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风根际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1 位作者 王新民 韦小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83,共3页
研究了1年生和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防风生长年限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有所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显著降低,放线菌略有升高,原有的细菌种群优势逐渐被放线菌所替代;反硝化细菌、氨... 研究了1年生和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防风生长年限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有所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显著降低,放线菌略有升高,原有的细菌种群优势逐渐被放线菌所替代;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氮菌、厌气性固氮菌等呈增长趋势,其中2年生防风根际土壤的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分别是对照土未种植防风地块土壤的5.77倍、9.01倍、14.13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先增后减、总体锐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先急剧上升后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根际 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兽医热与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长林 王秀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中兽医 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 发病情况 阴虚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灵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
作者 连瑞丽 李宇伟 魏志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又称仙草、红芝、赤芝、丹芝、万年蕈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灵芝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数千种,主要是甾醇类、三萜类、生物碱、多糖类、氨基酸多肽,此外,还有对人体有益的锌、锰、铁、...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又称仙草、红芝、赤芝、丹芝、万年蕈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灵芝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数千种,主要是甾醇类、三萜类、生物碱、多糖类、氨基酸多肽,此外,还有对人体有益的锌、锰、铁、锗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灵芝菌 郑州市 非褶菌目 微量元素 分类学 灵芝属 甾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永录 张国祖 +1 位作者 樊克锋 朱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3,共3页
通过水提醇沉、碱提醇沉及碱醇提醇沉等方法提取黄芪多糖,并用不同的絮凝剂对提取的粗黄芪多糖进行纯化,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碱醇提醇沉得到的多糖最多,并且纯度也较高。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可以较好地除去黄芪... 通过水提醇沉、碱提醇沉及碱醇提醇沉等方法提取黄芪多糖,并用不同的絮凝剂对提取的粗黄芪多糖进行纯化,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碱醇提醇沉得到的多糖最多,并且纯度也较高。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可以较好地除去黄芪多糖提取液里的杂质,进而提高黄芪多糖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提取 纯化 Ⅱ型ZTC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菌株筛选与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宇伟 连瑞丽 +1 位作者 李利红 刘永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从灵芝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 从灵芝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于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液体深层发酵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赵丽 赵绪永 +1 位作者 陈红英 崔保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猪细小病毒(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PPVVP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猪细小病毒(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PPVVP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对扩增程序中的荧光染料浓度、引物浓度和Mg2+浓度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最佳的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标准曲线。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应用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60份疑似PPV病料进行检测,同时与血凝试验(HA)和常规PCR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5μL扩增体系中,Mg2+终浓度为4.5mol/L、SYBR Green染料浓度为20μmol/L、引物浓度为25μmol/L时,本底反应最小、循环阈值最低、扩增效率最高。所建立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定量地检测猪细小病毒,灵敏度达20TCID50/mL;在临床样品检测中,其检出率比常规PCR方法高13.3%。【结论】成功建立了PPV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临床猪细小病毒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病毒的感染程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SYBR Green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细菌中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与消除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沈永恕 张春辉 +1 位作者 荆新蕊 昌莉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双纸片协同法和PCR扩增法进行ESBLs检测。以安阳猪和开封鸡大肠埃希氏细菌作供体菌、DH5α为受体菌,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试验。用氯丙嗪作消除剂,以SDS为对照,对大肠埃希氏细菌分离株ESBLs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结果】从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典型病料中分离到了大肠埃希氏细菌;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和64~128μg/mL;检测到了ESBLs耐药质粒的存在,且其能在大肠埃希氏细菌间传播,氯丙嗪对其第12次的消除率高达98.83%。【结论】ESBLs耐药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至感受态大肠埃希氏细菌中,氯丙嗪对其消除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BLS 耐药质粒 大肠埃希氏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香料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试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利红 陈忠杰 +1 位作者 卢婷婷 解克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6,共3页
