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烟丝中梗签分类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陶发展 杨栋 +3 位作者 洪伟龄 苏子淇 付主木 林志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针对烟丝中梗签分类识别检测问题,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烟丝中掺杂的梗签进行分类快速识别。首先,基于短波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采用标准正态变化(SNV)对烟丝和梗签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 针对烟丝中梗签分类识别检测问题,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烟丝中掺杂的梗签进行分类快速识别。首先,基于短波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采用标准正态变化(SNV)对烟丝和梗签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减少检测干扰信息。然后,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长选择,融合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提出了1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烟丝中梗签分类模型。最后,采用Mean-shift均值漂移算法和形态学梯度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后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后处理,实现烟丝中梗签的快速智能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SNV-SPA-XGBoost分类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9.32%,经后处理后对A_(1)(1.0~1.5 cm)、A_(2)(0.5~1.0 cm)、A_(3)(<0.5 cm)梗签检测准确率分别达100%、95.50%和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机器学习 梗签 连续投影算法 XGBoost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和GAN-SA-UNet算法的烟叶叶脉分割方法研究
2
作者 付主木 郝英杰 +3 位作者 李嘉康 雷翔 堵劲松 徐大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201,共9页
叶脉作为植物的重要特征,包含生理和遗传信息,针对复杂叶面纹理状态下的细小叶脉边缘分割模糊、分割精度低等问题,以烟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GAN-SA-UNet叶脉分割算法。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叶脉与叶面光谱信息,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 叶脉作为植物的重要特征,包含生理和遗传信息,针对复杂叶面纹理状态下的细小叶脉边缘分割模糊、分割精度低等问题,以烟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GAN-SA-UNet叶脉分割算法。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叶脉与叶面光谱信息,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 A)对其进行降维,得到合成图。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捕捉关键的空间特征,提高分割精度,同时引入对抗网络,优化生成结果,提高叶脉分割的鲁棒性。结果表明:叶脉与叶面光谱PCA前3个主成分解释率达到95.71%,二者降维后的光谱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可分性,前3个主成分合成图能够凸显叶面与叶脉之间的差异,突出叶脉特征。GAN-SA-UNet分割算法能够捕捉复杂叶面纹理图像的脉络特征,分割准确率和交并比分别达98.93%和66.23%,与原模型相比,分别提高0.18个百分点和4.21个百分点,单幅图像推理时间为4 ms。在对不同产地、部位、等级、类型烟叶验证测试中表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高效准确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叶脉分割 高光谱成像技术 U-Net 空间注意力机制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复合传热过程烤烟叶丝干燥与收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文魁 许冰洋 +3 位作者 周雅宁 李斌 于川芳 陈良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研究滚筒复合传热过程烤烟叶丝干燥及收缩特性,为烟叶原料的滚筒干燥工艺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B2F烤烟上部烟叶为原料,采用滚筒复合传热方式,考察不同筒壁温度下烤烟叶丝的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叶丝颗粒体积收缩... 【目的】研究滚筒复合传热过程烤烟叶丝干燥及收缩特性,为烟叶原料的滚筒干燥工艺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B2F烤烟上部烟叶为原料,采用滚筒复合传热方式,考察不同筒壁温度下烤烟叶丝的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叶丝颗粒体积收缩特性。