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体温度对中频脉冲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代海洋 翟凤潇 +1 位作者 陈镇平 展长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7-731,共5页
利用中频脉冲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的基体温度下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纳米压痕测试仪、椭偏仪对所制备DLC薄膜的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Raman光谱和XPS结果表明,当基... 利用中频脉冲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的基体温度下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纳米压痕测试仪、椭偏仪对所制备DLC薄膜的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Raman光谱和XPS结果表明,当基体温度由50℃增加到100℃时,DLC薄膜中的sp3杂化键的含量随基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基体温度超过100℃时,DLC薄膜中的sp3杂化键的含量随基体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纳米压痕测试表明,DLC薄膜的纳米硬度随基体温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基体温度为100℃时制备的薄膜的纳米硬度最大。椭偏仪测试表明,类金刚石薄膜的折射率同样随基体温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基体温度为100℃时制备的薄膜的折射率最大。以上结果说明基体温度对DLC薄膜中的sp3杂化键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DLC薄膜的纳米硬度、折射率随薄膜中的sp3杂化键的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基体温度 中频脉冲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耦合系统透镜导管的效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商继敏 朱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4-827,共4页
为了将透镜导管应用于激光二极管阵列耦合系统,利用镜像法得到了耦合效率与透镜导管参量之间的关系,即透镜导管长度、曲率半径、输出面边长和快轴发散角均影响透镜导管耦合效率;分析了不同尺寸的半导体激光器面阵耦合到不同尺寸的激光... 为了将透镜导管应用于激光二极管阵列耦合系统,利用镜像法得到了耦合效率与透镜导管参量之间的关系,即透镜导管长度、曲率半径、输出面边长和快轴发散角均影响透镜导管耦合效率;分析了不同尺寸的半导体激光器面阵耦合到不同尺寸的激光棒中的耦合效率。结果表明,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及激光棒的尺寸对耦合效率有一定影响。所得结论为透镜导管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激光二极管阵列 透镜导管 镜像法 耦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B_2超导纳米结构的制备技术
3
作者 常同钦 项仕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系统综述了MgB2超导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基于广义模板法的两步法或多步法、反应烧结法、基于电子束刻蚀技术、高温直接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和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总结了MgB2超导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并且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 系统综述了MgB2超导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基于广义模板法的两步法或多步法、反应烧结法、基于电子束刻蚀技术、高温直接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和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总结了MgB2超导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并且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2超导纳米结构 制备方法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iocresol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系统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的增强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松博 沈岩 +2 位作者 段建民 陈茂笃 贾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1228,共8页
文中从实验和计算两方面报道了在514.5 nm激发光下p-Thiocresol吸附在银胶表面系统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文中分析了它的增强机制,发现增强主要来自于电磁场增强.如果考虑距离为2 nm的两个银纳米粒子的耦合效应,两粒子之间的SERS的... 文中从实验和计算两方面报道了在514.5 nm激发光下p-Thiocresol吸附在银胶表面系统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文中分析了它的增强机制,发现增强主要来自于电磁场增强.如果考虑距离为2 nm的两个银纳米粒子的耦合效应,两粒子之间的SERS的电磁场增强为7.16×107.静态化学增强亦起到部分增强作用,它的增强倍数为6.所以,总的SERS增强,包括静态化学增强和电磁场增强,是Gtotal=GSC×GEM=4.4×108.我们也理论地研究了此系统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SERRS).当激发光与p-Thiocre-sol-Ag3系统的激发态共振时,电荷转移机制(化学增强)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最强的增强可达106.我们使用电荷密度将激发光下p-Thiocresol和Ag团簇间的电荷转移结果可视化,这是电荷转移的直接理论证据.