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的总酚变化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丽华 陈云莉 +5 位作者 李顺峰 石勇 田静源 刘世豪 纵伟 王小媛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208,共6页
为探究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动力学特性,利用L.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红枣汁,对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和理化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建立菌体生物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L... 为探究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动力学特性,利用L.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红枣汁,对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和理化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建立菌体生物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L.plantarum CICC 20022呈现良好的增殖能力,发酵12 h时活菌数达到峰值8.66 lg CFU/mL。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发酵24 h时总糖含量降至0.04 mg/mL。总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8 h时总黄酮含量为23.91μg/mL,发酵24 h时总黄酮含量降至10.91μg/mL,总酚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以Logistic方程建立的菌体生物量动力学模型和以Boltzmann方程建立的总酚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的试验值与理论值平均误差均小于5%,表明构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红枣汁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汁 植物乳杆菌 总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水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特性及其对鸭柳贮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居世龙 李俊琦 +3 位作者 邓兰婷 牛力源 潘道东 杜丽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56-364,共9页
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是一种新兴非热杀菌技术,但鲜有在鸭肉预制品中应用,且对于鸭柳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等离子体射流在不同放电时长(0~6 min)下制备PAW,通过分析其活性物质以及测定PAW处理后大... 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是一种新兴非热杀菌技术,但鲜有在鸭肉预制品中应用,且对于鸭柳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等离子体射流在不同放电时长(0~6 min)下制备PAW,通过分析其活性物质以及测定PAW处理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活性氧水平、红外光谱和微观结构等,评估PAW的抑菌特性。同时,以鸭柳为研究对象,在6 d贮藏期内测定其活菌数、丙二醛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总氮等指标以评价PAW对鸭柳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AW中主要活性物质为过氧化氢、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处理6 min时分别达到108.00、1300.23和2396.04μmol/L。在PAW-4 min和PAW-6 min处理组,大肠杆菌完全失活(活菌数从6.87 lg CFU/mL降低至未检出),并且大肠杆菌菌体内活性氧水平上升、内容物结构改变以及菌体形态受到损伤。贮藏过程中,PAW-6 min组鸭柳保鲜效果最佳,在第6 d大肠杆菌菌落数较灭菌水组减少了0.51 lg CFU/g;PAW处理组鸭柳中丙二醛和挥发性盐基总氮较所有对照组增加缓慢(P<0.05),6 d后分别在0.33~0.38 mg/kg和23.4~25.1 mg/100 g间,表明PAW维持了脂质和蛋白质的贮藏稳定性。综上,PAW处理可有效延长鸭柳货架期,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杀菌技术应用于鸭肉预制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水 鸭柳 大肠杆菌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糁中呕吐毒素
3
作者 李敏 贺姗姗 王宏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建立一种以MIL-101(Fe)为吸附剂的QuEChERS前处理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玉米糁中呕吐毒素(DON)的方法。以乙腈-水(体积比80∶20,含体积分数1%乙酸)为提取溶剂,提取方式为涡旋1 min+离心(8000 r/min)3 min;采... 建立一种以MIL-101(Fe)为吸附剂的QuEChERS前处理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玉米糁中呕吐毒素(DON)的方法。以乙腈-水(体积比80∶20,含体积分数1%乙酸)为提取溶剂,提取方式为涡旋1 min+离心(8000 r/min)3 min;采用60 mg MIL-101(Fe)以涡旋3 min+离心(8000 r/min)3 min方式净化。结果表明:呕吐毒素在质量浓度为1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0.3%~87.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4.5%,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6.3%,检出限为0.50 ng/mL,定量限为0.67 ng/mL。建立的方法快速省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玉米糁中呕吐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糁 呕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鹰嘴豆上清废液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李学红 李敏杰 +2 位作者 付艺伟 晁文 陆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29,共8页
该研究旨在研究鹰嘴豆上清废液中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采用碱溶酸沉法从萌芽鹰嘴豆中提取鹰嘴豆上清废液蛋白,并检测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表明,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上清废液中蛋白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呈波动式变化、二级结构中的无... 该研究旨在研究鹰嘴豆上清废液中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采用碱溶酸沉法从萌芽鹰嘴豆中提取鹰嘴豆上清废液蛋白,并检测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表明,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上清废液中蛋白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呈波动式变化、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比例有所上升,表明蛋白结构在萌芽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蛋白的粒径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体趋势无太大变化,但表面电位呈现显著性的变化;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上清废液蛋白的整体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提升。持水性随着萌芽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萌芽48 h时达到最大值,持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鹰嘴豆 上清废液蛋白 结构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稳定Pickering乳液在无麸质大米面包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学红 龚晶晶 +3 位作者 李敏杰 辛迪加 张露 陆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环糊精(Cyclodextrin,CDs)稳定Pickering乳液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分别制备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稳定的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对面包比容、质构、水分分... 为研究环糊精(Cyclodextrin,CDs)稳定Pickering乳液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分别制备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稳定的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对面包比容、质构、水分分布及老化热焓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环糊精(CDs)稳定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将其用在大米面包中,发现相比空白组,虽然CDs及CDs稳定乳液均能够增大面包比容、改善面包内部结构和质构特性,提高面包的保水性及延缓面包老化,但CDs稳定乳液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三种环糊精中,α-CD对面包品质改善及抗老化效果最好,其次为γ-CD和β-CD。三种CD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显著提升大米面包品质和延缓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 大米面包 Pickering乳液 环糊精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杜仲叶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华 王子阳 +3 位作者 李顺峰 兰雪怡 赵光远 纵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199,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杜仲叶茶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特性,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将杜仲叶制成绿茶、黑茶、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茶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 为了研究不同杜仲叶茶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特性,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将杜仲叶制成绿茶、黑茶、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茶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绿茶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其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76.31 mg/g、1.25 mg/g、78.77 mg/g、75.51 mg/g;其抗氧化能力最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2.85%、36.04%、34.90。总多糖、绿原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相关(P<0.05),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总多酚是杜仲叶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茶 抗氧化 活性成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籽粕水解肽的滋味评价及在乳饮料中的应用
7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许明月 胡乔乔 张亦楠 赵光远 纵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8,共8页
以杜仲籽粕水解液为原料,添加全脂乳粉、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白砂糖、维生素C进行调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乳饮料的最优配方。最优配方为水解液添加... 以杜仲籽粕水解液为原料,添加全脂乳粉、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白砂糖、维生素C进行调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乳饮料的最优配方。最优配方为水解液添加量20%、全脂乳粉添加量2.20%、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12%,由此配方得到的乳饮料感官评分为(83.85±2.26)分,离心沉淀率为(3.08±0.12)%,且乳饮料色泽通透,风味协调,组织均匀,通过电子舌分析可知酸味、甜味物质是造成乳饮料呈味差异的主要物质,杜仲籽粕水解肽对其滋味特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粕水解肽 乳饮料 工艺优化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