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1荧光/LSPR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朱明明 胡建东 +2 位作者 张守杰 李光辉 张燕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3-1128,共6页
食源性感染可能会引起新疾病产生和原有传染病再次出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食源性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它可能通过受污染的谷类食品... 食源性感染可能会引起新疾病产生和原有传染病再次出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食源性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它可能通过受污染的谷类食品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AFB1在食品中的普遍污染,加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决定AFB1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光学生物传感器将生物特异性识别元件和生物材料组合起来,将生物反应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由于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光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传感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金纳米球粒子(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特性和荧光抑制性,构建以适配体(Aptamer,Apt)保护的金纳米粒子为信号探针的LSPR/荧光双信号输出适配体传感器,用于AFB1的定量检测。Apt保护的AuNPs在荧光分子罗丹明异硫氰酸酯(RBITC)存在的情况下分散良好,金纳米粒子的LSPR性能稳定,且RBITC荧光强度明显;由于AFB1与Apt之间的特异性,在目标物AFB1竞争作用下,AuNPs失去Apt保护,迅速被阳离子溶液RBITC分子吸附,造成金纳米粒子团聚,溶液颜色和LSPR性能发生改变,且RBITC分子的荧光基团在金纳米粒子作用下发生荧光猝灭;随后,在铁氰化钾(K_(3)[Fe(CN)_(6)])和碘化钾(KI)组成的刻蚀剂溶液作用下,金纳米粒子被氧化刻蚀消失,RBITC分子从金纳米粒子上脱落,荧光性能得到恢复,由此建立AFB1浓度与AuNPs的LSPR性能改变前后吸光度比值及RBITC分子荧光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构建的双信号输出适配体传感器能够在0.0001~1 ng·mL^(-1)浓度范围内实现AFB1的定量检测,在真实样品检测中,LSPR实验回收率可达95.6%~105%,荧光光谱检测回收率为92.3%~118%。本文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适配体技术、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的基于LSPR/荧光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是一种很有潜力且有望用于AFB1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黄曲霉毒素B1 金纳米粒子 罗丹明异硫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P技术检测纯芝麻酱中的多种植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7
2
作者 谢文佳 石盼盼 +1 位作者 陈蕾 李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恒温DNA扩增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LAMP技术检测芝麻酱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的...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恒温DNA扩增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LAMP技术检测芝麻酱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能够在60min以内检测低至0.1%的农作物混合物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试验建立的方法,结合大豆、玉米、水稻内源性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市场流通环节41份标识为纯芝麻酱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8份检出花生成分,2份检出大豆成分,1份检出葵花籽成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水稻、玉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芝麻酱 真伪 植物源性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肽段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核桃、杏仁露进行掺假鉴别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淑霞 田亚 +3 位作者 邢荣花 刘胜男 王向军 张守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5-222,共8页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核桃、杏仁、大豆和花生中的蛋白成分,并定量检测核桃露和杏仁露中常见外源成分大豆和花生的含量。样品经蛋白质提取,胰蛋白酶酶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核桃、杏仁、大豆和花生中的蛋白成分,并定量检测核桃露和杏仁露中常见外源成分大豆和花生的含量。样品经蛋白质提取,胰蛋白酶酶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exactive mass spectrometry,HPLC-Q-Exactive-MS)检测,数据经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与Uniprot蛋白数据库对比分析,筛选出各物种的特征肽段,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QQQ-MS)对核桃、杏仁、大豆和花生的特征多肽进行验证和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定量测定。经验证,鉴别方法有良好的专属性和高灵敏度,核桃露和杏仁露中核桃、杏仁、大豆和花生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6.3、7.7、1.3和6.8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可有效分析植物蛋白饮料中各类蛋白质的来源,对食品植物源性成分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特征肽段 植物蛋白饮料 掺假测定 外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诊断鸭瘟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超 董新吉 +3 位作者 王超群 张巨洲 张子宏 李珂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24,共5页
