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小倩 刘苏冰 +4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红燕 周远沛 曹吉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5-967,974,共4页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7月至12月在郑州视光眼科医院就诊的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综合药物治疗至少1周以上无效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给予药物联合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疗法。用...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7月至12月在郑州视光眼科医院就诊的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综合药物治疗至少1周以上无效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给予药物联合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疗法。用裂隙灯检查患者的角膜变化情况,追踪访问其主观感受,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真菌菌丝并检测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7例病变深及前中部基质层的患者术后溃疡灶愈合;1例病变深及深基质层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综合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真菌性角膜溃疡,使用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疗法治疗有明显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交联疗法 紫外光 核黄素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红燕 刘苏冰 马小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0-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加固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角膜胶原交联加固术联合LASIK治疗(治疗组)50例(100眼),行单...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加固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角膜胶原交联加固术联合LASIK治疗(治疗组)50例(100眼),行单纯LASIK治疗(对照组)50例(100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对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透明度及术后角膜胶原交联线等进行研究。结果两组裸眼视力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P=0.070),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7,P=0.010)。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63,P=0.327)。治疗组术后早期均发生了角膜前基质轻度混浊。术后1个月治疗组角膜胶原交联线厚度为210.00~340.00(270.48±37.80)μm,约占角膜中央厚度的63%。治疗组均未发生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角膜瓣皱褶者3眼,角膜瓣移位者1眼。结论角膜胶原交联加固术联合LASIK矫正屈光不正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稳定,无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术后早期出现角膜前基质轻度混浊均不响患者视力,术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加固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和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远沛 刘苏冰 +4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红燕 薛艳玲 曹吉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的作用。方法将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treatment gr...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的作用。方法将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临床对比观察,TG组20例(40眼),CG组18例(36眼)。TG组应用r-bFGF滴眼液和眼用凝胶(贝复舒),CG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均为每天4次,连续给药3个月。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比两组角膜中央知觉和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均≥5.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知觉TG组为13.67±5.71、21.67±5.77、31.17±7.51、51.33±4.54,CG组为13.50±4.76、19.83±4.64、25.83±11.94、45.83±7.78,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0.094),术后3个月、6个月时TG组优于CG组(P=0.005、0.018),术后6个月时两组角膜知觉均未达到术前水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神经纤维密度TG组为(331.07±410.81)μm·mm-2、(531.53±516.87)μm·mm-2、(1924.73±1160.27)μm·mm-2、(4284.07±2372.23)μm·mm-2,CG组为(319.53±509.17)μm·mm-2、(486.20±611.48)μm·mm-2、(952.87±717.92)μm·mm-2、(2062.87±2417.16)μm·mm-2,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0.072),术后3个月、6个月时TG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高于CG组(P=0.033、0.000),术后6个月时两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仍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bFGF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角膜中央知觉 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