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公益海报设计作品选登
1
作者 黄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I0006-I0006,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海报作品选登
2
作者 陈晓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公共活动空间分析——基于郑州轻工业大学东风校区分析
3
作者 贺玉龙 秦梦梦 +1 位作者 张熹微 游傲然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7期127-129,共3页
公共空间是大学校园中一项基本的空间组织范式,对师生的心理、心境产生重大影响。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东风校区为研究对象,从校园师生公共空间的可视性、周边环境、景观绿化和交通流线等方面,对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现状与构成进行调查与分析,... 公共空间是大学校园中一项基本的空间组织范式,对师生的心理、心境产生重大影响。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东风校区为研究对象,从校园师生公共空间的可视性、周边环境、景观绿化和交通流线等方面,对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现状与构成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校园现状分析 校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装饰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丽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陶瓷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其美学价值对于优化服装设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从陶瓷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服装作品,设计师需要分析陶瓷装饰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厘清陶瓷装饰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作用,并... 陶瓷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其美学价值对于优化服装设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从陶瓷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服装作品,设计师需要分析陶瓷装饰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厘清陶瓷装饰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实例探究两种融合的艺术表达方式,以期通过跨界融合延伸陶瓷装饰的艺术魅力,为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装饰艺术 服装设计 艺术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技术的新中式茶桌设计工作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爽 郑航 +1 位作者 刘娟 朱剑刚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3,共6页
本文运用AIGC技术对新中式茶桌设计工作流进行创新。通过深度访谈收集用户需求,整理分析后将需求转化为明确的设计特征,进而使用潜在扩散模型的低秩自适应方法(Lora)、Tripo SR技术实现多样化设计草图的自动生成和高精度三维模型建模,... 本文运用AIGC技术对新中式茶桌设计工作流进行创新。通过深度访谈收集用户需求,整理分析后将需求转化为明确的设计特征,进而使用潜在扩散模型的低秩自适应方法(Lora)、Tripo SR技术实现多样化设计草图的自动生成和高精度三维模型建模,最后将三维模型运用增强现实(AR)手段进行沉浸式展示。使用户能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新中式茶桌的设计效果。AIGC技术能够帮助缩短设计周期,并扩展创新设计的可能性。该工作流程融合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需求,为未来家具设计提供了一个高效、可拓展的设计工作流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中式茶桌 设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学视域下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机缘与挑战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敏 赵晶 +1 位作者 梁爽 朱剑刚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6,共6页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是一项涵盖全社会的文化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是环境可持续息息相关。设计介入是将传统手工艺引入现代生活的有效途径,国外研究认为成为数字工匠会提升手工艺人的竞争力。基于文献及实践研究,从设计学角度...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是一项涵盖全社会的文化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是环境可持续息息相关。设计介入是将传统手工艺引入现代生活的有效途径,国外研究认为成为数字工匠会提升手工艺人的竞争力。基于文献及实践研究,从设计学角度系统性分析数字化在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成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项颇具建设及指导意义的理论工作。研究认为,数字技术可以为手工艺记录展示与传播提供新途径,为设计及生产提供新方法,为考古及文物修复提供新思路,为跨学科合作及共同创造活动提供新平台,为生态文明构建提供新动力。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随时保持设计思辨,关注数字技术带来的显性的元素滥用问题,隐性的文化风险问题,技术包容以及人才培养问题,非法贸易以及市场监管问题。研究呼吁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警惕其不良影响,辩证地看待数字化带给传统手工艺的机会与挑战,努力走出一条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数字技术 设计 活态传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大都市区“生产-生活-生态”用地转型图谱特征分析
7
作者 贾琦 刘毅洁 +1 位作者 张超玉 尹泽凯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1,共12页