以具有种属特异性的鸭瘟病毒g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使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Recombinase aid amplification assay,RAA),39℃恒温扩增,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的普通和荧光RA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仅对鸭瘟病毒检... 以具有种属特异性的鸭瘟病毒g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使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Recombinase aid amplification assay,RAA),39℃恒温扩增,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的普通和荧光RA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仅对鸭瘟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而与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鸭源沙门菌、鸭源大肠杆菌O157无交叉反应。普通和荧光RAA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0 copies/μL和10 copies/μL,对28份留存的鸭瘟阳性组织样本和84份疑似鸭瘟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与商业化PCR试剂盒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RAA方法实现常温扩增、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需热循环过程,是一项具有广泛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重组酶介导扩增 GC基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中致敏物质及其相关检验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禹建鹰 苗丽 +3 位作者 张淑霞 刘朝晖 孙鹤鸣 罗佳乐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76,共3页
介绍了纺织品中常见致敏物质的来源和致敏途径,包括致敏染料、助剂残留、花粉过敏和螨虫过敏,并对致敏物质国内外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为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对纺织品中致敏物质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测试 致敏物质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畜禽肉中5种砷形态的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兵兵 乔晴 +1 位作者 李辰 王向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7,共5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畜禽肉中三价砷[As(Ⅲ)]、五价砷[As(Ⅴ)]、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砷甜菜碱(AsB)等5种砷形态含量的方法。取样品1.000 g,加入10 mL含1%(体积分数)硝酸的10%(体积分...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畜禽肉中三价砷[As(Ⅲ)]、五价砷[As(Ⅴ)]、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砷甜菜碱(AsB)等5种砷形态含量的方法。取样品1.000 g,加入10 mL含1%(体积分数)硝酸的1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提取剂),于60℃超声提取2.0 h。冷却,离心,分取5 mL上清液,加入5 mL正己烷,振摇1 min,离心10 min,弃去上层正己烷相,再加入5 mL正己烷重复上述步骤1次。吸取下层清液,过0.45μm有机滤膜。以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以含5 mmol·L^(-1)己烷磺酸钠的20 mmol·L^(-1)柠檬酸溶液(pH 4.3)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滤液中的目标物。结果表明:5种砷形态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2~50μg·L^(-1),检出限(3S/N)为0.1~0.2μ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5种砷形态的回收率为81.5%~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3.6%。方法用于10份实际样品分析,其中As(Ⅲ)、DMA和AsB的检出率较高,肝脏、肾脏中的砷形态检出量高于肌肉中的,但均远低于GB 2762—2017对肉及肉制品中总砷的限量(0.5 mg·kg^(-1))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肉 砷形态 超声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王祥宇 远鑫洋 +4 位作者 刘雨晴 刘润强 王洪亮 张佩 党志浩 《种业导刊》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8个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同时对高抗和敏感节节麦种群的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已报道的突变位点进行对比分析,为节节麦的化学防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抗、... 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8个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同时对高抗和敏感节节麦种群的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已报道的突变位点进行对比分析,为节节麦的化学防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抗、中抗、高抗甲基二磺隆的节节麦种群分别有15个[2≤RI(相对抗性倍数)<5]、7个(5≤RI≤10)、3个(RI>10)。其中,对甲基二磺隆抗性最高的种群是TXLZ(采自通许县厉庄乡),抑制中剂量(ED_(50))为126.11 g/hm^(2),RI为31.85。对3个高抗和1个敏感种群的靶标ALS基因已报道的突变位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未发现突变。综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了抗性,节节麦产生抗性的原因并不是由靶标基因位点突变引起的,可能是由代谢作用等引起的非靶标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甲基二磺隆 抗药水平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阿散酸、硝苯胂酸、洛克沙胂和卡巴胂的含量
8
