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心肌匹配整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唐俊明 王明江 +1 位作者 杨晶 王家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与宿主心肌匹配的解剖结构基础。方法采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1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模型。术后1周,将来自同种供体、经体外扩增和Rt-GFP转染MSCs后植入梗死区。移植后... 目的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与宿主心肌匹配的解剖结构基础。方法采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1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模型。术后1周,将来自同种供体、经体外扩增和Rt-GFP转染MSCs后植入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缝隙连接(Connexin-43)的表达。结果植入梗死区中的MSCs表达Connexin-43。移植组梗死区面积缩小,左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脏功能改善。结论移植的MSCs通过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电机械匹配结构即缝隙连接(Connexin-43),使新增加的心肌细胞能够与宿主心肌同步收缩,从而更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细胞 心脏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缝隙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蛋白芯片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光云 陈功 +1 位作者 郭凌郧 王家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素(PPD)皮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5例肺结核和30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蛋白芯片、痰抗酸杆菌直接涂片、PPD皮试,观察单项和联合指标对诊断肺结...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素(PPD)皮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5例肺结核和30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蛋白芯片、痰抗酸杆菌直接涂片、PPD皮试,观察单项和联合指标对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结核蛋白芯片、PPD及痰涂片的敏感性分别为66.7%、44.4%、22.2%,特异性分别为93.3%、84.6%、100%。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对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为86.7%,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及痰涂片的阳性检出率提高到88.9%,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0%,与PPD或结核蛋白芯片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较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蛋白芯片联合PPD、痰涂片抗酸染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但特异性并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蛋白质序列分析 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结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录活性的研究
3
作者 李奎 唐俊明 +2 位作者 王家宁 王明江 黄永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克隆纤维连结蛋白(FN)启动子和检测其转录活性,并初步研究增加SV40增强子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gDNA中克隆FN启动子,驱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表达,构建成有SV40增强子和无SV40增强子两个重组体报告载体。利用脂... 目的:克隆纤维连结蛋白(FN)启动子和检测其转录活性,并初步研究增加SV40增强子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gDNA中克隆FN启动子,驱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表达,构建成有SV40增强子和无SV40增强子两个重组体报告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导入HT1080细胞,检测各重组体的瞬时表达,确定克隆FN启动子转录活性和SV40增强子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克隆的FN启动子在HT1080细胞中活性比SV40启动子稍强,在加入SV40增强子时活性提高了约6倍。结论:成功的克隆FN启动子,在HT1080细胞中有活性,通过增加SV40增强子能大大提高其活性,为运用FN启动子和特异性靶细胞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提供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结蛋白启动子 克隆 分子 SV40增强子 基因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15b-PEP-1-CAT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PEP-1-CAT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玲玲 王家宁 +1 位作者 黄永章 郭凌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构建pET15b-PEP-1-CAT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得到融合蛋白PEP-1-CAT,为防治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疾病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两端分别带SalI和BglII酶切位点的CAT引物,用PCR方法以pZeoSV2(+)-CAT质粒为模板,特异性扩增CAT全长cDN... 目的构建pET15b-PEP-1-CAT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得到融合蛋白PEP-1-CAT,为防治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疾病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两端分别带SalI和BglII酶切位点的CAT引物,用PCR方法以pZeoSV2(+)-CAT质粒为模板,特异性扩增CAT全长cDNA。将扩增的CATcDNA与dATP反应,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的非模板依赖性末端转移酶活性在CATcDNA的3'末端加“A”并纯化,然后应用TA克隆策略将纯化后的CATcDNA插入至中间载体pGEM-TEasyVector中得到pGEM-T-CAT。人工合成编码PEP-1的双链寡核苷酸,两端分别引入NdeI和XhoI酶切位点,将其插入pET15b中得到重组质粒pET15b-PEP-1。pGEM-T-CAT和pET15b-PEP-1分别经SalI-BglII和XhoI-BamHI双酶切,利用同尾酶(SalI与XhoI,BglII与BamHI)能酶切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特性,将回收得到的CATcDNA片段与pET15b-PEP-1相连,构建出重组质粒pET15b-PEP-1-CAT,经PCR及酶切鉴定,并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序证实。将鉴定正确的pET15b-PEP-1-CAT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用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然后利用重组蛋白N端的组氨酸“标签”(His-tag)对其进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结果测序分析证实,克隆入pET15b的PEP-1序列与设计合成的PEP-1序列一致,CAT序列与GeneBank中登录号为“AY028632”的CATcDNA序列一致。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pET15b-PEP-1-CAT在E.coli中获得可溶性高表达,经Ni2+-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PAGE纯的融合蛋白PEP-1-CAT,并在体外检测到其具有特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活性值为77.15U/g。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15b-PEP-1-CAT,并经表达、纯化得到可以天然活性形式穿透细胞的重组过氧化氢酶蛋白,从而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表达 过氧化氢酶 TA克隆 同尾酶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DXR多柔比星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英 李瑞生 +6 位作者 王珊珊 汪选斌 刘明 郭陵郧 孔霞 黄霞 鲁英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考察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DXR中多柔比星(DXR)蓄积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耐药株Bel-7402/DXR及其亲本细胞Bel-7402分为6组:亲本空白对照组(Parental)、耐药空白对照组(Resi... 