【结果】不同筒壁温度下烤烟叶丝的含水率变化均可采用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描述,模型拟合精度在0.9700以上;筒壁温度对恒速干燥脱水阶段和快速升温阶段影响较大,筒壁温度越高,叶丝干燥速率越快,叶丝温度升高也越快;不同筒壁温度下叶丝干燥终点体积收缩率为20%-25%,且收缩率与含水率之间的变化关系近似线性相关。【结论】筒壁温度是影响烤烟叶丝干燥效果的关键因素,应作为烤烟实际干燥加工中的首选调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叶丝 滚筒 复合传热 干燥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密集卷积自编码的高噪声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杰 卢淼鑫 +3 位作者 李嘉康 徐大勇 黄雯潇 史小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5-561,共7页
在高噪声图像去噪中,传统卷积自编码器难以挖掘有效的深度特征信息,进而影响了图像的重建质量。为了提高高噪声图像的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残差密集卷积自编码器网络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卷积操作代替池化操作以提高高噪声图像的表征能力... 在高噪声图像去噪中,传统卷积自编码器难以挖掘有效的深度特征信息,进而影响了图像的重建质量。为了提高高噪声图像的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残差密集卷积自编码器网络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卷积操作代替池化操作以提高高噪声图像的表征能力;同时,在编码和解码阶段设计三级密集残差网络结构,实现图像特征的有效挖掘;最后,设计一个优化损失函数以进一步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去噪方法能够从高噪声图像中重建高质量的图像,同时能够保留更多的细节特征信息,有效验证了该算法在图像去噪中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噪声图像的去噪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卷积自编码器 残差密集卷积 高噪声图像 优化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烤烟着生部位识别 被引量:3
5
作者 梅吉帆 郭文孟 +8 位作者 李智慧 薛宇毅 杨忠泮 李嘉康 苏子淇 张雷 堵劲松 徐大勇 李辉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目的】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烤烟着生部位(上部、中部、下部)的识别模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烟叶在水、氮敏感波段下的强度分布特征,采用了一种结合OTSU和Sauvola图像分割算法的双阈值感兴趣区(ROI)选取方法,... 【目的】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烤烟着生部位(上部、中部、下部)的识别模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烟叶在水、氮敏感波段下的强度分布特征,采用了一种结合OTSU和Sauvola图像分割算法的双阈值感兴趣区(ROI)选取方法,然后对比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数据建模的影响规律,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进行判别模型的建立,通过参数寻优进行模型的优化。使用遗传算法(GA)和遗传算法结合连续投影算法(GA-SPA)进行特征波长的选择,建立简化模型。【结果】(1)建立的双阈值感兴趣区选取方法能准确高效地实现烤烟叶片正常叶面区域的选取(2)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对识别模型影响较为显著,基于一阶导和萨维莱茨-戈莱平滑(1Der+SG)预处理光谱数据,结合GA选取的特征波长建立的XGBoost着生部位识别模型具有最佳的分类效能,其准确率高达97.78%。【结论】研究建立的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的部位模型可满足烤烟着生部位的高效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着生部位 数据预处理 机器学习 双阈值分割 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颗粒在滚筒横向截面中的传热传质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朱立平 秦霞 +3 位作者 袁竹林 闫亚明 罗登山 李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6-763,共8页
针对丝状物料在滚筒内干燥不均等问题,从干燥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丝状颗粒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滚筒横向截面中丝状物料的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 针对丝状物料在滚筒内干燥不均等问题,从干燥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丝状颗粒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滚筒横向截面中丝状物料的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筒壁温度的变化对丝状颗粒传热传质特性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在干燥的初始阶段,颗粒彼此间温度的不均匀性迅速增大,但随着干燥的进行,颗粒之间的温度差别又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颗粒间含水率的不均匀性在干燥的初始阶段同样迅速增大,当满足一定的干燥条件或一定的干燥时间,筒体内部丝状颗粒的干燥程度将会越来越均匀;丝状颗粒在滚筒中所获取的热量主要来自于与高温壁面(特别是与筒体之间)的接触导热;与升举式抄板相比,均布式抄板可使颗粒在滚筒横截面上的分布及颗粒间的温度和含水率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颗粒 