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技人员对外交流现状的实证研究 |
余爱菊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
|
Blended Learning与研究生外语教学 |
耿静先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3
|
河南高校扩招后外语、计算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
王友良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2 |
1
|
|
4
|
意识形态与“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经典的输入 |
刘静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铜基粉末冶金刹车材料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
高红霞
刘建秀
王青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5 |
8
|
|
6
|
中国传统文化模因在西方传播的适应与变异——一个模因论的视角 |
刘静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9
|
|
7
|
21世纪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述评 |
李秋霞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8
|
文化传承视角下全民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
杨岚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9
|
论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中国英语热潮的思考 |
段龙江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0
|
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
林娜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1
|
英汉语音审美属性对比研究 |
陈文凯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2
|
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学翻译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
刘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论文化自觉意识观照下的儒家典籍的译介 |
刘静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4
|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下的技能培训式教育——谈日本大学日语教育中语言教育与文化的结合 |
孙新平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5
|
个体生存的状态:爱的缺失与人性的隔离——《小镇畸人》与《林中之死》的女性形象解读 |
周立利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6
|
赋咏激情 追求理想——论雪莱的诗性正义和人性正义 |
陈志萍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4
|
|
17
|
翻译教学的原则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
陈淑萍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4
|
|
18
|
劳伦斯《虹》的存在论解读 |
陈志萍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9
|
论二语语音习得的美学路径 |
陈文凯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0
|
对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衔接问题的思考 |
王友良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