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 被引量:22
1
作者 杜文辽 李安生 +1 位作者 王良文 王新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8-221,225,共5页
"卓越工程师计划"更加强调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高等院校开放实验室在该计划中发挥着联系高校与企业的桥梁作用。针对开放实验室所面临的实验资源调度复杂、教师配置结构性矛盾、科技创新实验内容层次较低的问题... "卓越工程师计划"更加强调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高等院校开放实验室在该计划中发挥着联系高校与企业的桥梁作用。针对开放实验室所面临的实验资源调度复杂、教师配置结构性矛盾、科技创新实验内容层次较低的问题,在集约管理型开放实验室建设、实验选题、实验室开放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表明,该探索在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创新水平上富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 开放实验室 实验选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学扫描技术逆向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德海 李艳芹 +2 位作者 谢贵重 杨勇 王良文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9-525,共7页
针对三维扫描测量数据因为原始点云在获取时受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噪声点、飞点、重叠点云等现象,以致存在点云密度大、运算复杂、计算周期长等问题,本文以在逆向工程中具有将三维物体几何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 针对三维扫描测量数据因为原始点云在获取时受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噪声点、飞点、重叠点云等现象,以致存在点云密度大、运算复杂、计算周期长等问题,本文以在逆向工程中具有将三维物体几何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维数字信号的功能的三维光学扫描技术为基础,研究了三维扫描技术应用的主要设备、常用软件、使用方法和实体建模商用软件,研究了其原理及数学模型;结合XJTUOM,制定了扫描策略,以某型号汽车皮带轮和减震器托盘为例进行了实践操作,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满足在逆向工程的应用,其扫描精度接近原始数模的相似度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三维扫描 实体建模 GEOMA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中的三维光学检测点云采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德海 崔国英 +3 位作者 白代萍 李艳芹 张晓强 杨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6-948,共3页
针对大型复杂曲面产品三维光学检测技术在逆向工程中存在获取点云数据密度大、冗余点繁多、处理任务繁重等问题,对光学检测获得的海量点云预处理技术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点云采样时的最终判据Δ(S,S')。该判据在满足高精度... 针对大型复杂曲面产品三维光学检测技术在逆向工程中存在获取点云数据密度大、冗余点繁多、处理任务繁重等问题,对光学检测获得的海量点云预处理技术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点云采样时的最终判据Δ(S,S')。该判据在满足高精度、快速度、适简度的原则下以达到给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者指定点的数目为目标,适用于重建几何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以某大型水轮机叶片为例进行了采样和逆向建模精度分析,证明了三维光学检测点云采样技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光学检测 点云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协同创新创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大学工程学科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晓云 李浩 周文文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29-32,共4页
创新创业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举措,研究面向协同创新的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实现创新创业培养的关键。在分析当前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总结协... 创新创业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举措,研究面向协同创新的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实现创新创业培养的关键。在分析当前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总结协同创新中心模式下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五个特点;提出了面向协同创新的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研究生招生模式、双博士学位的培养制度、多元化的导师组培养模式、基于云计算的工程学科研究生过程培养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云计算 工程学科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鹿民 张存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针对一个直流电机驱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应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该机构进行了动力学数值仿真与分析.通过与刚体连杆模型和理想运动副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揭示了间隙连接非线性、构件弹性和阻尼、电机驱动系统特性等真实因素对系统整... 针对一个直流电机驱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应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该机构进行了动力学数值仿真与分析.通过与刚体连杆模型和理想运动副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揭示了间隙连接非线性、构件弹性和阻尼、电机驱动系统特性等真实因素对系统整体动态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在进行高精度的动力学研究中不可忽视.因此,通过早期的高保真仿真来精确预测其动态响应,对于机电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间隙连接 构件弹性 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制图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培英 窦宪民 +1 位作者 王新杰 包空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4-65,共2页
根据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工程制图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采用B/S模式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学模式,由授课系统、练习系统、答疑系统和实时讨论系统等模块组成.本系统的网页由FrontPage2000,HTML,ASP,VisualJ++6.0混合设... 根据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工程制图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采用B/S模式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学模式,由授课系统、练习系统、答疑系统和实时讨论系统等模块组成.本系统的网页由FrontPage2000,HTML,ASP,VisualJ++6.0混合设计而成,采用Microsoft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用ASP编程实现页面与数据库或文件夹的连接.该系统具有网络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可轻松实现授课、练习、答疑、讨论、测试等教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网络教学系统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制图截交相贯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段红杰 曹武军 +1 位作者 窦宪民 蒋玮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多媒体创作工具 Multimedia Toolbook4 .0作为编辑合成各种媒体素材的工具 ,利用 Toolbook内置的脚本控制语言 Openscript编写控制程序 ,通过 Toolbook提供的各种媒体控制接口开发了集声音、动画、文字、视频为一体的工程制图截交... 采用多媒体创作工具 Multimedia Toolbook4 .0作为编辑合成各种媒体素材的工具 ,利用 Toolbook内置的脚本控制语言 Openscript编写控制程序 ,通过 Toolbook提供的各种媒体控制接口开发了集声音、动画、文字、视频为一体的工程制图截交相贯线多媒体 CAI课件 ,实现了文字与图形共存、动画与声音同步 .该方法还可应用于同类 CAI课件的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并茂工程文档的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窦宪民 何培英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3-25,共3页
利用Windows的OLE技术可创建复合文档 ,即用AutoCAD制作所需图形插入Word文档 ,图形插入后 ,还可根据需要编辑裁剪 ,以实现图文并茂的工程文档 .
