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深下多级串联人工湿地对城市地面径流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家科 高志新 +2 位作者 汪琴琴 李亚娇 沈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33,共9页
通过3年(2011-2013年)的系统性试验,主要考察水平潜流以及复合流(波形)人工湿地对城市雨水径流的净化效果。分别研究2种人工湿地在不同水深(350,550,750mm)下,水力停留时间(24,36,48,72h)、运行间隔天数(1,3,5,7,10,15d)等的... 通过3年(2011-2013年)的系统性试验,主要考察水平潜流以及复合流(波形)人工湿地对城市雨水径流的净化效果。分别研究2种人工湿地在不同水深(350,550,750mm)下,水力停留时间(24,36,48,72h)、运行间隔天数(1,3,5,7,10,15d)等的最佳组合工况,最后对3种水深下的净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般工况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浓度去除率和负荷削减率均值分别为53.62%和57.37%,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比水平流高出7%左右。2组人工湿地在3种水深下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最佳运行间隔天数为7~10d,此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浓度去除率和负荷削减率均值分别为64.46%和68.45%,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比水平流高出6.2%左右。750mm水深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浓度去除率比350mm和550mm水深时分别高出32.21%和5.88%,负荷削减率分别高出31.60%和5.92%;复合流湿地浓度去除率比前2种水深时分别高出26.14%和5.06%,负荷削减率分别高出25.89%和5.07%。设计的2组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良好,复合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优于水平潜流,均可用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城市雨水径流 净化效果 最佳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小区(DMA)夜间最小流量解析方法探讨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郝志萍 侯煜堃 崔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127,195,共5页
通过对给水管网实测计量小区(DMA)的夜间流量数据进行解析,可以及时获得近似的真实漏损数值。利用大频率、高精度的夜间实测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夜间不同时段DMA流量近似满足正态分布,其最小值近似接近真实漏损。根据某案例凌晨2∶00-... 通过对给水管网实测计量小区(DMA)的夜间流量数据进行解析,可以及时获得近似的真实漏损数值。利用大频率、高精度的夜间实测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夜间不同时段DMA流量近似满足正态分布,其最小值近似接近真实漏损。根据某案例凌晨2∶00-4∶00夜间最小流量数据,采用置信水平95.5%、置信区间(μ-2δ,μ+2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μ-2δ表征剔除异常值后的DMA最小流量,可以消除实测数据的误差和干扰影响,来得出小区的真实漏损水量。这种方法可减少对用户夜间用水估计产生的误差,也可便利地通过流量设备进行现场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A 给水管网 真实漏损 夜间最小流量 置信区间 案例研究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中臭氧化副产物生成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永京 杨凯 +3 位作者 于建伟 韩珀 沙净 李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3,97,共5页
以含溴黄河水为水源,利用中试连续实验,评价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及嗅味的去除效果,重点研究了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甲醛等副产物的生成与控制效果。研究发现,O3-BAC工艺能有效降低COD(Mn)和嗅阈值(TO... 以含溴黄河水为水源,利用中试连续实验,评价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及嗅味的去除效果,重点研究了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甲醛等副产物的生成与控制效果。研究发现,O3-BAC工艺能有效降低COD(Mn)和嗅阈值(TON),在不同水质条件下,臭氧量为2.0 mg/L时溴酸盐的生成量存在超标风险(10μg/L),且导致甲醛大量生成,为29.07μg/L。投加过氧化氢能够有效控制溴酸盐,当氧消耗量为3.0 mg/L以下时,H2O2为2.0-3.0 mg/L能将溴酸盐控制在标准内,投加H2O2对甲醛生成产生一定影响,随着H2O2投加量增加,甲醛生成量先增加后又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溴酸盐 甲醛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替代平原水库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海真 王娜 董红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80,共4页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将替代黑河中游19座平原水库,其中9座位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拟替代平原水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平原水库历史成因和平原水库保护物种分布,对替代平原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将替代黑河中游19座平原水库,其中9座位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拟替代平原水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平原水库历史成因和平原水库保护物种分布,对替代平原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平原水库替代不可避免造成湿地保护区面积和鸟类栖息地的减少,提出保留适当的水面,保护珍稀鸟类栖息地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 平原水库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工艺中活性炭去除重金属机理研究--以Pb(Ⅱ)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丽华 杨晓红 +6 位作者 陈志颖 宋晨 潘淑杰 韩英杰 张光辉 侯立安 康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8-2238,共11页
为减少或避免BAC工艺全生命周期中大量有害废弃物--使用过的生物活性炭(SBAC)的产生,采用两种指标活性炭(LBC、HBC),进行了为期280d的进水有无臭氧氧化的4炭柱对比试验(LBC-Y、HBC-Y、LBC-O3、HBC-O3),通过对不同炭柱SBAC的定期跟踪采样... 为减少或避免BAC工艺全生命周期中大量有害废弃物--使用过的生物活性炭(SBAC)的产生,采用两种指标活性炭(LBC、HBC),进行了为期280d的进水有无臭氧氧化的4炭柱对比试验(LBC-Y、HBC-Y、LBC-O3、HBC-O3),通过对不同炭柱SBAC的定期跟踪采样,对该工艺去除重金属Pb(Ⅱ)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炭柱的SBAC对Pb(Ⅱ)的去除性能均呈现随运行时间先短期降低后增强的特点.4根炭柱对Pb(Ⅱ)的吸附量首先从约6~7mg/g(新炭)下降到约1~2mg/g,然后逐渐增加并远超过新炭初始吸附量.