对3种香料植物的5种提取物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兽医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取物防治大肠杆菌提供实验依据。提取丁香油、茴香油、迷迭香油、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经HPLC测定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的含量,用打孔法研究以上物... 对3种香料植物的5种提取物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兽医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取物防治大肠杆菌提供实验依据。提取丁香油、茴香油、迷迭香油、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经HPLC测定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的含量,用打孔法研究以上物质对标准型大肠杆菌和临床型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几种提取物均有抑菌活性,对标准型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依次为:丁香油>鼠尾草酸>迷迭香油>迷迭香酸>八角茴香油,最大抑菌圈达20mm;对临床型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依次为:鼠尾草酸>迷迭香酸>八角茴香油>迷迭香油>丁香油,最大抑菌圈达19mm。表明丁香油、八角茴香油、迷迭香油、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有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可以作为抗大肠杆菌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抑制作用 迷迭香酸 鼠尾草酸 丁香油 迷迭香油 八角茴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利红 邢晓丽 +3 位作者 陈红 赵会杰 梁书荣 曲小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灌浆期对小麦叶面喷施0.5 mmol/L水杨酸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并测定蛋白激酶活性和磷酸酯酶活性。同时用1 mmol/L蛋白激酶抑制剂(FSBA)处理进行验... 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灌浆期对小麦叶面喷施0.5 mmol/L水杨酸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并测定蛋白激酶活性和磷酸酯酶活性。同时用1 mmol/L蛋白激酶抑制剂(FSBA)处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2种酶活性,蛋白激酶相对活性最高达312%,磷酸酯酶相对活性最高达217%。外源水杨酸通过促进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绿体蛋白的可逆磷酸化反应,保护了光合机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杨酸 蛋白激酶 磷酸酯酶 高温强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离体胚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1 位作者 王新民 许天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71,共4页
以青钱柳离体胚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其萌发和成苗的4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有利于青钱柳离体胚的萌发,基本培养基种类是影响青钱柳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后的离体胚适宜培养基组合为改... 以青钱柳离体胚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其萌发和成苗的4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有利于青钱柳离体胚的萌发,基本培养基种类是影响青钱柳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后的离体胚适宜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6-BA 1.0 mg/L+NAA0.5 mg/L、萌发率达97.5%,适宜成苗的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NAA0.5mg/L、成苗率达93.33%,而6-BA对离体胚成苗则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离体胚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BLs基因型的检测及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春辉 张晓根 +1 位作者 张晓风 王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8,共5页
【目的】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初步研究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他唑巴坦的抑酶保护作用。【方法】对产生ESBLs的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设计并合成TEM-1和是SHV-12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了ESBLs的... 【目的】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初步研究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他唑巴坦的抑酶保护作用。【方法】对产生ESBLs的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设计并合成TEM-1和是SHV-12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了ESBLs的DNA扩增、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与BLI-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产生ESBLs细菌中均扩增出了TEM型ESBLs产物,但未扩增出SHV型ESBLs产物;头孢噻呋与BLI-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基本降低,最高可降低16倍。【结论】国内畜禽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未通过质粒进行细菌间耐药基因的交换,ESBLs的产生与生物种属没有关系,BLI-他唑巴坦有较强的抑制ESBL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BLI-他唑巴坦 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乔卿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1002,1027,共3页
简述了我国鸢尾属植物遵循的分类系统和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归纳了鸢尾属植物的景观、生态、药用及其他价值,提出了鸢尾属植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鸢尾属植物 分类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法构建鸢尾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宇伟 王文静 连瑞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2-115,共4页