目的考察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DXR中多柔比星(DXR)蓄积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耐药株Bel-7402/DXR及其亲本细胞Bel-7402分为6组:亲本空白对照组(Parental)、耐药空白对照组(Resistance)、亲本多柔比星组(Parental+DXR)、耐药多柔比星组(Resistance+DXR)、TMP组(Resistance+DXR+TMP)、维拉帕米(VRP)阳性对照组(Resistance+DXR+VRP),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DXR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DXR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Resistance+DXR)组、TMP组、VRP组,其细胞内DXR荧光强度分别占Parental+DXR组的(50.03±6.01)%、(119.34±5.4)%、(169.25±21.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esistance+DXR组、TMP组、VRP组细胞内DXR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Parental+DXR组的(82.08±6.98)%、(134.43±39.5)%、(262.74±47.18)%。结论TMP可使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DXR中抗癌药多柔比星的蓄积增加,其机制可能与逆转P-gp对药物的外排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DXR 多柔比星 细胞内药物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及其转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晓 王家宁 +1 位作者 黄永章 郭凌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PEP-1-EGFP以对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15b-pep-1-EGFP,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PEP-1-EGFP并进行Ni2+-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以进行融合蛋白穿透人脐... 目的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PEP-1-EGFP以对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15b-pep-1-EGFP,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PEP-1-EGFP并进行Ni2+-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以进行融合蛋白穿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结果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表达型载体pET15b-pep-1-EGFP,PEP-1-EGF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6.18mg/ml,蛋白产量为14.15mg/100ml菌液,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显示纯化蛋白为融合蛋白PEP-1-EGFP,细胞膜穿透实验证实PEP-1-EGFP融合蛋白能进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论PE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及其穿膜能力的研究为PEP-1携带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进行蛋白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转导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晓 王家宁 +2 位作者 黄永章 郭凌郧 孔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7,I0011,共6页
目的研究PEP-1-EGFP融合蛋白穿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能力。方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并纯化EGFP蛋白和PEP-1-EGFP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两种蛋白和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分别观察其进入细胞的能力及PEP-1-EGFP进入细胞的时... 目的研究PEP-1-EGFP融合蛋白穿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能力。方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并纯化EGFP蛋白和PEP-1-EGFP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两种蛋白和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分别观察其进入细胞的能力及PEP-1-EGFP进入细胞的时间依赖性、剂量依赖性和稳定性,并用MTT法检测PEP-1-EGFP融合蛋白对细胞的毒性。结果EGFP蛋白不能进入细胞内。PEP-1-EGFP融合蛋白可在5min内穿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其穿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能力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进入细胞后27h仍可观察到微量绿色荧光。PEP-1-EGFP蛋白浓度达200μmol/L时对细胞仍无毒性。结论PEP-1能有效携带目的蛋白进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这为将来用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有生物活性的抗氧化物质穿透内皮细胞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蛋白转导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员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岐焕 程范军 +3 位作者 陈龙 唐俊明 王家宁 高清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90-794,共5页
为了研究rhG-CSF体内应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动员作用,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rhG-CSF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rhG-CSF80μ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在最后1次注射后分别于6,12和168小时取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以1&#... 为了研究rhG-CSF体内应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动员作用,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rhG-CSF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rhG-CSF80μ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在最后1次注射后分别于6,12和168小时取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以1×106单个核细胞(MNC)接种于12孔培养板14天,对形成的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进行计数,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抗原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结果表明:rhG-CSF组骨髓形成的CFU-F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6小时取材较12小时,168小时取材形成的CFU-F数目多(p<0.01),12小时与168小时CFU-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FU-F显示CD34-、CD133-、CD90+、CD105+,骨髓CFU-F具有成脂、成骨分化的能力。rhG-CSF组6小时取材外周血具有类似骨髓的CFU-F,出现的频率为(0.50±0.11)×1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G-CSF可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加速,但时间短暂,其高峰在rhG-CSF应用5天后的6小时内。rhG-CSF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也有动员能力,但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FU-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建业 张迎春 +6 位作者 唐俊明 安庆宝 郭凌郧 孔霞 黄永章 郑飞 王家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46,共6页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hSDF-1α重组腺病毒(AdV-EGFP-hSDF-1α,Ad-SDF-1)。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hSDF-1α重组腺病毒(AdV-EGFP-hSDF-1α,Ad-SDF-1)。