灭活和保留生物膜的对比吸附实验表明,微生物的存在对SBAC吸附Pb(Ⅱ)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结合不同炭柱SBAC的表面表征(包括pH值、等电点、表面官能团、元素分析等)和Pb(Ⅱ)去除性能分析,找出了BAC工艺中SBAC的两阶段除重金属机理:前期的碱性沉淀(0~约60d)及后期离子交换和酸性官能团络合,实现了SBAC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和合理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 使用过的活性炭 除重金属 机理 循环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钢加固增层植筋柱节点钢筋、钢板应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更歧 郭俊平 张雁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实验设计了4个梁柱节点模型,其中1个为完整浇筑成型,其余3个采用植筋锚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二次浇筑成型,且其中两个进行了外包角钢加固补强。分析了梁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柱内纵筋、加固角钢和加固缀板的应变情况,以及角钢和混... 实验设计了4个梁柱节点模型,其中1个为完整浇筑成型,其余3个采用植筋锚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二次浇筑成型,且其中两个进行了外包角钢加固补强。分析了梁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柱内纵筋、加固角钢和加固缀板的应变情况,以及角钢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筋 柱纵筋 加固角钢 加固缀板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村水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海真 王娜 姚同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5,共3页
河口村水库工程位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工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水库下泄低温水将使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工程建设可能影响两岸猴群的基因交流等,可采取分层取水、建设猕... 河口村水库工程位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工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水库下泄低温水将使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工程建设可能影响两岸猴群的基因交流等,可采取分层取水、建设猕猴生态通道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 河口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陆集滩“二级悬河”治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万强 张建煜 李军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28,48,共4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特点,合理设计物理模型比尺,并对模型进行水位过程率定和验证,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试验河段淤填堤河治理措施进行物理模型效果检验。实体模型试验表明,通过"二级悬河&q...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特点,合理设计物理模型比尺,并对模型进行水位过程率定和验证,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试验河段淤填堤河治理措施进行物理模型效果检验。实体模型试验表明,通过"二级悬河"治理,当遇到较大上滩洪水时,滩地顺堤行洪流速降低,堤根水位下降、水深减小,洪峰期滩区分流比减小,滩区断面形态得到一定改善,滩地横比降大幅减小,"二级悬河"形势发生明显改善,堤防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实体模型试验 滩区洪水特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球藻净化村镇生活污水的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昱 郭亚敏 +3 位作者 刘蔚 刘娟娟 李宝龙 左一锋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为提高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净化村镇生活污水的效率,基于原水、沉淀、活性炭过滤、秸秆粉过滤等8种方法对村镇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根据小球藻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污水中的TN、TP、COD和NH_(4)^(+)-N去除情况,筛... 为提高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净化村镇生活污水的效率,基于原水、沉淀、活性炭过滤、秸秆粉过滤等8种方法对村镇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根据小球藻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污水中的TN、TP、COD和NH_(4)^(+)-N去除情况,筛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经秸秆粉过滤之后,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为0.360 d^(-1),并获得最高生物质干重,为0.826 g·L^(-1),同时对污水中TP的去除效果达到最好,去除率为92.22%;污水经灭菌预处理之后,小球藻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3.41%和86.21%;利用活性炭过滤之后,小球藻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3.94%。从去除效果和经济成本方面考虑,最终选择秸秆粉过滤作为小球藻净化村镇生活污水的最佳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村镇生活污水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和二氧化氯在长距离原水输送中除嗅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喆 李树林 +1 位作者 王琰 周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3-125,共3页
针对水厂原水长距离输送的工艺特征,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和二氧化氯以及两种水处理剂同时投加3种方法的除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 mg/L,接触2 h时,臭阈值的去除率可达到83.1%;二氧化氯投加为0... 针对水厂原水长距离输送的工艺特征,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和二氧化氯以及两种水处理剂同时投加3种方法的除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 mg/L,接触2 h时,臭阈值的去除率可达到83.1%;二氧化氯投加为0.5 mg/L和1.0 mg/L,接触160 min,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50.2%,57.2%,相差不大;当两种药剂同时投加时,会产生抑制作用,对臭阈值的去除率不及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粉末活性炭 二氧化氯 臭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配水过程中管网铁释放规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全 韩珀 +4 位作者 徐娟 苏喆 焦志刚 沈磊 李政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建立一套管网水龄水质模拟装置,通过与实际管网水质的对比,发现装置模拟的管网出水水质指标均在理想范围之内,为模拟并检测各项水质参数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利用此装置研究了浊度、水龄、溶解氧和电导率等因素对铁释放的影响,结合Z市... 建立一套管网水龄水质模拟装置,通过与实际管网水质的对比,发现装置模拟的管网出水水质指标均在理想范围之内,为模拟并检测各项水质参数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利用此装置研究了浊度、水龄、溶解氧和电导率等因素对铁释放的影响,结合Z市管网水质调查和地理管网信息系统(GIS),对城市"黄水"爆发区域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 模拟 铁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