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铝对ABS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亚东 闫福丰 +1 位作者 马亿珠 何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65,共3页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AlN/ABS复合材料。研究了AlN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逐渐增加。而经表面处理过的AlN填充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明显提高。当AlN体积分数为15%时,复合...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AlN/ABS复合材料。研究了AlN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逐渐增加。而经表面处理过的AlN填充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明显提高。当AlN体积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的热导率为0.56W/(m.K)。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的计算模型可描述为:lnk=Φ1lnk1+Φ2lnk2+Φ3lnk3。AlN的加入几乎没有改变复合材料的电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ABS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导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SBS-g-DABPA共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立明 方少明 +3 位作者 高丽君 刘东亮 赵成忠 陈小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5-27,共3页
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反应制得SBS-g-DABPA,将其用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改性。探讨了SBS-g-DABPA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及SBS-g-DABPA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 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反应制得SBS-g-DABPA,将其用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改性。探讨了SBS-g-DABPA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及SBS-g-DABPA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g-DABPA对PC/AB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当SBS-g-DABPA接枝率为14%、用量为3%时,PC/ABS/SBS-g-DABPA共混体系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共混体系 增容剂 接枝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纳米Sb_2O_3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亚东 张华林 +2 位作者 马亿珠 李宾杰 吴志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别探讨了纳米Sb2O3和微米Sb2O3对ABS/PVC/PE C/Al(OH)3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b2O3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微米Sb2O3,当ABS、PVC、PE C、Al(O...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别探讨了纳米Sb2O3和微米Sb2O3对ABS/PVC/PE C/Al(OH)3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b2O3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微米Sb2O3,当ABS、PVC、PE C、Al(OH)3和纳米Sb2O3的配比为 100∶60∶9∶35∶4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 20. 0kJ/m2,拉伸强度为 34. 68MPa;维卡软化温度为 101. 2℃;氧指数为 33. 25%,水平燃烧达到Ⅰ级,垂直燃烧达到FV-0级;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O3 阻燃性能 纳米 PVC 垂直燃烧 缺口冲击强度 并用 PE MP 均匀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DI/HEMA/PEG大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18
4
作者 方少明 周立明 +3 位作者 张留城 高丽君 赵清香 刘东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聚乙二醇(PEG)合成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类大分子单体,并将其固化交联得到一种新型透明材料。研究了预聚温度、预聚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对大单体合成的影响,并就聚乙二醇含...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聚乙二醇(PEG)合成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类大分子单体,并将其固化交联得到一种新型透明材料。研究了预聚温度、预聚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对大单体合成的影响,并就聚乙二醇含量对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能、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该类透明高分子材料与有代表性的透明材料PMMA相比,在透光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软化温度是PMMA的2.3倍左右,硬度提高48%左右,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可用于高温、高冲击的光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聚乙二醇 合成 聚氨酯丙烯酸酯 大分子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偏氟乙烯膜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少明 王明花 +4 位作者 张宏忠 周立明 高丽君 韩俊南 徐改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乙二醇(EG)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并进一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备了一种既含有相对疏水链段、又含有相对亲水...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乙二醇(EG)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并进一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备了一种既含有相对疏水链段、又含有相对亲水链段的两亲聚合物.最终产物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原材料中通过L—S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分离膜、通过FT-IR表征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GPC测定了两亲聚合物的分子量;通过纯水渗透通量、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接触角测定和耐污染性实验表征了超滤膜的性能.实验表明,两亲聚合物占聚合物质量分数的5%时,膜的纯水渗透通量由23.4L/(m^2·h)提高到78L/(m^2·h),而截留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在两亲聚合物质量分数从0~15%变化范围内,接触角由79°降至62°.膜通量衰减实验表明改性后膜的耐污染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大分子单体 两亲聚合物 聚偏氟乙烯膜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改性PC/ABS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方少明 闫铨钊 +3 位作者 周立明 刘东亮 钟世春 曾育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8,共3页
