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秸秆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世杰 方志辉 +5 位作者 周芸 梁淼 李瑞丽 张嘉辉 陈志燕 张峻松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为明确烟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选用烟草秸秆为碳源,以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ET比表面积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烟秆基活性炭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 为明确烟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选用烟草秸秆为碳源,以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ET比表面积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烟秆基活性炭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活化剂制备出的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孔隙结构有较大差异,官能团的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含量与比例有所差异。活化温度对比表面积以及总孔体积有较大影响,而微孔率主要影响因素是活化时间。通过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KOH为活化剂,物料比(烟秆∶活化剂,质量比)1∶2、浸渍时间12 h、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所制备出的最优烟秆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980.91 m^(2)/g,总孔体积为1.2151 cm^(3)/g,微孔率为66.66%。最优烟秆基活性炭对β-苯乙醇的吸附率达到101.49%,35 d的脱附率为35.78%。最优条件下制备出的烟草秸秆基活性炭孔隙结构发达,官能团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为烟草秸秆废弃物的多用途利用及高性能烟秆基活性炭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弃物 烟草秸秆 活性炭 工艺优化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卷烟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薛云 吴艺虹 +6 位作者 刘远上 黄家乐 周鹏飞 白家峰 贾学伟 代玉祥 许春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为探究烟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加香的效果,首先通过水中蒸馏法制备烟草精油,采用复凝聚法,以烟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并测定包埋产率,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等... 为探究烟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加香的效果,首先通过水中蒸馏法制备烟草精油,采用复凝聚法,以烟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并测定包埋产率,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最后将微胶囊进行卷烟纸加香并对加香后的卷烟进行感官评价和烟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壁材、烟草精油为芯材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21.1 nm,包埋产率为75.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烟草精油微胶囊观察发现,其呈现表面光滑饱满的球状。对烟草精油、壳聚糖和烟草精油微胶囊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比三者的特征吸收峰可以证明烟草精油被包埋在壳聚糖中。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加香后的卷烟感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烟草精油微胶囊与烟草精油按体积比1∶2复配后加香效果更为显著,感官评吸得分可达86.6。与未加香空白组卷烟相比,添加复配溶液的卷烟烟气成分中烟碱、醇类、醛类、酸类、酯类、酮类成分的含量均有提高,卷烟香味、吃味和劲头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精油 微胶囊 卷烟纸加香 感官评价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法烟草薄片与天然烟叶吸湿-解湿行为差异性研究
3
作者 李自娟 冯东民 +8 位作者 陈娇娇 赵海洋 刘玉斌 孙朔 吕萱 马燕玲 高杨 李宜馨 李晓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119,共8页
采用多种模型对天然烟叶与烟草薄片在制丝生产线环境下的等温吸湿-解湿行为进行拟合,借助最优等温吸湿模型与解湿动力学模型,对其等温吸湿-解湿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LP模型对天然烟叶与烟草薄片的等温吸湿行为拟合效果最好,二者的... 采用多种模型对天然烟叶与烟草薄片在制丝生产线环境下的等温吸湿-解湿行为进行拟合,借助最优等温吸湿模型与解湿动力学模型,对其等温吸湿-解湿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LP模型对天然烟叶与烟草薄片的等温吸湿行为拟合效果最好,二者的等温吸湿线分别为Ⅲ型和Ⅱ型,等温吸湿行为有较大差异;烟草薄片的吸湿滞后现象不明显,而天然烟叶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吸湿滞后现象明显。Page模型对天然烟叶与烟草薄片的解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在干燥前期,温度升高加快了烟叶的解湿速率,而在干燥后期,温度升高使得解湿速率降低;相同环境下,烟草薄片的失水速率高于天然烟叶。经验证,Page模型对烟草薄片与天然烟叶含水率的理论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在5%内,能够较好地预测其在实际生产环境下的解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薄片 天然烟叶 等温吸湿 解湿动力学 环境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烟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基因表达研究
4
作者 吴晓宗 郭万旺 +5 位作者 朱智文 李萌 徐健博 朱若洁 刘志连 耿玉珂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9,共10页