对于SERRS增强,包括电荷转移和电磁场增强机制,能达到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 化学增强 电磁场增强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NPA基底上共吸附R6G和CV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永强 王海燕 +1 位作者 马省 李新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6-1311,共6页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基底,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Ag/Si-NPA衬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择罗丹明6G(R6G)和结晶紫(CV)2种生物...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基底,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Ag/Si-NPA衬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择罗丹明6G(R6G)和结晶紫(CV)2种生物染料分子并采用不同的混合吸附程序对其共吸附状态下的SERS光谱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当2种分子的溶液浓度均为10-7 mol/L时,无论采用何种浸渍吸附程序,其SERS谱中CV的特征拉曼峰都被R6G完全掩盖.对溶液采用错级配置(R6G和CV的浓度分别为10-9和10-7 mol/L)后,所测SERS谱上获得了分别对应于R6G和CV的分离良好、相对强度匹配、分辨率高的2个SERS特征峰组,从而有利于简化现实混合探测过程中对SERS特征峰的指认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 结晶紫 硅纳米孔柱阵列 Ag/Si—NPA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共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激光点火的氧平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项仕标 华光 +1 位作者 陈朗 冯长根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2,共2页
实验研究了含能材料激光点火的氧平衡问题。对Zr/KClO4 等的临界激光点火能量的测定实验表明,锆与高氯酸钾的质量比对Zr/KClO4 的临界激光点火能量阈值有明显影响,在其他条件、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当偏富氧配比时,有利于激光点火,即点火... 实验研究了含能材料激光点火的氧平衡问题。对Zr/KClO4 等的临界激光点火能量的测定实验表明,锆与高氯酸钾的质量比对Zr/KClO4 的临界激光点火能量阈值有明显影响,在其他条件、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当偏富氧配比时,有利于激光点火,即点火的阈值能量低,或者说含能材料的激光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激光点火 氧平衡 点火阈值能量 激光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_2O_3掺杂对压敏-电容双功能陶瓷材料CaCu_3Ti_4O_(12)电性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雪 李涛 陈镇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以稀土氧化物Eu2O3为添加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x=0、0.2%、0.5%、1%(质量分数))的CaCu3Ti4O12(CCTO)陶瓷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掺杂样品的微观形貌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利用一直流高压电源测试样品... 以稀土氧化物Eu2O3为添加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x=0、0.2%、0.5%、1%(质量分数))的CaCu3Ti4O12(CCTO)陶瓷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掺杂样品的微观形貌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利用一直流高压电源测试样品的J-E非线性特征;利用Anglent4294型精密阻抗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电介性能。掺杂后样品的晶格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平均晶粒尺寸减小,晶界处富Cu相消失;纯CCTO的XRD图谱中出现了富Cu相,掺杂样品的图谱中并未出现上述杂相;Eu2O3掺杂提高了样品内部的肖特基势垒高度,增加了势垒阻挡层的数目,使得样品的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明显提高,材料的压敏电阻性明显改善,电介-频率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数 压敏电压 电介常数 肖特基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化硅/硅纳米孔柱阵列湿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燕 陈红彦 +3 位作者 胡青飞 孟晓波 韩昌报 李新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8-641,共4页
以硅纳米孔阵列(S i-NPA)为衬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S iC纳米颗粒/S i-NPA(nc-S iC/S i-NPA)和S iC纳米线/S i-NPA(nw-S iC/S i-NPA)复合体系,并对其表面成分和形貌、室温湿敏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c-S iC/S i-NPA和... 以硅纳米孔阵列(S i-NPA)为衬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S iC纳米颗粒/S i-NPA(nc-S iC/S i-NPA)和S iC纳米线/S i-NPA(nw-S iC/S i-NPA)复合体系,并对其表面成分和形貌、室温湿敏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c-S iC/S i-NPA和nw-S iC/S i-NPA均对水蒸气表现出灵敏的电容响应。当环境相对湿度从11%增加到95%,在100 Hz的测试频率下nc-S iC/S i-NPA的电容增加了750%,而nw-S iC/S i-NPA的电容增加了1050%。通过升湿和降湿动态过程,测得nc-S iC/S i-NPA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均为10 s,nw-S iC/S i-NPA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0 s和150 s。分析表明,nc-S iC/S i-NPA、nw-S iC/S i-NPA对湿度的高度敏感性主要源于nc-S iC、nw-S iC所引起感应面积的巨大增加,而其较短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则归因于阵列结构为水蒸气提供了有效的传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SiC/硅纳米孔柱阵列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2O3/硅纳米孔柱阵列湿敏元件的湿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燕 李隆玉 +1 位作者 董永芬 李新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3-1096,共4页