关键词 绘图 插入 文档 WORD文档 AUTOCAD 工程文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聚类法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白代萍 李艳芹 +2 位作者 丁静 杨勇 樊跃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6,共5页
针对层次聚类法和逆向工程的点云采样问题,在深入分析层次聚类法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定义,包括曲面变分、BSP构建等关键技术,构建了算法实现的流程图。应用该算法结合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某汽轮机厂的水轮机叶片进行了采样和... 针对层次聚类法和逆向工程的点云采样问题,在深入分析层次聚类法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定义,包括曲面变分、BSP构建等关键技术,构建了算法实现的流程图。应用该算法结合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某汽轮机厂的水轮机叶片进行了采样和逆向建模研究,证明了层次聚类法在逆向工程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层次聚类法 点云采样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造型设计中透视图的计算机绘制
10
作者 周希德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66-72,共7页
本文介绍了在工业造型设计中。
关键词 计算机 透视图 造型设计 机械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内涵、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浩 纪杨建 +2 位作者 祁国宁 顾新建 唐任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1-2529,共9页
在分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现代制造服务和广义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内涵,给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技术支持框架,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产品服务系统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之间的业务... 在分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现代制造服务和广义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内涵,给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技术支持框架,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产品服务系统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之间的业务和技术关系。分别探讨了制造服务与面向服务的制造的若干关键理论,提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设计开发技术、制造技术、再制造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服务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生产性服务 产品服务系统 制造服务 面向服务的制造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装备MRO集成模型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浩 纪杨建 +3 位作者 祁国宁 顾新建 张栋 陈芨熙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64-2072,共9页
为消除维修服务的信息孤岛,建立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装备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分析了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复杂装备维护、维修和大修的支持系统体系结构与主要模块;建立了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的系... 为消除维修服务的信息孤岛,建立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装备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分析了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复杂装备维护、维修和大修的支持系统体系结构与主要模块;建立了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的系统主业务模型与几个主要的子业务模型,提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集成模型,详细描述了维护、维修和大修系统与产品数据结构、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采购管理、客户/销售管理、产品回收等系统模块的集成。提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装备维护、维修和大修集成模型的关键方法与技术。最后,介绍了工业汽轮机维护、维修和大修支持系统的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管理 复杂装备 维护、维修和大修 体系结构 集成框架 制造服务 产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动态联盟制造资源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浩 罗国富 谢庆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2-868,共7页
在分析制造资源评估复杂性及现有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制造资源评估模型。采用理想点方法构造评价函数,使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制造资源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求解评价函数的最优解作为评价目标的最优解,最后使用实例进行... 在分析制造资源评估复杂性及现有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制造资源评估模型。采用理想点方法构造评价函数,使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制造资源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求解评价函数的最优解作为评价目标的最优解,最后使用实例进行了应用验证。实践证明,集成了熵权系数法的理想点法,在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动态联盟制造资源评估中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服务提供商 动态联盟 制造资源 理想点法 熵权系数法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杂物对Ag-Cu-Zn钎料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樊江磊 龙伟民 +2 位作者 王星星 郭艳红 张冠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13,共5页
分析了夹杂物对Ag-Cu-Zn基钎料BAg40Cu Zn(Mn,Ni,Co)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大气条件下熔炼,BAg40Cu Zn钎料中的Mn,Co元素易形成Mn2O3,Co3O4,Mn N等夹杂物.由于氧化物和氮化物的硬度高于BAg40Cu Zn钎料基体的硬度,且自身的变形能力差,降低... 分析了夹杂物对Ag-Cu-Zn基钎料BAg40Cu Zn(Mn,Ni,Co)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大气条件下熔炼,BAg40Cu Zn钎料中的Mn,Co元素易形成Mn2O3,Co3O4,Mn N等夹杂物.由于氧化物和氮化物的硬度高于BAg40Cu Zn钎料基体的硬度,且自身的变形能力差,降低了钎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在塑性加工前期,拉拔力较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使夹杂物发生碎裂,并沿拉伸变形方向分布.在塑性加工后期,拉拔力变小,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不足以使夹杂物发生碎裂,造成局部应力增大,当其超过钎料基体的抗拉强度后,在夹杂物周围形成裂纹源并扩展,导致钎料在变形过程中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钎料 夹杂物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压缩流动问题快速计算的降阶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学红 陶文铨 +1 位作者 吕彦力 龚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69-74,共6页