为探索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烟草总黄酮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SA溶液对烟草幼苗进行4个时间点(0 h、1 h、4 h和12 h)的灌根处理,检测烟草全株总黄酮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再利用荧光定量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为探索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烟草总黄酮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SA溶液对烟草幼苗进行4个时间点(0 h、1 h、4 h和12 h)的灌根处理,检测烟草全株总黄酮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再利用荧光定量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0 h处理样品(SA0)相比,1 h处理样品(SA1)的总黄酮含量显著上调,且高于4 h处理样品(SA4)和12 h处理样品(SA12);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SA诱导SA1、SA4、SA12显著上调的基因重叠数目为1272个,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显示,在SA1中显著上调的基因大多编码苯丙素代谢和异黄酮代谢途径相关的催化酶,这些酶能够参与木质素及其衍生物、黄素类、花青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荧光定量PCR中DEGs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中相应的表达趋势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烟草应答SA诱导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基因、阐明SA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之间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水杨酸 黄酮类化合物 转录组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苯乙醇在烟草秸秆活性炭上的吸附及缓释性能
5
作者 许克静 刘向真 +7 位作者 刘语煊 马一琼 郝辉 张智轩 方志辉 梁淼 陈小龙 张峻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以烟草废弃秸秆为碳源,选择3种活化时间(60、75、90 min),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烟草秸秆活性炭(TSAC60、TSAC75、TSAC90),利用制备的3种活性炭(TSAC)研究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并采用动力学模型分析孔隙结构对β–苯乙醇吸附和... 以烟草废弃秸秆为碳源,选择3种活化时间(60、75、90 min),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烟草秸秆活性炭(TSAC60、TSAC75、TSAC90),利用制备的3种活性炭(TSAC)研究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并采用动力学模型分析孔隙结构对β–苯乙醇吸附和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活化时间下制备的3种TSAC孔隙结构有差异,当活化时间从60 min增至90 min时,微孔率由66.39%降低至24.81%;TSAC对β–苯乙醇的负载均以物理吸附为主,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TSAC60对β–苯乙醇的平衡吸附率最高,为101.49%,但吸附速率常数最小;TSAC负载的β–苯乙醇热稳定性增加,其中TSAC60对β–苯乙醇的缓释效果最明显,Page模型可较好地描述β–苯乙醇的非等温热释放过程;β–苯乙醇从3种TSAC中释放的过程均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等温释放过程均以Fick扩散为主,TSAC60中β–苯乙醇在35d时的释放率为27.34%;TSAC中的微孔结构是影响其对β–苯乙醇吸附和缓释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秸秆 活性炭 β–苯乙醇 吸附 缓释 热稳定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亚微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在加热卷烟中应用研究
6
作者 许春平 黄家乐 +5 位作者 刘远上 郝辉 梁佳欣 曹源 李天笑 芦昶彤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研究烟草香精微胶囊化后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优化制备工艺,表征理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加热卷烟降温段的感官效果,以及在气溶胶中逐口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 研究烟草香精微胶囊化后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优化制备工艺,表征理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加热卷烟降温段的感官效果,以及在气溶胶中逐口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18%,芯材量0.40%,乳化剂量0.30%,该条件下平均粒径为219.40 nm,包埋率为71.80%。(2)分析红外谱图的特征峰及峰强度可知烟草香精被成功包埋;分析热重曲线图可知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3)添加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加热卷烟感官质量较对照明显提升,当添加量为10 mg/支时,感官评吸效果最好,可减轻刺激性,柔和烟气,提高香气质,增加香气量,减少逐口感官香气的差异性。(4)添加亚微米微胶囊的加热卷烟气溶胶中逐口香味物质总含量增加48.68%,数量增加6种,增加主要为L-薄荷醇、糠醇、茄酮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凝聚法 亚微米微胶囊 加热卷烟 逐口释放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处理对烟草废弃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梁淼 雷添 +5 位作者 占小林 刘思奎 张兴全 邹恩凯 刘语煊 周瑞芳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4,共10页
以烟草废弃物为对象,利用结构组成分析及热重分析方法研究烘焙处理对其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烘焙处理可降低样品平衡含水率和氧元素含量,提升碳元素含量,高位热值由原始的17.15 MJ/kg提升至19.05 MJ... 以烟草废弃物为对象,利用结构组成分析及热重分析方法研究烘焙处理对其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烘焙处理可降低样品平衡含水率和氧元素含量,提升碳元素含量,高位热值由原始的17.15 MJ/kg提升至19.05 MJ/kg;烘焙过程中烟草废弃物发生明显的脱水和脱羧反应,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样品色泽逐渐加深,且高温烘焙后的烟草废弃物表面出现气孔,微观结构被破坏。烘焙温度对烟草废弃物的热解过程影响明显,表现为降低挥发性成分析出阶段的失重率,热解残余质量由原始的27.00%提升至40.13%(240℃烘焙),随着烘焙温度升高,起始分解温度和终止分解温度均向高温方向偏移,综合热解指数逐步提高至2.07×10^(-4)%/(min·℃^(2)),主要热解失重阶段的高斯分峰拟合能够较好地反映样品中各组分的比例变化;高烘焙温度可提升烟草废弃物的引燃温度和燃尽温度,210℃烘焙样品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高,为11.87×10^(-7)%/(min^(2)·℃^(3))。各样品的热分解过程均符合化学反应控制模型,烘焙处理可改变样品主要失重阶段的反应活化能。烘焙处理可作为烟草废弃物的预处理手段以提升其能量密度,改善其热解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处理 烟草废弃物 热解特性 动力学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烟草(Nicotiana alata)叶绿素酶基因NalaCLH2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侯佩 张君旗 +2 位作者 蒋彪 李猛 赵晨颖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3,共9页
