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W-Nb_(2)O_(5)/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婷 李黎兵 +3 位作者 李欣欣 苗永霞 陈俊利 杨新丽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W-Nb_(2)O_(5)/C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技术对该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证明,5%W-Nb_(2)O_(...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W-Nb_(2)O_(5)/C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技术对该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证明,5%W-Nb_(2)O_(5)/C-9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01~3 V的电压区间、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100周循环以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91.0 mA·h/g,容量保持率为70.2%;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30.7 mA·h/g。W6+掺杂可以提升电极材料的比容量,碳复合可以增强Nb_(2)O_(5)纳米片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使得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_(2)O_(5) 钨掺杂碳复合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刚玉添加量对Al_(2)O_(3)-SiC-C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杜娟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申天姿 石凯 曹骏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再生刚玉(粒度为1~3、3~5 mm)、电熔白刚玉(粒度≤1 mm)、α-Al_(2)O_(3)微粉(粒度≤10μm)、鳞片石墨(粒度≤50μm)、碳化硅(粒度≤1 mm)为主要原料,硅粉(粒度≤74μm)为防氧化剂,残碳量约为45%(w)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 以再生刚玉(粒度为1~3、3~5 mm)、电熔白刚玉(粒度≤1 mm)、α-Al_(2)O_(3)微粉(粒度≤10μm)、鳞片石墨(粒度≤50μm)、碳化硅(粒度≤1 mm)为主要原料,硅粉(粒度≤74μm)为防氧化剂,残碳量约为45%(w)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O_(3)-SiC-C材料。研究了锆刚玉(AZ40)(粒度≤74μm)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12%)对Al_(2)O_(3)-SiC-C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试样的断口形貌,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AZ40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保持率均先升高后下降,显气孔率和氧化指数的变化规律则相反;2)当AZ40添加量增加至12%(w)时,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都低于未添加试样的,这说明在Al_(2)O_(3)-SiC-C材料中添加适量的AZ40,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和抗氧化性能;3)当AZ40添加量为3%(w)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刚玉 Al_(2)O_(3)-SiC-C 强度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芘基查尔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高丽君 杨洪程 周立明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5,23,共7页
为了制备出具有高透光率的透明型非线性光学材料,将自制芘基查尔酮(TEBTP)引入到聚氨酯(PUR)合成体系中,通过改变TEBTP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透明PUR/TEBTP非线性光学复合材料。对不同TEBTP含量下复合材料的结构、动态力学性能、拉伸... 为了制备出具有高透光率的透明型非线性光学材料,将自制芘基查尔酮(TEBTP)引入到聚氨酯(PUR)合成体系中,通过改变TEBTP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透明PUR/TEBTP非线性光学复合材料。对不同TEBTP含量下复合材料的结构、动态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和透光率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同时采用双4f相位成像(含Z-扫描)测试仪对不同TEBTP含量下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470 nm以上的可见光至近红外光区域表现出优异的光学透明性。TEBTP的引入对PUR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影响不大。随着TEBT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增大,透光率却有所降低,但其透光率都在75%以上。在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15 ps的激光激发下,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强的反饱和吸收特性,并随着TEBTP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逐渐增大,当TEBTP的质量分数达到0.05%时,复合材料的光学非线性吸收系数为4×10^(-11)m/W,比TEBTP质量分数为0.01%时增加了约20倍。由于PUR/TEBT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较强的反饱和吸收特性,其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复合材料 透明性 反饱和吸收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协同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共发酵产酸性能研究
4
作者 金宝丹 王家城 +4 位作者 杜静雨 邓伟玲 古家宇 王保贵 贾宇升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为同时解决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与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将这2种废弃物进行共发酵处理,考查不同质量比(0∶1.0、0.5∶1.0、1.0∶1.0和1.5∶1.0)下二者共发酵系统(H0、H1、H2和H3共发酵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食品工业生产废弃... 为同时解决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与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将这2种废弃物进行共发酵处理,考查不同质量比(0∶1.0、0.5∶1.0、1.0∶1.0和1.5∶1.0)下二者共发酵系统(H0、H1、H2和H3共发酵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的引入会显著降低共发酵系统的水解性能,同时明显提高共发酵系统的酸化性能,在H3共发酵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和可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s)的质量浓度均最高,分别是H0共发酵系统的2.83倍和2.30倍。