基于郑州大都市区198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在构建“三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探讨1980—1990、1990—2000、2000—2010和2010—2020年4个时序单元内“三生空间”时空转移图谱和涨落势图谱特... 基于郑州大都市区198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在构建“三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探讨1980—1990、1990—2000、2000—2010和2010—2020年4个时序单元内“三生空间”时空转移图谱和涨落势图谱特征,分析了郑州大都市区40年来“生产-生活-生态”用地转型规律及发展过程。结论表明:(1)郑州大都市区“三生”用地结构以农业生产用地和农村生活用地为主,农业生产用地持续减少,工矿生产用地、城镇生活用地和农村生活用地均持续增长。(2)水域、林地等生态用地持续向农业生产用地转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和黄河沿岸。农业生产用地转变为城乡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较为显著,主要分布在郑州主城区远郊以及各地级市、县区等建成区外围。(3)在涨势图谱中,2000年之前以新增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为主, 2000年之后以新增城乡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为主。在落势图谱中,农业生产用地成为其他用地变化的来源,萎缩持续严重。这些成果可为郑州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及土地管控预警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地学信息图谱 图谱单元 郑州大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演化特征及其优化路径
8
作者 贾琦 尹泽凯 +2 位作者 张超玉 刘毅洁 燕宏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6-74,115,共10页
研究聚焦郑州大都市区1980—2020年“三生”功能的演化特征,以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依据,采用GIS空间探索性分析法测度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特征,并分类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郑州大都市区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持续下降,以郑州主城... 研究聚焦郑州大都市区1980—2020年“三生”功能的演化特征,以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依据,采用GIS空间探索性分析法测度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特征,并分类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郑州大都市区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持续下降,以郑州主城区为中心的生活功能则快速扩张;都市区生产功能持续东移,生活功能不断聚集在各地市建成区周边,生态功能集中在西部山区和黄河沿线,呈分散和破碎化趋势;郑州大都市区“三生”功能综合水平较高区域多位于由荥阳—新郑—中牟围合而成的区域,且不断向核心区域集聚,指标呈提升趋势。遵循提升复合型功能用地占比,适当扩大生活功能用地,集约利用生产功能用地并加强产城融合功能,科学布局“三生”功能的数量占比等原则,提出了“三生”功能在空间分配上的均衡性布局策略,以期促进郑州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综合功能水平 优化路径 郑州大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郑州苗圃社区为例
9
作者 蒋浩 张超玉 +1 位作者 燕宏宇 贾琦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2期135-139,共5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苗圃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社区公共空间活力作为人群认知与环境质量的外化表现至关重要。本文以空间、活力为切入点对苗圃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运用休憩行为...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苗圃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社区公共空间活力作为人群认知与环境质量的外化表现至关重要。本文以空间、活力为切入点对苗圃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运用休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得出苗圃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现状。以苗圃社区内8个公共空间的人群为例进行了无干扰式观测,对空间活动人口的年龄、主要聚集地点和对应活动类型进行分析,然后将相关数据输入ArcGIS平台进行记录,再通过SPOARC观察技术收集老旧社区各公共空间人群在各个时段的活动信息、活动种类及各类活动中的人群特性等数据。使用ArcGIS软件对人群聚集情况进行了核密度可视化展示和定量评估。为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布局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社区 公共空间 活力测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预测及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毅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构建“三生”用地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转型下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30...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构建“三生”用地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转型下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30年来城镇生活用地、乡村生活用地增幅明显,农业生产用地逐年减少(-240.81 km^(2)),水域生态用地小幅增加(+88.39 km^(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总价值增长13.03亿元。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自然发展、经济发展4种模拟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研究区西北上升、东南下降。2030年洛阳市城镇生活用地持续扩张,林地生态用地区域性蔓延,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提升,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明显,权衡关系较少且主要存在于支持与文化服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三生”功能 PLUS模型 土地利用演变 权衡与协同关系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长WO_(3)/Bi_(2)WO_(6)构筑界面内建电场增强光电极电荷分离与传输的研究
11
作者 张颁潮 程厚燕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3-40,共8页