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降解的第一步,在叶片衰老、开花和果实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明确花烟草(Nicotiana alata)叶绿素酶2(chlorophyllase2,简称CLH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花烟草中克隆CLH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降解的第一步,在叶片衰老、开花和果实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明确花烟草(Nicotiana alata)叶绿素酶2(chlorophyllase2,简称CLH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花烟草中克隆CLH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及非生物胁迫和不同激素处理花烟草幼苗后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花烟草中克隆到开放阅读框全长为960 bp的NalaCLH2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PP445034),编码319个氨基酸;预测NalaCLH2蛋白分子量为34.59kDa,理论等电点为6.75,为稳定非跨膜非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NalaCLH2为含有chlorophyllase2保守结构域、不含信号肽的亲水蛋白。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NalaCLH2基因在花烟草的根(主根和侧根)、茎(上茎、中茎和下茎)、叶(上部和下部叶)和花(花萼和花瓣)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在花萼中最高、在花瓣中最低。NalaCLH2基因受低温、脱落酸、赤霉素和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上调表达,而NaCl、干旱及油菜素内酯则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NalaCLH2基因在花烟草非生物胁迫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烟草 叶绿素酶2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申 芦尧 +3 位作者 刘强 赵声辰 陈芝飞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基于生物酶处理对烟草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生物酶处理在烟草提质、产香和减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生物酶在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认为:烟叶中淀粉和果胶的酶催化降解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复合酶的... 基于生物酶处理对烟草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生物酶处理在烟草提质、产香和减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生物酶在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认为:烟叶中淀粉和果胶的酶催化降解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复合酶的作用效果多优于单一酶;漆酶与蛋白酶搭配处理梗丝效果较单一酶处理更好,同时,对烟梗进行酸处理、碱处理和汽爆处理可显著提高酶解效果;在烟草薄片制备原料再造烟叶浓缩液中,生物酶更容易发挥作用,具有处理时间短、效率高和作用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产香方面,生物酶主要通过产生参与美拉德反应的物质或催化香味前体物产香实现;在减害方面,生物酶主要通过降低烟草特有亚硝胺和烟气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含量来实现。未来可从烟草生物大分子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烟用酶制剂创制和催化机制解析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进生物酶在烟草增香、提质和减害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烟草工业 烟叶处理 烟梗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草废弃物的水热反应香料制备及卷烟加香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博 王新惠 +4 位作者 孔波 王志国 李瑞丽 梁淼 张峻松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为拓展烟草废弃物的利用途径,以废弃烟末为底物,采用水热反应制备烟用香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香料中香味成分生成的影响,并通过感官品质评价水热反应香料的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为拓展烟草废弃物的利用途径,以废弃烟末为底物,采用水热反应制备烟用香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香料中香味成分生成的影响,并通过感官品质评价水热反应香料的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料液比的减小,该香料中香味成分总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70 min、料液比水热反应2∶11时,香味成分的总含量最高,为2 325.35μg/g,其中杂环类、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醛类、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低;该香料呈现花果香、烘焙香、焦糖香香韵特征;当香料的添加量为4 mg/支时,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均有所提升,刺激性降低,整体感官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弃物 水热反应香料 卷烟加香 香味成分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浓度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11
作者 贺远 李龙科 +7 位作者 张自豪 高华军 刘春奎 伍宗毅 陈国瑀 许春平 李玥 耿召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7-132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汞浓度处理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降低烟叶汞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5种汞浓度(以Hg2+计)处理,分别为0、0.5、5、20和60 mg/L,其中0 mg/L处理为对照(CK)。测定... 【目的】研究不同汞浓度处理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降低烟叶汞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5种汞浓度(以Hg2+计)处理,分别为0、0.5、5、20和60 mg/L,其中0 mg/L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烟草幼苗的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及根系形态,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汞浓度升高,烟草幼苗的叶片色泽呈发黄趋势,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平均根直径和主根直径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最大叶宽在5 mg/L浓度下最大,其余指标均在0.5 mg/L浓度下最大,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含水率升高。