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碳五烯酸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春 赵高峰 +1 位作者 薛文华 滕军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将48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150、300、600 mg/kg)EPA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将48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150、300、600 mg/kg)EPA组,每组12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另设假手术组(n=12)。采用mNSS评分法评价造模后第1、3、7、14天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TCC染色测量第1、14天脑梗死体积,采用ELISA法检测第14天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3、7、14天的mNSS评分增高(P<0.05);低、中、高剂量EPA组第7、14天mNSS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脑组织梗死区域;模型组大鼠第14天的脑梗死体积增大,而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EPA组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第14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CAT水平降低,MDA、hs-CRP、TNF-α及IL-6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EPA组SOD、CAT水平升高,MDA、hs-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EPA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EPA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有效缓解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昱 李红乐 王继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26-829,共4页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组 110例 ,健康对照组 6 0例。ApoE表型采用等电聚焦 (IEF)电泳及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组 110例 ,健康对照组 6 0例。ApoE表型采用等电聚焦 (IEF)电泳及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采用酶法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按Fridwald公式计算 ,ApoAⅠ、ApoB用火箭电泳法测定 ,ApoE、脂蛋白 (a) [Lp(a) ]用ELISA法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ApoEε4等位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梗死组TC、TG、LDL -C、ApoB、ApoE、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ApoAⅠ、HDL -C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梗死组各等位基因 (ε2、ε3、ε4 )之间血脂水平比较 ;含ε4等位基因者 ,TC、LDL -C、ApoB、Lp(a)水平高于含ε3者 (P <0 0 5 ) ,HDL -C、ApoAⅠ较低 (P <0 0 5 ) ;含ε2等位基因者 ,TG、HDL -C、ApoAⅠ、ApoE高于含ε3者 (P <0 0 5 ) ,TC、LDL -C、ApoB较低 (P <0 0 5 )。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与脑梗死发病有关 ,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多态现象 脑梗塞 脂类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昱 殷亚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3-484,共2页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血栓性脑梗死分别为15、56和39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选择8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血栓性脑梗死分别为15、56和39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选择8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①随脑梗死程度的加重,hs-CRP水平及异常率升高(F=551.000,χ2=166.510,P均<0.001)。②血清hs-CRP水平异常者脑梗死预后不良(χ2=24.880,P<0.001)。结论:hs-CRP水平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载脂蛋白及脂类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昱 马婉懿 +1 位作者 邵卫华 王继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载脂蛋白及脂类代谢的变化。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及对照组 40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载脂蛋白 E(ApoE),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载脂蛋白 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用酶法测定胆固醇(...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载脂蛋白及脂类代谢的变化。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及对照组 40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载脂蛋白 E(ApoE),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载脂蛋白 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用酶法测定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结果:脑梗死患者CSF中ApoAI及Apo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0.05),ApoB100未检出,Ch及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 ApoE、ApoB100、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ApoAI、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SF与血清中各项指标间无相关关系(P>0. 05)。结论:脑梗死患者CSF及血清中脂类及载脂蛋白含量发生变化,其检测可用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脊液 血清 载脂蛋白 胆固醇 甘油三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后MMP和TIMP-1致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新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及特点,阐明TNF-α、IL-1β在脑缺血大鼠MMP和TIMP-...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及特点,阐明TNF-α、IL-1β在脑缺血大鼠MMP和TIMP-1引起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再灌注6、12、24、48、72 h和7 d组。运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及脑组织中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和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于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增加(4.38±0.73 vs 2.63±0.14、5.28±0.71 vs 3.46±0.47;22.34±3.56 vs 12.13±4.26、9.56±0.85 vs 4.23±0.83;P<0.05),12 h达到高峰,随后各时间点表达开始下降,至7 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脑组织中MMP-3、MMP-9含量于再灌注6 h开始升高,24 h明显升高(P<0.05),48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7 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脑组织中TIMP-1含量在再灌注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且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与MMP-3、MMP-9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TIMP-1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MMP-3、MMP-9在脑缺血大鼠缺血再灌注早期水平即升高,提示MMP-3和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MMP-3、MMP-9的生成,抑制TIMP-1的生成,进一步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被引量:6
6
