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对甲硝唑凝胶体外促透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新云 余红梅 +2 位作者 何秀丽 叶立红 肖淼生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886-888,共3页
目的考察壳聚糖(CS)对甲硝唑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方法将1.0%CS作为吸收促进剂用于甲硝唑凝胶中,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基质,以含2%氮酮的甲硝唑凝胶作为阳性对照,不含任何促渗剂的甲硝唑凝胶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 目的考察壳聚糖(CS)对甲硝唑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方法将1.0%CS作为吸收促进剂用于甲硝唑凝胶中,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基质,以含2%氮酮的甲硝唑凝胶作为阳性对照,不含任何促渗剂的甲硝唑凝胶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大鼠体外皮肤渗透实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甲硝唑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Q,得出Q-t回归方程及稳态渗透速率J。结果1.0%CS组和氮酮组J分别为2.841,2.874μg.(cm2)-1.h-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阴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其透皮吸收行为符合一级方程。结论CS对甲硝唑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甲硝唑 透皮吸收促进剂 凝胶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明谨 李雪锋 +3 位作者 陈世清 胡清 王芳 朱大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24-1025,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58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4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58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4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标准馒头餐试验中30及12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30、AUCcp120)。结果:治疗4周后,FPG、2hPG明显下降,ISI及Homa-B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反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变化及总量的AUCcp30、AUCcp120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彩碧 胡清 +2 位作者 李雪锋 胡伟林 朱大菊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评价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40例新确诊的甲亢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他巴唑10~30mg.d-1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观察治疗前后PWD及Pmax... 目的评价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40例新确诊的甲亢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他巴唑10~30mg.d-1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观察治疗前后PWD及Pmax的变化。设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PW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药物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WD和Pmax明显下降,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他巴唑短期治疗能显著改善甲亢患者PWD和P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巴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量变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世清 王芳 +1 位作者 曾玉琴 杨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0-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男性T2DM患者骨量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入住我科的30~60岁男性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BMD、血糖、HbAlc、胰岛素、C肽、血脂进行检测,随机选取50例骨质正常作为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骨质减... 目的探讨中青年男性T2DM患者骨量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入住我科的30~60岁男性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BMD、血糖、HbAlc、胰岛素、C肽、血脂进行检测,随机选取50例骨质正常作为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进行比较。结果与骨质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和骨质减少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明显降低(P〈0.01),以Neck、Ward’s三角区最明显,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和C肽明显降低(P〈0.01)。腰椎和股骨近端BMD与BMI、2h Ins和2h CP呈正相关,与HbAlc呈负相关。结论Neck、Ward’s三角区可作为中青年男性T2DM患者早期骨量丢失观察的重要部位,其腰椎和股骨近端骨量变化与胰岛素、C肽水平密切相关,高BMI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叶宝霞 冯晓敏 +1 位作者 熊晓美 胡锐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DKA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8F双腔静脉导管,一侧通路快速输注液体及测量CVP,另一侧输注胰岛素。结果17例中救治成功16例...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DKA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8F双腔静脉导管,一侧通路快速输注液体及测量CVP,另一侧输注胰岛素。结果17例中救治成功16例,死亡(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16例救治过程中未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及低血糖状况。结论救治DKA患者过程中动态监测CVP,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中心静脉压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注射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锋 孙明谨 +1 位作者 王芳 朱大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03-304,共2页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A病人随机分成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组(MIP组)15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18例,观察两组病人...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A病人随机分成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组(MIP组)15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18例,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4.4±2.1)h,与MIP组(5.6±3.2)h比较,P>0.05。MIP组血酮恢复时间(3.5±0.7)d,较对照组(4.5±0.5)d明显缩短,P<0.001;尿酮转阴时间(27.2±11.1)h,亦较对照组(42.2±9.2)h明显缩短,P<0.001;MIP组低血糖发生率(0.9±0.3)次/人,较对照组(2.1±0.4)次/人明显减少,P<0.001。结论: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法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 对照组 治疗中 DKA 输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治疗 结论 目标 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2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娥 冯晓敏 +1 位作者 叶宝霞 柯宗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5期68-69,共2页
对2例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患者术后2周肢体疼痛、冷感觉 有显著好转,肢端皮温增高,溃疡基本愈合,未出现任何移植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出术前注意与患者沟通, 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 对2例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患者术后2周肢体疼痛、冷感觉 有显著好转,肢端皮温增高,溃疡基本愈合,未出现任何移植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出术前注意与患者沟通, 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治疗区域情况,预防感染,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自体 糖尿痛足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在糖尿病小鼠中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芳 杨业新 +3 位作者 胡清 李雪锋 朱大菊 李元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同种小鼠胰岛细胞移植前后血糖、胰岛功能的变化,探索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移植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经胆囊注入Ⅴ型胶原酶水浴消化胰腺并进行...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同种小鼠胰岛细胞移植前后血糖、胰岛功能的变化,探索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移植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经胆囊注入Ⅴ型胶原酶水浴消化胰腺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分离纯化胰岛细胞,并在消化液和Ficoll分离液中加入了大豆胰酶抑制剂(STI)和牛血清白蛋白组份Ⅴ(BSA),用双硫腙(DTZ)法判定胰岛纯度,锥虫蓝排斥试验评估胰岛存活率;糖尿病小鼠行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后,检测受体血糖、胰岛素及C肽变化,以判定胰岛功能。结果糖尿病小鼠模型胰腺形态有明显病理变化,同种小鼠胰岛纯化后细胞形态完好,使分离纯化后的胰岛产量由原来方法的(40.7±13.2)个提高到了(263.5±32.1)个(P<0.01),活性在95%以上,胰岛移植后,实验组48h后血糖明显下降,C肽水平上升。结论采用加用STI、BSA小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可增加胰岛细胞产量,同种小鼠胰岛细胞移植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小鼠 胰岛细胞 同种异体移植 血糖 胰岛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