烟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汞浓度升高而降低,60 mg/L浓度下总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降低58.66%(P<0.05,下同)。随着汞浓度升高,烟草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下降,60 mg/L浓度下分别较CK显著降低70.31%、58.85%和68.21%,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均在20 mg/L浓度下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与汞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MDA含量与汞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汞浓度处理对烟草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表现为低促高抑,0.5 mg/L汞浓度对烟草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当汞浓度≥5 mg/L时烟草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利于烟草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汞浓度 生长生理指标 抗氧化酶活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模型的烟草食叶性害虫识别
12
作者 张伟伟 陈赛越扬 +5 位作者 崔英 沈广才 苏展 张卫正 李永亮 李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9-217,共9页
烟青虫、斜纹夜蛾、斑须蝽和甜菜夜蛾是烟草上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它们的准确识别是虫情预报和防治的基础。提出了基于改进的YOLO v8模型的烟青虫、斜纹夜蛾、斑须蝽和甜菜夜蛾的识别方法,首先在YOLO v8的C2f模块中加入了EMA注意力机制,... 烟青虫、斜纹夜蛾、斑须蝽和甜菜夜蛾是烟草上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它们的准确识别是虫情预报和防治的基础。提出了基于改进的YOLO v8模型的烟青虫、斜纹夜蛾、斑须蝽和甜菜夜蛾的识别方法,首先在YOLO v8的C2f模块中加入了EMA注意力机制,提高了YOLO v8模型对于烟草害虫的关注度;其次使用SIoU Loss改进YOLO v8的边界框损失函数,提高模型定位的准确性并加速模型收敛;最后利用AFPN渐近特征金字塔网络改进了YOLO v8对非相邻特征的融合效果,提高了模型对烟草害虫特征提取的效率和准确率。与Faster R-CNN、SSD、Retinanet、YOLO v3-tiny、YOLO v4-tiny、YOLO v5s和YOLO v8等目标检测模型在本研究所构建的4种常见烟草害虫的数据集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mAP)上比原有的YOLO v8模型及上述其他目标检测模型平均提高了6.24、6.53、7.22百分点,为烟草害虫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害虫 识别技术 YOLO v8改进模型 损失函数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方式及时间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云 曲利利 +6 位作者 杨雯静 刘远上 梁佳欣 梁永伟 吴攀 吴彦 许春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贮存方式及时间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为烟叶分类贮存,实施精准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库、保湿库和机械库中分别选取5个醇化时间(3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的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 【目的】探明不同贮存方式及时间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为烟叶分类贮存,实施精准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库、保湿库和机械库中分别选取5个醇化时间(3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的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SE1烟叶,品种均为云烟87,采用连续流动仪和GC-MS技术测定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探究不同贮存条件下烟叶醇化的质量。【结果】醇化过程中,不同贮存库2种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醇化18个月后,3个贮存库中福建龙岩CFS烟叶的烟碱、还原糖及总糖含量较醇化3个月时的降幅分别为23.13%~16.79%、18.82%~16.27%及19.14%~13.33%,以机械库贮存烟碱、还原糖、总糖含量降幅最大。醇化18个月时,机械库、自然库、保湿库中贵州遵义CFSE1烟叶的烟碱含量分别较醇化3个月时降低4.55%、10.13%、6.58%;还原糖降幅分别为7.37%、4.49%、12.23%;总糖降幅分别为7.25%、9.96%、13.30%。醇化18个月时,3个贮存库中福建龙岩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糖碱比均在适宜范围,贵州遵义烟叶还原糖、总糖含量、糖碱比未在适宜范围内,需延长醇化时间。3个贮存库中2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均随醇化时间延长而增加,醇化18个月时机械库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库对2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结论】醇化18个月后,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SE1烟叶挥发性成分总量均在机械库最高,且福建龙岩CFS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糖碱比适宜。综合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成分总量考虑,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SE1烟叶宜贮存于机械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烤烟 贮存方式 烟叶醇化 常规化学成分 挥发性成分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质工艺对山东低次烟叶感观品质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14