滚筒干燥器 传热传质 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与分段变温滚筒干燥对烤烟叶丝干燥效率及香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岩 陈良元 +2 位作者 刘楷丽 刘斌 朱文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对比恒温与分段变温两种滚筒干燥方式对烤烟叶丝干燥效率与香味品质的影响,为烟叶原料的分段变温滚筒干燥工艺优化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烤烟中部烟叶C2F为原料,采用滚筒干燥试验装置,对比分析恒温与分段变温两种... 【目的】对比恒温与分段变温两种滚筒干燥方式对烤烟叶丝干燥效率与香味品质的影响,为烟叶原料的分段变温滚筒干燥工艺优化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烤烟中部烟叶C2F为原料,采用滚筒干燥试验装置,对比分析恒温与分段变温两种滚筒干燥方式对烤烟叶丝干燥效率、石油醚提取物和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恒温低温干燥(110℃),采用前段高温后段低温的分段变温滚筒干燥方式能有效缩短干燥时间,脱水速率提升5%~15%。两种干燥方式下,叶丝中香味成分总量及石油醚提取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随干燥筒壁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高温恒温干燥(120~140℃),分段变温干燥更有利于石油醚提取物的保留,香味成分总量最高可提高12%,其中以120/110℃分段变温滚筒干燥方式的烤烟叶丝香味成分总量及石油醚提取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最高。【结论】与恒温滚筒干燥方式相比,120/110℃分段变温滚筒干燥方式可有效兼顾烤烟叶丝的干燥效率与香味品质,可在烤烟实际干燥加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叶丝 恒温干燥 分段变温干燥 滚筒干燥 干燥效率 香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原料干燥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建欣 代西梅 +2 位作者 张佳佳 秦广雍 李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88-5790,5820,共4页
利用烟草热湿处理特性在线分析装置,考察了上部(B2F)、中部(C3F)和下部(X2F)3种部位卷烟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Matlab软件对方程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卷烟原料干燥动力学方程,通过方程计算得到表征卷烟原料干... 利用烟草热湿处理特性在线分析装置,考察了上部(B2F)、中部(C3F)和下部(X2F)3种部位卷烟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Matlab软件对方程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卷烟原料干燥动力学方程,通过方程计算得到表征卷烟原料干燥特性的参数,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卷烟原料干燥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Midilli and Kucuk方程MR=aexp(-ktn)+bt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卷烟原料的干燥过程,试验值与计算值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原料 对流干燥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分段仿射系统的鲁棒最小时间控制
9
作者 陈孚 鲁端峰 +2 位作者 陈良元 刘朝贤 朱文魁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1-674,共4页
针对一类有界附加扰动的分段仿射系统,提出了一种离线低复杂性的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鲁棒最小时间控制。首先计算系统的最大鲁棒正不变集和相关的局部稳定控制律,然后基于最大鲁棒正不变集通过多参数规划离线迭代计算系统的鲁棒一步集,得... 针对一类有界附加扰动的分段仿射系统,提出了一种离线低复杂性的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鲁棒最小时间控制。首先计算系统的最大鲁棒正不变集和相关的局部稳定控制律,然后基于最大鲁棒正不变集通过多参数规划离线迭代计算系统的鲁棒一步集,得到的最小时间控制器覆盖最大鲁棒可稳定集。提出的鲁棒最小时间控制确保系统状态在最小时间内进入鲁棒正不变集内,从而保证了鲁棒可行性和稳定性。数值例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分段仿射系统 鲁棒预测控制 鲁棒正不变集 多参数规划 可行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对PM_(2.5)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顾丛汇 吕士武 +3 位作者 李瑞 鲁端峰 务文涛 袁竹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37-2147,共11页
