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爱静 王艳 +5 位作者 王毅 李东迅 许华青 袁雪娇 刘凯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北欧食品分析标准(NMKL)对北京市一些地区采集的340份牛、羊、猪、鸡和鸭生肉标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Serotypi... 目的了解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北欧食品分析标准(NMKL)对北京市一些地区采集的340份牛、羊、猪、鸡和鸭生肉标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为6.2%(21/340)。分离菌株含3种血清型(1/2a,1/2b和1/2c),以1/2c为优势血清型(占47.6%)。PFGE分析中,使用内切酶AscI酶切电泳将2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12个型别,可聚类为3个群。MLST分析将2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7个ST型,其中ST9型最多(10株)。结论北京市一些地区的生肉类食品中存在6.2%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这些单增李斯特菌以家系II菌株占据绝对优势(80.1%),其中1/2c型,GX6A16.CN0004和ST9型分别为血清型、PFGE带型以及MLST序列型的优势型别,与我国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优势菌群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血清型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异常的102例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锡喜 许华青 +1 位作者 刘晓璐 田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分析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的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梅毒患者中男97例,女5例;平... 目的:分析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的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梅毒患者中男97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45±3)岁。所有患者HIV初筛及确证试验均为阳性,确诊神经梅毒者51例,排除神经梅毒者51例。所有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35例RPR阳性,98例TPPA阳性,56例梅毒螺旋体(TP)-IgM试验为阳性,29例蛋白定量升高,10例WBC计数≥1.0×10^9/L。51例确诊神经梅毒患者中,一期及二期梅毒并发HIV发展为神经梅毒患者比例为14.7%,平均时间为9个月。结论:一期或二期梅毒并发HIV患者比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未治疗彻底的患者更易引起神经梅毒,脑脊液TP-IgM阳性率较高,早期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建议行脑脊液TP-IgM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梅毒 神经梅毒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