作者 李洪涛 管仕栓 +5 位作者 于存峰 郑力文 程春梅 程传玲 杨淑萌 张新龙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7-13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处理后山东低次烟叶品质的差异。【方法】对不同工艺处理的山东B3F烟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电子鼻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8种不同工艺处理的烟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气味雷达图等方法分析电子鼻响...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处理后山东低次烟叶品质的差异。【方法】对不同工艺处理的山东B3F烟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电子鼻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8种不同工艺处理的烟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气味雷达图等方法分析电子鼻响应信号,同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在其他处理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以烘焙三区温度为130、125、120℃的烘焙条件和9%里料施加比例所制的B4卷烟感官质量得分最高,在相同里料施加比例下,高强度烘焙的样品感官品质优于低强度烘焙。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艺处理的烟叶气味差异主要存在于萜烯类、芳烃化合物、醇类、醛酮类中,里料施加比例对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大于烘焙强度。GC-MS鉴定出6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筛选出18种差异香气成分,通过绘制差异挥发性香气成分聚类热图,聚类结果与电子鼻PCA结果一致。对差异挥发性香气成分与感官质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感官质量指标呈正相关的香气成分糠醛、苯乙醛、5-甲基糠醛、5-甲基-2-呋喃甲醇、β-紫罗兰酮等在B4中含量较高。【结论】电子鼻结合GC-MS技术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工艺处理的烟叶香气成分,为不同工艺处理的低次烟叶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烘焙 电子鼻 感官质量评价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的新型烟用香精及其应用研究
15
作者 吴彦 梁永伟 +4 位作者 薛云 李天笑 孙丽莉 许春平 徐志强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异及卷烟加香效果。结果表明:低次烟叶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 h、酶添加量150 U/g;各因素对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1.8∶1,物料比1∶35;玫瑰样品、烟末样品、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44种、47种、64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325.19μg/g、1289.6μg/g、1642.89μg/g,其中混合提取样品中的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单独提取明显增多,烟碱含量有所降低。将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应用于卷烟加香后,卷烟的香气质有所提升,且伴有花香和甜香,香味更加丰富饱满,刺激性降低,余味更加纯净舒适,感官品质更好,因此,混合提取技术在制备烟用香精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次烟叶 玫瑰 混合提取 香味成分 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ELM的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控制研究
16
作者 李自娟 李宜馨 +7 位作者 吕萱 赵海洋 孙朔 冯子贤 高杨 赵力源 呼守宇 陈娇娇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9,共10页
【目的】控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的品质,促进叶丝干燥过程的稳定及成品烟丝质量的提高。【方法】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划分温湿度区间,利用统计分析对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进行品质区分,构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 【目的】控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的品质,促进叶丝干燥过程的稳定及成品烟丝质量的提高。【方法】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划分温湿度区间,利用统计分析对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进行品质区分,构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分类模型,并根据分类模型选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1)全年可分为4、5月为中温低湿,6、7、8月为高温高湿,9、10月为中温中湿,其它为低温中湿4个区间,且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温湿度区间下叶丝干燥入口水分离散化处理后分为劣品质(其它)、中等品质(水分偏低μ-1.5σ~μ-0.5σ)、高品质(μ-0.5σ~μ+0.5σ)和中等品质(水分偏高μ+0.5σ~μ+1.5σ)4个品质类别;(3)不同温湿度区间干燥入口水分分类模型PSO-ELM效果均优于GS-SVM和GS-RF,其各温湿度区间的准确率、精确度和召回率均在90%以上,F1分数均在0.90以上;(4)PSO-ELM模型选取出最大化高品质入口水分的工艺参数运用于实际生产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叶丝干燥入口水分标准差均降低了40%~50%,高品质入口水分的占比显著增高,其中中温低湿和低温中湿区的占比分别增加了38.9%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丝干燥 温湿度 粒子群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卷烟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香气成分差异
17
作者 白家峰 刘亚龙 +4 位作者 宗东岳 薛云 胡志忠 贾学伟 许春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13-125,共13页
【目的】探明不同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测定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茉莉加香缓释颗粒1、... 【目的】探明不同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测定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茉莉加香缓释颗粒1、茉莉加香缓释颗粒2、茉莉加香缓释颗粒3)的挥发性成分化学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比较三者的成分差异,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特征差异成分,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并根据感官评吸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判定感官属性和关键香气成分间的关系。【结果】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共检测出6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27种、酯类16种、醛类2种、醇类4种、烷烃类9种、其他类4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1与颗粒2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较为接近,与颗粒3差异较大;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排序(VIP>1)为标准,筛选出5种主要的特征差异成分,分别为苯甲酸苄酯、α-衣兰油烯、α-摩勒烯、(-)-Alpha-蒎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根据ROAV确定水杨酸甲酯、乙酸苄酯、乙酸叶醇酯为茉莉加香缓释颗粒3区别于其余颗粒香气差异的关键香气成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花香与苯甲酸甲酯相关性较强,果香和青香与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乙酸苄酯相关性较强,清甜香与α-法尼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相关性较强。