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h,将1×1010PFU AdV-SDF-1分6个点注射到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边区域。移植后4周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梗死部位胶原含量的变化以及心室壁厚度的变化。结果AdV-SDF-1组心室壁明显增厚,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心室膨胀程度明显降低,心脏功能改善。结论SDF-1过表达通过抑制心肌梗死部位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延缓心室重构,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基质细胞源衍生因子-1 腺病毒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TPO对小鼠骨髓MSC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海霞 程范军 +3 位作者 刘岐焕 唐俊明 杨建业 王家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59-862,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35±5 g)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O 25、50和100μg/kg,而给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g,...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35±5 g)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O 25、50和100μg/kg,而给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g,每日1次,连用5日。每组分别于最后1次注射后12小时收集小鼠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以106/cm2接种、培养并计数原代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同时对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中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并鉴定CFU-F的表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获得的BMNC、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和CFU-F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3个剂量中以50μg/kg TPO组增加最明显,但50μg/kg组的CFU-F集落数与100μg/kg TPO组的CFU-F集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样MSC具有成骨、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结论:TPO促进BMNC数、CD90+、CD105+细胞数和CFU-F集落数增多,即促进骨髓MSC的增殖,但是TPO促进骨髓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所支配区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建业 安庆宝 +4 位作者 张迎春 唐俊明 郭凌郧 黄永章 王家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51-54,8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所支配的区域液氮冷冻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一种新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冷冻组、结扎组、对... 目的探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所支配的区域液氮冷冻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一种新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冷冻组、结扎组、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连通动物呼吸机,打开胸廓暴露心脏,用特制的直径为0.6 cm冷冻头置入液氮中冷冻降温后迅速冷冻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所支配的区域,或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分别于处理后1 d、3 d7、d1、4 d、28 d观察心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于处理28 d后检测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液氮冷冻大鼠心脏后,大鼠心肌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继而有肉芽组织长人梗死灶内,最后形成疤痕。用液氮冷冻法可成功复制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与冠状动脉结扎法相比较,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死亡率低,心肌梗死面积变异小。结论液氮冷冻法作为一种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可用于心肌梗死发生机制和干细胞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液氮冷冻 疾病模型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军 王家宁 +3 位作者 唐俊明 黄永章 杨建业 郭凌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9-2432,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CAT转导入在体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探究PEP-1-CAT融合蛋白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从SD大鼠尾静脉注射500μgPEP-1-CAT和CAT融合蛋白,在0.5,1,2,4,8,24h时将其处...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CAT转导入在体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探究PEP-1-CAT融合蛋白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从SD大鼠尾静脉注射500μgPEP-1-CAT和CAT融合蛋白,在0.5,1,2,4,8,24h时将其处死,取其心脏,免疫荧光检测CAT的转导能力,用试剂盒检测心肌CAT的酶活性。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100μg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300μg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500μg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1h,再灌注2h末,检测血中的LDH和CK活性以及心肌组织内的MDA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以及CAT组,荧光显微镜下均未见到绿色荧光;PEP-1-CAT各组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且8h时强度最大;酶活性检测显示,CAT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P-1-CA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中CAT的活性逐渐增加,在8h时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4.20倍。PEP-1-CAT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血清中LDH和CK活性和心肌组织的MDA含量(P<0.01)。结论PEP-1能够介导CAT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转导入在体大鼠心肌组织,转导入大鼠心肌组织内的CAT具有相应的酶活性;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PEP-1-CAT融合蛋白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1肽 过氧化氢酶 转导 氧化应激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因转移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一平 唐俊明 +5 位作者 郭凌郧 孔霞 杨建业 陈龙 黄永章 王家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在活体状态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MSC为实验材料,将纯化的hSDF-1α重组腺病毒100!l加入单个散在分布的MSC培养基中,分别于转染后1,2,3d观察MSC迁移的... 目的初步探索在活体状态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MSC为实验材料,将纯化的hSDF-1α重组腺病毒100!l加入单个散在分布的MSC培养基中,分别于转染后1,2,3d观察MSC迁移的变化。随后于hSDF-1α重组腺病毒转染MSC后12h,以50"nmol/L渥曼青霉素,10#mol/LLY294002,50$mol/LPD98059,10%mol/LU73122,0.1g/LAMD3100以及50nmol/L维拉帕米等分别处理MSC,观察转染SDF-1的MSC迁移的信号机制。结果转染SDF-1重组腺病毒的MSC呈聚集的集落样生长,渥曼青霉素、LY294002、PD98059、U70312、AMD3100、维拉帕米等处理后,MSC聚集的集落样生长趋势明显降低,尤以U73122、AMD3100对其阻断效应最为显著。结论SDF-1促进了MSC的迁移,其作用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基质细胞源衍生因子-1 腺病毒 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