随着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投加量的增加,NH^(+4)—N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H3共发酵系统仅为H0共发酵系统的31.9%,而PO_(4)^(3-)—P的质量浓度因Ca_(3)(PO_(4))_(2)和CaNH_(4)PO_(4)沉淀的生成保持在较低水平(≤1.01 mg/L)。此外,生物酶活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丁酸激酶活性均降低,而α-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脱氢酶活性受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投加量的影响较小,乙酸激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适量引入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还能促进功能微生物Firmicutes(产乙酸菌优势门)、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ota和Bacteroidota的富集,在H2共发酵系统中,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最高,达63.1%。因此,适量引入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能够实现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发酵系统高效产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生产废弃物 低有机质剩余污泥 共发酵 生物酶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德海 许宸语 +5 位作者 郭东杰 李艳芹 祝志逢 马选雄 周盛茂 浮绍椿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了同类型的材料在驱动性能和原理上的差异,从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膜内静电力和水分子导致的溶胀3个角度研究了IPMC的驱动原理,汇总分析了相关理论并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离子交换膜、电极和阳离子对驱动性能的影响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期望对整体驱动结果进行改善。根据应用场景,综述了IPMC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最后,对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性能分析 离子迁移 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调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雅瑞 樊俊可 +2 位作者 陈培培 王天帅 李志恒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5,共6页
长余辉发光是指激发光停止后发光仍能持续的现象,具有长余辉发光性质的材料称为长余辉材料。长余辉材料因光学性质独特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以及缺陷对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用于调控长余辉材料发光性... 长余辉发光是指激发光停止后发光仍能持续的现象,具有长余辉发光性质的材料称为长余辉材料。长余辉材料因光学性质独特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以及缺陷对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用于调控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方法,包括材料的制备工艺(合成方法、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离子掺杂取代和表面包覆。最后展望了长余辉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材料 长余辉发光 发光性能调控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湿VOCs废气排放现状及疏水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冀峰 平昭丽 +3 位作者 王少愽 王雯娟 刘楠 李继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对生物圈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VOCs来源广泛、排放量大,对VOCs排放控制已进入精细化阶段。工业源排放的含VOCs废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对现有的末端控制措施有...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对生物圈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VOCs来源广泛、排放量大,对VOCs排放控制已进入精细化阶段。工业源排放的含VOCs废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对现有的末端控制措施有一定负面影响,增大了VOCs废气处理难度。吸附法因低成本、低能耗、工艺成熟被广泛用于工业VOCs排放控制。石化行业、制药、精细化工、制造、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废气相对湿度在10%—70%,以烷烃、烯烃、芳香烃等为主。高湿工况下VOCs的吸附以炭材料、MOF(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分子筛的疏水改性为主,常见的疏水改性方法为引入非极性官能团和疏水涂层。文中系统梳理高含湿VOCs废气的来源及排放特征,综述当前疏水性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高湿工况下含VOCs废气的处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湿废气 VOCS 排放特征 疏水性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及Si/C-石墨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谷书华 李玮珂 +1 位作者 高可政 王力臻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1,共5页
为改善石墨负极的性能,采用葡萄糖水热辅助高能球磨法制备碳包覆硅(Si/C)-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RD、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Si/C材料为核壳结构;掺杂改性对天然石墨的结构、形貌... 为改善石墨负极的性能,采用葡萄糖水热辅助高能球磨法制备碳包覆硅(Si/C)-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RD、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Si/C材料为核壳结构;掺杂改性对天然石墨的结构、形貌没有影响。Si/C材料以400 mA/g的电流在0.001~1.500 V循环100次,脱锂比容量为604.1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8%;与天然石墨相比,Si/C-石墨复合材料的倍率及循环性能更好:Si/C质量分数为7.5%时,以400 mA/g的电流循环100次,脱锂比容量仍可达380.7 mAh/g,容量保持率为84.8%,Si/C-石墨材料的实际放电容量较预计值提高了17.6%,说明石墨与Si/C混合负极在嵌脱锂过程中发生了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包覆硅(Si/C) 水热法 石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3/RG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林森 朱闪闪 +1 位作者 王欢 万哲成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7-469,共3页