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残留物中存在许多有毒的PM2.5细颗粒物,对人体呼吸功能损害大,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去除PM2.5细颗粒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不同尺寸'Y'形截面和圆形截面的单纤维丝对烟气中PM2.5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进行实... 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残留物中存在许多有毒的PM2.5细颗粒物,对人体呼吸功能损害大,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去除PM2.5细颗粒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不同尺寸'Y'形截面和圆形截面的单纤维丝对烟气中PM2.5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进行实验,分析不同烟气流速和颗粒物浓度对颗粒物截留率的影响,进而研究纤维集合体在不同单丝线密度和孔隙率的条件下对烟气中PM2.5颗粒物过滤性能的作用。结合Euler法和Lagrange法对上述单纤维丝和纤维集合体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将其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刻'Y'形截面的单纤维丝比圆形截面单纤维丝对颗粒物截留率更高。对于纤维集合体,单丝线密度为0.27 tex和孔隙率为0.88工况下,纤维集合体对颗粒物PM2.5的捕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纤维丝 纤维集合体 模型 表面 PM2 5 模拟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S法的烟叶热物性测试及其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慧 堵劲松 +2 位作者 李斌 朱文魁 杨得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为了准确获取烟叶热物性参数,指导实际烟叶初烤等加工过程工艺参数优化,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PS)对不同含水率及温度条件下的烟丝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了烟叶导热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TPS法可较好地... 为了准确获取烟叶热物性参数,指导实际烟叶初烤等加工过程工艺参数优化,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PS)对不同含水率及温度条件下的烟丝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了烟叶导热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TPS法可较好地用于烟叶类生物质含湿多孔介质热物性分析,测试精密度较高;在25~65℃、12.5%~22.5%含水率条件下,烟丝导热系数随生物质含湿多孔介质的温度、含水率升高呈增大趋势,体积热容变化与之类似;烟丝导热系数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反映堆积烟丝导热系数与温度、含水率的关系,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最大偏差不超过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热物性 导热系数 预测模型 TP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配方烟丝组分判别 被引量:8
12
作者 梅吉帆 李智慧 +5 位作者 李嘉康 苏子淇 徐波 堵劲松 徐大勇 李华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1157,共7页
应用近红外(1 000~2 200 nm)高光谱成像技术开展了面对像素、面对样本的配方烟丝4种组分(叶丝、梗丝、薄片丝、膨胀丝)的判别研究。以样本高光谱图像的所有像素点光谱数据进行面对像素的组分判别;以样本所有像素点的平均光谱数据进行面... 应用近红外(1 000~2 200 nm)高光谱成像技术开展了面对像素、面对样本的配方烟丝4种组分(叶丝、梗丝、薄片丝、膨胀丝)的判别研究。以样本高光谱图像的所有像素点光谱数据进行面对像素的组分判别;以样本所有像素点的平均光谱数据进行面对样本的组分判别。采用二阶导数法结合萨维茨基-戈莱平滑(SG)滤波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面对像素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证实了基于面对像素的高光谱数据进行组分判别的可行性,以前5主成分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很好地实现了叶丝与梗丝、叶丝与薄片丝的判别任务。建立了面对样本的4组分的K近邻和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通过连续投影算法和二阶导数法进行特征波长选择,筛选出具有高判别准确率的波段,组分判别率达8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烟丝 组分判别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 像素分类 主成分分析 连续投影算法 二阶导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对流滚筒干燥方式下烤烟叶丝质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旭 陈良元 +3 位作者 韩李峰 潘广乐 丁美宙 朱文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0-2246,共7页