作者 夏昱 王继立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脑卒中患者 6 0例 ,常规使用甘露醇 ,治疗组脑卒中患者 5 5例 ,改进补液方法 ,尽量从消化道补液 ,适量使用甘露醇 ,配合速尿及多巴胺等药物 ,早期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A... 目的 :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脑卒中患者 6 0例 ,常规使用甘露醇 ,治疗组脑卒中患者 5 5例 ,改进补液方法 ,尽量从消化道补液 ,适量使用甘露醇 ,配合速尿及多巴胺等药物 ,早期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早期治疗。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无ARF发生 ,对照组ARF发生率 6 7%。脑卒中患者甘露醇性ARF可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甘露醇 急性肾功能衰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微量元素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昱 孙玉华 王继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测定脑梗死患者 80例及对照组 4 0例血清及CSF中Zn、Cu、Fe、P、Ca、Mg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及CSF中Cu、Zn含量及Cu/Zn比值...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测定脑梗死患者 80例及对照组 4 0例血清及CSF中Zn、Cu、Fe、P、Ca、Mg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及CSF中Cu、Zn含量及Cu/Zn比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1) ,Mg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Fe、P、Ca含量 2组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组血清各元素测值与CSF测值间均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及CSF中Cu、Zn、Cu/Zn增高 ,Mg降低 ,F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微量元素 血清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脊液LDH同功酶测定
8
作者 陈新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4-665,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LDH同功酶在急性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 30例 ,对照组 2 0例 ,以琼脂粘凝胶电泳法检测脑脊液LDH同功酶 ;其中 1 2例脑出血患者 (出血量 <30ml6例 ,>30ml6例 )在第 1次腰穿后 7~ 1 2d复查LD... 目的 :探讨脑脊液LDH同功酶在急性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 30例 ,对照组 2 0例 ,以琼脂粘凝胶电泳法检测脑脊液LDH同功酶 ;其中 1 2例脑出血患者 (出血量 <30ml6例 ,>30ml6例 )在第 1次腰穿后 7~ 1 2d复查LDH1 同功酶活性。结果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 ,LDH1 同功酶显著升高 (P <0 .0 1 ) ,LDH2~ 5显著降低 ;出血量 >30ml的患者 ,脑脊液LDH1 明显高于出血量 <30ml者 (P <0 .0 1 ) ;1 2例脑出血第 1次腰穿后 7~ 1 2d复查LDH1 同功酶 ,与第 1次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 ) ,而复查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结论 :脑脊液LDH1 是脑出血急性期LDH同功酶中最敏感的指标 ,对脑出血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LDH同功酶 脑出血 急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嵇朋 寇启星 +2 位作者 孟凡超 孙根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觉醒型脑卒中(WU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WUS组43例及非觉醒型脑卒中(NWUS)组104例,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WU... 目的探讨觉醒型脑卒中(WU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WUS组43例及非觉醒型脑卒中(NWUS)组104例,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WUS组中重度OSAS比例(62.8%vs 39.4%,P=0.011),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4.7(5.9,45.1)次/h vs 12.7(5.3,32.9)次/h,P=0.031]和LDL水平明显高于NWUS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OSAS(OR=3.099,95%CI:1.628~15.288,P=0.011)、AHI(OR=1.371,95%CI:1.203~1.561,P=0.007)是WU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US患者中重度OSAS发生率高,且中重度OSAS是WU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觉醒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SOD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茜茜 宋波 +2 位作者 苗成 韩志强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构建pET28a-TAT-SOD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并测定其活性。方法:PCR法扩增TAT-SOD片段,插入载体pET28a后得到pET28a-TAT-SOD重组表达子,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TAT-SOD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电泳鉴定,组氨酸亲和层... 目的:构建pET28a-TAT-SOD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并测定其活性。方法:PCR法扩增TAT-SOD片段,插入载体pET28a后得到pET28a-TAT-SOD重组表达子,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TAT-SOD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电泳鉴定,组氨酸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利用SOD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其活性。结果:构建了高表达重组子pET28a-TAT-SOD,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的具有活性的融合蛋白TAT-SOD,纯度达90%。纯化的蛋白浓度为700mg/L,活性为197.54U/L。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活性TAT-SOD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SOD 蛋白转导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嵇朋 杨佳蕾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死亡分别进行分析。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2564.8±125.2)ng/L vs(124.6±52.1)ng/L,P=0.00;(375.9±121.2)ng/L vs(129.6±64.9)ng/L,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死亡患者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168.5±412.9)ng/L vs(394.3±164.5)ng/L,(522.6±164.3)μg/L vs(146.8±46.9)μg/L]、无意识障碍患者[(5136.8±515.6)ng/L vs(649.2±109.7)ng/L,(649.2±109.7)μg/Lvs(155.9±56.9)μg/L]、无高血压患者[(4296.4±168.7)ng/L vs(302.9±132.2)ng/L,(565.3±104.6)μg/L vs(132.5±76.9)μg/L]及存活患者[(7649.5±542.6)ng/L vs(559.7±124.5)ng/L,(997.4±213.4)μg/L vs(206.9±10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脑梗死 意识障碍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嵇朋 屈雪萍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市第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243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无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p-PLA2、hs-CRP水平。依据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结果①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2[(180.04±35.02)ng/mL vs(152.13±39.67)ng/mL,P=0.014]、hs-CRP[(10.02±0.47)mg/L vs(2.64±0.33)mg/L,P=0.017]水平高于对照组。②稳定斑块组[(162.96±11.34)ng/mL,P=0.013]和易损斑块组[(197.79±32.56)ng/mL,P=0.004]Lp-PLA2水平高于无斑块组[(143.67±12.35)ng/mL];易损斑块组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12.86±1.67)mg/L]高于稳定斑块组[(10.82±0.53)mg/L,P=0.029]及无斑块组[(9.54±0.47)mg/L,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Lp-PLA2与hs-CRP可能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不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