以钨酸钠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WO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XRD、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结果表明:WO3/RGO复合材料结晶度较高,WO3颗粒均匀地分散在RGO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以钨酸钠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WO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XRD、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结果表明:WO3/RGO复合材料结晶度较高,WO3颗粒均匀地分散在RGO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WO3/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于WO3,以50 m A/g的电流在0.01~3.00 V充放电,首次比容量为961.24 m Ah/g,第30次循环的比容量保持在518.81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水热法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申天姿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曹金金 侯永改 杜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0-2255,共6页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6)轻质陶瓷材料,研究不同粒度的Al_(2)O_(3)原料对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_(2)O_(3)粒度的减小,CA_(6)轻质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热导率逐渐变小,显气孔率增大,压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以平均粒径为45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所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佳,更能满足使用需求,其显气孔率、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87.8%、0.149 W·m^(-1)·K^(-1)和0.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6)轻质陶瓷材料 Al_(2)O_(3)粒度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重点行业VOCs治理效率与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鹏 罗艺琳 +6 位作者 刘洋 李方 付广宇 徐媛倩 曹佳慧 岳利波 曹霞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5-644,共10页
为改善大气环境,深入探索行业减排潜力,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包装印刷、工业涂装、橡胶及塑料制品等重点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对226家重点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治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量化其VOCs治理效率。结合5... 为改善大气环境,深入探索行业减排潜力,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包装印刷、工业涂装、橡胶及塑料制品等重点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对226家重点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治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量化其VOCs治理效率。结合5种VOCs治理情景,进一步估算重点行业VOCs减排潜力。调查发现,重点行业尚未完成涉VOCs排放原辅料的源头替代且末端治理技术以紫外线(UV)光氧+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蓄热式燃烧为主,同时蓄热式燃烧、直接燃烧治理效率相对较高,平均治理效率均在85%以上。研究表明,VOCs进口浓度是影响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催化燃烧技术在处理浓度为20-160 mg/m^(3)的废气时,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好。在综合各环节治理的情景下,重点企业的VOCs减排潜力最大,减排率为62%;从源头、过程、末端单个环节治理来看,重点企业更换高效末端治理设施的减排潜力最大,减排率达44%,其次为重点企业维护末端治理设施(减排率39%)和源头替代(减排率32%)。综上,通过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式,可有效提升郑州市重点行业VOCs的治理效率。本研究可为管理部门及企业的VOCs精细化管控和减排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治理效率 减排潜力 包装印刷 工业涂装 橡胶及塑料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市售蔬菜重金属Pb和Cd污染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海龙 张珂 +3 位作者 武华云 李营营 白保勋 刘楠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蔬菜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了解郑州市主城区市售蔬菜重金属铅(Pb)和镉(Cd)污染程度,评估经摄食途径对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在郑州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采集9种蔬菜,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Pb和Cd的含量,... 蔬菜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了解郑州市主城区市售蔬菜重金属铅(Pb)和镉(Cd)污染程度,评估经摄食途径对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在郑州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采集9种蔬菜,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Pb和Cd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特征,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致癌风险系数法评估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蔬菜中Pb和Cd的检出率分别为44.63%和82.71%,变异系数分别在29.7%~93.7%和38.6%~205.0%;蔬菜中Pb和Cd的目标危害系数(THQ)远远小于1;蔬菜中Pb的致癌风险系数(CR)范围为2.5×10^(-6)~13.1×10^(-6),Cd的CR值范围为4.1×10^(-4)~21.3×10^(-4),蔬菜中Cd污染具有致癌的风险,Pb污染具有致癌的潜在风险。郑州市市售9种蔬菜中Pb、Cd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较低,并且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会对人群造成明显健康危害,但是要注意潜在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质量安全 健康风险 污染特征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培远 邓根成 +3 位作者 朱登贵 李永浩 孙淑敏 方少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3-90,共8页