作者 李倩 王向军 张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胂是砷化氢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羟基取代而成的衍生物。有机胂类饲料添加剂可以刺激畜禽动物生长,改善畜禽肉质,且具有广谱的抗菌性[1-7]。有机胂类药物虽然比无机砷毒性小很多,但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在畜禽产品中的蓄积作用会间... 胂是砷化氢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羟基取代而成的衍生物。有机胂类饲料添加剂可以刺激畜禽动物生长,改善畜禽肉质,且具有广谱的抗菌性[1-7]。有机胂类药物虽然比无机砷毒性小很多,但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在畜禽产品中的蓄积作用会间接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 洛克沙胂 蓄积作用 饲料添加剂 阿散酸 有机胂 砷化氢 畜禽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品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晨 李宇健 +2 位作者 陈复生 张淑霞 江连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为提高水酶法提取花生油效率,对花生进行烘烤预处理,研究了烘烤预处理对水酶法提取的花生含油乳状层得率、花生油品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水酶法提取得到的花生含油乳状层得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烘... 为提高水酶法提取花生油效率,对花生进行烘烤预处理,研究了烘烤预处理对水酶法提取的花生含油乳状层得率、花生油品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水酶法提取得到的花生含油乳状层得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烘烤温度为90℃时,含油乳状层得率最高,达到48.15%;渣中残油率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烘烤温度为90℃时,渣中残油率最低,为9.87%。90℃和60℃烘烤水酶法提取的花生油各项质量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各类VE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乳状液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及微观结构观察发现,90℃烘烤得到的含油乳状层较60℃烘烤预处理的更易于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 水酶法 花生油 品质 乳状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耀 陈曦 +4 位作者 武汉良 卫星 张国庆 张淑霞 刘胜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2,113,共5页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mAb和pAb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0稀释和1∶8000稀释;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4~256 ng/mL,检测限为4.16 ng/mL;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85.9%~94.5%,且该方法与其他常见致敏蛋白无交叉反应;并能在4℃条件下避光密封保存90 d内保持检测结果稳定。说明所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特异、准确稳定,能够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a h 1蛋白 双抗体夹心法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远龙 王超群 +5 位作者 黄育浩 杜睿 李永福 王自强 李敏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0期87-94,共8页
为建立非洲猪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方法,以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编码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方法,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建立的... 为建立非洲猪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方法,以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编码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方法,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8 copies/μL,与荧光PCR方法相比更敏感;本方法与布鲁氏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瘟病毒无交叉反应;对10倍稀释的标准物质检测10次,变异系数为8.44%,重复性好。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荧光PCR检测结果一致;对5份实验室间比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出阳性样品4份,阴性样品1份,与实验室间比对给定的样品盘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微滴式数字PCR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适于非洲猪瘟病毒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微滴式数字PCR 荧光PCR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新记录蝇种郭氏欧麻蝇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洁 张芳 +3 位作者 张勤 曹晓婉 王富昌 张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662,共6页
目的:应用形态学分类和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新郑机场口岸区域的蝇类样本进行种属鉴定。方法:提取蝇类后足的基因组DNA,用通用引物LCO1490/HCO2198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测序后与NCBI和BOLD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比... 目的:应用形态学分类和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新郑机场口岸区域的蝇类样本进行种属鉴定。方法:提取蝇类后足的基因组DNA,用通用引物LCO1490/HCO2198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测序后与NCBI和BOLD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用Mega 7.0软件以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鉴定该蝇类。结果:所获得DNA条形码序列与NCBI和BOLD中的郭氏欧麻蝇(Sarcophaga depressifrons)的序列相似度均为99.84%。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该蝇类标本为郭氏欧麻蝇,经查阅文献,确认为河南地区新记录蝇种;结论:郭氏欧麻蝇为河南地区新记录蝇种;应加强口岸检疫及监测力度,防止外来物种及传染病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氏欧麻蝇 新记录 形态学鉴定 DNA条形码鉴定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8种营养元素 被引量:16
