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探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继红 《时代汽车》 2020年第19期148-149,共2页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的各种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电控技术已经在汽车领域当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运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汽车发动机当中的运用,汽车发动机作为电控技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其故障...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的各种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电控技术已经在汽车领域当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运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汽车发动机当中的运用,汽车发动机作为电控技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其故障检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效对汽车发动机的电控系统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检修措施。以期为汽车检修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电控系统 故障分析 检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分析及检修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继红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第22期121-122,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有所提高,同时也给汽车故障检修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对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概念进行分析,针对常见故障进行解析,最终得出合理的检修方法与有关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有所提高,同时也给汽车故障检修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对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概念进行分析,针对常见故障进行解析,最终得出合理的检修方法与有关技术措施。通过本文论述期望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系统在实际运行当中的问题,有效提高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控燃油喷漆系统 原理分析 故障分析 检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汽车发动机正时系统动态试验研究
3
作者 赵彦文 王艳芳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某汽油发动机在设计之初,对正时系统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选定液压式正时张紧器的泄漏间隙值为96μm,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某方案正时系统动态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机油温度的变化对正时张紧器高压腔中油压的影响较小,且最大油压值低于60 b... 某汽油发动机在设计之初,对正时系统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选定液压式正时张紧器的泄漏间隙值为96μm,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某方案正时系统动态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机油温度的变化对正时张紧器高压腔中油压的影响较小,且最大油压值低于60 bar;张紧器与导轨接触压力均低于1000 N;张紧器柱塞轨迹位移在合格的范围内;在高速下,凸轮轴和曲轴的角度最大相差2.5°,最大值和偏差均在合理范围内。该正时系统方案设计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时系统 正时链条 液压式张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铜/铬青铜配副电流稳定性与摩擦学性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彦文 孙乐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7-101,共5页
动态受流质量和导电稳定性是衡量载流摩擦配副集电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以纯铜和铬青铜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载流试验机上探讨了低速下载流摩擦配副导电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电稳定性和配副的摩擦系数稳定性变化趋... 动态受流质量和导电稳定性是衡量载流摩擦配副集电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以纯铜和铬青铜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载流试验机上探讨了低速下载流摩擦配副导电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电稳定性和配副的摩擦系数稳定性变化趋势一致且相互促进、互为增益,在获得载流稳定性的同时,摩擦性能也处于稳定的状态;二者随电流、载荷的增大而趋于更加稳定,摩擦副既获得高而稳定的动态受流能力,又处于良好的摩擦学特性状态,有利于提高耐磨性、降低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受流 摩擦配副 导电稳定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海拔功率恢复的增压系统匹配计算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海江 李华雷 邢卫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87,共6页
针对柴油机的变海拔功率恢复目标,进行了以增压压力恢复为目标的废气放气式增压系统匹配计算,确定了压气机和涡轮特性。在该匹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柴油机变海拔运行范围的性能计算,得到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增压压力MAP图,并以目标增压压... 针对柴油机的变海拔功率恢复目标,进行了以增压压力恢复为目标的废气放气式增压系统匹配计算,确定了压气机和涡轮特性。在该匹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柴油机变海拔运行范围的性能计算,得到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增压压力MAP图,并以目标增压压力为基准,根据放气阀的切换边界线确定了放气阀变海拔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匹配方案可以在海拔3 000m和平原工况实现增压压力恢复,但在高海拔高转速工况下可能超速;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柴油机外特性扭矩值逐渐减小,而废气放气阀关闭状态的运行区域逐渐减小,废气放气阀调节状态的运行区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功率恢复 变海拔 增压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