高熵材料(HEMs)包括高熵合金(HEAs)、高熵氧化物(HEOs)和其他高熵化合物,是多种元素以等物质的量比或近等物质的量比组成的新型多主元材料,以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已经成为国际材料学术界的... 高熵材料(HEMs)包括高熵合金(HEAs)、高熵氧化物(HEOs)和其他高熵化合物,是多种元素以等物质的量比或近等物质的量比组成的新型多主元材料,以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已经成为国际材料学术界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在新能源相关领域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从高熵材料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出发,主要综述了高熵金属氧化物、高熵普鲁士蓝类似物、高熵磷酸盐等在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高熵金属氧化物、高熵金属硫化物、高熵合金、高熵MXene等在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以及无序盐晶材料、高熵锂石榴石和高熵氧化物陶瓷粉末在固态电解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高熵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中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材料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电化学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SiC晶须对原料预氧化SiC耐磨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郭会师 赵志强 +5 位作者 李文凤 高朝阳 贾晓东 刘应凡 陈凤华 桂阳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以Si粉、活性炭、预氧化的SiC颗粒为原料,于埋炭条件下经1500℃保温3h烧制后,制备出了原位自生SiC晶须复合SiC耐磨材料,并研究了SiC晶须对原料预氧化SiC耐磨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性能和显微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位自生SiC... 以Si粉、活性炭、预氧化的SiC颗粒为原料,于埋炭条件下经1500℃保温3h烧制后,制备出了原位自生SiC晶须复合SiC耐磨材料,并研究了SiC晶须对原料预氧化SiC耐磨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性能和显微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位自生SiC晶须可提高SiC耐磨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并在Si粉和活性炭共同添加量为12 wt.%时改善效果较佳,对应试样的抗冲击强度和硬度分别为29.91 kJ·m^(-2)和98(HRB),磨耗比为4.49。这是因为原位自生的SiC晶须充填在SiC颗粒间的孔隙中,形成了均匀的网络结构,且其伴生的SiO_(2)和SiC原料预氧化的产物SiO_(2),均可与α-Al_(2)O_(3)添加剂反应生成莫来石,增强了晶须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当SiC耐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些与基体结合较好的SiC晶须,可通过拔出、裂纹的偏转和桥联等途径改善SiC耐磨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须 预氧化 原位自生 SiC耐磨材料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产H_(2)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明阳 边恒 +2 位作者 张帅 王明花 何领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光催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技术用于H_(2)O_(2)生产时,不仅可以方便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节约能源,而且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光催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技术用于H_(2)O_(2)生产时,不仅可以方便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节约能源,而且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作为一种有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捕获、多孔结构、光化学稳定性和疏水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多孔结构不仅为催化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还可以在多次循环后保持原始结构。更重要的是COFs材料设计的灵活性和合成方法的多样性,不仅可以预先设计明确的功能化结构用于光催化反应,还可以修饰功能化基团用于提高性能。介绍了光催化产H_(2)O_(2)的反应机理及检测H_(2)O_(2)的常用方法,综述了COFs材料在光催化产H_(2)O_(2)方面的优势以及提高COFs材料催化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过氧化氢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MOFs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许召 袁康康 +4 位作者 吴龙焕 牛彩奇 张盈盈 李亚坤 王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7,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性能可控等突出优点,在气体存储、吸附与分离、催化反应、传感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表面活性剂在MOFs材料制备中,可以控制晶体的尺寸、孔径和几何形状...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性能可控等突出优点,在气体存储、吸附与分离、催化反应、传感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表面活性剂在MOFs材料制备中,可以控制晶体的尺寸、孔径和几何形状,还可以限制纳米晶体的纵向生长,促进2D结构的形成,且制备出的MOFs材料结构稳定、不易坍塌。综述了常规表面活性剂和双子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等特种表面活性剂在MOFs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如用作模板剂、封端剂等。对表面活性剂在实现多级孔MOFs形貌和孔隙率的精确控制、特种表面活性剂及应用等进行了展望,为表面活性剂在MOFs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也为MOFs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表面活性剂 模板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普鲁士蓝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培远 朱登贵 +2 位作者 李永浩 孙淑敏 方少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近年来,由于锂资源的短缺和快速消耗,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寻找新型储能系统显得日益重要。钠离子电池具有和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替代品。锰基普鲁士蓝材料因其原材料分布广泛、成本... 近年来,由于锂资源的短缺和快速消耗,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寻找新型储能系统显得日益重要。钠离子电池具有和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替代品。锰基普鲁士蓝材料因其原材料分布广泛、成本低、结构稳定、环境友好且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有关锰基普鲁士蓝材料的储钠机理、合成方法、修饰路线及材料应用的最新进展,从迁移离子、过渡金属、结合水与空位分析了普鲁士蓝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普鲁士蓝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合成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18
