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病灶清除仿生骨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焦云龙 潘玉林 +2 位作者 郭小伟 李宝田 张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2-698,共7页
目的 :评估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辅以纳米仿生骨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5~71岁,平均41.2±5.6岁;胸椎(T4~T10)结核9例... 目的 :评估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辅以纳米仿生骨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5~71岁,平均41.2±5.6岁;胸椎(T4~T10)结核9例,胸腰段(T11~L2)结核7例,下腰椎(L3~L5)结核1例;单节段病变12例,两节段病变5例;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6例。本组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笼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从术前2周~术后18个月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时随访,观察植骨区融合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366min,平均294±88min;术中出血量457~1350ml,平均731±78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7个月,平均23±6个月,随访期间无结核症状加重及相关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患者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正常出院。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88.2%,术后12个月时植骨区均可见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术前VAS评分为8.1±0.6分,术后2周时为2.1±0.3分,末次随访时为1.1±0.2分;术前Cobb角为28.3°±9.8°,术后2周时为8.1°±1.5°,末次随访时为9.8°±2.1°,终末矫正率为65.3%。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D级4例,E级13例。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ASIA分级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结合纳米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较局限的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结核 后路 仿生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JeR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生物力学和初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云龙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马向阳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3-739,共7页
目的 :评估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 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 R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12年5月~2014年3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收集人体上颈椎尸体标本6例,2014年6月... 目的 :评估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 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 R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12年5月~2014年3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收集人体上颈椎尸体标本6例,2014年6月模拟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中的前弓双骨折类型,以Je RP内固定系统模拟进行复位内固定术,并以三维运动实验机对标本C0-3节段在正常、骨折、内固定3种状态的负载(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加载的水平方向载荷为20N,左旋转、右旋转采用的载荷为2.0N·m的力矩)六向运动中性区及运动范围(ranges of motion,ROM)进行检测及分析。(2)2008年4月~2014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9~67岁,平均39岁;均以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其中7例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症状,1例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D级,寰椎环3处骨折5例,单侧前后弓骨折3例;术前MRI均显示寰椎横韧带完整。8例均采用经口咽Je RP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并应用CT扫描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评估寰枢椎稳定性。结果:骨折组中性区与正常组中性区在屈伸、侧屈、旋转3个运动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的三维中性区值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固定组的中性区与正常组中性区在3个运动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ROM与正常组ROM在3个运动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7.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枕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均获得改善,1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由D级改善至E级。所有患者口咽后壁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术后CT示骨折均达良好复位;术后6个月CT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未见寰枢椎失稳及活动受限,初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Je RP内固定系统固定在实现对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复位及固定的基础上保留了上颈椎活动度,为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FFERSON骨折 不稳定 寰椎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 经口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辅以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小伟 母心灵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辅以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辅以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颈部轴性症状。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JOA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18个月时康复组JOA评分、ADL评分和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进一步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