6
作者 廉振红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第6期39-41,共3页
建立某款CDV车型后排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过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安全带上固定点前向位移超出法规要求范围。进一步分析该固定点前向位移超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座椅及车身结构的改... 建立某款CDV车型后排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过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安全带上固定点前向位移超出法规要求范围。进一步分析该固定点前向位移超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座椅及车身结构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满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带固定点 仿真 强度分析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涡轮增压系统压气机通流特性匹配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海江 李华雷 邢卫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1,共7页
通过离心式压气机特性图谱分析,建立了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来表征节流线。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针对车用柴油机典型工况建立了性能指标函数,从而指导增压系统匹配方案的确定。针对典型双涡轮增压系统,明确了增压系统匹配流程,建立基... 通过离心式压气机特性图谱分析,建立了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来表征节流线。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针对车用柴油机典型工况建立了性能指标函数,从而指导增压系统匹配方案的确定。针对典型双涡轮增压系统,明确了增压系统匹配流程,建立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的匹配方法。针对某型6缸增压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性能参数指标,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匹配计算,分别进行了大小增压器和高低压级增压器选型。通过搭建柴油机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试验台架,试验验证了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所匹配的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典型工况的压比和流量要求,进而实现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性能指标,保证了柴油机全工况范围的正常运行。同时根据柴油机试验结果,以燃油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确定了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全工况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相继增压系统 两级增压系统 压气机 通流特性 匹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气化焦油蒸馏产物GC-MS与TG-DTA测定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振山 张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了利用秸秆气化焦油,测定了秸秆气化焦油112~150℃蒸馏产物上层液的pH、凝点、闪点、恩氏黏度、密度、高位发热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综合热分析仪进行秸秆气化焦油112~150℃蒸馏产物上层液GC-MS分析试验和TG-DTA试验,得到试... 为了利用秸秆气化焦油,测定了秸秆气化焦油112~150℃蒸馏产物上层液的pH、凝点、闪点、恩氏黏度、密度、高位发热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综合热分析仪进行秸秆气化焦油112~150℃蒸馏产物上层液GC-MS分析试验和TG-DTA试验,得到试样的化学组成、热重曲线、差热曲线,并从化合物、元素方面与柴油进行对比分析。从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特性,升温速率的影响,动力学3方面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试样芳香烃质量分数接近柴油,试样成分中不含硫、氮,燃烧污染小;试样易挥发,挥发分质量分数高,挥发分吸热后不断析出,析出较为集中,灰分低、易于燃尽,具备液体燃料喷雾燃烧的特性,具有作为车用燃料的可能性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气化焦油 色谱-质谱分析 热重-差热分析 蒸馏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ving公式的修正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大鹏 王培先 刘翔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0,474,共5页
针对疲劳载荷造成的不同应力比和频率对船舶与海洋结构中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几种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应力比与不同加载频率的疲劳载荷作用对直线裂纹和弯曲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 针对疲劳载荷造成的不同应力比和频率对船舶与海洋结构中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几种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应力比与不同加载频率的疲劳载荷作用对直线裂纹和弯曲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与经验公式和现有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对不同频率、应力比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同等应力强度因子变化幅值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着疲劳载荷应力比和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第一阶段增加比较缓慢、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增加非常迅速。本文给出的新型Irving公式适用于疲劳载荷作用下线弹性直线、弯曲裂纹扩展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计算结果比原Irving公式的结果更接近实验数据。该新型Irving公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比 频率 扩展速率 直线裂纹 弯曲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整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英丽 余泳昌 +1 位作者 刘理民 田相离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不对车辆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将不同比例的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及纯汽油添加到车辆,研究其对整车热机怠速稳定性、排放性能、非满载爬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10~150的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热机怠速质量评定较好;双怠速(高怠... 