利用匀胶旋涂技术,将微乳-水热法制备出的、粒径均匀可控的γ-Fe2O3纳米颗粒沉积在具有独特微纳双重结构的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基片上,制成γ-Fe2O3/Si-NPA湿度传感元件,并对其进行湿度感应测试结果发现,当环境相对湿度(RH)从11%升高... 利用匀胶旋涂技术,将微乳-水热法制备出的、粒径均匀可控的γ-Fe2O3纳米颗粒沉积在具有独特微纳双重结构的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基片上,制成γ-Fe2O3/Si-NPA湿度传感元件,并对其进行湿度感应测试结果发现,当环境相对湿度(RH)从11%升高到95%时,该元件的电容和电阻分别呈高灵敏度的单值增加和单值降低。在100 Hz的电流频率下,元件的高湿电容值升为低湿电容值的12 500%,低湿电阻值是高湿电阻值的51 515%。分析表明,微乳-水热法对γ-Fe2O3纳米颗粒尺寸的控制以及Si-NPA衬底的独特结构是提高元件灵敏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硅纳米孔柱阵列 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d掺杂对BiFeO_3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海宁 陈镇平 +2 位作者 王春梅 李涛 代海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9,共4页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多铁陶瓷材料Bi1-xGdxFeO3(x=0.00,0.05,0.10,0.15)和Bi1-xNdxFeO3(x=0.00,0.05,0.10),研究了稀土离子Gd/Nd掺杂对多铁材料BiFeO3相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谱显示对于Gd/Nd掺杂Bi1-xRxFeO3体系,适量...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多铁陶瓷材料Bi1-xGdxFeO3(x=0.00,0.05,0.10,0.15)和Bi1-xNdxFeO3(x=0.00,0.05,0.10),研究了稀土离子Gd/Nd掺杂对多铁材料BiFeO3相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谱显示对于Gd/Nd掺杂Bi1-xRxFeO3体系,适量掺杂有助于消除体系中的杂相;随着掺杂量的增加,体系的相结构有从菱方钙钛矿向三斜转变的趋势.电滞回线测试结果表明稀土掺杂改善了BiFeO3的铁电性能,掺杂后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比较Gd/Nd掺杂体系的剩余极化强度,分析了样品铁电性的改善与掺杂稀土离子半径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掺杂 BIFEO3 相结构 铁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碳化的硅纳米孔柱阵列的H2S室温电容传感特性
11
作者 王海燕 王伶俐 +1 位作者 胡青飞 李新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将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制备出一种SiC/Si-NPA复合纳米体系。对SiC/Si-NPA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揭示,生长于Si-NPA上的SiC薄膜由具有立方结构的SiC纳米颗粒组成,厚度为~200 nm。SiC/Si-NPA整体上保持了Si-NPA... 通过将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制备出一种SiC/Si-NPA复合纳米体系。对SiC/Si-NPA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揭示,生长于Si-NPA上的SiC薄膜由具有立方结构的SiC纳米颗粒组成,厚度为~200 nm。SiC/Si-NPA整体上保持了Si-NPA原有的柱状阵列结构特征。对浓度介于0~1 200×10-6的H2S气体的室温传感性能测试表明,SiC/Si-NPA对H2S气体的电容响应灵敏度可高达790%,而其对400×10-6浓度H2S气体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则分别为170 s和200 s,元件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SiC/Si-NPA可能是一种室温条件下较为理想的H2S气体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气体传感器 SIC 硅纳米孔柱阵列 高温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锌矿InGaN耦合量子点中的激子态
12
作者 蒋逢春 陈靖 吴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用变分法研究了受限于闪锌矿InGaN耦合量子点中的激子态.数值结果显示了量子点的结构参数和铟含量对闪锌矿InGaN耦合量子点中的激子态有明显的影响.激子结合能随着垒层厚度的增加有个最小值,而随着点高和半径的增加单...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用变分法研究了受限于闪锌矿InGaN耦合量子点中的激子态.数值结果显示了量子点的结构参数和铟含量对闪锌矿InGaN耦合量子点中的激子态有明显的影响.激子结合能随着垒层厚度的增加有个最小值,而随着点高和半径的增加单调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子 耦合量子点 ING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与复杂分子散射的可加性规则研究
13
作者 商继敏 王如梅 +1 位作者 贾永 孙金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7-670,共4页
独立原于模型IAM(Independent Atomic Model)和可加性规则AR(Additivity Rule)是一个很好的适用于电子与分子中高能正碰撞的有效方法。但是现用的AR对于电子与分子散射的截面计算明显高估了实际值。本文通过从分子的外部特征出发,考虑... 独立原于模型IAM(Independent Atomic Model)和可加性规则AR(Additivity Rule)是一个很好的适用于电子与分子中高能正碰撞的有效方法。但是现用的AR对于电子与分子散射的截面计算明显高估了实际值。本文通过从分子的外部特征出发,考虑到屏蔽效应与分子本身的特征和入射电子能量的关系,在GAR和EGA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EGAR模型,在新的EGAR模型中分子的特点得以体现,可使可加性规则更合理地运用于中高能区的电子-分子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性规则 EGAE模型 屏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能区电子与分子散射总截面的计算
14
