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根云 刘娟 +5 位作者 邓玲 干雪梅 包国芳 李跃建 杨宏 刘小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2,共3页
以五叶子冬瓜为接穗,比较了双断根嫁接法与普通插接法对冬瓜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嫁接方法都能显著增强植株长势、提高产量,而双断根嫁接苗优势更明显。在结果前期,普通插接法嫁接的植株生长优于双断根嫁接。结果期,双断根嫁... 以五叶子冬瓜为接穗,比较了双断根嫁接法与普通插接法对冬瓜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嫁接方法都能显著增强植株长势、提高产量,而双断根嫁接苗优势更明显。在结果前期,普通插接法嫁接的植株生长优于双断根嫁接。结果期,双断根嫁接苗的功能叶片大小、单瓜质量、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优于自根苗,且田间植株死亡率极显著低于自根苗。与普通插接法相比,双断根嫁接的果实果肉更厚,单瓜质量更高,增产潜力更大,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双断根嫁接 植株长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乳酸菌株的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玲 李露 +6 位作者 郭云建 赵驰 罗静 朱鹏程 杨永 朱永清 李治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采用MRS培养基从果醋醋醅中分离具有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乙醇耐受能力、产酸能力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从果醋醋醅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酸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为D2,并... 采用MRS培养基从果醋醋醅中分离具有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乙醇耐受能力、产酸能力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从果醋醋醅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酸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为D2,并鉴定其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该菌株在体积分数4%乙醇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在体积分数14%乙醇条件下能够存活,具有较强的乙醇耐受力;在MRS肉汤培养基中发酵48 h时,总酸含量达到20.03 g/L,其中乳酸含量增加最多,其次是苹果酸和琥珀酸;对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和吉他霉素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综上,该菌株具有较强的乙醇耐受能力和产乳酸能力,安全性高,有作为发酵菌剂改善果醋风味和口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 分离 鉴定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蒜叶枯病新病原菌鉴定与药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德西 张鸿 +3 位作者 何忠全 骆永亮 向运佳 冉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2-1980,共9页
【目的】探究引起大蒜叶枯的一种新病原菌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为生产上大蒜叶枯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病原菌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 【目的】探究引起大蒜叶枯的一种新病原菌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为生产上大蒜叶枯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病原菌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菌丝生物学特性,测定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依据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引起大蒜叶枯的一种新病原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病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玉米培养基,最佳碳源为D⁃果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适宜pH为7.0。菌丝生长对质量浓度分别为2400 mg/L的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 mg/L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30 mg/L的500 g/L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30 mg/L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00 mg/L的45%咪鲜胺微乳剂和600 mg/L的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均极为敏感;唑醚·代森联、苯甲·嘧菌酯、代森锌、甲霜·锰锌和丙森锌对该病菌菌丝EC50分别为0.0053、0.1792、0.5162、3.0539和4.2175 mg/L。【结论】球毛壳菌是引起大蒜叶枯的新病原真菌,可侵染大蒜叶片,造成叶片枯黄,病害定名为大蒜球毛壳型叶枯病;测定出该病原菌对6种供试杀菌剂高度敏感,唑醚·代森联、苯甲·嘧菌酯和代森锌对该病原菌毒力高,可作为生产上防治大蒜球毛壳型叶枯病害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叶枯病 新病原 球毛壳菌 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0
20
作者 黄忠乾 唐利民 +5 位作者 邓玲 干雪梅 包国芳 苗人云 彭卫红 甘炳成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24-25,共2页
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近年来,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迅猛发展,种植规模和栽培效益稳步提升,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现有的栽培技术主要以大田或旱地栽培为主,缺乏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本文总结试验结果,详述了四... 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近年来,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迅猛发展,种植规模和栽培效益稳步提升,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现有的栽培技术主要以大田或旱地栽培为主,缺乏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本文总结试验结果,详述了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及周边丘陵地区林下(花卉苗木)羊肚菌栽培的林地条件、栽培季节、土地整理、划线作畦、播种覆土、调整林间遮阳度、发菌期管理、摆放营养袋、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等技术要点,为相关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林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