13
作者 乔晴 李辰 +1 位作者 宋菲菲 何兵兵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55,共5页
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8种营养元素的方法,并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以5 m L硝酸、1 m L过氧化氢作为酸体系,采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进行前处理,采用ICP-OE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8种营养元素... 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8种营养元素的方法,并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以5 m L硝酸、1 m L过氧化氢作为酸体系,采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进行前处理,采用ICP-OE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8种营养元素,以有证标准物质考察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91~0.99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2.9%之间,8种营养元素的检测结果均在标准物质指定结果范围内,该方法准确、快速、方便,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微波消解 婴幼儿配方食品 ICP-OES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aqMan微流控阵列同步检测多种动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虞惠贞 侯寒黎 +6 位作者 尹文秀 张荃 孙超 张明哲 张晓峰 苗丽 吴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利用TaqMan微流控阵列(TaqMan■array microfluidic card)技术,将24种(类)动物物种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引物探针集合在同一个阵列上,以实现多物种... 利用TaqMan微流控阵列(TaqMan■array microfluidic card)技术,将24种(类)动物物种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引物探针集合在同一个阵列上,以实现多物种高通量同步检测,并对该方法的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一块阵列板内,同一物种成分检测的重复性。结果显示:66个CV值中,11个低于1%,15个大于2%,其余40个介于1%~2%之间,没有一个物种成分的CV值高于3%。P值显示的是不同阵列板间同一成分检测的重复性,22个物种成分的P值只有1个小于0.05,显示为板间存在差异,其他21种成分的板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本研究对多数物种成分的检测,不论板内还是板间都有较好的重复性。特异性检测中未发现TaqMan微流控阵列中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但有2种成分的检测出现了假阴性。TaqMan微流控阵列的检测灵敏度没有高于单重荧光定量PCR,在22个检测样品中,10个物种成分检测的灵敏度降为原来的10%,1个甚至降低为原来的1%,其余11个灵敏度和单重荧光保持一致。总体而言,TaqMan微流控阵列技术在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都能满足物种成分真伪鉴定的需求,为同步鉴定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微流控阵列 动物源性成分 同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PCR精准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艳 井汇源 +1 位作者 孙彦婷 苗丽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55-59,80,共6页
数字PCR作为第3代PCR技术的代表,近年来在实验研究和临床检测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核酸扩增技术相比,数字PCR不依赖扩增阈值(Ct值)和标准曲线,不需要内参基因,结果不受PCR扩增效率的影响,可实现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文章... 数字PCR作为第3代PCR技术的代表,近年来在实验研究和临床检测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核酸扩增技术相比,数字PCR不依赖扩增阈值(Ct值)和标准曲线,不需要内参基因,结果不受PCR扩增效率的影响,可实现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文章对数字PCR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精准定量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其在动物源性成分精准定量检测中的计算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 定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秀平 苗丽 +5 位作者 黄世英 蔡一村 罗宝正 郑秋月 汪琳 孔凡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4,共6页
为准确定量食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含量,根据一定范围内鸭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微滴数字PCR检测系统。运用方法对已知质量分数的鸭肉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每种模拟肉样中测出的鸭源性成分的含量与真实... 为准确定量食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含量,根据一定范围内鸭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微滴数字PCR检测系统。运用方法对已知质量分数的鸭肉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每种模拟肉样中测出的鸭源性成分的含量与真实含量基本一致。