采用RAPD技术对收集到的10个鸢尾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共得到147条DNA片段,84个多态性片段,多态性达57.1%,揭示了鸢尾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RAPD标记将10个鸢尾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品种... 采用RAPD技术对收集到的10个鸢尾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共得到147条DNA片段,84个多态性片段,多态性达57.1%,揭示了鸢尾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RAPD标记将10个鸢尾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品种群,该技术可用于鸢尾种质资源的分类、真伪鉴定及良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鸢尾 种质资源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及其炮制品的体内抗凝血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艳玲 赵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94-16894,16942,共2页
[目的]研究水蛭及其炮制品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和抗血栓作用来观察不同水蛭及不同剂量的抗凝血效果。[结果]抗凝血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生水蛭的甲醇提取液>烫水蛭的甲醇提取液&... [目的]研究水蛭及其炮制品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和抗血栓作用来观察不同水蛭及不同剂量的抗凝血效果。[结果]抗凝血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生水蛭的甲醇提取液>烫水蛭的甲醇提取液>生水蛭的水煎液>烫水蛭的水煎液。[结论]水蛭素为水溶性多肽,在甲醇提取物中存在的可能性不大,水蛭中应该还有其他的抗凝血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炮制品 抗凝血 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碱法提取黄芪多糖收率的影响及黄芪多糖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永录 于瑞 +1 位作者 张国祖 王海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用pH 8、9、10、11的氧化钙溶液提取黄芪多糖,通过比较不同pH条件下黄芪多糖收率,筛选最佳pH值,并选用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LYC、临床分离的沙门氏菌XM和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共4种菌株对黄芪多糖体外抑菌... 用pH 8、9、10、11的氧化钙溶液提取黄芪多糖,通过比较不同pH条件下黄芪多糖收率,筛选最佳pH值,并选用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LYC、临床分离的沙门氏菌XM和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共4种菌株对黄芪多糖体外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9的氧化钙溶液提取所得黄芪多糖收率和纯度最高;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对4种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碱法提取 PH值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多糖免疫增强剂在养禽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连瑞丽 李宇伟 李存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3-75,共3页
介绍了免疫增强剂的分类、真菌多糖结构及功能的关系,阐述了真菌多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症等方面的生物作用,并展望了真菌多糖免疫增强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真菌多糖 免疫增强剂 养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荣誉 刘永录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 兽药残留 危害 药物添加剂 动物使用 生态环境 国际社会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永录 李宇伟 +2 位作者 连瑞丽 李利红 解克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90,96,共4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和和鼠尾草酚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优化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30 nm,以乙腈作流动相,乙腈和水比例为60∶40,pH值4.5~5.0。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含量均以10月...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和和鼠尾草酚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优化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30 nm,以乙腈作流动相,乙腈和水比例为60∶40,pH值4.5~5.0。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含量均以10月份最高,其次为6月份。因此,确定10月份为迷迭香的最佳采收期,其次为6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迷迭香 采收期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连瑞丽 李宇伟 +3 位作者 李存法 陈忠杰 班新河 李九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93-94,101,共3页
对灵芝菌丝体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多糖含量为3.84%。运用DEAE Sephacel柱层析技术从菌丝体中纯化出M1、M2和M3等3种多糖组分,分别占菌丝体多糖总量的47.19%、31.18%、11.02%。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M1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 对灵芝菌丝体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多糖含量为3.84%。运用DEAE Sephacel柱层析技术从菌丝体中纯化出M1、M2和M3等3种多糖组分,分别占菌丝体多糖总量的47.19%、31.18%、11.02%。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M1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最强,M2次之,M3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丝体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油和小檗碱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法银 裴亚玲 陈燕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3,共3页
测定了牛至油、小檗碱、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及氟苯尼考6种药物对分离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牛至油与小檗碱等5种药物联用对1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和标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析牛至油与小檗碱等5... 测定了牛至油、小檗碱、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及氟苯尼考6种药物对分离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牛至油与小檗碱等5种药物联用对1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和标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析牛至油与小檗碱等5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筛选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有效的药物及复方牛至油口服乳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对牛至油、小檗碱敏感,对4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小檗碱与牛至油联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油 小檗碱 口服乳 产ESBLs鸡大肠杆菌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