目前所有的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方法、有限容积法或无网格方法)在计算时均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业中的实时控制。该文应用最佳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从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流场中抽取特征函数... 目前所有的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方法、有限容积法或无网格方法)在计算时均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业中的实时控制。该文应用最佳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从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流场中抽取特征函数,并用Galerkin方法将特征函数对N-S方程进行投影,得到N-S方程的降阶模型。通过一个具有分析解的例子验证该方法的精度与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POD方法计算得到的特征值的大小反应了它所能捕捉到流场中的广义"能"大小,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函数能很好地捕捉到流场的特征;降阶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容积法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但能节省更多的计算时间,因此降阶模型能直接应用于工业中的实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压缩流动 最佳正交分解方法 Galerkin投影 降阶模型 特征函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粉末冶金列车闸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高红霞 刘建秀 朱茹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1-874,共4页
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铜基粉末冶金列车闸瓦材料在不同制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0.43~O.46,但超过一定制动速度时摩擦系数迅速下降,材料磨损量在制动速度为3000r/min时最小,低速和高速制... 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铜基粉末冶金列车闸瓦材料在不同制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0.43~O.46,但超过一定制动速度时摩擦系数迅速下降,材料磨损量在制动速度为3000r/min时最小,低速和高速制动时磨损量相对较大;制动速度一定时,随制动压力增大,材料的摩擦系数减小,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摩擦系数趋于稳定,制动压力对材料磨损量的影响较小;该材料低速制动下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磨损,高速制动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闸瓦 摩擦性能 粉末冶金 铜基 制动速度 制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肉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理论分析和实验 被引量:16
17
作者 金听祥 张海川 +1 位作者 李改莲 陈焕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9-312,共4页
真空冷却过程是复杂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该文在能量和质量守恒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简化,建立熟肉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水分迁移机理。利用圆柱形熟肉块的真空冷却实验来验证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以... 真空冷却过程是复杂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该文在能量和质量守恒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简化,建立熟肉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水分迁移机理。利用圆柱形熟肉块的真空冷却实验来验证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以获得真空冷却过程中熟肉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结果分析发现: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在5%以内,这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真空冷却过程中熟肉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而且,通过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可以得知: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从熟肉内部向外部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是熟肉内部之间的压差以及熟肉与真空室内之间的压差。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真空冷却速率,应尽可能降低真空室内的压力以增加水分迁移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却 水分迁移 熟肉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耐磨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红霞 陈宝龙 +4 位作者 樊江磊 王艳 吴深 李颖 王华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6,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微米双尺度SiC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4%nm+15%μm SiC/Al-Si),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纳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nm SiC/Al-Si)及微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微米双尺度SiC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4%nm+15%μm SiC/Al-Si),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纳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nm SiC/Al-Si)及微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μm SiC/Al-Si)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米Si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底中,颗粒边缘与基体接触较为紧密,无明显反应物生成;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硬度高于微米颗粒增强及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硬度值为76.24 HV,比基体提高了35.13%;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高于微米颗粒增强及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磨损量比基体减少43%;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较为平坦,表现为磨粒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压烧结 纳米SIC颗粒 微米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主动控制油膜轴承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柯达 吴超 +2 位作者 付亚琴 王文 李宝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针对传统油膜轴承位置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应用于主动控制油膜轴承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设计并搭建了试验台,实测了驱动器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在常态磁场强度下可以产生与油膜厚度同一数... 针对传统油膜轴承位置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应用于主动控制油膜轴承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设计并搭建了试验台,实测了驱动器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在常态磁场强度下可以产生与油膜厚度同一数量级的位移输出和较宽的静态调节范围;在2 000 Hz的激励电压作用下有良好的频响特性。说明所研制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能够用来控制油膜轴承的间隙,满足油膜轴承所支承转子的减振频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轴承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 静态特性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建秀 宋阳 +4 位作者 樊江磊 吴深 张驰 贾德晋 李育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2-346,240,共6页
本文综述了碳纤维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及其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近年来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碳纤维对铜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形成及其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碳纤维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碳纤维 铜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镀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