作者 钮劲涛 邓伟玲 +5 位作者 杜静雨 古家宇 周贤明 陈鑫 吉建涛 金宝丹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含盐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的性能,将不同盐度(NaCl)引入实验室模拟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选择厌氧/缺氧/好氧(A/A/O)的运行方式,考查处理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NH_(4)^(+)-N、NO_(3)^(-)-N、NO_(2)^(-)-N、PO_(4)^(3-)-P等理... 为研究含盐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的性能,将不同盐度(NaCl)引入实验室模拟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选择厌氧/缺氧/好氧(A/A/O)的运行方式,考查处理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NH_(4)^(+)-N、NO_(3)^(-)-N、NO_(2)^(-)-N、PO_(4)^(3-)-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污泥性质和功能微生物菌群结构揭示不同盐度对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引入盐度既能提高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从84.08%增大至90.33%,还能促进厌氧阶段除磷菌释磷及硝化作用,NH_(4)^(+)-N去除率从95.79%增大至98.85%,但会抑制除磷菌好氧吸磷性能;低盐度(0.5g/L)能够促进系统反硝化性能,但当盐度升高至3.0g/L时,会降低系统反硝化性能;随着盐度的升高,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大,当盐度为3.0g/L时,EPS含量为38.81mg/gVSS;引入盐度还会增加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改变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Chloroflexi、Actinobacteriota和Planctomycetota等反硝化菌门富集,同时随着盐度的升高,Caldilineaceae、Ferruginibacter、Kouleothrix等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大,而Candidatus_Competi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这保证了含盐系统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食品工业废水 脱氮除磷 胞外聚合物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媛倩 盛浩哲 +5 位作者 曹霞 岳利波 罗艺琳 付广宇 孙鹏 陈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8,I0006,共9页
在华北地区选取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开展基于不同生产环节和有机溶剂类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和117种VOC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印刷和金属表面涂层企业不同生产环节中,印刷、喷涂环节的VOCs浓度最高。2)印刷企业VOCs以含氧... 在华北地区选取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开展基于不同生产环节和有机溶剂类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和117种VOC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印刷和金属表面涂层企业不同生产环节中,印刷、喷涂环节的VOCs浓度最高。2)印刷企业VOCs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占比(质量分数)为18.0%~99.6%。水性油墨车间特征组分为异丙醇、甲基丙烯酸甲酯、1-己烯,溶剂型油墨车间特征组分为乙醇、乙酸乙酯和甲基环己烷。金属表面涂层企业以OVOCs和芳香烃为主,占比分别为4.6%~82.1%和9.1%~70.1%。水性涂料组分主要有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间/对二甲苯。溶剂型涂料特征组分为间/对二甲苯、乙醇和乙苯;末端处理设施紫外线(UV)光氧催化和催化燃烧装置分别对乙醇和间/对二甲苯去除效果较好。3)印刷企业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大的VOCs组分为OVOCs,平均占比73.3%,高活性组分主要有乙醇、乙酸乙酯和异丙醇,金属表面涂层企业对OFP贡献大的VOCs组分为芳香烃,平均占比48.5%,高活性组分主要为间/对二甲苯、乙苯和甲苯。各环节对比源反应活性(SR)差异显著,VOCs的UV光氧催化治理工艺会导致印刷和金属表面涂层企业SR大于生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印刷 金属表面涂层 化学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插层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与宏观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志博 尚涵 +6 位作者 徐文轩 韩广东 崔金声 杨皓然 李瑞鑫 张生辉 徐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6,共9页
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β-羟基丁酸酯(PHB)可实现从原料合成到加工成型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生态循环,在生物医用和包装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制于PHB自身成核能力差导致的球晶尺寸偏大等不利结晶形态特点,其制品存在抗冲韧性差... 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β-羟基丁酸酯(PHB)可实现从原料合成到加工成型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生态循环,在生物医用和包装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制于PHB自身成核能力差导致的球晶尺寸偏大等不利结晶形态特点,其制品存在抗冲韧性差、延展率低和易蠕变等缺陷.本文提出了水相加工和受限成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在水溶液中充分剥离后,直接包覆于亚微米级PHB微颗粒表面形成PHB@GO复合物,然后在压力场下受限成型获得GO插层PHB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极低GO添加量(质量分数0.1%)下,PHB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并获得晶核密度高且晶体尺寸均一的结晶形态.插层GO纳米片还促使复合材料发生了脆-韧转变,使其拉伸强度和延展性均成倍提高,同时显著增强了动态热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氧化石墨烯 插层结构 结晶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