在不对车辆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将不同比例的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及纯汽油添加到车辆,研究其对整车热机怠速稳定性、排放性能、非满载爬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10~150的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热机怠速质量评定较好;双怠速(高怠速及怠速)条件下,THC排放、NO。排放和过量空气系数随异丁醇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10,120燃料在双怠速情况下的CO排放较大。除110外,其余4种混合燃料的1档低速行驶稳定性良好:除140和150的提速性和动力性稍微欠佳、非满载爬坡能力不足外,其余3种混合燃料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醇 汽油 混合燃料 整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max刚柔耦合模型的隧道牵引机车用车轴齿轮箱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廉振红 杨仲磊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齿轮传动分析软件Romax为建模平台,借助三维软件Inventor和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包含柔性车轴和柔性箱体在内的隧道牵引机车用车轴齿轮箱的刚柔耦合模型。在综合考虑柔性体变形、轴承间隙和齿轮啮合错位的基础上,依据载... 以齿轮传动分析软件Romax为建模平台,借助三维软件Inventor和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包含柔性车轴和柔性箱体在内的隧道牵引机车用车轴齿轮箱的刚柔耦合模型。在综合考虑柔性体变形、轴承间隙和齿轮啮合错位的基础上,依据载荷谱进行了齿轮修形设计、齿轮疲劳强度、轴承寿命和箱体静强度及模态的校核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刚柔耦合模型用于车轴齿轮箱的设计开发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机车 车轴齿轮箱 Romax 刚柔耦合 齿轮修形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助力转向控制策略研究—基于3C2410微处理器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瑞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0-264,共5页
为了改善拖拉机转向困难,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C2410微处理器的拖拉机助力转向控制策略,可实现拖拉机方向盘转向的精准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方向盘助力电流可以快速跟随方向盘变化,给方向盘转向提供助力,说明系统助... 为了改善拖拉机转向困难,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C2410微处理器的拖拉机助力转向控制策略,可实现拖拉机方向盘转向的精准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方向盘助力电流可以快速跟随方向盘变化,给方向盘转向提供助力,说明系统助力电机跟随性能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3C2410微处理器 助力转向 方向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镀钛对TiC/TC4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13
作者 赵彦文 闫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研究增强体表面镀钛对TiC/TC4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以酒精为分散剂对酸洗和碱洗后的钛合金颗粒进行真空微蒸发镀钛处理,获得镀钛后的钛合金粉。将质量分数大于99%的碳化钛粉和镀钛后的钛合金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压制成不同增强体表... 为研究增强体表面镀钛对TiC/TC4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以酒精为分散剂对酸洗和碱洗后的钛合金颗粒进行真空微蒸发镀钛处理,获得镀钛后的钛合金粉。将质量分数大于99%的碳化钛粉和镀钛后的钛合金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压制成不同增强体表面镀钛的TiC/TC4复合材料。测试其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并进行滑动摩擦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增强体表面镀钛处理的TiC/TC4复合材料硬度上升12.3HV,抗拉性能提高40 MPa,磨损量降低0.06 mg,动摩擦因数降低0.23,摩擦后不易脆性断裂,摩擦痕迹较轻微,耐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体 表面镀钛 TiC/TC4复合材料 耐磨性 钛合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发动机正时张紧器选型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艳芳 赵彦文 王少辉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16期120-122,133,共4页
为了对正时系统进行最优配置,论文设计了三种泄露间隙值不同的液压式正时张紧器方案,并对每种方案进行了正时系统动态试验验证,测试了在不同曲轴转速下正时张紧器的一些特性,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张紧器的高压腔油... 为了对正时系统进行最优配置,论文设计了三种泄露间隙值不同的液压式正时张紧器方案,并对每种方案进行了正时系统动态试验验证,测试了在不同曲轴转速下正时张紧器的一些特性,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张紧器的高压腔油压值都小于50 bar,符合张紧器的设计要求,采用最大泄露间隙方案的高压腔油压的最大值在三种方案中最小;不同的机油温度对高压腔油压影响不大;张紧器柱塞的位移均在4.7 mm以内,且最大泄漏间隙方案柱塞的位移变化量最小。因此,该发动机最终选择使用泄漏间隙值最大的正时张紧器方案。该试验方法可以测量发动机正时系统的动态特性,且为正时张紧器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时系统 张紧器 泄漏间隙 柱塞位移 动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型前排乘客侧假人头部伤害值优化实践
15
作者 廉振红 《汽车与驾驶维修》 2020年第5期66-67,共2页
以某车型50km/h正面碰撞工况的气囊标定实践,通过分析实车假人的伤害数据,找出了假人头部伤害值超标的原因。并对台车试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了安全气囊形状对假人接触状态的影响,总结了气囊内拉带对气囊稳定性和展开形状的作用,... 以某车型50km/h正面碰撞工况的气囊标定实践,通过分析实车假人的伤害数据,找出了假人头部伤害值超标的原因。并对台车试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了安全气囊形状对假人接触状态的影响,总结了气囊内拉带对气囊稳定性和展开形状的作用,指出了气囊排气孔直径大小和开孔位置对气囊刚度的关系,进而确定了排气孔直径大小对头部加速度值的影响。最后通过优化安全气囊的形状、气囊内拉带的长度及数量、排气孔的直径及位置等降低了头部伤害值,为其他车型的气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气囊 碰撞工况 优化 排气孔直径 气囊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