作者 商继敏 王如梅 +1 位作者 孙金锋 刘玉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实验表明,电子与分子碰撞总截面(TCS)与分子本身固有参数(极化率、键长等)有一定关系,所以可从理论上定量探索这种关系,找出包含这些参数的准经验公式。理论上可根据散射截面的"低能极限为硬球势散射、高能极限为玻恩近似"的... 实验表明,电子与分子碰撞总截面(TCS)与分子本身固有参数(极化率、键长等)有一定关系,所以可从理论上定量探索这种关系,找出包含这些参数的准经验公式。理论上可根据散射截面的"低能极限为硬球势散射、高能极限为玻恩近似"的思想,参考实验上测得的一些分子的总截面与分子的极化率的定量关系,我们用分子的几何和物理参数模拟了一种准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截面 经验公式 分子固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BeC_2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15
作者 蒋利娟 陈靖 +1 位作者 韩晓琴 张现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0-834,共5页
应用密度泛函B3P86/aug-cc-pvtz方法对BeC(X^3∑^-)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BeC分子基态的平衡核间距为0.1666nm,离解能为2.3185eV,与其它理论结果符合得非常好,并进一步计算了谐振频率为917.9114cm^(-1),得到该分子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 应用密度泛函B3P86/aug-cc-pvtz方法对BeC(X^3∑^-)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BeC分子基态的平衡核间距为0.1666nm,离解能为2.3185eV,与其它理论结果符合得非常好,并进一步计算了谐振频率为917.9114cm^(-1),得到该分子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用QCISD/6-311++G(3df)方法优化出BeC_2(X^1A_1)分子的稳定构型为C_(2V),其平衡核间距R_e=0.1615nm、∠CBeC=46.3203°,并计算了离解能、力常数及谐振频率.在推导BeC_2的离解极限基础上,应用多体展式理论方法,推导出基态BeC_2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该势能面准确呈现出BeC_2(X^1A_1)分子基态的结构特征和能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 BeC2 多体项展式理论 势能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Tall fence产生的扩充MS-代数
16
作者 赵秀兰 马红娟 运高谦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本文描述了由有限序集-Tall fence所有子集生成的下集的特性,并描述了由Tall fence产生的扩充MS-代数的运算属性.
关键词 OCKHAM代数 eo-代数 eo-空间 扩充MS-代数 下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 Tauri型星及其类太阳活动
17
作者 邢丽峰 李金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43,共12页
该文从低质量恒星的形成、主序前演化、多波段测光和光谱观测及研究等方面,着重介绍类太阳恒星的主序前演化特性、T Tauri型星的分类、光变特性和光谱特征、弱发射线T Tauri型星(WTTS)的光学证认,以及其光度变化与发射线轮廓变化间的内... 该文从低质量恒星的形成、主序前演化、多波段测光和光谱观测及研究等方面,着重介绍类太阳恒星的主序前演化特性、T Tauri型星的分类、光变特性和光谱特征、弱发射线T Tauri型星(WTTS)的光学证认,以及其光度变化与发射线轮廓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相关研究对于认识类太阳恒星的形成、早期及后续演化、类太阳活动特性和活动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该文对国内外T Tauri型星观测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也给出了国内学者近年来在相关领域进行观测研究的部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Tauri型星 光度变化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涂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猛 田中敏 李新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4期931-93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法在普通玻片上制备了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纳米薄膜,系统研究了退火时间对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和TiO2薄膜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增加,但TiO2薄膜的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法在普通玻片上制备了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纳米薄膜,系统研究了退火时间对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和TiO2薄膜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薄膜中TiO2纳米晶粒的尺寸增加,但TiO2薄膜的光催化效率降低。据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引起上述实验现象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 溶胶-凝胶法 旋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T与CT复合微波陶瓷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一鸣 沈波 +2 位作者 康利平 张良莹 姚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0-132,共3页
采用预成瓷的方法,得到单斜类锆钙钛矿相Bi2(Zn1/3Ta2/3)2O7(β-BZT)和钙钛矿相CaTiO3(CT)的粉末,分别作为正负温度系数组元制备复相零温度系数微波陶瓷。预成瓷法可以抑制两相固溶反应,有效降低复相陶瓷烧结温度。采用复相方法可以调... 采用预成瓷的方法,得到单斜类锆钙钛矿相Bi2(Zn1/3Ta2/3)2O7(β-BZT)和钙钛矿相CaTiO3(CT)的粉末,分别作为正负温度系数组元制备复相零温度系数微波陶瓷。预成瓷法可以抑制两相固溶反应,有效降低复相陶瓷烧结温度。采用复相方法可以调节温度系数,特别是在940℃烧结的CT含量为5%的样品,其介电常数εr=73.3(1MHz),温度系数αε=27×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材料 Bi2O3-ZnO-Ta2O5系陶瓷 复相陶瓷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