【目的】研究红外—对流干燥方式下烤烟叶丝质量的变化特征,为探索可行的烟草原料干燥新方法和新工艺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2015年的重庆C041烤烟为原料,采用自行搭建的远红外滚筒干燥装置,考察红外—对流干燥过程对... 【目的】研究红外—对流干燥方式下烤烟叶丝质量的变化特征,为探索可行的烟草原料干燥新方法和新工艺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2015年的重庆C041烤烟为原料,采用自行搭建的远红外滚筒干燥装置,考察红外—对流干燥过程对叶丝水含率、表面温度、弹性、填充值、内孔容积及叶丝结构等的影响,并与传统干燥方式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红外—对流干燥过程中叶丝孔径分布的变化。【结果】红外—对流干燥过程中加大红外辐射温度、热风温度均对干燥过程起到强化作用;叶丝填充值随红外辐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热风温度的升高会使叶丝弹性增大,叶丝弹性在红外温度为170℃时最大、145℃时最小;叶丝的内孔容积随红外温度的升高、热风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干燥过程中叶丝孔容比例变化较明显为孔径0.50~20.00和0.05~0.50μm;对比两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发现:红外—对流复合干燥下的叶丝填充值、内孔容积均大于传统干燥,而弹性相对较小、破碎度相对较高。【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红外辐射温度、降低热风温度均有利于维持叶丝的填充值,同时叶丝的孔容会呈规律性变化;与传统滚筒干燥相比,红外—对流滚筒干燥方式下的干燥速率相对较快,可在烟草实际干燥加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红外—对流干燥 物理特性 烟丝结构 内孔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热湿条件下白肋烟干燥动力学在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相君 郝瑞 +2 位作者 周碧波 李斌 王廷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79-83,共5页
利用烟草热湿处理特性在线分析装置,对5种白肋烟干燥动力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考察干燥介质温度、湿度对白肋烟干燥过程的影响基础上,利用修正的菲克模型予以模拟,结果表明:湿度为0.11 kg/kg,干燥温度在100~160℃内,有效扩散系数De值... 利用烟草热湿处理特性在线分析装置,对5种白肋烟干燥动力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考察干燥介质温度、湿度对白肋烟干燥过程的影响基础上,利用修正的菲克模型予以模拟,结果表明:湿度为0.11 kg/kg,干燥温度在100~160℃内,有效扩散系数De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为130℃,干空气湿度在0.05~0.23 kg/kg内,De值随着湿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热湿处理 干燥动力学 在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丝形态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及燃烧特性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廖晓祥 张建华 +18 位作者 牟定荣 易斌 武凯 赵娟 陈冉 段黎跃 谭国治 赵云川 卢永宏 邓楠 李雯琦 徐文洁 杨光涛 聂蓉 柴俊红 杨保宏 吉德辉 王晓辉 邹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7-550,共14页
为探寻细支卷烟的降本增效路径,开展了微波膨胀梗丝、薄压细切及常规气流梗丝在细支卷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考察了三种梗丝对细支卷烟物理特性、混合均匀度、常规主流烟气成分、动态吸阻稳定性、烟气粒径分布、燃烧锥体积及速率、7种有... 为探寻细支卷烟的降本增效路径,开展了微波膨胀梗丝、薄压细切及常规气流梗丝在细支卷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考察了三种梗丝对细支卷烟物理特性、混合均匀度、常规主流烟气成分、动态吸阻稳定性、烟气粒径分布、燃烧锥体积及速率、7种有害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常规传统气流梗丝而言,微波膨胀梗丝对细支卷烟吸阻影响更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掺配样吸阻均值较常规传统气流梗丝样大113Pa。②微波膨胀梗丝和薄压细切气流梗丝的掺配均匀度均值分别为97.674%、97.005%,均大于常规气流梗丝的掺配均匀度均值94.846%。③常规主流烟气成分释放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评价指标,细支卷烟样品稳定性排序为:微波膨胀梗丝掺配样>薄压细切气流梗丝掺配样>常规气流梗丝掺配样,感官品质得分与此排序一致,常规气流梗丝掺配样的抽吸均衡性差、木质气重,感官品质得分最低;④较常规气流梗丝掺配样,微波膨胀梗丝及薄压细切气流梗丝掺配样动态吸阻稳定性更优,这与三种梗丝的掺配均匀度均值排序一致;⑤三种梗丝掺配样的中值粒径(CMD)均值基本一致,均分布在146nm附近。其中微波膨胀梗丝掺配样的逐口抽吸粒子浓度最大;⑥薄压细切气流梗丝掺配样的燃烧速率及燃烧锥体积均最大,其燃烧更充分;⑦7项有害成分方面,常规气流梗丝降低苯酚、巴豆醛及NNK的效果最优,其卷烟危害性指数均低于微波膨胀梗丝与薄压细切气流梗丝掺配样,表明前者在细支烟中的减害作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微波膨胀梗丝 薄压细切气流梗丝 常规主流烟气成分 动态吸阻 燃烧锥体积及速率 烟气粒径分布及中值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