光电催化是实现太阳能转化成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储能技术,材料的光吸收效率、电荷分离传输效率以及表面反应效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光电催化反应的整体效率,其中又以电荷分离传输效率最为关键。WO_(3)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空穴扩散距离长及禁... 光电催化是实现太阳能转化成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储能技术,材料的光吸收效率、电荷分离传输效率以及表面反应效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光电催化反应的整体效率,其中又以电荷分离传输效率最为关键。WO_(3)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空穴扩散距离长及禁带宽度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反应。但受限于电荷分离传输效率低导致的光电催化效率低下问题,WO_(3)基光电催化材料在光电催化的应用中仍然面临较大挑战。针对该问题,本工作通过原位生长法将Bi_(2)WO_(6)包覆于WO_(3)表面形成异质结,从而构筑界面内建电场,有效提升光生电荷的分离传输驱动力。经材料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原位生长制备的WO_(3)/Bi_(2)WO_(6)复合光阳极膜具有Ⅱ型异质结结构,其表面光电压达8.7μV,分别是WO_(3)和Bi_(2)WO_(6)的2.42和1.81倍;光电流密度达3.28 mA·cm^(-2)@1.23 V vs.RHE,较WO_(3)和Bi_(2)WO_(6)分别提升91%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钨酸铋 内建电场 电荷分离传输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木栽培养护管理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2
作者 靳聪毅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6期52-54,共3页
黄连木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5~30 m,枝密叶繁,树姿挺拔,叶色四季变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被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此外,黄连木耐旱瘠、抗污染,适应性强,且日常管理简便、维护成本低,集生态价值、观赏价值与文化... 黄连木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5~30 m,枝密叶繁,树姿挺拔,叶色四季变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被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此外,黄连木耐旱瘠、抗污染,适应性强,且日常管理简便、维护成本低,集生态价值、观赏价值与文化底蕴于一身,在城乡绿化中应用极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 管理 栽培养护 耐旱瘠 黄连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产廊道理论的隋唐运河文化景观再生策略研究——以洛阳洛浦公园为例
13
作者 靳聪毅 殷梦晗 贾琦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124-129,共6页
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景观再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洛阳洛浦公园为实践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问卷数据分析,构建美学价值、文化遗产价值、游憩价值三维评价体系,... 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景观再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洛阳洛浦公园为实践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问卷数据分析,构建美学价值、文化遗产价值、游憩价值三维评价体系,揭示隋唐运河文化景观在历史保护、生态修复与功能活化中的现存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景观在物质、人文、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矛盾。基于此,提出“生态-文化-游憩”三位一体的设计框架,通过蓝绿空间融合、历史叙事轴线构建、多元活力空间营造等策略,实现隋唐运河文化景观的系统性再生,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景观设计 隋唐运河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体验视域下洛阳文旅街区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转译研究
14
作者 王梓筱 贾琦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109-114,共6页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旅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遗产旅游来实现活化再生是近年来的热点。但当下历史文化街区空壳化、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只关注物质层面的改善,缺少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体验,而沉浸式景观为化解该问题提供...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旅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遗产旅游来实现活化再生是近年来的热点。但当下历史文化街区空壳化、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只关注物质层面的改善,缺少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体验,而沉浸式景观为化解该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从物质、行为、精神和制度4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基因,并深入探究街区发展历程,构建文化基因图谱,通过AHP层次分析法进行重要性评价,并将评价出的基因进行沉浸式体验转译,实现以文化、体验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的街区空间,为游客创造更丰富、难忘的旅游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街区 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感知视角下红色乡村旅游景区提升策略研究——以豫北安阳马氏庄园为例
15
作者 殷静柯 贾琦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豫北乡村地区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乡村旅游红色景区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安阳马氏庄园为考察对象进行场地调研,基于文化感知理论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文化感知...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豫北乡村地区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乡村旅游红色景区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安阳马氏庄园为考察对象进行场地调研,基于文化感知理论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文化感知的多维度、系统化的评价体系,通过文化感知评价结果分析,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4个维度提出了红色文化感知优化策略,进一步打造独具豫北地域特色的红色乡村旅游景区产品和项目,以满足公众的红色文化感知需求。旨在让游客都能深刻感受到豫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赢得游客的文化认同,为豫北乡村旅游红色景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感知 空间提升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
16
