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要点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燕 孙世龙 +2 位作者 张慧芝 王娟 张宏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2期4055-405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口服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常查房工作。对患者开展...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口服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常查房工作。对患者开展住院期间全程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伴随疾病情况、治疗药物使用率、ADR发生情况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共纳入420例患者,其中60岁以上患者393例(93.57%),63.57%的患者伴有3项及以上其他疾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中,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苷类的使用率分别为89.29%(375/420)、87.14%(366/420)、27.14%(114/420)、33.57%(141/420)、55.71%(234/420)、55.71%(234/420)。利尿剂的ADR发生率为10.40%,多为电解质紊乱(13例);ACEI的ADR发生率为12.28%,多为干咳(10例);洋地黄苷类的ADR多不典型,如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6例)、头晕无力(4例)。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重用药的情况比较普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DR的种类较多。对此类长期多重用药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要点也较多。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药学监护,识别潜在的用药风险或错误,减少药源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药学监护 多重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耿银东 卢革新 +3 位作者 姜辉 毋淑珍 刘清霞 张宏颖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3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9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3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9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Betatrophin水平,分析Betatrophin与其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G、LDL-C、Hs CRP及Betatroph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HDL-C水平略低于非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非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TG、LDL-C、Hs CRP和Betatroph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etatrophin与TG、FPG和TC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12、0.245和0.238(P<0.05)。结论 Betatrophin可能通过调控糖脂代谢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trophi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浩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70-70,共1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7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观察组,试验组患者46例,观察组患者32例。两组都进行常...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7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观察组,试验组患者46例,观察组患者32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但是试验组再以丹红注射液作为辅助治疗,对前后的临床治疗表现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和观察组对比,试验组好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的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112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艳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123-123,125,共2页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方法 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方法 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46例患者无死亡,室性早搏减少,半年后复查8例患者死亡。治疗组患者66例患者中61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好转,总有效率为91.1%。其中有15例患者追加1次胺碘酮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衰。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磷等8种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魏晓真 胡婷婷 +1 位作者 吕凤英 闫西艴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36-738,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清磷、钙、镁、铜、铁、锌、硒、镉 8种元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发现预测AMI的指标。方法 将 12 7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 6例、AMI组 4 6例、SAP组 1... 目的 观察血清磷、钙、镁、铜、铁、锌、硒、镉 8种元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发现预测AMI的指标。方法 将 12 7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 6例、AMI组 4 6例、SAP组 15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心绞痛发作或AMI发生 2 4小时内静脉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测定前述 8种元素在血清中的含量。随访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 6个月至 18个月。结果 UAP组的血清磷分别高于对照组、SAP组和AMI组 (P =0 .0 0 0 1,P =0 .0 0 0 1,P =0 .0 2 14 )。UAP组的血清钙分别高于对照组和AMI组 (P =0 .0 0 5 8,P =0 .0 0 0 9)。结论 血清磷 >170mg/L ,同时有血清钙 >10 0mg/L的UAP患者近期易发生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塞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董艳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0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 目的:研究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0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4.0%(21/25),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60.0%(12/20),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3±65)min短于心律平组(160±7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心律平 复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美托洛尔预防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清霞 张宏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减少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将86例急性心梗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美托洛尔25-50mg/次,一日2次;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减少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将86例急性心梗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美托洛尔25-50mg/次,一日2次;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美托洛尔组患者发生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的患者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早期使用美托洛尔能减少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宏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4期81-81,共1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支的将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使用降糖药物和冠心病基础用药,治疗组在降糖药和冠心病基础用药治... 目的研究通心络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支的将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使用降糖药物和冠心病基础用药,治疗组在降糖药和冠心病基础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每次4粒,1d3次,饭前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血糖、HOMA-IR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通心络在改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防治血液高凝状态方面具有不错的疗效,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糖尿病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毋淑珍 范萍 +1 位作者 吴俊荣 谢百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2组:MS组(65例)和非MS组(5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选取...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2组:MS组(65例)和非MS组(5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NC组)。结果①MS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MS组和NC组,P<0.05,P<0.01。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MS组明显低于非MS组和NC组[(7.15±2.46)%、(8.45±4.13)%和(12.23±5.12)%,P均<0.05]。③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依次为:(0.84±0.21)mm、(0.78±0.24)mm和(0.64±0.14)mm,P均<0.01;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依次为29.3%、21.8%和5.0%,P均<0.01。④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年龄、SBP、TG、FPG呈负相关(r=-0.359、r=-0.357、r=-0.346、r=-0.413,P均<0.01),与HDL-C呈正相关(r=0.341,P<0.01);IMT与年龄、SBP、BMI、TG呈正相关(r=0.431,r=0.442,r=0.315,r=0.342,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3,P<0.01)。结论并发MS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内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前后P-Sel,hs-CRP和sCD40L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张宏颖 刘清霞 董艳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P-Sel,hs-CRP和s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前后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08年10月至11年10月72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组,70例同质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P-Sel,hs-CRP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 目的研究P-Sel,hs-CRP和s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前后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08年10月至11年10月72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组,70例同质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P-Sel,hs-CRP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组介入治疗前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介入治疗后三项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0.05),经介入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ACS患者血P-Sel,hs-CRP和sCD40L水平可作为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P-Sel HS-CRP S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肥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价值及结果研究
11
作者 耿银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6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肥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价值情况。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 324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其血压情况和肥胖情况进行分组,探究高血压肥胖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情况,分析测定价值... 目的分析高血压肥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价值情况。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 324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其血压情况和肥胖情况进行分组,探究高血压肥胖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情况,分析测定价值。结果血压越高,血清中Hcy水平会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相较于血压正常者而言,高血压者的Hcy值显著上升,双期高血压者的Hcy明显比正常者高。就肥胖分级来讲,体质量指数(BMI)越高,Hcy值越高。相较于非肥胖组而言,肥胖以及二级肥胖者Hcy水平显著上升。和非肥胖血压正常者相较而言,肥胖高血压者以及非肥胖高血压者Hcy值显著较高。由此可见,Hcy血症不仅为引起高血压的危险性因素,而且会导致肥胖。结论对血清Hcy含量进行检测,对于预防以及诊断治疗肥胖以及高血压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血清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表达与可溶性P-选择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利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水平。以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ACS组血清sICAM-1、sVCAM- 1、sP-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患者血清sICAM-1、sVCAM-1与sP-selectin呈显著正相关(r=0.519,0.517,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sP-selectin水平均明显升高,它们共同作用促进AC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P-选择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英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37-37,39,共2页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近三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动态血监测。结果在动态血压监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性别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血压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近三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动态血监测。结果在动态血压监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性别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血压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机血压测量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发挥药物的作用,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高血压 监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