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余少正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通过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式对患者的手术过程进行监测,对32例经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仍伴有LSR的患者行面神经蛛网... 目的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通过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式对患者的手术过程进行监测,对32例经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仍伴有LSR的患者行面神经蛛网膜下腔段全长(面神经远端)探查,并对探查发现的15例存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的患者行充分减压,观察其测结果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15例伴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的患者中,13例患者LSR消失,2例患者仍伴有LSR现象;且术后12例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彻底消失,3例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有所减轻。术后随访1年,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均彻底消失,且无一例患者复发。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以检测结果为依据给予其减压治疗则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纤维血管减压术 远端血管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肖益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份至2012年11月份收治的90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CS评估法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患者痊愈13例,轻度残疾22... 目的: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份至2012年11月份收治的90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CS评估法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患者痊愈13例,轻度残疾22例,中度残疾23例,重度残疾1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9例,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4%。结论: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患者,其CT显示多半有脑水肿的发生,临床上扩大翼点开颅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部 对冲脑性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预测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黄婷婷 张岚 +3 位作者 邢威 李贞 王飞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6,共8页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痉挛型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的MRI征象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分析独立MRI征象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5例PWMI脑性瘫痪患儿,痉挛型100例,混合型35例。丘脑腹外侧核(OR=27.500,95%CI 8.293~90.942)、后壳核(OR=13.700,95%CI 4.489~41.549)、海马(OR=7.200,95%CI 1.702~30.813)及尾状核损伤(OR=5.800,95%CI1.973~16.950)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并基于以上4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CI0.934~0.988),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6;并具有良好的校准度(χ^(2)=3.712,P=0.529)及临床应用性。模型的4个独立MRI征象均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相关(r=0.559、0.581、0.171、0.409,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早期准确地预测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高危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混合型脑性瘫痪 痉挛型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L脑瘫患儿MRI分级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飞 刘亚辉 黄婷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PVL脑瘫患儿MRI分级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磁共振诊断为PVL的脑瘫患儿,所有患儿均行MRI常规扫描,并进行GMFCS分级评估。基于横轴位T2WI/T2Flair,正中矢状位T2WI观察病变。由两名具有儿科影... 目的探讨PVL脑瘫患儿MRI分级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磁共振诊断为PVL的脑瘫患儿,所有患儿均行MRI常规扫描,并进行GMFCS分级评估。基于横轴位T2WI/T2Flair,正中矢状位T2WI观察病变。由两名具有儿科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独立评价PVL脑瘫患儿的磁共振图像,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PVL脑瘫患儿的MRI分级与GMFCS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76例PVL脑瘫患儿中,PVL分级(Ⅰ级1例,Ⅱ级63例,Ⅲ级12例),两观察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0.869(P<0.05);GMFCS分级(I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Ⅴ级17例),PVL的MRI分级与GMFCS分级(r=0.605,P<0.05)呈正相关。结论PVL的MRI分级可以重复性评价脑瘫患儿的损伤程度,可以通过常规MRI初步判断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损伤程度,对临床预后进行初步预判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L分级 脑瘫 磁共振成像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与Hs-CRP检测结合CT检查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婷婷 王飞 +3 位作者 胡文晖 周银平 周舟 王道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合CT检查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60例经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危重组和非危...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合CT检查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60例经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分别测定两组病例血清PCT、Hs-CRP水平,并计算右心室最大层面短轴(RVd)与左心室最大层面短轴(LVd)的比值,根据病例栓塞数量及栓塞程度计算Qanadli评分。分析RVd/LVd、Qanadli评分与生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危重组115例,非危重组145例,危重组RVd/LVd、Qanadli评分、血清PCT与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Vd/LVd与Qanadli评分、PCT及hs-CRP均呈正相关(P<0.05),Qanadli评分与PCT及hs-CRP均呈正相关(P<0.05),PCT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CTPA的RVd/LVd与Qanadli评分,以及PCT及hs-CRP水平联合分析,可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级的评估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彦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8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10 g,2次/d静脉滴注,持续7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 目的探讨白蛋白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10 g,2次/d静脉滴注,持续7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T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论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急性脑出血 效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益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5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存活32例,根据GOS分级可分为:术后恢复良好患者16例,轻、...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存活32例,根据GOS分级可分为:术后恢复良好患者16例,轻、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4例。讨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具有减压彻底、止血完全、利于脑疝复位的优点,早期手术治疗,并注重术中的手术技巧,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重症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150-151,共2页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清除血肿达75%以上20例,清除血肿达60%以上25例,经过2~3次血肿液化剂液化后引流,血肿残余量<10ml再出血4例;死亡6例,其中3例入院时GCS评3...