作者 吴昊 郭治辉 史鹏飞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77-182,共6页
本研究基于龙门石窟特殊的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内涵,结合国家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的背景,梳理龙门石窟独有的文化特色,通过导视系统所涵盖的诸多文化要素的更新设计研究,更加直观地展示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龙门... 本研究基于龙门石窟特殊的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内涵,结合国家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的背景,梳理龙门石窟独有的文化特色,通过导视系统所涵盖的诸多文化要素的更新设计研究,更加直观地展示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在文化复兴的时代主题下,探索景区导视系统在当下文旅日兴背景下所被赋予的文化注解与全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导视系统 设计美育 更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丫形欠驱动库尔勒香梨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昊生 马蓉 +1 位作者 张垚鑫 李子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前,香梨主要依靠人力采摘,多果聚集情况明显,采摘作业强度大、采收期短,又因常见果蔬采摘机械装置自适应能力弱、抓果不稳定,会造成较多损伤,不适合用于多果聚集的香梨采摘。为此,仿照人工采摘动作,基于欠驱动原理设计了一种“丫”形... 目前,香梨主要依靠人力采摘,多果聚集情况明显,采摘作业强度大、采收期短,又因常见果蔬采摘机械装置自适应能力弱、抓果不稳定,会造成较多损伤,不适合用于多果聚集的香梨采摘。为此,仿照人工采摘动作,基于欠驱动原理设计了一种“丫”形香梨采摘的机械手,由传动部件、抓取装置和指间差动系统3部分组成,单个电机驱动机械手对果实进行抓取,在辅助装置作用下完成采摘分离动作。同时,对抓取装置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单指的运动空间,计算出了远指节抓取平均范围大于55mm,能满足范围内不同形状、尺寸香梨的包络抓取。通过Adams软件对抓取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结果显示机构运动平稳,结构设计合理。实验室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械臂辅助操作采摘时,机械手可实现抓取动作,抓取成功率为96%,平均采摘时间约为2.6s,验证了采摘方案可行性和机械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香梨采摘装置关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采摘 欠驱动机械手 仿真分析 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瓷纹饰的艺术风格迁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建军 张卫正 +5 位作者 张伟伟 王越峰 崔俊杰 李灿林 刘岩 刘欣琪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9,126,共8页
现代仿古、“互联网+”是高品质陶瓷的发展趋势,将陶瓷纹饰的艺术风格引入当代产品,实现时空融合及艺术再创造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花瓷纹饰为研究对象,将近现代景观画作为内容,叠加随机高斯白噪声得到初始的风格迁移图像,利用预训练的卷... 现代仿古、“互联网+”是高品质陶瓷的发展趋势,将陶瓷纹饰的艺术风格引入当代产品,实现时空融合及艺术再创造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花瓷纹饰为研究对象,将近现代景观画作为内容,叠加随机高斯白噪声得到初始的风格迁移图像,利用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内容图像和生成图像的内容特征,提取瓷器纹饰的风格图像和生成图像的风格特征,并分别计算内容损失和风格损失,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并迭代至最小化,最终生成具有浓郁青花瓷韵味的风格迁移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实现青花瓷纹饰和景观画作的融合,将学习到的青花瓷纹饰的特征成功迁移到景观画作上,不仅拓展了图像风格迁移的应用范围,而且产生了新的视觉体验,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纹饰 画作 风格迁移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城市形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靳聪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6,共5页
现代城市的紧凑化建设产生了交通、环境、社会等各类需求,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所构建的轨道交通综合体,通过全面吸纳城市交通资源、集约开发城市土地资源、良好整合城市产业资源等方式,回应了紧凑城市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 现代城市的紧凑化建设产生了交通、环境、社会等各类需求,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所构建的轨道交通综合体,通过全面吸纳城市交通资源、集约开发城市土地资源、良好整合城市产业资源等方式,回应了紧凑城市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建设需求。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对于紧凑城市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体实例,从交通整合、建筑立体开发、流线一体组织、外部功能开发等方面形成符合紧凑城市形态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策略,以对未来中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 综合体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原文化图文设计可拓语义转译研究——以马街书会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聪蕊 马春利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25-433,共9页
目的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原文化向现代图文设计转译的方法,促进中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方法利用实地考察、文献查询等方法搜集和分析中原文化内涵,以马街书会为例,提取关键语义词;对图文设计深入分析,提出色彩、形状、字体... 目的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原文化向现代图文设计转译的方法,促进中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方法利用实地考察、文献查询等方法搜集和分析中原文化内涵,以马街书会为例,提取关键语义词;对图文设计深入分析,提出色彩、形状、字体、版式4种图文特征基元;通过图文基元的关键视觉感受将马街书会文化与图文特征关联,建立可拓语义模型,运用语义差异法和问卷调查法量化图文特征与马街书会文化的基元关系,并分析进行设计因子提取。结果运用可拓语义学理论对中原文化语义进行可拓转译设计,可完成中原文化现代图文转译设计。结论将中原文化特征以语义的形式与图文设计关键视觉感受相融合,可生成具有现代性的新图文,为计算机生成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图文设计 现代转译 可拓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