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在抽检的51份样品中,有10份牛、羊肉制品掺有鸭肉,掺有鸭肉的样品(掺假样品)所占的比例为19.61%,而且掺假样品中鸭肉的最大含量达到了89.23%,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为肉制品日常检测及是否掺假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数字PCR 鸭源性成分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对濒危脊椎动物鉴定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晓霞 徐博文 +7 位作者 李伟刚 邵建宏 周傲白雪 唐泰山 赵福振 苗丽 黄海超 罗宝正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为探索16S rRNA基因条形码技术在濒危脊椎动物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脊椎动物线粒体16S rRNA基因中长度为286 bp的片段设计通用引物,以哺乳纲(Mammalia)、爬行纲(Reptilia)、两栖纲(Amphibi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辐鳍鱼纲(Ac... 为探索16S rRNA基因条形码技术在濒危脊椎动物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脊椎动物线粒体16S rRNA基因中长度为286 bp的片段设计通用引物,以哺乳纲(Mammalia)、爬行纲(Reptilia)、两栖纲(Amphibi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中24科、28属、40种共71个濒危脊椎动物样本为研究对象,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可以达0.001 ng/μL,其中62个(39个物种)样本扩增成功,57个样本(34个物种)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参考序列具有较高相似度,可以鉴定到种的水平。测序所得的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5%、种间遗传距离为1.0%~39.9%,最小种间遗传距离大于最大种内遗传距离,即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另外5个样本(5个物种)测序结果在属内种间高度一致,只能鉴定到属的水平。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条形码可对濒危脊椎动物进行种属鉴定,可为濒危物种保护、打击非法走私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脊椎动物 16S rRNA 种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口岸进境粮谷携带杂草疫情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长宁 王晓晶 +2 位作者 党志浩 苗小星 唐慧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147-149,152,共4页
对河南口岸2015—2017年进境粮谷携带杂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境粮谷携带大量杂草,共计31科174种15478种次;其中检疫性杂草6科17种1344种次。不同粮谷中携带的主要杂草存在差异。从大豆中检出的杂草种类和种次数均最多,而燕麦、... 对河南口岸2015—2017年进境粮谷携带杂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境粮谷携带大量杂草,共计31科174种15478种次;其中检疫性杂草6科17种1344种次。不同粮谷中携带的主要杂草存在差异。从大豆中检出的杂草种类和种次数均最多,而燕麦、芝麻和种子中相对较少。检出非检疫性杂草数量最多的是反枝苋,检疫性杂草是假高粱。根据杂草检出情况,建议从检疫监管、疫情监测、检疫除害、强化培训和风险评估5个方面进行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疫情传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口岸 进境粮谷 杂草疫情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牡丹花色分析及花青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成银 郭晨利 +3 位作者 刘沛华 邢佳佳 范一霖 王煜 《河南农业》 2022年第25期22-23,共2页
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芍药科落叶小灌木,其花朵大而艳丽,观赏价值较高,被誉为“国花”。牡丹在秦汉早期主要被用作药材,从隋唐时期开始进入宫廷被用于园林观赏,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园林观赏的历史高峰,然后逐渐在全国各地被广泛栽培。洛阳有... 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芍药科落叶小灌木,其花朵大而艳丽,观赏价值较高,被誉为“国花”。牡丹在秦汉早期主要被用作药材,从隋唐时期开始进入宫廷被用于园林观赏,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园林观赏的历史高峰,然后逐渐在全国各地被广泛栽培。洛阳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是中原牡丹的栽培中心。目前洛阳栽培的牡丹包含黄、白、粉、红、蓝、绿、紫、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有10种花型,共1200多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观赏 牡丹花 芍药科 历史高峰 花青素 观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薏米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研究
20
作者 靳英哲 王向军 +6 位作者 朱文学 蒋萌蒙 陈鹏枭 吴建章 朱玉格 王延坤 王晓弯 《中国粮油学报》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为探究热风干燥技术对超声预处理后薏米的影响,以超声预处理后的薏米为对象,研究了薏米仁在不同热风温度(40、50、60、70℃)下的干燥特性、水分迁移规律和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热风干燥过程中,超声预处理后薏米的干燥过程呈降速干燥,... 为探究热风干燥技术对超声预处理后薏米的影响,以超声预处理后的薏米为对象,研究了薏米仁在不同热风温度(40、50、60、70℃)下的干燥特性、水分迁移规律和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热风干燥过程中,超声预处理后薏米的干燥过程呈降速干燥,随着热风温度从40℃升高至70℃,干燥时间从150min缩短至70min。Two-term模型可较好描述和预测超声预处理后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与干燥时间的关系(R2=0.99787),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声预处理后热风干燥薏米的平均活化能为19.11kJ/mol。超声预处理热风干燥后薏米的接触角、硬度和最适蒸煮时间相对于原始样品显著降低(P<0.05),持水能力和复水比相对于原始样品会不同程度增加,热风温度对薏米色泽L值、b值影响显著(P<0.05)。在超声预处理25min后50℃热风温度下干燥的薏米,蒸煮时间由最初的79min降低至54min。SEM结果表明50℃热风条件下薏米表皮由超声作用所产生的微孔通道保留较为完整。超声预处理后薏米的最适热风干燥条件为热风温度50℃,热风风速1.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预处理 薏米 热风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