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清除血肿达75%以上20例,清除血肿达60%以上25例,经过2~3次血肿液化剂液化后引流,血肿残余量<10ml再出血4例;死亡6例,其中3例入院时GCS评3~5分,术后24h内死于脑疝、严重脑功能衰竭,3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于术后一周;恢复良好59例,随访6个月,生活均能自理。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在短时间内将部分或大部分血肿清除,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使被挤压的脑组织及时复位,扩张的脑室及时复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减轻脑水肿、脑低氧,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避免或解除脑疝,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郝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CS)评估:良好21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性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死1例,硬膜下积...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CS)评估:良好21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性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死1例,硬膜下积液3例,减压区脑软化灶2例,外伤性癫痫4例;死亡原因:顽固性颅高压、脑干功能衰竭4例,1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注意营养支持,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 重型颅脑损伤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益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彦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为对照...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血肿清除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 尿激酶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侧海马注射谷氨酸钠对脑干相关镇痛核团SOMmRNA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高艳 周彦斌 +1 位作者 吴爱群 方志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刺激大鼠背侧海马对脑干某些神经核团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 ,分析海马在痛调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Wister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4组。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疼痛组 ,以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 4g/L多聚甲醛 2... 目的 :探讨刺激大鼠背侧海马对脑干某些神经核团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 ,分析海马在痛调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Wister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4组。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疼痛组 ,以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 4g/L多聚甲醛 2 0 0 μl,作为疼痛模型。C组 :化学刺激组 :向痛模型动物海马内注射 0 .5 μlL 谷氨酸钠。D组 :生理盐水 :向疼痛模型动物海马内注射 0 .5 μl生理盐水。均于 12h后处死 ,常规灌注冰冻切片 ,采用地高辛标记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 ,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术 ,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中缝大核 (NRM )和外侧网状核 (LRN)SOMmRNA阳性神经元细胞个数及光密度等均值。结果 :疼痛刺激后PAG、NRM、LRN内SOM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增高 (P <0 .0 5 ) ,化学刺激组 ,PAG、LRN内SOMmRNA表达较疼痛组进一步增强 ,而NRM内SOMmRNA表达较疼痛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海马兴奋 ,引起PAG、LRN内SOMmRNA表达增加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 谷氨酸钠 脑干相关镇痛核团 SOM mRNA 内源性镇痛系统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89-90,93,共3页
目的研究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常规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双侧骨窗开颅术,研究组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常规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双侧骨窗开颅术,研究组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术中输血量较常规组少(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术后3个月,预后恢复良好率56.41%(22/39)较常规组33.33%(13/39)高(χ2=4.198,P<0.05)。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用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还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额叶脑挫裂伤 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王晓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782-3783,共2页
目的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颞中回入路... 目的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颞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GC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术后GC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核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颞浅动脉贴附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15
作者 郝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94-95,共2页
目的评价烟雾病的颞浅动脉贴附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7例烟雾病患者,均给予颞浅动脉贴附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7例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仅有1例(3.70%)患者术后出现明显... 目的评价烟雾病的颞浅动脉贴附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7例烟雾病患者,均给予颞浅动脉贴附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7例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仅有1例(3.70%)患者术后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贴附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操作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贴附术 烟雾病 手术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肖益群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59-59,共1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高压氧(HBO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高压氧治疗,作为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高压氧(HBO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高压氧治疗,作为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后4周的GC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入院后第1周GCS评分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GC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术后行高压氧,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开颅术 高压氧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冀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7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56例患者救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高钠血症患者死亡41例,死亡率为73.21%。结论 GCS评分越低,发生高钠血症程度就越严重...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56例患者救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高钠血症患者死亡41例,死亡率为73.21%。结论 GCS评分越低,发生高钠血症程度就越严重,血钠值越高死亡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高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