用自制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PC/ABS合金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PP-g-MAH对PC/ABS合金有明显增容作用,可使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接枝物中马来酸酐(MAH)含量为5%、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为0.27%,PC/ABS合金... 用自制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PC/ABS合金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PP-g-MAH对PC/ABS合金有明显增容作用,可使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接枝物中马来酸酐(MAH)含量为5%、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为0.27%,PC/ABS合金中PP-g-MAH用量为2.5份时,合金综合性能最佳,其缺口冲击强度可达44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g—MA H 改性 PC/ABS 塑料合金 增容 综合性能 缺口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改性聚偏氟乙烯膜及其渗透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少明 王明花 +4 位作者 张宏忠 周立明 高丽君 韩俊南 徐改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链段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段的两亲聚合物。将两亲聚合物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原材料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仪...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链段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段的两亲聚合物。将两亲聚合物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原材料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仪测定了两亲聚合物的分子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貌;研究了超滤膜的纯水渗透通量、截留性能、膜表面亲水性和耐污染性等性能。研究表明,随着两亲聚合物含量从0增加到15%,纯水渗透通量由纯PVDF膜的23 L/(m2.h)提高到122 L/(m2.h),膜表面水接触角下降,膜渗透通量衰减实验表明膜的耐污染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聚偏氟乙烯 渗透性 两亲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表面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宏忠 王明花 方少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9,共3页
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表面功能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合成分子印迹膜、环境敏感性分离膜和分离膜上蛋白和酶的固定化。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微孔膜 表面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CP1220T10吹塑薄膜加工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亚东 魏松 +2 位作者 白宝丰 曹少魁 宋华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6,共3页
采用挤出吹塑法制得了聚乙烯醇(PVA)薄膜,并结合制品性能,讨论了吹塑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PVA-CP1220T10吹膜加工工艺条件为:第一段温度134~140℃,第二段温度175~180℃,第三段温度180~185℃,主轴转速12Hz,卷曲速度450r/min,得... 采用挤出吹塑法制得了聚乙烯醇(PVA)薄膜,并结合制品性能,讨论了吹塑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PVA-CP1220T10吹膜加工工艺条件为:第一段温度134~140℃,第二段温度175~180℃,第三段温度180~185℃,主轴转速12Hz,卷曲速度450r/min,得到了平均膜厚为0.03mm的PVA薄膜。该薄膜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拉伸强度纵向为30.26MPa,横向为22.41MPa;断裂伸长率纵向为178.1%,横向为1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加工工艺 吹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1010/n-SiO_2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亚东 马亿珠 +2 位作者 白宝丰 曹少魁 张治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2-44,48,共4页
探讨了纳米SiO2(n-SiO2)对火焰喷涂尼龙(Nylon)1010涂层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n-SiO2含量的尼龙1010涂层的干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涂层的磨损表面进行观察。结... 探讨了纳米SiO2(n-SiO2)对火焰喷涂尼龙(Nylon)1010涂层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n-SiO2含量的尼龙1010涂层的干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涂层的磨损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n-SiO2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尼龙涂层的耐磨性,降低摩擦因数,疲劳磨损、粘附磨损及犁切现象明显减轻,当n-SiO2含量为1.5%时复合涂层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火焰喷涂 尼龙1010 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研究火焰喷涂尼龙1010涂层干摩擦磨损性能
11
作者 李亚东 张华林 +5 位作者 谢冰 闫福丰 张永海 曹少魁 郭新勇 张治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9-432,共4页
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火焰喷涂尼龙1010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同GCr15钢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涂层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同pv值相关性的数学模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涂层磨... 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火焰喷涂尼龙1010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同GCr15钢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涂层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同pv值相关性的数学模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涂层磨损表面形貌,进而探讨了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信、可行,具有显著性和统计意义;火焰喷涂尼龙1010涂层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同pv值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尼龙1010涂层的粘弹性因摩擦表面温度不同而明显不同所致;当pv值较低时,涂层摩擦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涂层仅发生弹性变形,相应的摩擦系数较小;随着pv值的增加,涂层摩擦表面温度升高、破坏加剧,故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增大;当pv值足够大时,涂层摩擦表面温度进一步升高,部分涂层发生熔融并形成润滑膜,相应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降低.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为塑性变形、疲劳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涂 尼龙1010 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均匀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