【结论】HS-SPME-GC-MS结合统计学方法可精准区分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香气特征,并筛选出关键差异成分。相较于传统感官评价,该方法能显著提升检测客观性与效率,为加香颗粒的质量鉴别与工艺优化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加香缓释颗粒 香气成分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及卷烟纸组合对包灰性能匹配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和朋 马立 +9 位作者 李洪涛 胡明辉 舒云波 马俊 程传玲 周耕耘 王建民 朱绍胤 谭淞彦 王晓斌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探究烟丝及卷烟纸间的配合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方法】以49种不同烟丝/卷烟纸组合的卷烟为样品,以卷烟包灰性能指标匹配度为变量,采用模糊判别法研究烟丝、卷烟纸及其参数对包灰性能的影响。【结果】①两因子的共同影响及... 【目的】探究烟丝及卷烟纸间的配合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方法】以49种不同烟丝/卷烟纸组合的卷烟为样品,以卷烟包灰性能指标匹配度为变量,采用模糊判别法研究烟丝、卷烟纸及其参数对包灰性能的影响。【结果】①两因子的共同影响及相对重要性均因指标不同而异。共同影响依次是灰度值>包灰值>持灰能力;卷烟纸是影响包灰值、灰度值的主要因子,烟丝则是影响持灰能力的主要因子。综合包灰性能主要取决于卷烟纸。②卷烟纸透气度、定量、灰分含量、钾钠比、阴燃速率对综合包灰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75.2%,占卷烟纸、烟丝共同解释度的85.6%。③烟丝组成及钾、烟碱、钠、锰、锌等化学成分含量对综合包灰性能也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低于卷烟纸。【结论】在烟丝/卷烟纸共变体系中卷烟纸是影响卷烟包灰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卷烟纸 包灰性能 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鉴定及防病促生作用
19
作者 修筠清 杨士兵 +7 位作者 赵胜杰 李文扬 玉山江·麦麦提 李萌 康保珊 刘莉铭 古勤生 吴会杰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7-1567,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防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西瓜产业的绿色发展。【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西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拮抗菌,通过盆栽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促生防病作用。【结果】筛选到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 【目的】筛选鉴定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防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西瓜产业的绿色发展。【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西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拮抗菌,通过盆栽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促生防病作用。【结果】筛选到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1)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K5。该菌株使西瓜枯萎病菌菌丝扭曲变形、粗大,且具有广谱性。盆栽试验表明K5对西瓜枯萎病菌相对防治效果78.95%,且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表现为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等显著增加。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K5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能产生嗜铁素、氢氰酸,具有固氮、解无机磷的能力,且有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携带氢氰酸、吩嗪-1-甲酰胺和硝吡咯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K5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促进西瓜植株生长,极具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豆三烯酮前体物的合成及其热解性能
20
作者 廖付 田雨农 +5 位作者 李庆祥 李石头 许利平 白冰 赵振杰 何文苗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解决巨豆三烯酮合成困难、稳定性差的问题,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通过还原、酯化及烯丙位氧化3步反应,合成了4种3-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酯类巨豆三烯酮前体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热重分析、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为解决巨豆三烯酮合成困难、稳定性差的问题,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通过还原、酯化及烯丙位氧化3步反应,合成了4种3-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酯类巨豆三烯酮前体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热重分析、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卷烟加香释放分析,对合成化合物的热解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Cu^(+)为催化剂,在叔丁基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下,以中等至较高产率得到了目标化合物;3-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酯的失重区间约为160~350℃;在300℃、600℃和900℃温度下,该类化合物均可裂解释放巨豆三烯酮和相应的醇类香味物质;当添加量为0.1%时,4种3-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酯释放的巨豆三烯酮的量较空白卷烟提高约6倍;3-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酯在受热时,会优先断裂烯丙醇酯键,脱水生成巨豆三烯酮,可增加卷烟烟气的甜润感,并有效掩盖杂气,从而提升卷烟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酯 巨豆三烯酮 前体物 卷烟加香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